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Jorge Luis Borges

2020意大利电影大师展

上个周末是西班牙电影大师展,这个周末是意大利的。这周有四位电影大师的作品,我只看了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和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两位的。都是讲的意大利战败后生活在底层的穷苦人们的窘迫生活。 周六是贝托鲁奇的两部。第一部是《死神》,是贝托鲁奇的处女作,就是从很多人物的角度去揭秘还原一起妓女谋杀案的真相。但是情节根本不连贯啊,这不是罗生门,而是支线人物自己的故事情节和谋杀案几乎都没什么关系。演员们长得挺好看,但是演技太浮夸了吧。配乐还非常欢快,有一种不知道在看什么片子的感觉。 第二部是当初促使我决定看这个影展的片子《蜘蛛的策略》,因为号称这部电影是根据博尔赫斯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情节是一个长得和自己爸爸一模一样的儿子回到爸爸的家乡,爸爸当年被当作反法西斯英雄被整个小镇膜拜,但是爸爸当年说是被法西斯暗杀却至今未找到凶手。儿子在小镇和爸爸以前的朋友们和情人打交道,似乎揭露了真相。其间各种时间的情节穿越,一会讲爸爸的故事,一会讲儿子的故事。因为剧中一直强调爸爸儿子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只能通过衣着来判断到底在讲什么时候的事情。但是其他人物也全部是现在已经老了的人扮演,是什么意思呢。 毕竟有博尔赫斯打底吧,这部的情节比《死神》好很多,但是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剪辑还是因为片源。巧不巧播放还出现了问题,好几次放到女主说“凶手就在这里”的时候黑屏了,后面黑屏还出现了好几次,最后电影还是放完了,主办方也很专业地迅速处理了(退票了)。 我不记得有读过和这个电影情节一样的博尔赫斯的小说,但是关于背叛啊英雄啊,博尔赫斯写的蛮多的。所以这部电影的梗也蛮好猜到的,有一点像《刀疤》。但是爸爸为什么背叛最后没说啊,什么样的背叛大家会愿意这么操作也没说啊。 电影的结尾是儿子要离开这个小镇回家了,在火车站等火车,然后不断听到广播播报火车晚点,最后儿子仔细一看火车的轨道杂草丛生。好像是一个很恐怖的结尾,但是这个调调和电影全程的故弄玄虚的基调一致,但是我又觉得这个和博尔赫斯的虚虚实实还是有微妙但是实质的高低区别的。 周日看的是德西卡的两部。上午的《偷自行车的人》我直到看了五分之四的地方还在想,为什么标题是这个,难道不是“被偷自行车的人”吗?因为情节就是要靠自行车才能找到工作,当了被褥去赎回当掉的自行车上班第一天就被偷掉了,然后男主带着儿子各种找都无果。直到最后的结果是男主自己成为了电影的标题,我觉得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老套但还是蛮震撼的。 电影中的小男孩的演技碾压所有周六看的电影里的演员,而且我仔细一看这部电影还是最早的呢。但是这样的小孩太成熟了吧,反而有点讨人厌,可能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有这个小孩在陪在爸爸身边找自行车,目睹爸爸从骑自行车到被偷到找到偷的全过程,是很有东西可以去思考的。但是我觉得男主最后的偷自行车和偷自行车是两件事情,因为男主是尝试了一切他可以做的事情之后实在走投无路去偷的,此时如果用什么道德规范去衡量他指责他、甚至把他的行径扩展到影响下一代什么的,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下午的《米兰的奇迹》是穷人靠幻想对抗世界上天,这种片子越是轻松搞笑越是显得主人公们可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在电影中还是必须通过魔法啊、幻想啊来得到。而且我觉得这部还缺少一份反思,如果底层人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然后呢,怎么可能直接就上天了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哪里呢怎么解决呢?

