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3, 2020
The Pirate Planet Douglas Adams (story) James Goss (author) Jon Culshaw (narrator) B01NCEM8OP 故事讲的是4和Romana和K9继续找时间钥匙的一部分,来到了一个时常在繁荣复兴的地方(一过不下了就天上下钻石),然后发觉原来这个地方的领袖Capitan和真正的领袖是在挖空别的星球的财富来维持自己的永生。 这又是一本DNA的一个Doctor Who的故事小说化,我听的有声书。我觉得特别好奇的是,这一本怎么那么长,原来的剧集也就4集,但是有声书有接近12个小时,这是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吗?因为都是每天在我遛狗的时候听的,能接受到的完整的信息并不是很多,整本书听的有点浑浑噩噩的。随便记几点小感想。 Doctor在Romana面前不是像现在这样全知完美好像已被举上圣坛的样子,而是有一些明显的缺陷。 故事的出发点很有趣,是一个经济不断增加财富不断累积的盛世,而老百姓却不关注外界。 坏人领袖Captain很高冷的样子,一直威胁要杀掉他的手下Mr. Fibulee。但是每次他喊话的时候,经常是在每一个句子最后都加上Mr. Fibulee的称呼,几乎是撒娇的语气来,蛮搞笑的。
Wednesday, January 8, 2020
The Meaning of Liff: The Original Dictionary Of Things There Should Be Words For Douglas Adams John Lloyd B00FEHE7W6 这本是DNA和另一位作家合著的编出来的词的词典,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妙的状态没有把那用一个单词精准地表达,他们就编出来的一个。可惜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享受这本“词典”,除了我本人缺乏生活常识和智慧之外,这本出版于1983年的内容和现在比起来有一点时代的脱节。还有一点笑不出来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糟糕,清醒的人笑不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英国特有的环境造就了英式的嘲,在这次的伦敦之行也让我蛮有灵感的想造几个词。正如这本词典,词本身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描绘的现象或情境。 阳光明媚的午后想要去海德公园散步;到了海德公园就开始下雨,只好到附近的商业街商店里躲雨;到了商业街就天晴了,于是打算折返公园;回到公园就又下雨了。薛定谔的公园就是一到就下雨、远离就放晴的可以通过行走距离反向操控天气的机制。 (真)新年心愿就是许了总归不能实现的新年心愿。 (真)新年决心是过完一年回顾总结的时候发现别人都能实现、自己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最后摘抄几个书里的。 CLIXBY (adj.) Politely rude. Briskly vague. Firmly uninformative. DES MOINES (pl.n.) The two little lines which come down from your nose. DOGDYKE (vb.) Of dog-owners, to adopt the absurd pretence […]
The Long Dark Tea-Time of the Soul Douglas Adams B0053PHCWG 可能是我的期待太高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本Dirk Gently的第二本的故事我读的没那么喜欢。雷神现代下凡的点子,应该算是DNA比较早提出来的吧,但是我对书中的这个雷神的形象有一点难以定位。书中花了很多笔墨把雷神和女主Kate凑在一起讲故事,但是却没什么感受到两者之间的火花。Kate和Dirk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比较短暂,反而觉得蛮亲切的,让我想到了John Scalzi的《The Android’s Dream》在女主身份觉醒之前和男主的互动,果然两人的笔风有相似之处。 摘抄几句 Nobleness was one word for making a fuss about the trivial inevitabilities of life, but there were others. But if no private detective looks like a private detective, how does a private detective know what it is he’s supposed […]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Last Chance To See Douglas Adams Mark Carwardine 978-0345371980 这本小书是DNA和动物学家Mark Carwardine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走访世界各地去探寻濒临灭绝的动物留下的算是一本环保类/生态类的游记吧(?)这也是我第一次阅读DNA的非虚构类的书,而且特别幸运地找到了DNA本人读的有声书的版本。如果说小说已经写得很轻松幽默了,DNA自己读竟然还有超大的加分空间。 