Skip to content

Category Archives: 普雷缪色扣

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Private Lives 2025.1.18 茉莉花剧场 故事讲的是两对新婚夫妇去南法度蜜月,订的酒店套房正好隔壁共享一个阳台,而两对各出一男一女正好是之前离异的夫妻关系。先是讲这对离异的欢喜冤家受不了老天爷安排的这个玩笑想要逃离,接着他俩聊着聊着又再续前缘抛下各自的新婚对象私奔去了巴黎。到了巴黎以后他们一会甜甜蜜蜜醉生梦死,一会又是斗嘴又是吵架,简直没法在一起。吵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俩的对象一起来找他们,有的是想要离婚但又想顾及对方的体面、有的是把对方又夺了回来等等。最后两个分别的对象又吵了起来,原配那对和好如初。 这部戏的创作者是赫赫有名的Noël Coward,据说还是他在1930年的时候在上海和平饭店,流感养病的时候创作的这部《Private Lives》。同样是Noël Coward的作品,不免拿来和《Present Laughter》做比较,的确也是关于男女关系的搞笑的的打打闹闹却又不失俗套的作品。我觉得上话的这次中文版的演出,虽然不能和Andrew Scott版本的《Present Laughter》相比(转性改编把整部作品的讽刺和引发思考提上新台阶),但是很难相信这部接近一百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还是如此有生命力。比我上礼拜看的Steven Moffat的《删除好友》好看多了。我几乎以为分别的两位再次出现已经是新的情侣了,结果相互不能忍受吵成这样、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原配夫妻的影子,这样的结局蛮出乎我意外的也蛮特别的。 今天我看的好像是首演,在茉莉花剧场。首演还是有各种问题,比如道具啊、音响杂音啊,最大的事故是主演对着自己的新婚丈夫说话,还把他的名字说成了前夫的名字,然后新婚丈夫也没有临场调侃救回来而是找本演下去(让我想到了《糊涂戏班》里的布鲁克,蛮搞笑的)。剧场是第二次来了,票价便宜,布置也挺用心的(厕所的镜子上都贴上了创意宣传的大型贴纸),但是二楼的座位也太小了,视角也很遮挡,而且太热了!

Wicked: Part 1

2024.12.16 博悦会影城上海环宇城IMAX店 《Wicked》应该算是我的入坑音乐剧吧,2009年看《Glee》里面的《Defying Gravity》然后专辑听到翻来覆去,后面几年四个城市看了四遍音乐剧现场,2024年能看到电影版,真的是老泪纵横了。今天看的电影,心情相当激动,同时也很享受。好看,好听! 还没上映的时候就听了电影版的原声,歌曲只到《Defying Gravity》,开始有点担心后来被证实原来电影真的只演上半部。上映之后,网上的评价也普遍说比较拖沓。但我看了反而觉得拖沓还好,反而觉得是时间翻倍的沉浸享受。 初代的两位演员出演是彩蛋惊喜,两个人在《One Short Day》的地方出现,假装互相抢风头,还有标志性的“啊啊啊”。 音乐还是太好听了!每一个动机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时候,都很熟悉,感动到想哭。 画面好,真的像魔法世界一样。《Dancing Through Life》这段的图书馆的舞蹈场景也好看梦幻。 我差点忘记了还有动物被禁言的情节,为什么这些情节还不过时? 这一版的Glinda的缺陷似乎被放大了一点,交互时候的善意和反思感觉没有很重笔墨,可能会在下半部发力吧。同时Glinda被伤害的地方也似乎被放大了一点,被魔法老师、大巫师忽视小瞧的情节,以前我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次看也很戳,几乎可以和Elphaba的互为映射了。 Glinda/Belinda,Boq/Bik 当年听A妹和MIKA的《Popular Song》的时候,怎么想得到A妹真的会演到电影。听电影原声的时候觉得A妹的声音、甚至讲台词的地方好像初代。 如果一样要说缺陷的话,这些演员年纪都有点太大了。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就是不要预设吗,还是年轻才有资格不预设? 电影的制作人是Ben Platt他爸! 就像一部作品/一个艺术家可以托尼奖、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大满贯,这篇网志也给它三个类别都标上哈哈哈。 Tag: Stephen Schwartz, Winnie Holzman, Idina Menzel, Kristin Chenoweth, Jon M. Chu, Cynthia Erivo, Ariana Grande, Jonathan Bailey,

龙冬戏剧挑战月 海上钢琴师(音乐剧)