博尔赫斯全集:永恒史

永恒史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刘京胜/屠孟超(译) 9787532768196 又是一本给我看就是在浪费一本书的博尔赫斯的书呢,因为我看不懂啊。以这本书的标题来看,主要是在讨论一些关于永恒的话题,时间上的,或者是轮回/对置等等。另外还私夹了两篇无关的关于别的书的翻译和内容的注评。 主要还是感觉这是博尔赫斯的读书笔记,总结别人的一些哲学的想法,反驳或者同意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觉得很奇妙的是,他的想法落在笔下之后却好像变成了一种文学上的不需要严谨论证的东西。 我脑海中的哲学的发展,从严谨的论证,到宗教式的发散性,再到物理和逻辑定义哲学一路走来,好像有一种虚虚实实横跨两极领域转圈的样子。而这种曲折的走法,倒也正好和博尔赫斯写的东西的感觉一样,原本好像是一种科学的论述可以变成很玄幻飘忽的意念。重点不在于论证本身,而在于这个意念的存在,可以引发更多的想法。 最后总结一下这一特殊时期读博尔赫斯,差不多正好为期一个月,读了9本博尔赫斯全集里的册子。以后有机缘巧合再继续吧。

博尔赫斯全集:讨论集

讨论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徐鹤林/王永年(译) 9787532768295 这本是一本非虚构类的集子,里面主要是一些算是书评、影评的杂文吧,感觉更像是博尔赫斯的博文。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本我读的不是很认真,不是因为不需要我不用心的读,正相反是因为我觉得很难读懂,主要是因为探讨的主题过于高深(而且有时代感)。博尔赫斯为了讲关于某一个人的一个观点,随口就抛出了其他六七八个的相关的观点,然后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根本看不懂啊,只能比较机械地往下读。 再比如有一篇是在探讨《荷马作品的译文》,本来就是在讲不同的人翻译荷马史诗不同的译法,那些微妙的处理几乎是在传达不同的含义。但是这篇文章在收录到中译版的时候,我觉得它的存在就蛮讽刺的,本来已经是各种翻译版本,还要再全部翻译成为中文,然后试图从中文的文本去看译文对原文处理的不同。 虽然没怎么读懂,还是有一些些的收获。当年在读GEB的时候,侯世达在讲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分别在逻辑、绘画、音乐三个领域做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递归,我那时就在想如果说有人在小说上也在讲递归的话那就是博尔赫斯。果然在这本《讨论集》里面博尔赫斯就在讨论很多这种悖论的东西。不止一篇在讲之诺的乌龟的悖论的解释和解答,还在讲罗素悖论的时候自己创造了一个悖论。 在苏门答腊,有人想学猜谜。主考的巫师问他是通过考试呢还是不通过考试,应试人回答说不通过……因为他已经预见到了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 评注几则 这本我说很像博客博文的册子里,还有不少关于博尔赫斯自己读到的书和看的电影的感想,可以让我像是迷弟一样想要去读博尔赫斯读过的书、看博尔赫斯看过的电影。电影方面有点难,一是因为那些电影都比较老了,二是因为就算是博尔赫斯看过的电影他的评价似乎都不怎么高,除了有一部德国电影《卡拉马佐夫凶手》评价不错现在却也找不到片源。书的方面,我记下了一个人名格鲁萨克,貌似博尔赫斯看了超多他的书。光是格鲁萨克对应的原名我就找了好一会,原来是Paul Groussac,然后发现貌似中国没有翻译引进过这个人的任何一本书。

