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25

雄狮少年(音乐剧)

2025.3.29 上海文化广场 音乐剧是根据原名电影第一部改编的,所以故事的大概内容也差不多。但是音乐剧的改编有点让人觉得不适的地方,是太励志了。从头到尾都是在说力争上游、出人头地,很难评这个到底是好是坏中国人已经很卷了,还需要再强调重视这些吗?里面也讲到了一些很现实的东西,但是全部变成了背景而不是对立面,虽然电影原著也有涉及励志的元素但是感觉电影所表达的不是这些。 大人演少年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这些大人的声线唱起歌来中气十足哪有废柴的影子。阿娟和父母一起回忆小时候的桥段出现在第二幕,小孩出来也特别恶心。这第二幕是不是和第一幕不是同一个人写的,因为第二幕的情节安排很散乱、主题表达又专又红、歌曲特别难听。 所以总结下来,动画片已经是呈现这个故事的最好载体了。一旦把这样的故事落在真人扮演身上,本来的成长的地方变得庸俗、励志的地方变得令人反感、搞笑的地方变得可笑。 第一幕有几首还挺好听的,咸鱼强的老婆唱的那首好听。看的这场据说是明星场,因为咸鱼强是陈小春来演的,演的中规中矩吧。方书剑演阿娟,就是那个年少老成还装少年的主演,唱得苦大仇深励志感十足。倒是两位女主演都唱的很好,刘浩冉演女阿娟,木棉花的那首唱得好,后面打鼓的那段很燃;金池演咸鱼强的老婆,据说她还有个唱,还真的想多关注她一下。

共有之地

共有之地 Common Ground 石黑直美 皱欢(译) 9787532795185 故事讲的是在英国,小时候两个男孩偶然认识、一个是当地人一个是流浪一族成为了好朋友,长大后他俩又偶遇,生活有了各自的发展但是他们也同样被小时候经历过的原生背景带来的所困住。 不是我的菜啊,有点喜欢不起来。首先是双男主青梅竹马的设定,感觉一直在擦边游走在同性情节的边缘,但其实也根本不是,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真的是了这本小说就好看了。其次是主题,除了友谊、成长这样的主要部分,其实这本书真正想要为之发声的是一群少数族裔,是一群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家的人。但是不管是这个族裔本身,还是作为圈外人对这一族裔的接触,这些描写都不够到位。本地男孩/长大后的男大对这一少数族裔的接触到了解,这本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结果却只沦为一句为了加粗而被重复好多次的口号,真的很空洞。 这本小说的作者叫石黑直美,是石黑一雄的女儿,我还是多期待一下石黑一雄以后的新书吧。

无尽的玩笑

无尽的玩笑 Infinite Jest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David Foster Wallace 俞冰夏(译) 9787208161757 这是我今年读完的第二本超过1000页的长篇小说了,全本我都是用微信读书app读的,看到记录一共读了29小时31分钟,我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我自己也不确定到底读明白了多少错综复杂的情节,前面看了后面也忘记了。从小学的时候背语文课文我就有对长文的迷思,要是没人写文章也就不需要背课文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那么长的文章被写出来,背也背不完。同理,现在看职场也是,怎么就有那么多工作可以做,作业做不完。长大后发现,有的书读起来感觉真的就是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讲。 前半本读的时候一直是懵懵的,读到差不多60%的时候有点看出来好了,每一章感觉都独立成章,讲述一种/一部分的痛苦,又都很不一样。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在想这本书全部读完怎么写读后感,我需要想象一下,看过和没看过这本书的区别,给别人介绍的时候、参加新书推介会的时候会怎么描述它。现在能回想到的的确是,即便翻译太不通顺了,仍然可以透过翻译看到作者言语的厉害,可能也正是因为其厉害而难以翻译。厉害是指扩散性、想象力、精准度。 这本书里我划线的不多,下面这个我现在连为啥摘抄也想不起来了。 所以之后你花一整天时间把自己还剩下的所有“物质”统统消耗掉,作为最后一次毫无快感的苦涩的告别放纵,下定决心第二天你就吞下你所有的骄傲甚至你的常识,去尝试一下这个“项目”的聚会,最好的状况是一神普救派那种笑嘻嘻的狗屎,最糟糕的则是那种传销一般的团体,让你保持清醒的方式是叫你连着20小时到繁忙的马路中央隔离带去卖玻璃纸包装的假花。界定这两种选择的悬崖一般联系的,即波士顿匿名戒酒会叫作“触底”的可悲十字路口的,是这个时候你觉得到马路中间卖花也并不那么糟糕,与你在这个交点在经历的一切相比的话。

