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龙冬戏剧挑战月 海上钢琴师(音乐剧)

海上钢琴师
2024.11.30
上海大剧院

染空间新出的中文原创音乐剧,主演自然少不了刘令飞/白举纲。看之前听说风评比较差,下半场情节魔改,但是我本来对1900这个故事就比较无感,所以魔改也没看出来,也没觉得哪里不妥。

音乐剧里面的歌的作曲是写《太阳王》、《法扎》和最近的《都市莫里哀》的Dove Attia。歌挺好听的,觉得刘令飞唱的不完美,翟李朔天唱的更稳。作词是《人间失格》的EZ-Ven和黄雅洁,歌词有点太大太空了。

原来我比较抗拒小孩的角色,但小孩的声音蛮好听的,小孩变大人的场景也蛮好看的。

舞台舞美感觉大制作又上了一个台阶,舞台本身是船头甲板,背景投影海浪、舞台还可以上下悬浮,可以有下甲板,搭上背景的装置就变成宴会厅。一群小吊灯上上下下,蓝蓝的或者别的颜色。全部是以蓝色为主色调。

1900的特性是音乐很厉害、并且可以很敏锐的察觉到每个人的特质、不计较规则和输赢,是一个很独立的价值观。这个也决定了他最后的选择,上半场就有唱,不是因为世界不够精彩颜色不够多,是蓝色很好。下半场纠结要不要下船的时候,说是因为对世界的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不满/对小船的完全满意。1900和船一起死,也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茶馆主人和茶馆一起死的情节,有点类似的,除此之外活不下去了也死不下去了。

下半场的战争情节,凸显了不仅是战争、更是沉迷战争的人(英雄/军人)导致的苦难(船长的死),他们在战时享受了特权感受到了自己所谓的价值。这个立意蛮好蛮特别的,很值得我们现在了解。

很多地方穿越《人间失格》:群舞的手势舞蹈、1900哭丧着对着船长、船长责骂1900(船长是大哥演的)、女主对1900的艺术上的肯定和赞美说是音乐/画作照亮了世间等等,还比如叠餐巾和拖尸体是一个旋律。

Tag: 刘令飞, 翟李朔天, Dove Attia, EZ-Ven, 黄雅洁,

龙冬戏剧挑战月 Old Vic两部

A Monster Calls
2024.11.28

Monster也是许愿树,家人健康问题,面对bully的反击。

极简的舞台,通过复杂的灯光配乐和简单的道具和舞蹈来转变场景。

没觉得好看,感觉是给小朋友看的。

Tag: Old Vic, Patrick Ness,

Endgame / Rough For Theatre II
2024.11.29

两个大明星主演的,Alan Cumming和Daniel Radcliffe。

You’d be the death of me if I was sufficiently alive.

第一幕是Rough For Theatre II,有点看不明白,好像是两个人在讨论一个正在窗台上要自杀的人的种种功德、经历、和别人的交集。

第二幕是Endgame。一开始,Daniel像哑剧一样没有台词,驾着梯子往来两扇窗户、看垃圾桶,哈哈大笑大声喘气。Alan坐在沙发上,下半身像假肢一样,自白。Daniel的角色是狗(?)好像是两夫妻?或是主仆?另外有一对各自在垃圾桶里的老年夫妇,絮絮叨叨。

最后的一段独白蛮好的,多少还是有些《等待戈多》的感觉。有羁绊的两个人,生活得窘迫想求变化却只有口头抱怨一下胡乱聊天,被困住的感觉。

They said to me that’s love. Yes, yes, not a doubt. Now you see how easy it is. They said to me that’s friendship. Yes, yes, no question, you’ve found it. They said to me, here’s the place. Stop, raise your head and look at all that beauty, that order. They said to me, come now, you’re not a brute beast. Think upon these things and soon you’ll see how all becomes clear and simple. They said to me what skilled attention they get, all these dying of their wounds. I said to myself, sometimes Clov you must learn to suffer better than that, if you want them to weary of punishing you one day. I say to myself, sometimes, Clov, you must be there better than that if you want them to let you go one day. But I feel too old and too far to form new habits. Good. It’ll never end, I’ll never go. Then one day suddenly it ends, it changes. I don’t understand. It does, or it’s me, I don’t understand that either. I ask the words that remain, sleeping, waking, morning, evening. They have nothing to say. I open the door of the cell and go. I am so bowed I only see my feet, if I open my eyes, and between my legs a little trail of black dust. I say to myself that the earth is extinguished though I never saw it lit. It’s easy going. When I fall, I’ll weep for happiness.

