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ategory Archives: 沙发土豆帝

Cien Años de Soledad S1

又是一个有生之年系列,可以看到《百年孤独》的影视化。我是差不多十年前读的《百年孤独》,情节已经几乎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一个很长的带点魔幻的大家族的故事。电视剧的版本给我的整体印象也是如此,浓墨艳彩、魔幻现实、宏大叙事。 稍微分开讲一些感想。电视剧里的魔幻有一个小缺点,就是有点分不清楚哪些是魔幻的地方,哪些是电影镜头的运用。魔幻这个点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不大,更多的感觉只是各种drama的堆叠,没有读原著的时候感觉那么好看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十年来我经历过的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虚构再怎么比不上真实世界。 叙述很宏大,也有小处,有一点像原始人初入社会版的《茶馆》。人的能动性是很强的,真的可以做出很多新的事情、发展。同样因为能动性太强,(一些)人类往往被赋予了超过自己可以控制的能力。权力真的是很上头很恐怖的一个东西,保守派中饱私囊,自由派看似推翻暴政只是自己变成更暴力的新政。错的不是建立秩序规则,而且规则不能被错误不公地使用。但是为什么多一点文明和进步就多一份苦难痛苦呢?最后的结局是主人公为了所谓的自由再掀战火,我都不记得这个结局了,再仔细一看,竟然还有第二季。 人类真的很折腾,那为什么现在人又想躺平了呢?因为太累了过了。这种自动修正真的很可贵。

L’amica geniale S4

第四季讲的是第四本的故事,制作还是很精良,但是这一季的情节本身恶心的地方太多了。下面简单记录一下看剧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看到大为震惊的一幕,突然给Elena加了很多分。Elena发现Nino不仅没和老婆离婚老婆还怀孕了,Nino去都令找她,她请Franco把Nino赶走。Franco一边安慰和Elena一起说Nino有多垃圾,又说这或许是Nino唯一会的爱的方式。我以为这里剧要帮Nino洗白,接着Elena说你也滚。这个滚看的我不禁给Elena点赞。但是紧接着Franco就自杀了,Elena又回到了Nino身边。 很鄙视地看这些人,同时也知道他们已经是很厉害了,但是还是有点看不起Elena。看Elena的感情线真的想吐,还去勾引Antonio,大吐。一开始觉得Nino太渣,后来觉得他俩真的是绝配。Lila不跟Elena提前说Nino出轨的事情、也不多谈,在这个事件上也是瞧不起她,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其他方面Lila讲话老是卖关子、故意不讲清楚、还提要求,就算是在情节之外的我也觉得让人不舒服。 有几个感觉情节设计怪怪的地方。比如Elena临产自己一个人,明明邻居主动说要帮忙开车送她到医院,为什么她还要自己开车(为了证明什么),为什么Lila也一样要重蹈覆撤?还有Alfonso和Enzo都在很奇怪的点像Elena吐露心声,一个是在Elena着急去医院看自己垂危的母亲,另一个是在Elena着急去找自己私奔的女儿,而且都是在驾驶座上。 Elena是置身事外地描述/抄袭老城区,Lila是在城区内做出改变。两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很好了,是天赋限制,但是Lila显然更厉害,所以说到底天赋是天花板?中文的“天才”这个词让人想到的是talented,英文翻译用的是brilliant(词根是发光,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天赋),原文似乎是geniale(回过来又和中文的“天才”更接近了)。 之前我在想去意大利去那不勒斯,看看老城区。还有第四季里面Nino在那不勒斯租的可以在窗口眺望海边的房子的景色太美了。看完第四季,我的想法是何必呢。很早以前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不勒斯的老城区和我自己小时候的弄堂邻里很像的。我自己的老城区不更值得我再次回忆、回防、离开或者做些什么吗?

Doctor Who Special “Joy to the World”

本来觉得新的一季的Doctor Who挺不错蛮喜欢的,这一集圣诞特辑真的让人很失望,很多不喜欢的地方。 这几个不喜欢并不是说剧情不顺,而是非要通过这样的设定来讲故事凸显出来的是编剧的狭隘。 另,被Doctor抛弃的酒店服务员。我以为Doctor放在前台包裹起来的已经是Tardis的小模型来,那么还在房间的窗台前还留一个Tardis小模型是什么意思?