书里面其实60%并不是在讲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而是在讲作者想要看到这些动物而造访的这些异域的国家遇到异域的当地的人们或者游客的风情,所以当DNA用模仿的语气来重复他们在路上遇到的人讲的话的时候就特别搞笑,DNA的模仿功力很强,这些极具特色的笑点我几乎要怀疑是不是DNA造出来的段子了,因为太搞笑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要去找一个专家询问万一被蛇咬到的办法的时候,可能也只有DNA能发现这样的危机之下的笑点。 还有很多是DNA完全站在一个外邦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到访的这些国家比较特有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比较落后或者负面的东西,包括他对中国的访问和对上海的描写。作为一个中国人,似乎更容易去分辨,至少是在讲上海这段的时候,哪些是外国人的大惊小怪,哪些的确是本国人的生活习惯,哪些是我们浑然不知但是在有心人的眼中是极大的文化差异。非常可惜,DNA在写中国这一章的时候,前面99%是不满的,最后却因为看到当地主动建立的各种保护白暨豚的措施而受到了转变性的感动。后来我查了查,白暨豚却也已经灭绝,只能说这唯一仅存的1%的让DNA回心转意愿意去尝试皮蛋的闪光点也白费了。 另外还有一些是DNA用他擅长的科幻嘲讽的思路,观察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而思考到的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点子。 比如说讲到高度的晕眩 The dizzy sensation we experience when standing in high places is not simply a fear of falling. It’s often the case that the only thing likely to make us fall is the actual diszziness itself, so it is, at best, […]
Mostly Harmless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第五本其实还是三部曲的番外,讲的是Guide的第二代和Arthur的第二代穿越到平行宇宙遇到Tricia的故事。番外的两个故事虽然是DNA在延续着讲故事,但是却感觉好像脱离了一开始那种由不同的人物组成的冒险团体相爱相杀的温馨。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电影版的剧情已经是最完美的了。 Bad news 唯一比光速传播得更快的是bad news,所以发明了以bad news为燃料的飞船。 Prayers Protect me from knowing what I don’t need to know. Protect me from even knowing that there are things to know that I don’t know. Protect me from knowing that I decided not to know about the things that I decided […]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我才发现,好像好久以前我听全套有声书的时候把这一本给漏掉了,倒也没什么情节不连贯的影响导致我注意到我漏掉了一本。 这本简直就是一个番外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支线的故事。讲的仅仅是地球被摧毁海豚离开地球前创建了一个新地球,Arthur回到新地球遇到了Fenchurch,前者找回了地球后者遗失了世界的终极答案(剧透反白)。不仅如此,我感觉风格好像也和前面的三部曲略有不同,还是比较轻松幽默的笔触,但是天马行空的挖苦的地方少了一些,所以这本我几乎没记录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好玩的点子。 我和Ford的第一感觉是一样的:“Trillian呢?!” 为什么来了一个Fenchurch来和Arthur配对?在地球毁灭之前想到了终极答案的姑娘变成了一本书的主角,这本身蛮有意思的,但也没必要那么贫乏地一定要把唯一的女主和唯一的男主配在一起吧。看到Fenchurch双脚离地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是鬼,这样的走向的话其实也蛮符合DNA的风格的呀。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第三本我听完一遍觉得都没理解故事在讲什么,可能是因为这一本大部分已经超越了电影或者连续剧的范畴,所以在没有一个既定已知的范畴之下听故事的时候,在段落与段落的跳转的地方我经常会晃神。比如说DNA经常会在A场景和B场景之间穿插一段Guide里面的注释、或者是引申出去的一则评论,然后我就突然有点分不清楚到底B场景是不是和A场景相连接的,B场景突然出现一个人物我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ta到底是不是从A场景过来的之类的。于是接着我又听了第二遍,DNA的书哪里听得仔细认真一点,哪里就有收获。 SEP = somebody else’s problem 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盲点”,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想看到它的话,可以试着上串下跳挤眉弄眼。 