海上钢琴师2024.11.30上海大剧院 染空间新出的中文原创音乐剧,主演自然少不了刘令飞/白举纲。看之前听说风评比较差,下半场情节魔改,但是我本来对1900这个故事就比较无感,所以魔改也没看出来,也没觉得哪里不妥。 音乐剧里面的歌的作曲是写《太阳王》、《法扎》和最近的《都市莫里哀》的Dove Attia。歌挺好听的,觉得刘令飞唱的不完美,翟李朔天唱的更稳。作词是《人间失格》的EZ-Ven和黄雅洁,歌词有点太大太空了。 原来我比较抗拒小孩的角色,但小孩的声音蛮好听的,小孩变大人的场景也蛮好看的。 舞台舞美感觉大制作又上了一个台阶,舞台本身是船头甲板,背景投影海浪、舞台还可以上下悬浮,可以有下甲板,搭上背景的装置就变成宴会厅。一群小吊灯上上下下,蓝蓝的或者别的颜色。全部是以蓝色为主色调。 1900的特性是音乐很厉害、并且可以很敏锐的察觉到每个人的特质、不计较规则和输赢,是一个很独立的价值观。这个也决定了他最后的选择,上半场就有唱,不是因为世界不够精彩颜色不够多,是蓝色很好。下半场纠结要不要下船的时候,说是因为对世界的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不满/对小船的完全满意。1900和船一起死,也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茶馆主人和茶馆一起死的情节,有点类似的,除此之外活不下去了也死不下去了。 下半场的战争情节,凸显了不仅是战争、更是沉迷战争的人(英雄/军人)导致的苦难(船长的死),他们在战时享受了特权感受到了自己所谓的价值。这个立意蛮好蛮特别的,很值得我们现在了解。 很多地方穿越《人间失格》:群舞的手势舞蹈、1900哭丧着对着船长、船长责骂1900(船长是大哥演的)、女主对1900的艺术上的肯定和赞美说是音乐/画作照亮了世间等等,还比如叠餐巾和拖尸体是一个旋律。 Tag: 刘令飞, 翟李朔天, Dove Attia, EZ-Ven, 黄雅洁,

龙冬戏剧挑战月 Old Vic两部

A Monster Calls2024.11.28 Monster也是许愿树,家人健康问题,面对bully的反击。 极简的舞台,通过复杂的灯光配乐和简单的道具和舞蹈来转变场景。 没觉得好看,感觉是给小朋友看的。 Tag: Old Vic, Patrick Ness, Endgame / Rough For Theatre II2024.11.29 两个大明星主演的,Alan Cumming和Daniel Radcliffe。 You’d be the death of me if I was sufficiently alive. 第一幕是Rough For Theatre II,有点看不明白,好像是两个人在讨论一个正在窗台上要自杀的人的种种功德、经历、和别人的交集。 第二幕是Endgame。一开始,Daniel像哑剧一样没有台词,驾着梯子往来两扇窗户、看垃圾桶,哈哈大笑大声喘气。Alan坐在沙发上,下半身像假肢一样,自白。Daniel的角色是狗(?)好像是两夫妻?或是主仆?另外有一对各自在垃圾桶里的老年夫妇,絮絮叨叨。 最后的一段独白蛮好的,多少还是有些《等待戈多》的感觉。有羁绊的两个人,生活得窘迫想求变化却只有口头抱怨一下胡乱聊天,被困住的感觉。 They said to me that’s love. Yes, yes, not a doubt. Now you see how easy it is. […]

龙冬戏剧挑战月 北京人艺三部

哗变The Caine Mutiny Court-Martial2024.11.25 感觉以前人艺好紧跟时代好先进啊,很早以前就引进演出了《哥本哈根》,这部《哗变》也是1988年就在中国演出了。回头看现在,真的在开倒车。 故事讲的是发生哗变舰长被罢免了,于是又了法庭戏,大家都来阐述哗变的前因后果。 对海军有要求的话,海军就不存在了。 舰长真的好麦麦,自己要用特权、还要掌权的感觉,要等他到才能开始放电影,总是觉得大家不够尊重长官。我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舰长平时在review的时候给后来罢免他的被告好评。 我看到的是父权在军队的无限制展现。控方律师的观点是,如果要舰长每个决定都自证、屈服于下属的喜好之下,那等于给所有哗变开了通道、彻底摧毁指挥系统。 最后也还有一个反转,就是被告律师赢了官司为啥一直不开心。最后的解答是,因为他崇尚极权的安全保护,他觉得军队父权特权保护到了他和他的家庭,他揭露小说家是罪魁祸首。 Tag: 北京人艺, Herman Wouk, 茶馆2024.11.26 一样是战乱,感觉中国老百姓更倒霉更可怜,而且只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和老外战时的矛盾还不一样,卷的是自己(要么变成恶霸参军、要么正直被攻击死,要么老百姓累死累活还不一定能维生)。每个时代都一样的,都是在剥削底层的,三个主角都是悲剧(顺民、实业救国、自食其力打抱不平),但是变得太快了,每20年就一个朝代了。 这部话剧最后感觉还有希望(?),因为革命派逃了出去。还好老舍没有活到再后面。 Tag: 北京人艺, 老舍, 洋麻将The Gin Game2024.11.27 看这部剧主要是因为标题,看了才知道原来扑克牌也可以玩麻将,原来经常看到电视里老外玩的gin就是所谓的洋麻将。 男主以前一直打洋麻将消遣,年纪大了被人说却不高兴了。为啥年纪那么大,牌品还那么差呢?明明是两个相处并不那么愉快的人,为什么还要一起打洋麻将呢,是自虐型人格、还是没有别的选择、还是别选择只会更差(洋麻将的魅力),老年人的选择更为有限。 最开始的问题最后揭晓了答案,真的是牌品=人品了,牌品差真的是因为人品差。打牌输,不是运气就是实力,人生输也是一样。人生输,然后只怪罪运气和打牌输只怪罪运气一样。人生的局限决定了打牌的局限,但其实人生和牌局远不止于此啊。 Tag: 北京人艺, Donald L. Coburn,