Doctor Who S14

宣传口径是第一季,Doctor Who的标志也用回了老版的样子,但其实说的还是15的故事,我还是把它当作回归版的第14季。我觉得这一季和之前几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和RTD的封神的第1季相比有着种种明显的不同之处。有我很喜欢的地方,也有我觉得不怎么妥当的地方,总之这一季的好看的地方和不好看的地方都比较明显突出。但是总体我还是很喜欢的,虽然我必须承认我追剧没有像以前看Doctor Who那么及时勤奋,但我现在整体看剧都比较佛系也几乎不追剧了。 正如我说的这季好坏比较突出,我想简单列举一下各集我喜欢的地方和我不喜欢的地方 Christmas special: “The Church on Ruby Road” (-) 比较中规中矩的15和Ruby的首秀,Ruby长的真的和Clara有点太像了 (-) 吃人的goblin没什么意思 (+) goblin唱歌的时候还有点好玩 Episode 1: “Space Babies” (-) 小孩/小婴儿做主角蛮恶心的 (+) 怪兽是小孩子的鼻涕集合而成、也不舍得让它死 Episode 2: “The Devil’s Chord” (+) 掌管音乐的大boss叫maestro,和Master什么关系 (-) maestro的能力是吸走音乐,为什么还有唱片公司存在 (+) 最后结尾的音乐剧式的歌舞 Episode 3: “Boom” (+) 战争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 AI的算法控制了人的命脉 (+) 把战争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Episode 4: “73 Yards” (+) 循环的点子真的是不怕浪费companion的生命 (-) 所以讲的到底是什么话,让人害怕离开 Episode 5: […]

Doctor Who 2023 Specials 60th Anniversary

六十周年特别篇三集,RTD回来了!10=14回来了!Donna回来了!好看! 那么多熟悉的面孔,肯定要玩一些RTD时代的人物的梗。比较搞笑的是刚看到Donna,Donna就在呼唤Rose(结果是她的女儿)。不得不说Doctor和Donna之间的相处,是让人觉得既熟悉又舒服的。但是在这三集里面,我感觉到比较大的比重有很多两个人之间一对一的对话,在不断地反思和深挖Doctor的心态。一般来说我不怎么喜欢这种companion好像心理医生一样不断测评和剖析反省Doctor的旧账,但是我理解这里是RTD很重视很着急想在这三集里面把Doctor的三观重新整理一下,之前被糟蹋得真的太厉害了。同时,这也吻合bi-regeneration的路数,也很吻合后疫情时代的人们的心态。疫情过后,大家多多烧熟都对自己之前的处事方式有所反思,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安稳的小确幸和身边的爱人朋友,所以14在这里回归了Donna,15可以继续去冒险。 从60周年特辑的第一集开始,就是满屏的政治正确。Rose是transgener,UNIT的科学家是残疾人(从Years and Years里来的),15是黑人(第一个黑人Doctor)。不能一棍子打死政治正确就是谄媚观众,相反我倒更相信这个RTD一贯以来的包容性的世界观,只是现在有更自由的平台他可以施展出来了。 第一集的政治正确最露骨,总结就是不能把外表和内在画上等号,真正的性别不是由皮囊决定的,才华也不是由身体决定的,善恶更是从外表看不出来的。这个道理如此简单,如果小怪兽不是在没暴露前一副可爱的样子,一旦真实坏人身份暴露一下子变得面目狰狞,就更有说服力了。还有Donna Doctor的非二元的设定也很聪明,也也符合“中心思想”。 当然还是有不少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但是我还是打五分满意。毕竟短短三集,已经埋了很多伏笔了。期待RTD的15。

The Good Fight S6

我最近的状态经常让我回想到前几季的时候,面对特朗普的执政年代,Diane的遭遇,就是感觉整个世界不对劲了,她只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一份恒定的是非感和安宁,但是却发现自己的工作也似乎无法提供。我现在的感觉也是如此而且更甚,大环境感觉看不到希望,工作的环境更是没有出头之日,连隧道尽头的光都看不到。随之带来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公司内部离职大潮的恐慌、找不到下家工作的无力感、健康和人生状态的无望等等。这些低潮的心情,让我很想看看Diane是如何面对的。 在第六季里,Diane所面临的世界更疯狂了,真的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美国很混乱的是各派和抗议,我们没有,看上去好像是抗议太积极,更错的是没有还是没有释放出来?)用Diane的话说她想要off the wheel。我简单记录了几个Diane应对的心态的转变点。我感觉对我来说都蛮有用的。一个是世界已经这样了,不要再让自己沉浸在这些不好的东西里面。还有就是最后Diane想要抛下一切二次退休,被Liz劝回来,是因为身边实实在在接触到的人因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生活有所转机。 I’ve decided to focus on the good things in life and ignore the thing I can’t control. I think this is the first step. No doom-scrolling. D: I am done with the hate. L: But isn’t the law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stop the hate?  D: No. It’s like shouting […]