Tag: Old Vic, Samuel Beckett, Alan Cumming, Daniel Radcliffe,

龙冬戏剧挑战月 北京人艺三部

哗变
The Caine Mutiny Court-Martial
2024.11.25

感觉以前人艺好紧跟时代好先进啊,很早以前就引进演出了《哥本哈根》,这部《哗变》也是1988年就在中国演出了。回头看现在,真的在开倒车。

故事讲的是发生哗变舰长被罢免了,于是又了法庭戏,大家都来阐述哗变的前因后果。

对海军有要求的话,海军就不存在了。

舰长真的好麦麦,自己要用特权、还要掌权的感觉,要等他到才能开始放电影,总是觉得大家不够尊重长官。我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舰长平时在review的时候给后来罢免他的被告好评。

我看到的是父权在军队的无限制展现。控方律师的观点是,如果要舰长每个决定都自证、屈服于下属的喜好之下,那等于给所有哗变开了通道、彻底摧毁指挥系统。

最后也还有一个反转,就是被告律师赢了官司为啥一直不开心。最后的解答是,因为他崇尚极权的安全保护,他觉得军队父权特权保护到了他和他的家庭,他揭露小说家是罪魁祸首。

Tag: 北京人艺, Herman Wouk,

茶馆
2024.11.26

一样是战乱,感觉中国老百姓更倒霉更可怜,而且只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和老外战时的矛盾还不一样,卷的是自己(要么变成恶霸参军、要么正直被攻击死,要么老百姓累死累活还不一定能维生)。每个时代都一样的,都是在剥削底层的,三个主角都是悲剧(顺民、实业救国、自食其力打抱不平),但是变得太快了,每20年就一个朝代了。

这部话剧最后感觉还有希望(?),因为革命派逃了出去。还好老舍没有活到再后面。

Tag: 北京人艺, 老舍,

洋麻将
The Gin Game
2024.11.27

看这部剧主要是因为标题,看了才知道原来扑克牌也可以玩麻将,原来经常看到电视里老外玩的gin就是所谓的洋麻将。

男主以前一直打洋麻将消遣,年纪大了被人说却不高兴了。为啥年纪那么大,牌品还那么差呢?明明是两个相处并不那么愉快的人,为什么还要一起打洋麻将呢,是自虐型人格、还是没有别的选择、还是别选择只会更差(洋麻将的魅力),老年人的选择更为有限。

最开始的问题最后揭晓了答案,真的是牌品=人品了,牌品差真的是因为人品差。打牌输,不是运气就是实力,人生输也是一样。人生输,然后只怪罪运气和打牌输只怪罪运气一样。人生的局限决定了打牌的局限,但其实人生和牌局远不止于此啊。

Tag: 北京人艺, Donald L. Coburn,

龙冬戏剧挑战月 吉本喜剧专场

2024.11.24

兰心大戏院

还是同一个接待同学的周末,看了这场现场的表演,勉强来凑戏剧挑战吧。

有点类似拼盘表演,很多组演员,每组表演一段,有漫才、短剧、魔术(?)。下半场是一个比较长的小品,短剧小品水平蛮普通的、很俗、情节也很老套和低龄,表演形式也是,是所有演员都会人肉表演晕的那种很俗套的。

表演者来自日本,现场超级多的日本人,反应相当热情。

龙冬戏剧挑战月 Original Theatre两部

Jekyll & Hyde
2024.11.22(11.26补)