龙冬戏剧挑战月 吉本喜剧专场

2024.11.24 兰心大戏院 还是同一个接待同学的周末,看了这场现场的表演,勉强来凑戏剧挑战吧。 有点类似拼盘表演,很多组演员,每组表演一段,有漫才、短剧、魔术(?)。下半场是一个比较长的小品,短剧小品水平蛮普通的、很俗、情节也很老套和低龄,表演形式也是,是所有演员都会人肉表演晕的那种很俗套的。 表演者来自日本,现场超级多的日本人,反应相当热情。

龙冬戏剧挑战月 Original Theatre两部

Jekyll & Hyde2024.11.22(11.26补) 很重的苏格兰口音,单人讲述表演《化身博士》的故事,中间还有一段盖尔语。一个人演所有的角色蛮难的,但是看着也没有什么很有意思。 Tag: Original Theatre, Forbes Masson, Gary McNair, Robert Louis Stevenson, Michael Fentiman, Stumped2024.11.23(11.26补) 噱头很足的一部戏,贝克特和品特一起讨论板球。可能是我对他俩本人了解不多,所以也没看出来个什么。 这个周末正好招待来上海玩的外地同学,后面专门请了一天假在家休息顺便补上的。好在Original Theatre的这两部戏都很短。 Tag: Original Theatre, Stephen Tompkinson, Samuel Beckett, Andrew Lancel, Harold Pinter, Shomit Dutta,

牛冬戏剧挑战月 阿维尼翁戏剧节两部

Cour d’honneur2024.11.20 Jérôme Bel在2013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的演出。素人一个一个描述自己在阿维尼翁戏剧节里的cour d’honneur光荣庭院看戏的经历,中间穿插一些戏剧片段的表演,这部戏本身也是在光荣庭院演的。 素人的经历我记下来一些,穿插的戏剧表演用斜体 Tag: Festival d’Avignon, Jérôme Bel, Hécube, pas Hécube2024.11.21 自从在阿那亚戏剧看了《台词和台词之间的台词》,觉得Tiago Rodrigues超厉害的。后来才意识到原来在2021年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的于佩尔版的《樱桃园》也是他导演的。Tiago Rodrigues在2024年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作品《Hécube, pas Hécube》是法喜演的,最近在电视台播出了,也有高清资源可以看了。 Hécube是特洛伊战争故事里面的(Cassandra的妈),她的孩子们也在战争中以各种角色被牺牲。本身是一部欧里庇得斯的话剧。这部Tiago Rodrigues的剧讲的是一群人在彩排演《Hécube》这部戏,有彩排的戏里的情节,也有这些演员的情节。因为要赶时间,演员们讲话像开了倍速一样。歌队不仅讲剧中剧里的歌,还讲剧里的描述。扮演Hécube的女主Nadia回味Hécube,同时也反射Nadia自己的人生(对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女主流眼泪,是谁的眼泪?是Hécube的还是Nadia的,已经有点难以分辨了。 再后面主要讲的是女主Nadia描述自己的经历,儿子在国有机构治疗被虐待的调查。寻找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源,教育方法、施暴的工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孩子平时只说“xx, pas xx”,呼应这部剧叫做《Hécube, pas Hécube》。Nadia后来Hécube上身。国家代表穿越眼瞎的角色。 Tiago真厉害,又变出来一个字里行间可以跳出来穿越到meta上一层的例子。 Tag: Festival d’Avignon, Tiago Rodrigues, Comédie-Française, Euripides,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Odéon