The Rehearsal S1

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美剧,超五星! 又到了好看到我推荐不来的时间了。我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形容词,蛮奇怪的也蛮尴尬的也蛮搞笑的也有点感人。语无伦次地列举一些我记下的。 我到现在还不能确认,这部到底是不是纪录片,还是里面是演员按照剧本演的。 剧情简单来说是彩排来帮助主人公为现实的行为作准备。我在读Ted Chiang的作品的时候,最喜欢那种每次一点点微小的改变来呈现整件事情的内核。这在现实生活不大可能发生,因为成本太高了,但是HBO有钱有时间竟然可以拍出这样的作品来,这种难度比如彩排雇用的演员,童工有时间限制中间要时常调换演员,龙套演员来扮演参加派对的家人但因为是龙套演员不能讲话全程无声派对。 厉害的地方,让我汗毛竖起的地方是,男主为彩排而彩排。 他雇用演员来彩排自己和委托当事人之间的互动。 他用小朋友、大朋友、玩偶来彩排同一个小朋友做同一件事情。 他彩排扮演自己的学生上自己的彩排理论表演课彩排模仿别人。 他彩排扮演在彩排演出过程中和自己产生亲情且走不出来的小朋友的妈妈,和雇佣另一个小朋友扮演的这个小朋友互动劝导小朋友走出来,结果自己走进去/也走出来了(?)

Severance S1

光是作为一部悬疑剧的话,就已经很好看了。更厉害的点在于这个故事发生在职场,这里职场里的隐喻是那么的贴近我每天在感知的职场一样。先说说从剧里面看到的职场的几个特点和现实职场的共通之处。 工作与生活的割裂,工作内容与工作意义的割裂(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做的这些到底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员工与管理层沟通的割裂 公司一直在强调为大众的贡献,value很人性很高大上,宣讲起来像邪教,执行起来又是和公司的目标都违背的 break room是用来pua的 需要生活中的能量来滋养工作 再说说割裂这件事情本身,在剧中的设定是工作时间内的人和工作时间外的人的记忆完全是割裂的,两者分别不记得对方的任何行为内容和感受。说实话,这种设定对我来说好像还挺有吸引力的。我可以理解男主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不美好回忆,通过工作忘记生活。我甚至也可以理解工作之外的女主死活不愿意辞职,隔断的时候就是想在私下不管工作,最好忘了关于工作的一切,一旦如此,工作状态的死活也与工作之外的我无关了,只要有人在工作可以有收入就好了。而也正是想通了女主的选择,我才意识到这种想法的可怕之处。 但是再仔细想一下的话,其实可怕的并不是割裂本身,而是我们身处这么一个会让我们想要割裂的环境。割裂是一个虽然是不那么健康,但是是很无奈很自我挽救的一种诉求。如果迷失了其背后的起因,而把重点放在了割裂本身,去探讨割裂这个选择的正当性与否,就会得到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解答了。 这些隐喻,也可以是超越职场的,职场是一种既定的制度,我们生活所在的社会也是一样。

L’amica geniale S3

第三季和第二季中间隔了两年才播,可能是因为疫情吧。好看还是好看的,特别是电视剧节奏的拿捏,一点也不着急,知道在每一个适当的地方留一些空白。Elena一转头摆出痴呆表情,就知道她是在提示观众这是给观众的思考时间了。这个第三季大部分还是蛮忠于原著的,讲的是Elena出书成功、结婚生子事业停滞不前;Lila学习计算机、重新融入了老城区的生活;大环境则是各种阶级帮派的斗争已经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最后是Nino再次出现,让Elena沉沦。 简单记录几个槽点。 最大的改编是把Elena出轨的情节给删掉了,而且还是出轨的时候悬崖勒马自己主动喊停,这个洗白也太严重了吧。包括后面沦陷Nino的时候,Elena的冷静思考也好多啊,根本不像她本有的放纵的感觉。 这一季Lila的情节好少啊,有好几集她好像根本就没出现,变成了好像这一季的主角完全是Elena了。我一直觉得Lila是最有力量的人,也是最清醒的人,很想努力向她学习(那岂不是变成Elena了,我也不想要)。但是她的生活都如此的艰难,变得像她那样有力量又怎么样了呢。 突然之间明白为什么里面的老城区的男性角色都那么丑了(连Lila的儿子都能找到长的那么像他爸的),当我看到Elena婚礼的场景,Elena公公婆婆组织的聚会邀请他们的朋友都是人模狗样的。