博尔赫斯全集: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屠孟超(译) 9787532768189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Evaristo Carriego)是差不多和博尔赫斯同时代的一名阿根廷诗人,他在世时间不长,给世界留下的遗产是他的一些诗作以及对探戈的影响。在这本以主人公本人的名字为标题的小册子里,理应是一些博尔赫斯为他写下的传记以及与主人公相关的一些文章。而实际上,它还私夹了几篇无关的小文章至于直接关系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的,博尔赫斯也直接在序言里宣称“它资料性的成分少于想象的成分。” 既然我对主人公一无所知,也知道这本册子里参杂着事实和想象,也不从所知到底哪些是想象哪些是事实,也就是说我可以完全按照我自己的心情和喜好来读它,随心地由我来决定哪些是想象哪些是事实。这种阅读的自由,变成了从零了解一个人的最舒适的方法。 卡列戈是个喜欢聊天和闲逛的人,我认为替他编一份年谱是行不通的。按时间次序排出他逐日的大事记似乎是不可能的;不如寻找那些永恒的重复的东西。只有满怀深情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描述才能让我们重见他的风采。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生平 我本来对诗歌是一个门外汉,总觉得诗歌有点矫揉造作又觉得自己看不懂诗歌的好。但是这本里面由博尔赫斯解说的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的诗,我好像都看懂get到了呢,蛮好看的。 卡列戈写的是爱交谈的穷苦人。他们的贫穷不是欧洲穷人的无望或者与生俱来的贫穷(至少不是俄罗斯自然主义小说里描写的欧洲人),而是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彩票、选举委员会、势力的影响、自有奥妙的纸牌戏、赢钱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体育赌博、有权人提携的人的贫穷,假如没有更具体和卑鄙的理由,便是那些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人的贫穷。 市郊之歌 郊区创造了卡列戈,而卡列戈又创造了郊区。真实的郊区、特雷霍著作和米隆加舞曲反映的郊区影响了卡列戈;卡列戈描写了郊区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那一形象又改变了现实(很久以后,探戈和独幕喜剧也改变了现实)。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诗歌全集》出版前言

博尔赫斯全集:沙之书

沙之书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927 好几本读下来,感觉这本相较而言好像是比较弱的,当然每一篇都有其很独特的点,最后的同名短篇也是非常经典,但是总体而言好像对我来说有点审美疲劳了。好几篇很短的类似一千零一夜的寓言故事,我没怎么看懂到底想说的是什么。挑几篇印象比较深的随便讲一讲。 开卷第一篇《另一个人》里博尔赫斯自己和自己跨越时间的相会。首先如何证明自己是同一个人,讲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其次如何证明这不是其中的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梦境,互留纪念品。相约第二天再见,双方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犹未了》里的主人公到访已故的亲人被人改造的故居,先是从侧面了解到很多骇人听闻又支离破碎的相关传闻,到现场后更是种种恐怖的气息融合熟悉感和陌生感,接下来似乎有什么生物来了。这个怎么有点怪谭小说的感觉,让人想到了《湮灭》。 《贿赂》里面的主人公为了得选,利用心理学反向贿赂了做决策的人。他写了一篇带有攻击决策人意味的文章,断定做决策的人为了表明自己的公正最后会选择他。到底谁比谁聪明呢?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沙之书 《沙之书》又是一个关于无穷无尽的小故事,简直和《阿莱夫》有点像。无穷无尽是一个吸引人的概念,也是一个恐怖的概念,是一个人类无法掌握的东西。但是人们对它的渴望和追求,令人叹为观止。