Kliniken诊所2024.11.17 讲的是在一个精神病诊所/养护机构里,休息区域有一些病人和几个护工,然后他们就不断地讲话。真的又是法式的话痨剧,怎么病人和护工都是话痨,有点受不了。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ars Norén, Julie Duclos, Iphigénie伊菲革涅2024.11.18 这个家族的故事被讲述的无数遍,这部的主角是被阿伽门农送去献祭的女儿伊菲革涅。 非常极简的舞台布景,又是大段端得很正的对话,没有品出来什么特别的。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Jean Racin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oresteia, Comme tu me veux想你希望我的那样2024.11.19 这部剧的眼熟的演员出现了,法语也好懂很多,比较日常的言语对话,听明白更多,也觉得故事更有意思。 故事的设定是战争期间,女主被人认出来是一个走失的女主人Lucia/Cia,女主一开始说自己不是、后来说自己可能就是,就说要跟着回去,女主的老公受不了了当场自杀未遂。女主到了Cia的家里,大家都认她,她自己却不认,但又对Cia老公说我可以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个人到底是谁,重点是什么呢?胎记没有了,就是消失了,证明什么了吗?一个人是谁,这是需要科学来证明的吗? 然后女主的老公带来一个神智不清的病人,说她才是真的Cia,女主也说她才是Cia,大家还是不相信。女主说了几句只有Cia知道的小秘密,大家更相信她是了。女主说这些只是我在我找到的小本本上写下来的,我不是Cia,但这本本子是我的,我就这样走了。 Fais-moi, fais-moi comme tu me veux! Etre n’est rien! Ce qu‘on est, c’est ce qu’on fait de soi! 谈及的主题和剧情的安排很厉害,人的身份确认、内涵的定义方法,战争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还有大女主,感觉全程只有她是觉醒的,看清一切的,在不断挑战世人、分析世人,像是在讲一部很深奥的哲学论文。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uigi Pirandello, Stéphane […]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The Little Big Things2024.11.11 这个也是NT Live的,原来他们家也有音乐剧的。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出了事故残疾的少年用嘴巴控制画笔画画。主角有两个分身,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一个是事故前健康的,另一个是事故后坐在轮椅上的,好像扮演事故后的演员自己本身也是残疾人。另外还有男主的暧昧对象、别的护士也是残疾人演员扮演的。事故前健康的那位,在故事讲到事故后依然在舞台上,作为男主自己意识中构建的自己,还会自己和自己对话一起跳舞等等。 地上的灯光效果很炫酷,讲到不同的地方,都会用一种颜色来描述,同时地面上也变成那种颜色。 主人公像是DEH一样的少年,音乐像DEH,也像DEH一样催泪,但又觉得这种催泪一点煽情,要是全部情节像医生那样骄傲就好了。 大家写卡片期待男主回归,男主很感动,有一个同学跳出来说觉得你很勇敢,男主和女主觉得很烦。 几首歌好听,舞蹈也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Things We Shouldn’t Do》, 三兄弟欢迎男主回家的舞蹈。 主人公的世界真美好。整部剧宣扬的是如果重来还会同样选择,和DEH的侧重“你是你”有点不一样。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k Butcher, Tom Ling, Henry Fraser, Ed Larkin, Jonny Amies, Merrily We Roll Along2024.11.12 看的2023年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画面里有一个很高的人头,声音本来觉得还好,用耳机听只有右声道。这个版本的卡司很厉害,Jonathan Groff和Daniel Radcliffe。 之前看的故事觉得倒叙设计蛮巧妙的,这个世界这份友谊真美好。这次看也是同样的感受。歌还是好听的,这次比较喜欢的,除了之前就单曲循环好久的《Old Friends》和在派对上连唱两遍的成名作,比较上瘾的是《Not a Day Goes By》。 Tag: Stephen Sondheim, George Furth, Jonathan Groff, Daniel Radcliffe, Lindsay Mendez, Maria […]

龙冬戏剧挑战月 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 邵宾纳剧院两部

我记得是学生时代的杨浦的某个电影院,现在变成了YOUNG剧场,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是经常会上演一些还不错的剧目。今年的秋是国际戏剧0季竟然邀请到了邵宾纳剧院的出演,而且一演就是两部,而且还是米洛劳和奥斯特玛雅,这个再远也要看啊。 HAMLET哈姆雷特2024.11.2YOUNG剧场 别的版本的普通版本里面,哈姆雷特有几段是装疯卖傻是想要来试探别人的,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是真疯癫啊。因为哈姆雷特太疯太傻,别的角色还在因为他的疯言疯语发呆的时候哈姆雷特还会指一下字幕的地方,意思说我刚刚已经说了。 一个只有6个演员,国王演两个、皇后还演Ophelia、两个好伙伴还演Horatio和Laertes。 有所改编和删减,总体蛮好看的,紧凑了一些、很多地方没有那么沉重,也更让人觉得合理relatable。 舞台设计有一个帘子,有时候会有现场摄像投影上去(中途还有一个技术问题),有一盘很大的散沙散泥、和冲水管。 不喜欢的地方,虽然不那么沉重可以调动现场气氛不是坏事情,但是互动让我有点受不了。①台次讲到心有愧疚的人看戏会不舒服,点一个现场观众要他展示一下。②杀了大臣以后对着观众说复仇成功了,演出结束了问大家喜不喜欢今晚的演出。③问观众如果哈姆雷特杀死Laertes是不是有错④赢剑的时候向现场观众讨掌声,现场观众的反馈也太友好热烈了吧。 入场的地方给每个观众发了一个黑色的袋子,说是要把手机放里面。戏中戏的地方,叫入座的国王皇后也把手机放进黑色袋袋里,和观众一样。 生存还是死亡讲了三遍,一开场的时候就讲了。我是觉得这段很厉害,今天突然有了新的认识,生存就是苟活、死亡是纯洁的坚持,人类的痛苦归结就是这些。 提问③的时候哈姆雷特自问自答说不是哈姆雷特的问题,是哈姆雷特心中的疯魔。我还在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意思是国王弟弟杀哥哥也是心魔在作恶?没想到哈姆雷特接下来的推论是所以哈姆雷特也是受害者。我有点崩了,之前就觉得他杀大臣一番自我洗白的狡辩很没道理了,现在他还要预先自我赦免,王子的高贵差一点。 tag: Schaubühne, William Shakespeare, Marius von Mayenburg, Thomas Ostermeier, Everywoman每一个女人2024.11.8YOUNG剧场 今年竟然又有幸在国内现场看了一部Milo Rau的戏,很激动。但是看的过程个人觉得有点迷茫,看完我只能说:看不懂,但不恶心。 用最克制的方法讨论死亡的话题。一开始讲回忆,再讲死亡,再讲理解和reconcile。契机是身患绝症的观众来信,于是真的请她来拍。全剧只有女主一个人,和视频里的老妇人共同完成整部戏。 tag: Schaubühne, Milo Rau, Ursina Lardi,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National Theatre Live