Doctor Who Special “Eve of the Daleks”

今年的新年特辑,短小精悍,没有很大的野心就在一个楼里面讲几分钟的事情。作为一部儿童向科幻剧,蛮好的。 故事讲的是Doctor重启Tardis,到了一栋仓储楼里面,时间是新年零点前几分钟。Doctor和伴侣们和当地的一男一女,在那里遭到了Daleks的追杀/杀害,并且进入了一种时间循环。他们会在新的时间循环里复活,但是每一次时间循环都会比上一次更接近新年零点一分钟。 看完以后,我有若干疑问,我觉得是一些bugs。 每次是loop到哪个?看路人男女的话,好像每一次开始的地方并不一样,为什么Doctor每一次开始的地方都一样? 不管是loop到第一次,还是loop到上一次,都说不通。因为第一次或上一次,很多人都没有活到重启的时间啊。 Dalek只有在time loop可以如此轻易和成功地杀死Doctor吗?为啥Dalek要选择在loop里杀doctor,这不是反而给机会复活吗? 路人女刚出来的时候,光看背影光听声音我还以为是《Torchwood》里的Gwen呢,看到正面竟然长得也像。另,不喜欢又一个暗恋情节。

Doctor Who S13

本季虽然只有六集,整个六集是一个故事,每一集自己又稍微自成一集,差不多每一集出来一个大boss之类的。整体来说,比我预期得要好看一些,毕竟大boss的情怀在那里,而且挖坑挖得挺辛苦的,反转的地方蛮多的。 不好看的地方也比较明显,我现在对13喜欢不起来,不知道应该怪在谁的头上。从小的地方说,这一季13对Yaz的态度简直恶劣到PUA的程度了,什么事都不仅不告诉她、还弄得好像她没资格知道的样子、还要亲口用很恶劣的口气告诉她没资格知道。从大的地方说,这一整个故事说到底变成了13找自己身世的故事,全部变成是在围绕着13全部是关于13一个人的故事,人类之所以存活、怪兽们之所以灭亡,全部都只是13的附带。Doctor什么时候把自己放那么高了,什么时候把人类放那么高了,这不对的。 这一季是Chris Chibnall主导的最后一季了,下一季开始就是RTD回归啦,撒花!期待!

L’amica geniale S2

没有第一季那么好看,但还算是比较好看的,毕竟源自小说的情节有够solid不会垮到哪里去,而且制作也是很不错的,画面和配乐也水平在线。 这一季主要讲的是两位女主角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其中当然不乏Lila对自己的丈夫的失望、尼诺在海边把两位少女迷得一塌糊涂、Lila和尼诺之间的恋情、Elena的男友和升学经历的交替,最后暂停在Elena毕业回家看到Lila在香肠厂打工、自己把海滩的经历写成小说出版的地方。我感觉这一季其实是两位主角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最为摇摆和变化的时候,几乎每一集都是可以否定之前所有认知的关于如何活下去的新的想法的出现,不仅是Lila,也包括Elena。 这些进阶在现在看来,我们或许也仅仅存留在其中的一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过程中,Lila可以把男人看透、把生意看透、把金钱看透、把学术界看透、把婚姻看透,真的是天才少女。我印象最深的是Lila当了新的杂货铺的女主人的时候,她的观点是:与其纠结来的钱干净不干净,因为都不干净,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花钱上。这一点,在现在的我看来不仅不过时还做不到呢。还有Lila对于那些世俗既定的女人结婚生娃带娃的要求的挑战,在整个故事里面太超前了没人任何人意识到并站在她一边。 这里就暴露了一个问题,Elena太喜欢面瘫了,在小说里而且因为是第一人称的描述所以不觉得,但是在电视剧里经常是很激烈对质的场景和对话,Elena就是面无表情什么都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反应呢。可能电视剧的导演也很难编出来一些什么small talk或者表情,既要使得现实场景不尴尬比较真实,又不会把这个人物的设定给弄坏。 另外,到底是要给尼诺这个角色多少男一号光环啊?找到的男性角色每一个都是歪瓜裂枣,就是为了能让尼诺从外形上脱颖而出吗?因为我给自己做了足够的心理预设,所以有一次海滩的场景尼诺从远处过来,我不自觉发出了恶心抱怨的声音,我又一次把他的身影误认为是他爸了。但是季终的最后一个场景,在书店里尼诺又一次出现,几年过后换了一个造型,帅度又上升了呢。然后我又想到,能够看穿外表去追求内心的力量的,也只有厉害的Lila可以做到,但是她却是满身伤痕最可怜的。