博尔赫斯全集:小径分岔的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897 来到了这本应该算是博尔赫斯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了吧,仅仅包含了7个短篇故事,但是都是重量级的。我决定学习博尔赫斯的精神,这篇读后感里唯独就不说关于同名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因为这就是说了。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作者偶然之间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文明,而且是人造的文明。一些厉害的人造出来一个区域的文明,并把它这样那样地藏在各种版本的百科全书里。这个区域里的人,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没有名词),还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哲学观(心理学是唯一的学科、彻底的唯心)。这种文明给我的感觉有一点点像之前读的《布罗迪报告》,其隐藏的神秘色彩又多一份吸引人之处,而且更多一些科幻的色彩,几乎像是《降临》里面的外星生物文明里。 《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 皮埃尔·梅纳尔用自己的理解重写了一遍(一些)《吉诃德》。 我不禁想起Salman Rushdie的《Qichotte》,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这篇博尔赫斯关于重写堂吉诃德的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地方我怀疑我是不是眼花了。里面说到把梅纳尔的《吉诃德》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对照着读是很有启发的,然后举了一个例子,把两本书同一段落的一句话原文拿出来比较,然后说不同。但是我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两句话根本一模一样啊。原文就是如此吗?不是编辑印刷的问题吗?是博尔赫斯在睁眼说瞎话在跟读者搞玄乎吗? 环形废墟 一个人在环形废墟里做梦。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梦见一个人,用梦来打造一个人。 这篇真的又有点自指的科幻感了。所谓的环形废墟其实是废弃的剧场,在剧场里面打造一个人物。环环相扣,起因好像和结果循环了,这个人物是主人公想要打造的,还是被打造的主人公,好像分不清楚了。 巴比伦彩票 巴比伦彩票的演变:中奖赢钱,加入中负奖的内容,中负奖从罚钱变成直接坐牢,把中奖赢钱变成和坐牢相对应的非金钱类的奖励,把彩票发售变成免费普遍发行,增加奖项/惩罚的复杂性、多重性、个性化以致于变成一个人的命运等等。 这篇完全可以被Ted Chiang拿来改编成一个科幻小说,我太期待这样的作品了。一个小游戏的规则的逐步微调,变成社会的映射,再变成主导社会和生活其中的人们变化的机制,再到机制背后的永动。太赞了。 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 赫伯特·奎因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比如他的一本名为《四月三月》的小说,每一章节的继续都是倒着时间顺序的,并且每隔一章去讲述相隔一章的故事并且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再比如《秘密的镜子》这部喜剧,第一幕里的人物中规中矩但形象鲜明,然后同样这些人物在第二幕出来的时候的身份全部变了。作者受其影响,创作了《环形废墟》。 太神奇了,我还真的去搜索了一下到底这个赫伯特·奎因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存在)。要是可以尝试按照博尔赫斯所设想的赫伯特·奎因的写作方法写故事的话,我愿意看一下的。 通天塔图书馆 宇宙就是图书馆。博尔赫斯描述了一个他想象出来的图书馆。关于图书馆和宇宙的关系,在博尔赫斯眼中已经不言而喻了。

博尔赫斯全集:布罗迪报告

布罗迪报告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910 这本短篇集可以有一个更符合内容的标题,叫做“决斗的N种”,里面的好多篇短篇故事都涉及决斗这个主题,而且侧重点丰富多彩出人意料。所谓的决斗可以是: 《第三者》里相亲相爱的两兄弟杀掉了同时爱上的一个女人。“如今又有一条纽带把它们捆绑在一起:惨遭杀害的女人和把她从记忆中抹去的义务。” 《罗森多·华雷斯的故事》里年少气盛因为很小的事情决斗把对方杀死,长大后却突然宁愿做窝囊废归隐安顿。 《遭遇》里两个人的决斗,其实是两把匕首多年来的恩怨在新的主人身上的觉醒。 《胡安·穆拉尼亚》里的妇人一心相信自己道上的老公会主持公道,其实是她自己在切身执行。 《决斗》里用画画相互较劲的女艺术家,因为一人的去世,另一个人永远放下了画笔。 《决斗(另篇)》里两个一辈子都在相互伤害的邻居,战败被虏后,被当作赌注看谁被砍头后能跑得更远更快。 金钱是可以用分或者比索计算的,时间却不能用日子计算,因为比索都是一样的,而每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各个不同。 胡安·穆拉尼亚 另外几篇和决斗好像关系不大,但是也很精彩。《小人》几乎就是重新讲一遍《刀疤》的故事。《<马可福音>》讲的是主人公给不识字也不知道圣经的人讲圣经,结果当地人觉得耶稣之死是为了拯救人们,于是对他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同名短篇《布罗迪报告》被放在了最后,讲的人主人公深入文化未开化的地区接触当地的雅虎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政治、道德、宗教一系列体系,和我们现代人相差非常大。当主人公回到文化社会,恍惚间好像一下子分不清自己原来就是属于这儿的,还是从雅虎人部落出来被开化的了,最后写了这么一个描述雅虎人的报告。 雅虎人记性极差,或者几乎没有了他们谈到豹群袭击,使他们死伤惨重,但说不清是他们自己亲眼目睹的,是他们祖先看到的,还是梦中所见。巫师们有记忆力,不过所记有限;他们下午时能记起上午的事,最多能记起昨天下午的事。他们还有预见的本领,能蛮有把握地宣布十分或十五分钟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比如说,他们会宣布:“有个苍蝇要叮我的后颈了。”或者:“我们马上就会听到鸟叫。”这种奇特的天赋我目睹了不下几百次,破费我思量。我们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储存在永恒的上帝的预见的记忆里;奇怪的是人能够无限期地记起过去的事情,却不能预见未来。既然我能清晰地记起四岁时从挪威来的那艘大帆船的模样,那么有人能预见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奇怪呢?从哲学观点来说,记忆和预知未来一样神奇。希伯来人通过红海是离我们很远的事,但我们记忆犹新,明天离我们要近很多,为什么不能预知呢? 布罗迪报告