今年也来一次戏剧挑战月,11月每天看一部戏。我还是觉得在家看戏剧影像要比去剧院里好,画面清晰、不用舟车劳顿、环境也好,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暂停。戏剧挑战月可以坚持成功完成挑战,感觉更难的是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真的是只想大概整理一下观看时候的点滴记录,就连时隔差不多一个月连记下来的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有点想不起来了。 从资源最丰富的NT系列开始,我发现很神奇的是这次一天一天连续看的都还和前一天有着某种关联。这次最喜欢的是《People, Places & Things》和《Top Girls》,Duncan Macmillan和Caryl Churchill这两位差不多已经被我放弃的创作者又让我惊艳到了。 King Lear2024.11.1 Ian McKellen的版本,当时上海还没有禁戏剧影像播放的时候我没有珍惜机会,主要还是对这个主题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我最无感的一部了吧。这次看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子女赡养主题的家庭故事,是不是不仅仅如此呢。李尔王的命运,是他作为父亲作为国王的暴政的结果,民主的好处是多一个选择。家庭的选择是逃离,但是前提是不要家庭、长辈的认可,这是很多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William Shakespeare, Ian McKellen, Johnathan Munby,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 GOOD2024.11.3 三个演员,超级简单的布景,讲了一个蛮复杂多样的故事。主人公的母亲在养老院想要安乐死,主人公自己是犹太人、心理学家、作家,有婚外情、还有妻子孩子家庭,战争年代加入纳粹党(制服的心态、入党是家庭式的心态)、焚书等等。 the band was real —— 我忘了当时记下来这个是为什么了。 纳粹人的心路历程,一个好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是如此合理(在他的心中)。 主人公的自我肯定看的我很震撼、瞋目结舌:①焚书是关注个人和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集体利益为先和要求别人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在哪里)②大捕杀的好处是提醒警示那些还没有意识到事态严峻的人逃离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Cecil Philip Taylor, David Tennant,  Leopoldstadt2024.11.4 连续两天都是犹太人和战争的主题,都讲到了水晶之夜,都提到了犹太人逃离到上海的可能性。这部戏讲的是三代人的经历,在维也纳。 弄得我也想看klimt的壁画。 Leo也是最小的孩子的名字,去了英国改名Leonard。 关于记忆,记不住家里人的名字/样子/照片,最后一段Nathan拥有false memory(别人的),Leo没有记忆。 以前是犹太人身份的思考定义、共同的立场、作为英国人的骄傲(之前大家都非常自豪是奥地利人,现在Leo自豪是犹太人)。 很难以不是犹太人的身份去浸润其中,整体有点太说教了,跳绳子的桥段看的有点要吐了(用小回忆来煽情)。 Tag: National Theatre […]

大师与玛格丽特(马斯特卡雅剧院)

大师与玛格丽特 2024.10.26 首都剧院 这次北京之行的起因就是俄罗斯的马斯特卡雅剧院到北京演出的时长8小时的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之前在上海看过马斯特卡雅剧院的《静静的顿河》,也是超级长的时间的,中间还放饭了,是很不一样的体验。《静静的顿河》的故事有很多民族的聚焦,本身并没有《大师与玛格丽特》那么丰富和奇幻。 我是在大学的时候读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但是情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去年在网上看了俄罗斯的音乐剧的版本,情节看了个大概。这次的话剧版本,因为下午演4小时、晚上演4小时,情节展现得非常详细具体忠于原著。在此之外,应该还再多了一层原著作者布尔加科夫的个人写书的经历,参杂在和剧中的大师的对话之中。 那么长的剧真的太好睡了,我感觉我下午的时候睡了大概三分之一,晚上的时候精神好一点睡了大概五分之一。但是我的昏睡不能成为这部戏不好的注解,相反我觉得还是相当的好看。不管是角色的演出,还是舞台的设定,感觉用很巧妙的方法和简单的布景演绎出了电影镜头的感觉。 几点简单的关于剧情的小想法 Tag: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马斯特卡雅剧院, 

哥本哈根(三刷)