Doctor Who S12

说实话,这一季比上一季好看蛮多的。主要是因为上一季太无聊了,不管是几位companions的表现还是科幻故事的精彩程度,都很弱。这一季充分利用了过往的巨人的肩膀的优势,虽然有炒冷饭的嫌疑,但不管怎么说Master的出现、Jack上校的出现、第二个Doctor的出现、Cyberman和Time Lord混种的出现,都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而且这一季的大梗还是有蛮多文章可以做的,本来真的可以很好看的,但是有几个我想不通的地方又打了折扣。 首先,我不是很喜欢把Doctor塑造成为那么特别的一个人物,我的意思是她已经是非同人类的留存不多的种族遗子之一了,为什么还一定要把她放到那种开天辟地亚当夏娃的地位呢?我觉得她是一个普通的time lord之一,和Master一样有不那么完美的童年和共同的回忆经历,这些很平实但不完美的东西使得Doctor更有灵气人性,所以她才那么能和人类打交道那么深。现在直接把她神化了,就是为了解释第二个Doctor的存在吗?不过话说回来,看到Doctor凭借回忆的力量突破牢笼,所有的历任Doctor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但是这一季还是这些莫名其妙的力量可以使用也特别突兀,什么Doctor可以和Master心灵face time啦,还是瞬间移动什么真的很便利不合理。 其次,这一季已经不是第一次一定要以牺牲为代价英雄化主人公了,我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最后一颗炸弹就是不能定时的,必须有一个人和炸弹一起死,前几集在某一个飞船上用了一次,最后一集竟然还要用。而且最后一集最夸张的地方是,Doctor信誓旦旦地说为了你们这些人类,我眼睛眨也不眨可以自己去死换来世界和平,然后直面Master的时候炸弹按钮怎么也按不下去。这个时候,我真心在为Doctor点赞,因为我觉得如Doctor那么智慧她的犹豫肯定是在想即使是敌人也杀不下手(不管是谁,都值得多一次机会,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家弄死,尤其是Master)。谁知道,突然出现一个龙套跑过来说愿意代替Doctor来引爆炸弹,Doctor就这样跑走了?!跑走了?!跑走了?!也就是说,其实Doctor并不是有同情心和怜悯,只是纯粹怕死?我不愿意接受T_T