Bistromathic Drive Bistromathics itself is simply a revolutionary new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 of numbers. Just as Albert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observed that space was not an absolute but depended on the observer’s movement in space, […]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第二本是Martin Freeman读的,他读的好处是我可以比较容易代入Arthur Dent的角色来听这个故事,但是感觉他读得没有Stephen Fry清楚。我比较在意的是 Martin Freeman说Marvin的声音,抑郁得有点太认真了,不够有效果,我心目中的Marvin的抑郁应该是那种抑郁到看破红尘又有点看低一切又有点grumpy,这种Marvin的抑郁比较可爱,而不是Martin Freeman口中的抑郁让人都觉得可怜了。 电梯害怕了,不是怕高而是怕未来,因为它能预测短暂的未来 如果电梯可以预测短期未来的话,很有必要很有价值啊,因为可以节省按电梯到上电梯的时间。 How-Why-Where 很多DNA关于宇宙的梗并不一定要和故事的情节挂钩,我记得这个人类发展进程的梗在广播剧里第一集就出现了,而在小说里第二本才出现。原来“在哪吃”比“为什么要吃”更高级啊,哈哈哈。 gin and tonic跨语系同音存在 好多东西可能是因为传来传去,发音很像纯粹是因为用了引进时候的音译。爸爸妈妈的语言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语言都差不多,是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单音节,好吧,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我心中一直困扰了我很久很久的一个问题是“酸”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表示味觉(醋是酸的)、也可以表示体感(肌肉酸痛);在英语里味觉酸是sour,体感酸是sore。这两种酸根本没有通感,为什么两种语言都会使用同样类似的表达方式呢?
Wednesday, April 25, 2018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Douglas Adams Stephen Fry (narrator) 今年是第一期的广播剧开播40周年,最近还听了一个纪念DNA的三小时广播节目(里面还包含了Douglas Adams和John Lloyd一起制作的广播剧《Black Cinderella Two Goes East》,也是40年前的作品,把我给笑死了)。又一次燃起了/让我回想起了对DNA的喜爱,于是决定用每天的通勤时间再把H2G2的有声书听一遍。也没必要一篇篇写对整本书的感想,我打算就简单记录一下我印象比较深的DNA的一个个特别有意思又很智慧的小点子。 地球毁灭之前,Ford要带Arthur去酒馆喝酒吃花生,但是Arthur为了自己的房子不被强拆,硬生生地躺在推土机的前面。然后Ford用各种歪理说服拆迁队工头代替Arthur躺在推土机前。 躺在推土机前这个行为太疯狂了、不合理、也不合算,但是如果是让另一个人躺,那个躺的人本身只是为了另一个原因(比如金钱或者被说服或者被忽悠)反而合理化了,要求别人躺的人通过语言或金钱雇佣,也合理化了,整件事情从不合理变成合理了。太神奇了。同理,推土机的员工本身也不为“为了要造高速而拆迁”这件也不一定那么合理的事情负责。 Babel fish and the non-existence of God Now it is such a bizarrely improbable coincidence that something so mind-bogglingly useful could have evolved purely by chance that some thinkers have chosen to see it as a […]
Friday, December 29, 2017
心目中的神剧走下神坛。 这一季的故事貌似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而且Dirk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并没有以他为标题第一男主角的感觉。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就有那么多人物很错综复杂的线索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包括不死女和黑暗组织都可以有很多有潜力的东西去挖掘。但是第二季里在增加了更多人物之后,反而一个都没有好好地把人物用起来,太可惜了。 这一季的主题是想象创造了的世界。在这个设定之下,连我都能通过剧情的点滴联想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可能的设定真相,比方说两个世界可以是相互对创造的,再比方说那个可以任意变形的holistic actress,她也可以变成一个世界等等。但是编剧却选择了一个最无聊最童话的设定真相,最后大结局大boss的解决方案也是简单霸道正能量没有道理说不通。 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我都没看明白,也有可能是我看得不够认真。希望下一季,剧情和人物都可以再扎实一点,我不能接受没有内涵实力支撑的单纯的卖萌。(刚看到新闻说此剧已被砍,没有第三季了。那我还是专心去追读DNA的书吧。)