博尔赫斯全集:阿莱夫

阿莱夫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934 这本短篇集里面,有更多的关于宗教的主题,也有更多的博尔赫斯一直涉及的关于永恒的主题。和宗教相关的部分,还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犹太教、基督教、还有各种教派分支,甚至还有一些介于邪教和神秘教派之间的东西,说实话我其实能够理解的部分很少,也有点提不起兴趣。但是一旦博尔赫斯把这些神秘的元素运用到一个类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从故事的主人公身上体现这些元素,看似宗教却几乎接近科幻了。 记录几篇我印象比较深的。 第一篇《永生》讲的就是男主在追求永生的秘密的路上,碰到了真正永生的人,那是荷马史诗的作者。类似的故事还有一篇《门槛旁边的人》,曾经统治整个城邦的人突然消失了,整座城里的人都不置可否却好像在全部联合起来隐藏什么,然后有人讲了一个由众人(包括疯子)裁决的故事,最后发现统治者已经被裁决了。博尔赫斯有好多小说是独立存在又相互佐证的。 博尔赫斯还特别喜欢借用既有的故事,从侧面或者从配角人物的角度给原来的故事赋予新的意义。我发觉已经不仅一篇,博尔赫斯似乎特别喜欢和马丁·菲耶罗的故事搭在一起。《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里面就讲了主人公和菲耶罗相遇并且转变的那一刹那。 克鲁斯在黑暗中搏斗时,他心里开始明白过来。他明白命运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人们应该遵照内心的呼唤行使。他明白臂章和制服如今对他已是束缚。他明白自己的本性应是独来独往的狼,而不是合群的狗;他明白对方就是他自己。恣肆狂放的平原上天色已亮,克鲁斯把军帽扔到地上,大喊着说他决不允许以众敌寡,杀掉一个勇敢的人,他转身和逃兵马丁·菲耶罗一起,同士兵们打了起来。 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 我发觉博尔赫斯还有一个写作特点就是讲故事的时候喜欢嵌套,一开始总是说某本书里这么说、某个人这么回忆、某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等等,然后真正的故事内核则嵌套在其中。这种写法很像阿拉伯那边的作品的感觉,就像《一千零一夜》或者本·杰伦的小说,故事不是作为故事本身自己独立存在,必然是有某一种起因而被创作出来或者呈现出来的。一方面,使得这个故事多了一层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嵌套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感觉,不可靠性很高,又多了一份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 在《另一次死亡》里,讲的是主人公发现一个自己知道的人,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命运被世人所知。这个小说不仅是这个嵌套结构的不可靠性,而是叙述者的不可靠性。然而并非推理小说的不可靠叙述是作者巧妙设计出来的,这里的不可靠性是完全内化在主人公身上的。不是说这个主人公不靠谱,他已经是最清醒如实地叙述故事里,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人类有其局限性,导致人类的观察记忆转述的内容是不可靠的。 《神学大全》里否认上帝能使过去的事没有发生,但只字不提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那种关系及其庞大隐秘,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取消一件遥远的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取消目前。改变过去并不是改变一个事实,而是取消它有无穷倾向的后果。换一句话说,是创造两种包罗万象的历史。 至于我自己,我知道我没有冒类似的危险。我猜测到人们不得而知的过程,猜测到某种悖论;但是有些情况使那种可怕的特权有点逊色。首先,我不敢肯定写的是否都是真事。我怀疑我的故事里有些虚假的回忆。 另一次死亡 《死于自己的迷宫的阿本哈坎-艾尔-波哈里》简直就是一篇推理故事嘛,最后的谜底揭晓也蛮合理的。 这本短篇集的重头戏应该就是放在最后的同名短篇小说《阿莱夫》了。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预示了它的厉害,阿莱夫是希伯来文中的第一个字母。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阿莱夫的存在,在那里他获得了一切的知识的机会,然后渐渐遗忘。这个故事太神奇了,阿莱夫也太神奇的,简直就是bad wolf嘛。让我不禁想到也是在这本短篇集里面的另一篇《扎伊尔》,任意一个小东西,可能蕴含着一切。如果从一片叶子可以到推出一整棵树、一整片森林,那为什么不能从一个个体的人推出整个人类、以及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呢? 丁尼生说过,加入我们能了解一朵花,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些什么人,世界是什么了。他或许想说,事物不论多么细微,都涉及宇宙的历史及其无穷的因果关系。他或许想说,可见的世界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完整的,正如叔本华所说,每个人的意志都是完整的。神秘哲学家认为人时微观宇宙,是宇宙的一面象征性的镜子;按照丁尼生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如此。一切事物,甚至那枚令人难以容忍的扎伊尔。 扎伊尔