鼠春戏剧挑战月 The Hollow Crown S2 The Wars of the Roses

Henry VI: Part 1 2020.2.14 年廿一 红白玫瑰两组对打,红玫瑰Earl of Somerset忠于亨利六世,白玫瑰Duke of York是理查二世那边的后裔,被派到法国执政。 法国想要摆脱英国的统治,一开始英国军队打不过圣女贞德。红白玫瑰两方联合起来,就把法国打到了,Somerset一眼相中一个法国贵族Margaret带回来想要嫁给亨利六世。亨利六世一下子就被Margaret迷上了,什么条件也没开就把她娶来成为了英国女王。摄政王protector很生气,因为之前好不容易打那么多仗取得的胜利全部白费了。他老婆想怂恿protector策反,被protector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Margaret女王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还和Somerset有一腿。她和Somerset联合起来想把protector搞掉,先是找到了protector老婆扎小人,然后以莫须有的名义把protector关进了牢房。Somerset知道光明正大的审判没办法置protector于死地,就派人暗杀了protector。 亨利六世发现protector之死悲痛欲绝,于是把Somerset和他的同谋驱逐出境。Margaret马上上前劝阻,亨利六世竟然就立即收回了驱逐的命令。白玫瑰York看到亨利六世如此昏君,就跳起来说我才是真正的国王的血脉,我要造反。 这一集的情节看上去挺丰富的,其实就是各种势力间的斗争嘛。Margaret女王出现之后又多了一些宫斗的戏。 看到protector送别即将被游街示众的老婆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有时候舞台剧对话很长但是好像还比较合理,可以等到这一角色把很长很长的一段话讲完、甚至有好几个很长的对话来回,再继续推进下面的情节;但是一旦是电视剧的画面,感觉就很不合理了,怎么可能在很简短的下一步就要发生之前还会有那么多的时间说废话。 Henry VI: Part 2 2020.2.15 年廿二 白玫瑰打赢了红玫瑰,把Somerest也杀死了。然后白玫瑰老大York和亨利六世达成协议,让亨利六世和平顺位,等到亨利六世死后把王位传给白玫瑰老大和他的儿子。 晚上,York儿子们很生气,为什么不马上把王位拿过来,爸爸还在开导他们。此时,Margaret女王立马带人杀到York家,杀死了York的小儿子,大肆羞辱并杀死了Duke of York。 白玫瑰那边剩下三个儿子,继续和Margaret打仗。这场仗白玫瑰赢了,Margaret和孩子逃去了法国,亨利六世看到战争的场面几乎是疯了,被关在了伦敦塔里。York的大儿子加冕成为了爱德华四世,二儿子成为Duke of Clarence,三儿子成为Duke of Gloucester(他也就是未来的理查三世)。 为了寻求法国的支持,英国决定赢取法国路易十一的妹妹,但是爱德华四世自己看中了一个来上访的寡妇娶为了皇后。路易十一、Margaret女王和被派遣的英国大使大怒,于是组成军队回来讨伐。最后又是白玫瑰全胜,Margaret女王被俘,她的儿子被杀。瘸子Gloucester觉得自己的兄弟们还是太善良软弱,暗自决定要上位,自己一个人去到伦敦塔杀死了亨利六世。 在看《理查二世》的时候,觉得亨利四世夺位理查二世是劣币驱逐良币。现在看了《亨利六世》才知道,人间更有劣币在呢。York的三兄弟都不行啊,而且理查三世那么残忍到了creppy的程度。和白玫瑰这一家比起来,亨利四世真的是圣君了呢。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Richard III 2020.2.16 年廿三 这集讲的是理查三世如何上位和败退的。他先是挑拨他的二哥和亨利六世的关系,让亨利六世把Clarence关进了牢房,自己派人把Clarence杀死了。然后亨利六世病重去世,他又造谣亨利六世的孩子不是亲生的。他联手几位大臣,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了理查三世。 登上王位后,理查三世还是很心虚,一会和原来帮助他的大臣反目,一会坚持把亨利六世的两个儿子也杀了,一会又想要迎娶亨利六世的女儿(自己的侄女)来巩固王位。后来理查三世发现Earl of Richmond是比他更嫡传的王位继承人便心惊胆颤地和他打起仗来。Richmond大胜,在战役中杀死了理查三世,成为了亨利七世。 把两季全部看完的感想,历史真的是高开低走。按照时间顺序,真的是一个国王不如一个国王,一个故事不如一个故事,一个演员不如一个演员。 tag: The Hollow Crown, William Shakespeare, Sam Mendes, Dominic Cooke, Tom Sturridge, Sophie […]