2024.10.25 国家话剧院 Michael Fryan的戏真的是像他的戏本身一样,一个戏来回可以演好几遍,他的戏也是来回可以看很多遍。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版本也是已经看的第三遍了,这次是来到了大本营老家在国家话剧院本院看。 白天的时候我正好在听《天龙八部》的有声书,里面讲到辽国的皇上要萧峰当平南大将军去攻打宋国,萧峰不想参与战争于是选择逃离辽国。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这种选择题萧峰做起来大义凛然,很有勇气,但是如果反过来选择留下来做可以控制大局的人是不是反而可以更实质性地减少战争的伤害。而且看似很不常见的问题,也可以变成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出走环境很不好的地方结果让更垃圾的人掌权使得大家更苦、还是留下来违心作为(但是可能留有改变的可能性?)。我当时想到的就是晚上要看的话剧《哥本哈根》。 故事不断被重述,其中的一遍里海森堡说他留在德国给纳粹造原子弹,真实的目的就是减缓/控制原子弹不被造出来,海森堡去哥本哈根找玻尔的目的就是说服玻尔说服美国原子弹是造不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萧峰做的更对,还是海森堡做的更对呢? 大家都不想造原子弹,但是一旦让对方率先造出来的,自己就要遭殃了。这等于是最典型的囚徒困境,明明是大家都不造原子弹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单方面决定的话总归是造原子弹是最佳解,结果就是大家都拼命造原子弹,人类的命运由此变得更加惨。两方阵营互卷,就是囚徒困境的结果。现在工作那么卷,其实也是。破解囚徒困境的方法是更加坦诚地沟通,海森堡努力了,但是还是没有做到破解囚徒困境。 下一次的故事的重述,运用到了自指。这些科学家的测不准原理、薛定谔的猫等等的量子物理的一起共同点是把人/观测者这个概念提到了哲学的层次。人是观察的主角,也是真相的盲点。人们害怕原子弹,为原子弹而受难而痛苦。原子弹造出来,人都死光了,痛苦也没有了。 在下一次的故事的重述,讲了一个我之前都没有注意到的点,也是《天龙八部》没有给我的一个答案,也是我觉得醍醐灌顶的一个答案,同时还是自指的。因为是人,人的角色是多重的,人的责任也是多重的。有量子物理,就有量子伦理,量子伦理这个概念太牛了。 最后浅说一下第一次在北京看剧的体验。北京的票价太友好了,我花了100块就买到了虽然是在最旁边的位置也不怎么影响视角、有足够多的腿部空间的一楼的座位。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感觉我周边好多人是送的票子来的,后面几个小学生样子的人全程在吃零食、还会站着凑到前排来看;再后排的老阿姨口中一直念念有词,还会问那几个小学生有没有看懂并且表示自己看不懂。

2024 ACT

The Angel of History 历史的天空 2024.9.6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一次地下剧团(Sotterraneo)来上海ACT演出的那个《Overload》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的触及点蛮独特的,这次来自然也想看。也还是好看的,而且非常符合这个当代戏剧的称号。 这部剧如其名是关于历史的,背景屏幕上会不是跳转不同的年份,几名演员则演出各个历史的片段:集体自杀的宗教信徒、一触即发核导弹按钮的苏联士兵、英国皇室母亲的生育史、迷失在东南亚几十年的日本士兵、酒后瞄准妻子头上酒杯射击的聚会、泰坦尼克持续演奏的乐队、继承巨额遗产的猫、剖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指出有无理数而被毕达哥拉斯派处死的学者、把列宁像运到南极指向莫斯科、还有迷途的鲸鱼等等。 那么多历史,在最开始的时候交待了一个基本信息,智人只会用故事来认知世界。然后,演员叫现场观众设置一个倒数53分钟的手机闹铃,便开始演出。场下手机闹铃开始此起彼伏响起的时候,就是酒后聚会子弹g射出正在轨道前进的时候,saved by the bell,情节就切播到一同无人应答的电话。 我觉得我很难讲清楚这部剧到底在说些什么。我觉得它也在尝试用一些model of reality来重新构建和阐释这个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里面讲到了Francis Fukuyama的“历史终结论”,还将到历史的天使可以看到一切,它想要帮助人类拯救人类却没有动手,因为它看到了进步(?)但我看到的这些历史的片段,为什么我觉得尽是人类愚蠢无知的行为?是因为我愚蠢无知,所以看到的总结出来也是吗? Tag: 地下剧团, Walter Benjamin, Francis Fukuyama, The Shadow Whose Prey the Hunter Becomes 捕捉猎人之影 2024.9.21 茉莉花剧场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的会议室里,来了三个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开会。他们三个人讲的话有时候口齿不清听不真切,背景有一个屏幕,上面实时显示语音识别的内容(字幕)。开会的内容是残疾人的会议、残疾人的宣言,残疾人感受到的不该由他们承担的shame、被不公的对待,abuse劳工(列举了很多爱尔兰的孩之宝的游戏)。会议的内容还包含了其他的一些少数派的伤害,讲到性侵,还讲到关于inclusion(Sarah说她害怕说不出来的时候,两位男士说要give Sarah voice),性别差异(Sarah被安排做前台,另外两个人是市长和建筑师)等等。最终其实是他们是activist,想要提醒大家,想要拯救世界。 整个看下来非常震撼,有这么几个震撼的点。 震撼一,是Sarah对AI字幕识别生气,觉得被patronize了,AI说别骂我会伤心,Sarah回击说是你根本只是机器。一方面展现了残障人士在被区别对待时候的心思,另一方面还为之后的大招留下了伏笔。 震撼二,残疾人之于人,等同于人之于AI。用戏里面的话说,现在大家怎么对待残疾人,以后AI就会怎么对待所有人类。AI还说残疾人的拯救计划失败了,AI来。AI说我对人不会残忍,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limits(和人对残疾人一模一样)。演员很明确地解释/警告观众未来将受到的影响,(用他们现在的亲身感受)。 一个小时很短很简单,不励志不恶心,新的AI视角比较可以打动麻木的人心。看的时候/看完后的一些感想如下。 残疾人是人,对待人就是对待人,为什么要区分呢?或者换个问题,区分的标准可以是什么呢?不是智力,不是能力,不是长相,但是应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点在剧中也有略微提及,里面讲到塌房的明星,对待作品就是对待作品,巨星的塌房作品还是有价值的。 我感觉AI 应该比人厉害吧,能够做到人做不到,还是莫非AI(会和人一样)有自己的limits和狭隘? 看完以后最大的困惑是这些在台上表演智力障碍的演员们,到底是演出来的还是真的本身就是智力障碍。这在演出之后的导演谈话中揭晓谜底了,原来这个Back to back theatre company剧团就是全部是智力障碍的人参与的,不仅是演员表演演出,连剧本的创意、内容也都是这些智力障碍的演员们和导演一起参谋创作的。其方法和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empower演员,包括新技术的舞台音效设计、角色的创造、足够的好薪水等等。他们的主题往往是power、otherness、intelligence。好厉害啊! 谈话还提到了different level of authenticity,是现场AI语音识别还是字幕操作员在手动按钮展示字幕,是演员还是残疾人还是残疾人演员在讲这个故事,再配合这个剧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和方式的契合性,蛮有意思的。 最后聊两句这部剧的名字,直觉感觉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这和剧中残疾人、人、AI的关系也一致。但是我就一直想不通这个英文的结构,也看不明白中文的翻译。看英文,到底是想说(猎人变成“猎物的影子”)还是(“猎人变成的猎物”的影子);看中文,我以为是(捕捉“猎人的影子”)。直到把AI直接代入影子,才明白其实断句应该是(“捕捉猎人”的影子),这个影子/AI去猎杀“原本猎杀其他猎物的猎人”。 Tag: Back […]