很重的苏格兰口音,单人讲述表演《化身博士》的故事,中间还有一段盖尔语。一个人演所有的角色蛮难的,但是看着也没有什么很有意思。

Tag: Original Theatre, Forbes Masson, Gary McNair, Robert Louis Stevenson, Michael Fentiman,

Stumped
2024.11.23(11.26补)

噱头很足的一部戏,贝克特和品特一起讨论板球。可能是我对他俩本人了解不多,所以也没看出来个什么。

这个周末正好招待来上海玩的外地同学,后面专门请了一天假在家休息顺便补上的。好在Original Theatre的这两部戏都很短。

Tag: Original Theatre, Stephen Tompkinson, Samuel Beckett, Andrew Lancel, Harold Pinter, Shomit Dutta,

牛冬戏剧挑战月 阿维尼翁戏剧节两部

Cour d’honneur
2024.11.20

Jérôme Bel在2013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的演出。素人一个一个描述自己在阿维尼翁戏剧节里的cour d’honneur光荣庭院看戏的经历,中间穿插一些戏剧片段的表演,这部戏本身也是在光荣庭院演的。

素人的经历我记下来一些,穿插的戏剧表演用斜体

  • 看到庭院的外墙的空调外机
  • 看安提戈涅并在之后的人生一直在和安提戈涅对话从中汲取能量继续人生
  • 小时候妈妈带来看契诃夫的戏看不懂中场不看在门外等妈妈等到戏结束,之后把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又爱上戏剧
  • 演了一段俄罗斯人说俄语的戏(看介绍好像也不是俄语,也不知道是什么)
  • 14岁的时候参加少年组织来,戏里有一个人徒手爬墙,看的时候只觉得害怕,后面和别人讨论才知道背后的意义(逃离地狱)
  • 真的有一个人徒手攀岩,从地面一直爬到屋顶,超级厉害
  • 11岁的小女孩来描述看的戏,一群大人一群小孩的戏
  • 10小时的戏,22h-8h,结束鼓掌鼓了半小时(?)
  • 演了一段《太太学堂》
  • 很厉害的一段独舞,好像是四肢不协调的人在跳舞,但很厉害
  • 一对来自布鲁塞尔的couple看很厉害的演出,出现一个小插曲,他们离开了,不满的时候可不可以离开。
  • 当时的演员来说明当时情况,有观众大叫骂人觉得不满 vive la tele,其他观众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这个演员心里演了一段“和那个观众对骂”。
  • 戏剧节的医生,说大于1500观众的现场必须有一个现场的医生
  • 连线于佩尔演一段戏(应该是录像)
  • 一个没在光荣庭院看过戏的人
  • 一个每年都来戏剧节看很多很多戏的人,一年看超过100部,还在阿维尼翁买了房子。易普生的《培尔金特》从小到老寻找爱情的戏。很老的观众,很喜欢的很早以前的一次演出。

Tag: Festival d’Avignon, Jérôme Bel,

Hécube, pas Hécube
2024.11.21

自从在阿那亚戏剧看了《台词和台词之间的台词》,觉得Tiago Rodrigues超厉害的。后来才意识到原来在2021年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的于佩尔版的《樱桃园》也是他导演的。Tiago Rodrigues在2024年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作品《Hécube, pas Hécube》是法喜演的,最近在电视台播出了,也有高清资源可以看了。

Hécube是特洛伊战争故事里面的(Cassandra的妈),她的孩子们也在战争中以各种角色被牺牲。本身是一部欧里庇得斯的话剧。这部Tiago Rodrigues的剧讲的是一群人在彩排演《Hécube》这部戏,有彩排的戏里的情节,也有这些演员的情节。因为要赶时间,演员们讲话像开了倍速一样。歌队不仅讲剧中剧里的歌,还讲剧里的描述。扮演Hécube的女主Nadia回味Hécube,同时也反射Nadia自己的人生(对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女主流眼泪,是谁的眼泪?是Hécube的还是Nadia的,已经有点难以分辨了。