鼠春戏剧挑战月 The Hollow Crown S1

Richard II 2020.2.10 年十七 BBC精心制作的改编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剧集,导演演员每一个都是大腕。我先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顺序第一个关于理查二世的故事。 一上来的时候,Henry Bolingbroke(也是国王的表哥)和Duke of Norfolk就相互指控对方叛国啥的,纷纷表示要决斗来一证清白。然后理查二世不肯,让他们讲和,他们不肯。那只好决斗,决斗当天理查二世扔下权杖阻止决斗,让他们两个人分别放逐离开国土。 理查二世为了去爱尔兰打仗,要筹集资金。Henry的爸爸临死前尽情羞辱理查二世,于是理查二世就把他家的财产全部充公了。Henry带着他的另一个表弟Aumerle(也就是Duke of York的儿子)去爱尔兰打仗,把国家留给Duke of York来掌管。谁知道,趁这个空档,Henry回到了英国并说服了Duke of York连接了其他贵族掌握了所有的权力。 理查二世回来的时候,等于大局已经全部被Henry控制了,他只得把王位传给Henry。Henry就变成了亨利四世,理查二世被独自关在塔里面。Aumerle暗中联合了别的贵族要报仇,却被自己的爸爸举报。亨利四世赦免了Aumerle,Aumerle接着被人煽动带人杀死了理查二世以示忠诚。 太好看了!其中很大部分要归功于理查二世的扮演者Ben Whishaw真的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我不确定理查二世本人是不是真的是这个形象,但是Ben Whishaw演出来的这个感觉特别且真实。又傲娇又美,各种摆动衣服的小动作、坐的样子、骑马的样子,全程有一种少女的气息。唯有在下台之后和妻子吻别,又是缠绵得不得了,连告别也在撩。最出彩的是他在移交皇冠的时候,真的是戏精上身,又是照镜子又是满地打滚,亨利四世在旁边一言不发都要翻白眼了。同时,这个国王的形象又很正面,从他一开始不愿意同胞之间流血而多次阻止决斗,到回到国内大势已去但扔试图保持尊严与暴徒沟通,连皇位的移交也是和平的不是血腥的。 Let me unkiss the oath twixt thee and me, and yet not so, for with a kiss ‘twas made. 亨利四世在这里还没有到他真正的戏码,但是感觉也很正。特别是在他赦免Aumerle的时候,可以看的出来其实他也是在试图赦免自己这个想要谋害表兄弟的人,说明他还是很有人性的。Rory Kinnear在这一集里面演亨利四世,却没有在接下来的整篇里面演,是不是有点遗憾了。 Duke of York真的是脑子有病,看到他第一时间要骑马去国王那里举报报告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更让我震惊的是,Aumerle从忠理查杀亨利到忠亨利杀理查的转变竟然来得那么迅猛。理查二世死的时候就像耶稣,前后呼应,为什么好人要这么死? tag: The Hollow Crown, William Shakespeare, Sam Mendes, Rupert Goold, Ben […]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S4

第4季是最后一季了,反正前面已经和小说原著完全脱离了,最有一季的故事也都是新编的。最终季加入了黑人的戏份,讲原来被日本占领的美西被黑人独立军一一击破,最后日本全面撤离。第2集黑人觉醒反抗,一个个被革命使命召唤,都被自己感动了。这样的场景让人看的不是很舒服,这不是又倒退了吗?前面几季好不容易是把几方势力下的人们比较有血有肉地交待清楚,可能某一种观念是纯粹的邪恶或者善良,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是多面的矛盾的,不可能逝这些观念本身的载体。然后这一季又讲黑人革命,其实已经进化落后了一步,这么dedicate for one cause,纳粹不就是最好的反例吗?纳粹给我们的警示是不要为了某种cause dehumanize,而不是要统一起来dehumanize来反抗/树立政治意图。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那些平行世界的录像的作用。我觉得录像再怎样也是别的世界的,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内容或者更惨的世界不代表自己的世界会变,还是要靠自己去改变自己的世界啊。但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可能就是需要看到别的世界是一种可能性,那是一种希望。当然很可能也能看到比自己更惨的世界的录像,这也是一种绝望的可能性,那可能就自动过滤了吧。 我对季终结局不是很满意。前面还在给美东的元首洗白,有很多战后创伤和自我审视,我还在想还好这还是一个有良心的元首,要是他真的是从里到外纯粹的真纳粹怎么办。然而结局直接很生硬地把他一个人作为大boss,没有他集中营也不建了、美西的黑人也不被打了,这种因果关系是怎么形成的?真的无法理解圣母女主是怎样得出这样的因果关系结论的。难道真相不会是如果他死了,真正的没有任何悔改和罪恶感的纳粹领导(就像他的小女儿那样从小被洗脑的纳粹)上台导致真正的人间地狱吗?而且好不容易女主拥有用意念穿越两个平行世界的能力,她也不去找在原世界为她死掉的真爱恋人?还有最后portal发生了什么,什么都没讲清楚,不带这么剧终的。