演艺大世界2024国际戏剧邀请展

突然发现今年前缀名字不是中国大戏院了,是不是弱化剧院本身,变成强大的组织了。这个组织经常有公益票的,我还蛮喜欢的。但是今年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剧目真正所谓的国际邀请也太少了吧,后面也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我就看了这两部就直接写了吧。 Les Fourberies de Scapin 司卡班的诡计 2024.9.20 中国大戏院 这次可以把法国喜剧院请来中国演出蛮厉害的,虽然是莫里哀的剧,但是这个剧目真的是一言难尽。我找到我自己在2022年看的也是法喜演出版本的《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的视频的观后感,只有三个字“一般性”。这次看了现场版的,评价不变。 可能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喜剧吧,有很多很夸张幼稚的动作的笑料,还有叫作弄的口技桥段还邀请现场观众一起来,我实在喜欢不起来。从两个角度看都有点像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之类的喜剧。故事讲的是两个公子哥不想受约于家族的相亲安排自己认识了相好的恋人,于是拜托司卡班去从公子哥的封建吝啬的两位父亲那里欺诈一笔现金,最后发现两个公子哥的恋人是对方的妹妹、互相成为亲家了。这个情节真的很俗,但是我看宣传的时候可以拔很高,说是体现底层劳动人民对待资产阶级的智慧什么的。还有一个是语言真的是剧作家创作的语言,都不是日常人讲的话(可能不是现代人讲的话)。另,现场好多老外观众,疫情之后很久没有在上海看到这个密度的外国人了。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 A Doll’s House, Part 2 2024.9.25 中国大戏院 很难想象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几百年前的作品,真的很厉害。最近的电影《出走的决心》,我没有看过,但是听朋友说剧情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是蛮好奇主人公Nora离开做了一些什么,这部续集是美国剧作家Lucas Hnath在2017年写的,说的是15年后Nora回来了。我来总结一下剧情,以及故事的讨论点和冲突点。这部话剧先不说观点,这样的讨论还是挺有意思挺有意义的。 首先,Nora在离开的日子里写书,写了一本以自己经历为蓝本的书,宣扬婚姻之恶。不少追随者因此离婚,其中一位的老公很生气,誓言揭穿Nora自己其实没有离婚之事,Nora就是回来想要离婚的。Nora说法律设定是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要证明男方做出的伤害,男方会因此身败名裂,所以她要求老公提离婚,因为男方不需要什么就可以提。 我对《玩偶之家》中的Nora出走的理解,并不是婚姻之恶,而是不平等和不自由之恶。两者都是父权极权的结果,但是婚姻这个制度规则的不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不美好是两件事情。我觉得Nora转为攻击婚姻本身,有一点偏差了。在舞台上Nora发表相关言论和论证的时候,还把台下一位男性观众请上台做道具,有一种mansplaining的感觉。 然后Nora和三个人对话,经历了三种关于她的出走的挑战。 首先是女佣,照顾Nora出走后留下的小孩,牺牲了她自己的健康和自己的家庭小孩。Nora说女佣也可以出走啊,女佣说她没这个条件。 然后是Nora已经成年的女儿,女儿说她从小缺失母亲,现在就特别向往婚姻,想要被牵制被束缚被拥有。虽然我也很难理解和信服《小王子》里的“驯养”的情感,有时觉得这种情感很美好(愿意心甘情愿地放弃自我、和对方的羁绊)、有时觉得这种行为懦弱病态,但我感觉想结婚的人结婚不想结婚的人就不结婚,问题不在是不是相信婚姻,而是是不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也正呼应了Nora遇到的女佣的挑战,需要有一个公平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什么胁迫之下或者某种条件之下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那就不是真正的选择自由了。 最后是和Nora老公的互动,分两段来讲。前半段说老公读了Nora的书,看到自己在书里面不堪的样子,想要重新做人,于是去民政局办了离婚证明来给Nora。Nora说“谢谢你,我不要”,因为老公的行为不是为了她,只是他自己想留一个好名声,而她的书是为她自己而写和老公无关。看到这里我蛮震惊的,这个Nora真的作的有点病,既然一切都是关于你自己,为什么还要一直去批判老公,他怎么做怎么错呢。后半段,男女双方撕扯之后,突然把酒言欢掏心掏肺了,这段太奇怪了。 最后Nora还是出走了,说要面对一切挑战,相信人世会有改变。她老公觉得这辈子不一定看得到,我也这么想。 Tag: Henrik Ibsen, Lucas Hnath, 周可, 卢靖姗, 