City of Death James Goss Lalla Ward (narrator) 9781785290794 这是老版Doctor Who第17季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4和Romana去到巴黎偶遇偷盗《Mona Lisa》的大贼原来是帮助人类从无到有进化成长而来的外形族群的最后活下来的一个。这个故事原来是David Fisher和Douglas Adams和Graham Williams三人联合写的,电视剧播出于1979年;之后一直说要小说化,但是DNA怎么也不答应;等到DNA去世以后,他的作品才被陆续小说化,2012年Gareth Roberts出了《Shada》,2015年James Goss出了这本《City of Death》。我是听的有声小说,就是当年饰演Romana的Lalla Ward读的,可以找到当年出演剧集的演员本人来读衍生小说也好有家庭的感觉。 说实话,听了有声小说,我并没有感受到故事真的有多精彩。反倒是在最最开头的地方,和《Shada》相比,我有体会到一些些DNA的韵味。对于这个外星种族的描写,几乎让我有一种灵光一现在读DNA作品,因为就算是很直白地说这个一个很暴力没有正义很邪恶的种族,但是作者的笔下并没有任何的judgemental的判别,相反会让我觉得这么一个很坏很坏的种族的一分子还蛮可爱的。并不是说生来就是邪恶的一员是悲剧的,亲眼目睹周边的同族的愚蠢也不算是悲剧,唯一的悲剧应该只是跌入人间要被人类以人类的标准看待吧。 还有据说这本书和Dirk Gently有关系,但是我也没有识别出来,好可惜。
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 Douglas Adams 9780671746728 什么叫做脑洞大?读完这本小说,我找到了三条评判标准。 第一条。当你在读很多老掉牙或者守规矩的情节的时候,你会发觉才看了没几页就能想到整本书的情节走向;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觉读完整本书我还没有看明白所有的关键情节,需要看wikipedia页面的情节梗概才把情节理顺;这种从“以一见十“到“读了十还要再去挖掘才能获得原始的一”的方向就是脑洞在扩大。 第二条。学外语做听力练习或阅读理解的时候,如果你至少能明白大体的语境或者背景设定,好像就已经能理解更多的内容;明明是一个故事,到底是在讲过去还是在讲现在,是在讲老式的学院生活还是高科技的现代生活还是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是在讲一个哲理故事还是一个侦探故事还是一个科幻故事还是一个魔幻故事,这些截然不同的设定的出现、转换和交织读得我应接不暇。我一开始的时候是带着读轻松幽默的侦探故事的心情来读的,一开头那个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且带有哲学思维的)智能就把我看懵了,然后后来出现了时间机器,后来又出现了鬼魂附身,我一次次地表示惊讶,同时我又为自己的惊讶感到害羞,为什么能出现时间机器的同时就不能出现什么鬼怪呢?后来我看到DNA作者自己为这本书设定的宣传语就是thumping good detective-ghost-horror-who dunnit-time travel-romantic-musical-comdey-epic。 第三条,那就是DNA的作品。当然那种随随便便东拉西扯的点子堆积只是开始,厉害的是可以把这些新奇却看似矛盾或者完全不搭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并且全部服务于同一个故事,真正完成了一个hollistic的概念。 阅读的过程中我高亮了很多处有意思的地方,但是现在也不高兴一一列举,好多好玩的地方也真的要是在那个背景语境下才有意思。DNA的书的强大,在于只需要截取其中一部分的小点子就可以放大并培养成为一部崭新又好玩的作品。这本书的两版电视剧改编,其实情节各不相同而且于原著也不同,但是各自运用了DNA书里面的不同的地方,也是一部比一部好看。Dirk Gently这个人物,就算有Professor Chronotis的参与,在time lord面前还可以有如此出挑的表现真的很厉害。他(三苗)真的应该成为新一代的Doctor的companion。 另:Gordon Way到底是怎么死的又是如何超度的?Electric Monk一直存活下来到现在了吗,ta和那匹出现在教授房间里的马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还没有看明白Dirk是如何通过和Coleridge的交流来拯救全世界的? 如此强大的一本科幻小说(?),是我太傻还是太粗心没有把书看明白,希望读明白的人能来帮我解解疑。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Shada Gareth Roberts Douglas Adams (story) 9780425259986 DNA当年给Doctor Who写故事的时候有一个故事都已经写好了,但是因为罢工啥的原因没有拍摄完整从未播放,这个故事在前几年的时候又被小说化,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故事讲的是4和他的companion同为time lord的Romana被召唤到剑桥去见另一个年纪很大的time lord即Chronotis教授,是一本很神奇很古老的书被一个外星人Skagra抢走了,冒险途中也加入了两位人类小伙伴Chris和Clare。