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5, 2024
The Little Big Things2024.11.11 这个也是NT Live的,原来他们家也有音乐剧的。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出了事故残疾的少年用嘴巴控制画笔画画。主角有两个分身,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一个是事故前健康的,另一个是事故后坐在轮椅上的,好像扮演事故后的演员自己本身也是残疾人。另外还有男主的暧昧对象、别的护士也是残疾人演员扮演的。事故前健康的那位,在故事讲到事故后依然在舞台上,作为男主自己意识中构建的自己,还会自己和自己对话一起跳舞等等。 地上的灯光效果很炫酷,讲到不同的地方,都会用一种颜色来描述,同时地面上也变成那种颜色。 主人公像是DEH一样的少年,音乐像DEH,也像DEH一样催泪,但又觉得这种催泪一点煽情,要是全部情节像医生那样骄傲就好了。 大家写卡片期待男主回归,男主很感动,有一个同学跳出来说觉得你很勇敢,男主和女主觉得很烦。 几首歌好听,舞蹈也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Things We Shouldn’t Do》, 三兄弟欢迎男主回家的舞蹈。 主人公的世界真美好。整部剧宣扬的是如果重来还会同样选择,和DEH的侧重“你是你”有点不一样。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k Butcher, Tom Ling, Henry Fraser, Ed Larkin, Jonny Amies, Merrily We Roll Along2024.11.12 看的2023年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画面里有一个很高的人头,声音本来觉得还好,用耳机听只有右声道。这个版本的卡司很厉害,Jonathan Groff和Daniel Radcliffe。 之前看的故事觉得倒叙设计蛮巧妙的,这个世界这份友谊真美好。这次看也是同样的感受。歌还是好听的,这次比较喜欢的,除了之前就单曲循环好久的《Old Friends》和在派对上连唱两遍的成名作,比较上瘾的是《Not a Day Goes By》。 Tag: Stephen Sondheim, George Furth, Jonathan Groff, Daniel Radcliffe, Lindsay Mendez, Maria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Bob Merrill, Chris Katanga, Christopher Luscombe, Daniel Radcliffe, Don Black, Dove Attia, Ed Larkin, Fanny Brice, Frank Wildhorn, George Furth, Henry Fraser, Isabel Lennart, Jeremy Jordan, Jonny Amies, Jule Styne, Laura Osnes, Lea Michele, Lindsay Mendez, Maria Friedman, Molière,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k Butcher, Ramin Karimloo, Richard O’Brien, Stephen Fry, Stephen Sondheim, TC2024, Tom Ling
|
宣传口径是第一季,Doctor Who的标志也用回了老版的样子,但其实说的还是15的故事,我还是把它当作回归版的第14季。我觉得这一季和之前几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和RTD的封神的第1季相比有着种种明显的不同之处。有我很喜欢的地方,也有我觉得不怎么妥当的地方,总之这一季的好看的地方和不好看的地方都比较明显突出。但是总体我还是很喜欢的,虽然我必须承认我追剧没有像以前看Doctor Who那么及时勤奋,但我现在整体看剧都比较佛系也几乎不追剧了。 正如我说的这季好坏比较突出,我想简单列举一下各集我喜欢的地方和我不喜欢的地方 Christmas special: “The Church on Ruby Road” (-) 比较中规中矩的15和Ruby的首秀,Ruby长的真的和Clara有点太像了 (-) 吃人的goblin没什么意思 (+) goblin唱歌的时候还有点好玩 Episode 1: “Space Babies” (-) 小孩/小婴儿做主角蛮恶心的 (+) 怪兽是小孩子的鼻涕集合而成、也不舍得让它死 Episode 2: “The Devil’s Chord” (+) 掌管音乐的大boss叫maestro,和Master什么关系 (-) maestro的能力是吸走音乐,为什么还有唱片公司存在 (+) 最后结尾的音乐剧式的歌舞 Episode 3: “Boom” (+) 战争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 AI的算法控制了人的命脉 (+) 把战争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Episode 4: “73 Yards” (+) 循环的点子真的是不怕浪费companion的生命 (-) 所以讲的到底是什么话,让人害怕离开 Episode 5: […]
Sunday, September 25, 2016
春之觉醒 Spring Awakening 2016.9.24 上海文化广场 最初知道这部音乐剧要感谢《Glee》。2006年的原版的音乐剧的三大主角,女主Wendla由Lea Michele饰演,后来演了《Glee》的女主;男主Melchior由Jonathan Groff饰演,后来客串《Glee》,之后又和Russell Tovey合演《Looking》;男二Moritz由John Gallagher, Jr.饰演,后来依然很呆萌地出演《The Newsroom》;小配角演Georg的Skylar Astin现在也是电影电视剧大熟脸。音乐剧的主演相继去演电视剧,似乎是这几年的潮流,正好音乐主题的美剧好多。 这部音乐剧能在上海演出还挺惊喜的。 一方面之前的类似的中文对白英文演唱的在上海的表演并不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底舞台磨练得是不是恰当,我觉得这次的演出相当地成功。不管是舞台布景、舞台设计、音响安排都很到位,一点也没有山寨的感觉。主要突出的地方还是主演们的歌声真的很不错,我也很喜欢歌声搭配舞蹈的感觉,这才是音乐剧嘛。男主女主的嗓音都非常好听,女主的声音里我竟然听出来一点点毛毛妹的味道(可能只是我想多了)。唯一不是很满意的演员是男二,他讲话的时候就有点不自然,然后唱歌的时候不是说唱的不好,只是感觉和这部音乐剧很不搭,人家明明是一个十几岁的懵懂无知少年他唱出来却太正经有一种端着的味道。音乐剧的歌单也都好听,我甚至觉得比我之前听原声碟的时候更能抓住我的兴趣,之前我的感觉是歌曲的旋律稍微有点弱有点杂散不那么朗朗上口。当然现在我看完现场再回过头去听原声碟,又觉得好听了。 另一方面的惊喜在于它的剧情。原来它的历史那么悠久,它是改编自1891年的德国同名剧本,讲的是19实际末的德国,一群少男少女在压抑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氛围之下,慢慢性觉醒的故事。看简单的介绍好像是一个浪漫的成长故事,其实德国人笔下的故事即使是少年的也还是很严肃很有深意的。让人很惊讶的是这几乎是一百年前的故事,离我们好像很远很远了,类似的悲剧现在看起来都不可能发生了,但是造成悲剧的初因却依然存在。用剧里面的一个少年的话总结,一共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直接被社会打败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和灵魂太让人惋惜了;第二种就是他足够有智慧又强大去与社会抗争,但是结局却依然惨烈;还有这像这位少年自己一样的第三类人,世故地看透这一切、狡猾地搞基。这个年纪的领悟多少有一点中二的感觉,但却也不能否认地似乎多少有一点道理。这种残酷又现实的少年的选择,让我想到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我有点难以判断这部音乐剧的国内观众受众群到底应该是谁?小孩子肯定是看不懂的,同年纪的少年貌似没有这番领悟能力,再大一点的年轻人又太晚了些,少年人的父母真的会因为看了这部音乐剧而有所触动和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