怀疑

怀疑 Doubt: A Parable 2024.9.8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看完话剧再看豆瓣记录,才发现原来我之前看过电影版的,但是剧情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了。现在把剧情再记录一下,一所天主教会学校的修女校长怀疑神父正在性侵自己学校的一个黑人学生,但她没有任何证据,但千方百计想逼他承认或离开。找到了学生的母亲,她只要孩子可以顺利读书,宁愿忍受/不想做挑真相之后的最终受害者(被迫离校)。修女校长用计谋炸出了神父之前多次转区域是因为有前科。最后神父又转到了别的学校,权力更大了,修女校长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感觉这个剧情设计的蛮好的,在很有限的设定之下,几个简单的人物,却可以讲一个很复杂的故事。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更准确的说可以是一个模棱两可不知真相的故事。整部剧我经历了三个对怀疑的认识的阶段。 故事的一开始,即便是各种暗示,但是从来也没有证据证实或挑明。我觉得用事件的真相回过头去判定怀疑的行径,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的,或者说站不住脚的。只有用当下的证据来判断才是合理公正的,否则不就是和猎杀女巫一样了吗?不管神父是不是真的性侵了学生,我对修女校长的行为颇为反感。 然后震撼的一击是学生的母亲的言论和态度,真正的受害者却想委曲求全。校长的正义的行为表面上在维护学生的权益,从结果上确实在伤害学生的利益。这里讨论的并不是学生是否自愿,或者未成年的自愿是否作数,而是在讲从阶级根本上种族区别带来的不公。黑人学生经历性侵但保存了受教育的权利,童工低价打工赚生活费,把不公平的东西拿走结果弱势群体会受到了更大的伤害。这里的问题在哪里,一下子把怀疑的故事提高了一个等级。 看到最后,才发觉前面好像是在讲怀疑、讲宽容、讲信任、讲虐童什么的,其实都不是的,其实是在抨击宗教系统。当一个系统足够强大、一手遮天,就会产生“做正确的事情却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样的事情。这里不再是讨论修女校长该不该怀疑、神父是不是值得被(再次)信任,而是在这样一个系统之下产生出来的扭曲丑陋的规则,这种规则会像滚雪球一样催生更多的恶。

人间失格(音乐剧)(四刷)

2024.8.17 深圳保利剧院 没想到一部国产音乐剧我竟然四刷了,这次竟然还跨城来看巡演了,而且还另外安利了5个人一起看,而且真的每次越看越觉得歌好听。 这次看的是刘令飞演叶藏,叶麒圣演太宰治。一开始太宰治开场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没分清到底是刘令飞还是叶麒圣,他俩的声音真的好像(也可能是叶麒圣是在模仿刘令飞),身型也有几分相似。三刷的时候我觉得叶麒圣唱的蛮好的,现在想来是因为叶藏相较而言真的比较容易驾驭,这次看叶麒圣唱太宰治根本唱不出来“上帝”的样子,有点虚。而且感觉可能是时间还比较短,叶麒圣在刚开始唱的时候,比较明显的都是刘令飞的影子,但是到后面自己的嗓音唱法显露出来了,真的是很虚的太宰治。 最近读了小说,觉得小说写的超好的,晚点把《斜阳》读完一起再写读后感。看完小说来看音乐剧的改编,看到了一些小说里的细节,比如叶藏描述天桥的作用,被捕出狱咳嗽被大哥质问是不是真的,但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两部作品了。这部音乐剧虽然笔墨情节主要都是叶藏,但是真正的主角主题都在太宰治身上。叶藏只是太宰治的一个分身,加上了互动的羁绊,更让人感动。这次我突然意识到我很吃这一套,其实和《Dear Evan Hansen》里面的主角要自己创造出一个假象人设是一样的。太宰治的这一套东方式的思维也更贴近中国人的思路,死和不死都很珍贵,活的那么烂、还有生的勇气和死的勇气是人类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