博尔赫斯全集:杜撰集

杜撰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903 这本里面包含了7个短篇小说,也都是超级好看的。选几篇我印象深刻的讲两句。 开头的《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的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之后身体残废但是记忆力突然突飞猛进,可以记住一切包括在梦境中的细节,并且由此学习能力也卓越非凡。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位主人公在如此超能力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记数方法,就是把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实物。这种方法正好和哥德尔式用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词是相反的。哥德尔用他的对应法则证明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而这个主人公是通过反向的对应,超越了我们日常生活能理解的东西却不自知。 第二篇《刀疤》我以前读过的,但是就算读过,我也是读到最后才想起来自己原来读过。读到最后的时候,我全身鸡皮疙瘩起来。一来惊叹情节的反转,二来惊叹我被这个反转吓到两次。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讲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虚构的神学研究,我没有搞清楚究竟是哪三种说法,就是觉得这些说法蛮神奇的,神学家们研究一件东西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竟然还是可以如此生生不息地有新的东西可以冒出来。一说是犹太领悟到了耶稣的神性,耶稣是上帝屈尊为凡人,犹大就可以降格为告密者。又说是犹大是一个禁欲主义者,把自己贬低成为这样的罪人,为了把更大的荣耀归于上帝。还有一种说法是上帝为了拯救人类,成为了犹大。 博尔赫斯在序言里说最后三篇《南方》、《凤凰教派》和《结局》是后面补进这本集子里的,这三篇我一篇也没有看懂。《结局》非常片段式地讲了两个男人的决斗,没有前因后果,甚至没有什么人物的描写,只是很不经意地露出其中一个男人的名字是菲耶罗。菲耶罗是谁我一无所知,查了一下好像是阿根廷民族史诗里面的主人公。紧接着在《南方》里很随意地提了一句主人公在读《马丁·菲耶罗》,这三篇好像不是关于故事内容,而是叙事的手法,简直有点像在看一部科幻电影,特别是这篇《南方》。主人公受伤、昏迷、住院、手术、出院、去南方、到酒吧、决斗,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好像是按照时间线的线性描述,但其间又穿插着好像并非如此的一些线索,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梦境、哪些是昏迷中的神游、哪些包含着哪些,真的是一部超级吸引人的科幻小说。