第十三位陪审员

第十三位陪审员 Thirteen 史蒂夫·卡瓦纳 Steve Cavanagh 杨沐希(译) 9787530689417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律师,为一个他觉得是无辜的明星辩护,明星被指控凶杀。这个律师的对手是凶案的真凶,也是连环杀人犯(会在被他杀死的人的体内留下由一美金纸钞折成的折纸),并且每次都会假扮陪审员的身份去给他想要陷害的对方去定罪。 小说本身比较稳,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最后再来一个也不完全出乎意料的小反转(不是那个陪审员、内鬼是自己人)。有点像在看电视剧《犯罪心理》,情节里面也有BAU。但是杀人犯为啥要他陷害的那个明星死,我还是没理解。 我是被“法庭推理神作”的宣传语骗入坑的,真的还是不能信这种宣传语啊。而且读完整本才发觉原来是一个系列,我看的是第4本,前面还有关于这个律师主角如何洗心革面、拯救他家人的戏码。感觉好适合拍二十年前的美剧。

恐怖谷

Uncanny Valley 恐怖谷 2025.3.14 YOUNG剧场 先从我看到的介绍说起,结果证明这些介绍还是比较忠于实际的。讲的是一个人形机器人(以Thomas Melle为原型),独自在舞台上演出这部戏。这部戏的名字叫做《恐怖谷》,取自于日本机器人专家提出的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人类会产生恐怖等负面情绪。 实际看下来的感觉是:讲了很多概念性的东西,但是感觉都比较浅,没有那种一下子触及到某种新知的那种恐怖的地方(没有echo到恐怖谷)。包含的内容/概念,自然有恐怖谷,作者Thomas Melle本人的生平和出的书(害怕世界、抑郁等等)、图灵的生平和贡献(图灵测试、模拟游戏)、然后作者建立自己的模型机器让这个机器到时间各地剧院演出,最后自己在电视里出现和机器对话(机器演出逐渐失控还说“哪里不大对”最后被叫停)。 我一直在想怎么会是真的恐怖谷,比如揭晓台上是真人(这样反而很虚伪)。又比如最后的结尾是人形机器人旁边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从机器人背后拍摄机器人的背影动作和现场的同步,镜头不断zoom out,我以为会拍到现场的我们,其实也没有,其实真的是一段录像视频不是现场的。 有很多和观众的对话,挑战观众行为的意义、自我的认知,但都轻微得有点类鸡汤。还说其实这里也没有演员,大家如果剧中鼓掌是在为观众自己鼓掌。最后的落脚点是图灵的一个观点,等于是在说“错误”的可贵,对“错误”的庆祝。 这部戏让人联想到好多其他的戏,这些概念虽然不新也不深,但是还是很容易引发思考和各种关联。比如《To be a machine》,从肉身到不老机器(人和机器的真真假假);再比如Milo Rau的《关于演员的故事》(当演员Édouard Louis本人不想演)。 最后讲一下形式也挺特别的,短短一个小时的戏,不对号入座。现场讲英语,每个观众发一个收音机耳机同步中文翻译。 Tag: Stefan Kaegi, Rimini Protokoll, Thomas Melle, Alan Turing,

变形记

变形记 Metamorposis 2025.3.13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灯光舞台设计满分,很棒! 情节改编得像小学生一样。非常讨厌各种简短的回忆,特别恶心。把变形弱智化为梦想和现实的差别,再叠加原生家庭的问题。爸爸一开口的自律成就男人就想吐,但是变形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不在原生家庭、也不在梦想和现实的冲突。男主过于无辜、男主爸爸过于父权,但这不是变形的症结。因为简单把男主和男主的爸爸交换一下,怎么感觉道理全都反了。还非常恶心的是爱的补偿,和想象中的爱人温馨一下就恢复人形一点了,妈妈来哭泣呐喊认错就恢复人形一点了。屏幕上播放的口号式的手写体的摘抄(?)也让人觉得很低级俗气恶心。 Tag: Franz Kafka, Rich Rusk,

Macbeth

2025.3.1 广州蓓蕾剧院 现在要看戏剧映像放映还是要去外地,趁这次的广州之行,看了最新上映的由David Tennant和Cush Jumbo主演的新版《麦克白》。同一个晚上在同一个剧院还有呼兰的脱口秀专场演出,超级多人的,但是放映《麦克白》的放映厅上座率也不低。 这一版的特色是极简的舞台、现场观众通过耳机听声音。舞台背后有一些配合的人物的表情动作舞蹈。还有很多感觉好像是为了录像设计的DT面对着镜头演内心戏的桥段,有点打破第四堵墙了。情节的侧重也比较精简,好像没有很多麦克白夫人的戏码。总体来说蛮好看的,2个小时不到就结束了,节奏也比较紧凑。缺点是一个好像脱口秀演员扮演的守卫和观众的互动消遣。 Tag: David Tennant, Cush Jumbo, Donmar Warehouse, Max Webster, William Shakespeare, Trafal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