再后面主要讲的是女主Nadia描述自己的经历,儿子在国有机构治疗被虐待的调查。寻找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源,教育方法、施暴的工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孩子平时只说“xx, pas xx”,呼应这部剧叫做《Hécube, pas Hécube》。Nadia后来Hécube上身。国家代表穿越眼瞎的角色。

Tiago真厉害,又变出来一个字里行间可以跳出来穿越到meta上一层的例子。

Tag: Festival d’Avignon, Tiago Rodrigues, Comédie-Française, Euripides,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Odéon

Kliniken
诊所
2024.11.17

讲的是在一个精神病诊所/养护机构里,休息区域有一些病人和几个护工,然后他们就不断地讲话。真的又是法式的话痨剧,怎么病人和护工都是话痨,有点受不了。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ars Norén, Julie Duclos,

Iphigénie
伊菲革涅
2024.11.18

这个家族的故事被讲述的无数遍,这部的主角是被阿伽门农送去献祭的女儿伊菲革涅。

非常极简的舞台布景,又是大段端得很正的对话,没有品出来什么特别的。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Jean Racin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oresteia,

Comme tu me veux
想你希望我的那样
2024.11.19

这部剧的眼熟的演员出现了,法语也好懂很多,比较日常的言语对话,听明白更多,也觉得故事更有意思。

故事的设定是战争期间,女主被人认出来是一个走失的女主人Lucia/Cia,女主一开始说自己不是、后来说自己可能就是,就说要跟着回去,女主的老公受不了了当场自杀未遂。女主到了Cia的家里,大家都认她,她自己却不认,但又对Cia老公说我可以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个人到底是谁,重点是什么呢?胎记没有了,就是消失了,证明什么了吗?一个人是谁,这是需要科学来证明的吗?

然后女主的老公带来一个神智不清的病人,说她才是真的Cia,女主也说她才是Cia,大家还是不相信。女主说了几句只有Cia知道的小秘密,大家更相信她是了。女主说这些只是我在我找到的小本本上写下来的,我不是Cia,但这本本子是我的,我就这样走了。

Fais-moi, fais-moi comme tu me veux! Etre n’est rien! Ce qu‘on est, c’est ce qu’on fait de soi!

谈及的主题和剧情的安排很厉害,人的身份确认、内涵的定义方法,战争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还有大女主,感觉全程只有她是觉醒的,看清一切的,在不断挑战世人、分析世人,像是在讲一部很深奥的哲学论文。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uigi Pirandello, Stéphane Braunschweig,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The Little Big Things
2024.11.11

这个也是NT Live的,原来他们家也有音乐剧的。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出了事故残疾的少年用嘴巴控制画笔画画。主角有两个分身,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一个是事故前健康的,另一个是事故后坐在轮椅上的,好像扮演事故后的演员自己本身也是残疾人。另外还有男主的暧昧对象、别的护士也是残疾人演员扮演的。事故前健康的那位,在故事讲到事故后依然在舞台上,作为男主自己意识中构建的自己,还会自己和自己对话一起跳舞等等。

地上的灯光效果很炫酷,讲到不同的地方,都会用一种颜色来描述,同时地面上也变成那种颜色。

主人公像是DEH一样的少年,音乐像DEH,也像DEH一样催泪,但又觉得这种催泪一点煽情,要是全部情节像医生那样骄傲就好了。

大家写卡片期待男主回归,男主很感动,有一个同学跳出来说觉得你很勇敢,男主和女主觉得很烦。

几首歌好听,舞蹈也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Things We Shouldn’t Do》, 三兄弟欢迎男主回家的舞蹈。

主人公的世界真美好。整部剧宣扬的是如果重来还会同样选择,和DEH的侧重“你是你”有点不一样。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k Butcher, Tom Ling, Henry Fraser, Ed Larkin, Jonny Amies,

Merrily We Roll Along
2024.11.12

看的2023年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画面里有一个很高的人头,声音本来觉得还好,用耳机听只有右声道。这个版本的卡司很厉害,Jonathan Groff和Daniel Radcliffe。