博尔赫斯全集:恶棍列传

恶棍列传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62880 超级大砖博尔赫斯全集买回来放在家里已经好几年了,都没怎么读。现在趁我这个待业在家的特殊时期,正好拿来读一读,看我能不能在读完之前找到工作。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博尔赫斯,差不多应该把他的虚构类的都读了一遍。这次的博尔赫斯全集,每一本都超级薄,装帧也好看,字体行距都挺大的,用纸也蛮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像是一本本性价比很低的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故事很短但是它足够回味很多,能够撑得起来一本书的份量。 这本《恶棍列传》里面7个关于恶棍的故事,然后还是只有七十几页,所以后面还多加了两篇也是重量级的《玫瑰角的汉子》和《双梦记及其他》。 《恶棍列传》讲的真的就是各种恶棍的短篇传记,真的太好看了。标题就是恶棍,所以读的时候会先入为主地预设主人公的品性,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是在期待和寻找到底这个主人公怎么个恶棍法可以被列入传记的选择范畴。然而实际上,这些恶棍出奇的不仅是他们有多恶劣,而是他们的行为结合当时当地是如何和别人互动的,他们的结果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门出人意料。这么奇葩的情节,简直就是只有博尔赫斯这样的有想象力的人挖空心思才想的出来的,结果博尔赫斯直白地告诉读者这些恶棍都是正经有出处的。但是这些出处是真的呢,还是博尔赫斯编出来的,我也不能确定。 7个恶棍来自世界各个地方,行径也各不相同。有倒卖黑人的,冒名顶替骗钱的,中国的女海盗,南美的黑帮,肆意杀害墨西哥人的,日本的无礼官吏,伊斯兰的蒙面骗子。我觉得最最有意思的是冒名顶替的恶棍,明明长得千差万别,但就是非常自信地去认清。不但妈妈就这样认下了,别人也很难去挑战他,因为如果真的是骗子的话不可能差别那么大还这样正大光明地顶替。最像骗子的就不是骗子因为骗子不会那么不行骗就骗到人的逻辑,和玩狼人杀好像啊,哈哈哈。 《玫瑰角的汉子》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看到最后主人公把博尔赫斯的名字叫了出来感觉惊为天人。然后细读之下发觉,在全文的第一段决定了整个故事的真相,差一点就错过了呢。 《双梦记及其他》里包含了《双梦记》和好几个非常短小的故事。《双梦记》的故事其实是源自《一千零一夜》里的第351夜的故事,类似的情节被很多创作者借用过,包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还有科幻版的Ted Chiang的《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等等。原来博尔赫斯也不是这个故事的原创,而且不同的创作可以引发出如此不同的东西,故事本身是什么是一方面,如果讲一个故事也是很有潜力空间的东西呢。

博尔赫斯全集:地图册

地图册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王永年(译) 9787532773084 博尔赫斯全集已经出了两套很久了,我也收了很久却迟迟不敢挑战。每一本都很薄,纸张很厚实,字体和间距都很大,不差钱的感觉。这次读《地图册》,也是要感谢静安区文化馆搞了这个《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主要内容还是博尔赫斯在写《地图册》的时候到达的那些地方的一些相片。展览相当不错,免费的而且冷气开得很足,照片和信息量相当充足。因为这本随笔本来内容就不是很多,看完展几乎就不用读书了,因为在照片旁边会把书的精华的部分双语摘抄出来。摘抄出来的字体也是超大的,足够抢过相片的风头。 这些关于异域旅行的小随笔,非常的杂,而且每一篇都超级短。但是几乎每一篇都看得出博尔赫斯思维的闪光点,每个闪光点都让人喜欢。比如讲到蛋糕的理想型,看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具象,然后看到照片我笑了。再比如讲到旅行的重点不仅仅是在过程中,“事件的前夕和事后的回忆总比不可捉摸的目前更为真实。”有的甚至不是游记,不是随笔,不是诗歌,而是介于这三者之间的一些文字。 上个周末的时候,展览主办方还办了一个小型的活动,请到赵松和btr来分享一些博尔赫斯主题的内容。btr讲到这本《地图册》初版的时候,其实是文字配相片一起出版的,但是后来再版时才把相片去掉。他讲到,图文关系,如果两者只是相互忠实的反映,那一方的缺失不一定是坏事。这句话说的蛮有道理的,但似乎也不一定适用于这本《地图册》,否则这个展就没意义了。 活动尾声还有一个提问环节,只要提问的人,不管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一张博尔赫斯的海报。所以好几个一开始提问的人的开场白都是“其实我没什么问题,就是想要海报”,然后硬憋出来一个问题。我也很想要海报,但是我怂。我想提问这张海报可以在哪里买到,但是如果我真的提问了就不需要买了可以直接拿到送的海报了,怎么好像有点像博尔赫斯的《双梦记》?