Skagra的能力是可以吸取别人的意识,然后他寻求古书的力量是要去已经被所有人遗忘的监狱(也就是Shada)里解救一个time lord传奇性的罪犯,因为他有能力把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别人身上。Skagra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传奇罪犯(发现他原来就是Chronotis教授),开始自己的计划,就是把自己的意志传输到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上,让整个宇宙拥有同一的意识。最后当然是被Doctor不屈不挠地多次阻截并打败啦。 这个故事比较有DNA特点的地方,一个是在于它有各种小细节和小分支线索最后能被完美解释并且和主线情节融洽地汇合在一起(说实话有的小支线在后面解答的时候我都已经忘了),另一个就是Doctor和Skagra的飞船的互动太好玩了。Doctor的交友方式太简单了,只要本人足够wonderful,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气场之强大。新版Doctor Who做不到的另一个情节设定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time lords,在这个故事里面经常是分两三条故事线来交叉讲故事,然后每条故事线分配一个time lord再加一个人类或者一个外星人。这样配合的故事读起来也一点不累,一会会就场景变化讲另一段了,只是这个故事个人觉得可能有点太长了,Chronotis教授要死不死好几遍,Doctor要死不死更多遍,要是能把长度减半就更让我喜欢了。 不知道为啥我从这个故事里面联想到了一些政治意味的东西,因为讲的是一个明明是最臭名昭著的罪犯监狱,却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个监狱的存在或者这个罪犯的罪行。从两个层面来想这个问题。如果是故意为之的话,那就很像政治审查或者教科书审查,把不想让大家知道的事情作为明感字隐藏,所以只有那本被Chronotis教授带走的古书里才有真相存在,所以Skagra需要它来还原真相。如果并不是当局的行为,那么我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天知道有多少固有印象和真相的差距有多大,而我们却无时无刻在运用我们的固有印象/未被印证的信息来做选择做决定。 最后提一句,K9不是机器狗嘛,为什么它也会受到统一意识的控制?另,我也好像要一只K9!
Tuesday, December 13, 2016
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 S1 又好看又好玩又高能!由DNA的同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和几年前英版改编的电视剧很不一样的地方是, 不管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还是参与故事的主人公还是故事本身的内容全都不一样了。唯一保留的是主人公侦探Dirk Gently和他的神烦推理逻辑。能够把DNA笔下的这个人物和holistic这个概念传承下来,这部剧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我最喜欢/崇拜DNA的地方是他作品每一段落都是一个值得玩索的梗或是一个新奇的思路脑洞,这一点这部电视剧多少做到了一部分。Dirk Gently一直是一路开启的模式,嘴巴从来是不停的,然后他身边的人只要跟他多接触一点引发Dirk Gently式的演说也是有趣得不得了。我记得Dirk和Farah有一段车上的对话,Farah说Dirk不能同时既和Todd组成Team A又和Farah组成Team B,而要采用“mutually exclusive and cumulatively exhaustive”的组队方式;Dirk又想出来自己侦探所的宣传词“cases solved with arguable efficiency”。还有当他们找到那个机器上标识的正好都是案发时间的时候,Dirk说这个bad news calendar machine。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的本意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联系的,所有的信息都是相关的,所以可以通过收集分析所遇到的一切来推理探案。光是这一点针对“排除一切不可能即真相”的反福尔摩斯思路,我就要点上一万个赞。但是说实话,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英版改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冲击太大了,我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那个能量级的万物的相关性。的确是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机器所有的故事线全部都交织在了一起并且没有任何浪费的细节,这对之前没有接触过DNA的观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我还期待着更厉害的相关性,我在期待我料想不到的相关性。 这次电视剧改编的另一个很大的地方是引入了时间旅行,我很满意它的圆满度,只不过对它成为了一部科幻剧而略感可惜。DNA的原作脑洞之大、holistic的地方之厉害,不需要科幻的介入就能有最高程度的完成。一旦把科幻概念用起来了,反而暴露出来能够把现实化腐朽为神奇的局限性了。 还有一个我比较介意的地方是,在我脑海中本来就该像是Doctor那样“怪人”的Dirk,在剧中在搞怪之外还相当的有人情味。包括Dirk和Todd的争吵和别扭、Todd和Amanda的矛盾,看起来和故事本身几乎没什么关系。即使如此,我觉得有一集里面Dirk质问Todd的态度讲得超级有理,他说“It’s very easy to act like a jerk, and say “well, I’m a jerk, so that’s that” but it’s not like being a bloody werewolf, […]