The Politician S1

最开始让我觉得惊到的是:第一个场景,男主问真哭和觉得大家都哭自己也哭,区别重要吗?紧接着第二个场景,竞选学生会主席的竞争对手说自己是假装喜欢,要是对方觉得不满意,那下次假装得真一点就好了。两个主人公竟然如此的相像!感觉他们真的是天生来做政客的,但又说不清楚他们的想法到底错在哪里。 片头的动画其实把故事的核心讲的很清楚,男主身体是用木架子搭起来的,里面放进各种做一个总统需要的原料,然后在木架子上打磨上料。男主是一心想要成为总统的人,也是如此培养自己、安排自己的发展的。男主的对立面是他一开始的那个竞选对手,那个因为自己的情感触角过于丰富而自杀的。而男主则是一旦进入选举政客模式,就等于把自己的所有情感开关都关了,但是进入政客模式是自己唯一真我的生存方式。 做好事就好了,为什么要纠结做不做好人呢? 如果政客的定义就是不管各种手段达成政治目的,而冠冕堂皇的政治目的不就是帮助他人为世界贡献一点什么嘛。政客的另一个说法不就是“公仆”嘛。 如果做政客需要某些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是天生在DNA里的,你不能因为觉得这些素质不好就要求拥有它的人去变成不是自己,那唯一可以奢求的是借由这些素质上位的政客做的是好事。 电视剧本身剧情的设计就好像是一场政治选举一样,各种元素都用上了,为的是能够和各种背景需求的观众说上话。你以为是讲有钱人家小孩的浮夸追求,然后在讲同性、抑郁、自杀,然后在讲非常早熟的政治选举系统,然后在讲豪门遗产争夺,然后在讲家族下毒用癌症骗优待,然后在讲平民小孩面对世界,然后在讲学校的合唱队排音乐剧,然后在讲在纽约酒吧驻唱酗酒的半地下艺人,然后讲和脑海中的人长期相伴探索自我,然后讲和三人婚姻的政客对打等等。这么多的线索和情节发展,与其说是太过于散漫都没办法和主线故事有机且合理地联系在一起,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各种观众的点的脑洞式地情节发展。 关于卡司的几句吐槽。Ben Platt首次挑战电视剧,还是Ryan Murphy的戏,是打算把拿满贯奖嘛。DEH原卡司的恋人Laura Dreyfuss也出演了男主智囊团的一员,蛮惊喜的,怎么不开口唱歌呢?另一个女主Lucy Boynton是《Sing Street》里的女主,我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最后问一句,演James的Theo Germaine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Years and Years S1

又到了推荐就是亵渎的时候了,但是就像最后一集我理解到的主旨一样,那也不能因此而不推荐。RTD就是神,这部剧就是神剧。 很多层次,人与家庭、科技、政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穷人和富人的矛盾、金融的不公与脆弱等等。多样性凸显了各种打脸:赞同transgender不赞同transhuman;同性恋出轨是在追求爱情和自由,异性恋用机器人发泄成了变态;只关心国内的政客好像要成为大boss了。 这些是我在看完第一集的时候记下来的点,每一项都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味,很深入的讨论,但是RTD的剧绝对不止于此。第一集出来的时候就因为讲到Hong Sha岛在中国全网消失了, 但是这根本就是最最浅显的一层,之后发生的时代故事和家庭故事所带来的冲击和信息不知道要高多少层级。 那么多背景之下,还是不乏RTD式的家庭主题。爸爸死了的那集,两个Stephen,像极了RTD以往的作品。每一个女性角色都非常完美,有力量;男性角色有点弱,不过倒也真实。我觉得可惜的是:Daniel是很古典的为爱牺牲的形象,不像他的家人那样有更多的观点上的 input,Russell Tovey又做了一次花瓶。Viktor太美了,好象他是特洛伊战争的海伦一样,全家子为了他赴汤蹈火燃起了反抗的燎原之火。 这部剧好看在于能看到冲突而没有教科书式的答案,好的作品在于让观众思考。说实话,后来我有点不愿意及时看完它,并不完全是因为觉得很它珍贵,主要是因为每次看完我的心情都会低落,脑子里只有自暴自弃或是及时行乐的想法。 最后一集太震撼,我的心情到现在还余波未平,奶奶讲的话,关于所有人要从最小的事情开始为这个变差的世界负责。原来以为Vivien Rook是大 boss,但是其实她并不是世界变差的始作俑者,世界变差在她上台之前就开始了,其次在故事的发展中她只是一个大背景,讲的还是这一家子的故事。再苦的日子也有办法熬,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去反思、不去做一些改变。最后一集一开始的时候,讲的是BBC的灭亡和新闻行业的势单力薄,我看着觉得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然后看到这一家子非常勇敢地做出的行为,全程流泪支持,也丝毫没有考虑最后的结局会怎样。然而最终事件的转变,竟然就是把真相传播出来,手机有信号就有希望了?!看到这样的结局,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伤心。世界变差是整个世界的,这部剧的视角是西方的,解决的方案也是西方的,这个方案显然没办法搬到中国来用,我们的路更艰难更漫长,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