Borges and I

Borges and I Idle Motion 2014.8.23 兰心大戏院 正如这部话剧的名字一样,它是在同步讲两个故事。一开头的时候是Alice去应聘图书馆的工作,做关于博尔赫斯的PPT,然后提到博尔赫斯对图书馆、对书籍的想法,提到她的一个朋友Sophie最近重读儿时喜欢的书。然后两个时空的故事开始穿插交替,一边是Alice口中的博尔赫斯主题,另一边是Alice提到的这位朋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时代背景完全不一样、主人公也完全不一样、发生的地点也不一样,但是总是同步着的。这一纽带一边是博尔赫斯的命运,另一边是Sophie的命运,总有那么关键的几个点那么的相似。 作为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的获奖作品,英国空动剧团(Idle Motion)的折出话剧真的很出彩。完全是很简单的道具,但是表现形式很新颖、有创意,而且有画龙点睛整体提升的效果。(孟京辉你好好学学人家的实验话剧是怎么做的!)同样是讲述关于一位作家的话剧,这部话剧的舞台效果运用简单却到位的灯光效果,以及各位演员类似舞台剧的肢体语言,是不同于一般话剧的亮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灯光打在翻动的书页上形成类似翻书的动画,演员们围成一圈双手拿书用书造出无限上升且变化的台阶,还有用来做海报的无数书页在空中飞舞的场景。原版英音加中文字幕的设计也很好,可惜整部才一个小时略短,我还在期待更多却已经结束了。Idle Motion的剧接下来还要演《That is all you need to know: the untold story of Bletchley Park》,是关于图灵在二战时期破译密码的,我也想去看。 回到这部话剧的情节,我觉得可能只能打三颗星。我原本一点都没有被剧透到这部话剧的内容,光是博尔赫斯这个主题就足以吸引我了,所以我也没有对里面的情节有任何的揣测。在看出来它是在讲两个平行的故事的时候,我很期待它能讲一个博尔赫斯式的故事,要么来点无限,要么来点循环,要么来点反转。但是令我失望的是,它只是一部关于博尔赫斯这个作家的话剧,而不是一部博尔赫斯式的话剧。其中当然穿插了很多博尔赫斯的元素,但更多的是博尔赫斯这个个人的元素,比如说对图书馆的迷恋、对老虎的喜好、失明的命运等等。勉强要说博尔赫斯式的地方,要么就是这两个时空的故事有那么一点点和《两位国王和两个迷宫》挂一点点钩。三颗星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在于我觉得这部话剧违背了在我看来博尔赫斯创作的一个初衷,它太伤感了。博尔赫斯笔下的故事,我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不是直接叙述的,每一篇小说的开头似乎都要写注明一下以下的故事式道听途说或者拼凑出来的,然后博尔赫斯等于是自己把故事消化后完全是用自己的语气在讲故事;这些故事不乏残酷冷血的,十恶不赦的,甚至充满不幸,但是博尔赫斯的语气不可能像这部剧一样那么伤感细腻,博尔赫斯不可能用这种求同情的方式来打动读者/观众。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上面引用一句我超喜欢的《沙之书》的摘抄。关于博尔赫斯,我十几年前就开始很喜欢很喜欢,我记得大学有一段时期我把能找到的博尔赫斯的小说全读了,本来不看也看不懂诗歌的我竟然也找来博尔赫斯的诗读。这两天在看话剧前临时抱佛脚,重温了几篇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还是觉得魅力不减。他的各种写作主题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且我还喜欢读博尔赫斯小说的时候读到最后几段的感觉,要么是豁然开朗、要么是意想不到,总不会让人觉得无聊失望。在读GEB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要在文学界找出一个和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那样会以循环、自指为主题创造的人,那么应该就是博尔赫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