Thursday, November 26, 2015
Mostly Harmless Douglas Adams Martin Freeman (narrator) 0-330-32311-3 半年来陆陆续续地听Martin Freeman读的有声书听完了H2G2的最后一本《Mostly Harmless》。在这样长时间的周期下,具体的故事情节对我来说已经很零碎了,我甚至无法拼凑出来一个前后完整的故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想要给这本书打五颗星的决心,因为它真的太witty了,可以说这真的是那种重在阅读过程体验的书。我听到的这个版本的有声书把整本书分散成了一个个很短的音频,每段也就五分钟左右。DNA可以做到的是在每一个这样的五分钟长短的篇幅里都有各种不同的能让读者/听众会心一笑的桥段。我觉得DNA的英式嘲讽式的搞笑,做到了永远可以上升一个层面来对自我进行分析和嘲笑的水平,令我喜欢和佩服得不行。下次还是要找机会,把原著再好好读一读。
Saturday, January 18, 2014
看这部1981年电视版的H2G2,我的战线拖得相当长,前前后后几乎快一年的时间才把这短短的六集看完,主要是因为我太舍不得看完了。满满的五颗星!看似絮絮叨叨的对白,其实每一句都值得好好品味一下就能体会到wit的地方。关于这部电视剧的八卦,推荐看Kate当年写的评论。 不断抽打自己竟然现在还看不完H2G2的原版小说,我决定接下来去看Douglas Adams给Doctor Who写的那本《SHADA》试试看。
Filed in 英剧更加灵
|
Also tagged
|
这部英剧改编自H2G2作者Douglas Adams的Dirk Gently同名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一共有两本,分别是《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和《The Long Dark Tea-Time of the Soul》,另外还有一本未完成的《The Salmon of Doubt》。但是改编的英剧似乎是重新写的部份比较多,但是依旧保留了DNA最精髓的理念,即所谓的holistic。故事人物的设定非常简单,甚至有点俗套,就是私人侦探事务所里的两个搭档,一个比较疯癫一个比较正常。我觉得这部剧好看的点并不在于这两个人的打诨插科,而在于每个看似平常的案件背后各种事件之间穿插的关系线。冥冥之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是有机存在的,这样的看待世界的眼光真的需要一颗宽容开放的心。 第一季就短短的三集,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里面讲到发明的一个软件。说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政治决策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做各种具有决定性的选择。而这些决定必然是在有强大的理论实践分析支持之下才能被令人信服地通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会发觉,似乎不管是怎样的决定,都可以多多少少找出一些论据来支持它或者反对它(也就是支持另一种决定)。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并不是从各种证据去推导出正确的决定,而是只要有一种决定,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支持这一决定的依据。在这一集里发明的软件就能达成为任何的决定找到足够支撑它的理论实践依据的功能。在看这一集之前,对这样的逻辑我也有想到过:就好像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老板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通过分析而得出结论,而仅仅是让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分析数据来支持他的结论。能把这样的想法升级到剧集里的一个道具,讽刺之余,还真的蛮好玩的。 可惜这部剧才一季就被砍了,明明之前还在SFX上看到报道说采访第二季片场的呢,后来就听说主演发twitter说没有下一集了。后来我再去wikipedia看更详细的解释,说是BBC4想要把精力(财力)放在更多质量上乘的引进剧集上,比如《The Killing》和《Borgen》。这两部剧到底比《Dirk Gently》高明在哪里?我倒有兴趣想去看看验证一下。
Filed in 英剧更加灵
|
Also tagg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