之前看的故事觉得倒叙设计蛮巧妙的,这个世界这份友谊真美好。这次看也是同样的感受。歌还是好听的,这次比较喜欢的,除了之前就单曲循环好久的《Old Friends》和在派对上连唱两遍的成名作,比较上瘾的是《Not a Day Goes By》。

Tag: Stephen Sondheim, George Furth, Jonathan Groff, Daniel Radcliffe, Lindsay Mendez, Maria Friedman, 

Funny Girl
2024.11.13

也是看的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和昨天的呼应了,因为是Lea Michele主演的版本。

看到Lea Michele就想到多年前的《Glee》,真的是我的音乐剧的启蒙了。她那时候唱的《Defying Gravity》,马上电影版的《Wicked》都要上映了;她那时候唱的《Don’t Rain on My Parade》也是让我惊艳到了,一直在猜测Mr. Arnstein究竟是谁。这次在本剧的表演,唱法略有不同,但还是觉得这首歌就是为她定制的。

剧情本身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个爱情的情节是奇葩还是深情还是狗血,也有点说不清了。最近《再见爱人》第4季太火了,有后遗症了。People who need people are the luckiest in the world这种价值观有点欣赏不来,但是歌还是好听的。

Tag: Jule Styne, Bob Merrill, Isabel Lennart, Fanny Brice, Ramin Karimloo, Lea Michele,

Bonnie & Clyde
2024.11.14

很重的南方口音,南方口音好玩。其他的从情节到歌曲,没啥亮点。

Tag: Frank Wildhorn, Don Black, Laura Osnes, Jeremy Jordan,

Rocky Horror Show Live
2024.11.15

又是一部很经典的音乐剧,这个版本像是大型粉丝重聚一样。场下观众打扮都是cos,还会一直异口同声地接词。

Tag: Christopher Luscombe, Richard O’Brien, Stephen Fry, Chris Katanga,

Molière
2024.11.16

整体来说,法国的《哈密尔顿》吧,从各个维度而言,也很好看。讲的是莫里哀的生平,颠沛流离全法国戏团演戏,开始喜欢戏团的女一号后来和女一号的女儿结婚,又适逢太阳王和他的搞怪王弟的年代(王弟还在剧里面说英文)。

舞台布景师PPT的背景蛮简陋的,但是歌好听啊,原声我循环了很多很多遍,真的好听啊。

最后还有一点像音乐剧《人间失格》的地方,就是列举莫里哀笔下的种种角色表达莫里哀的伟大。

看的是盗摄的版本,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看现场。

Tag: Dove Attia, Molière,

龙冬戏剧挑战月 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 邵宾纳剧院两部

我记得是学生时代的杨浦的某个电影院,现在变成了YOUNG剧场,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是经常会上演一些还不错的剧目。今年的秋是国际戏剧0季竟然邀请到了邵宾纳剧院的出演,而且一演就是两部,而且还是米洛劳和奥斯特玛雅,这个再远也要看啊。

HAMLET
哈姆雷特
2024.11.2
YOUNG剧场

别的版本的普通版本里面,哈姆雷特有几段是装疯卖傻是想要来试探别人的,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是真疯癫啊。因为哈姆雷特太疯太傻,别的角色还在因为他的疯言疯语发呆的时候哈姆雷特还会指一下字幕的地方,意思说我刚刚已经说了。

一个只有6个演员,国王演两个、皇后还演Ophelia、两个好伙伴还演Horatio和Laertes。

有所改编和删减,总体蛮好看的,紧凑了一些、很多地方没有那么沉重,也更让人觉得合理relatable。

舞台设计有一个帘子,有时候会有现场摄像投影上去(中途还有一个技术问题),有一盘很大的散沙散泥、和冲水管。

不喜欢的地方,虽然不那么沉重可以调动现场气氛不是坏事情,但是互动让我有点受不了。①台次讲到心有愧疚的人看戏会不舒服,点一个现场观众要他展示一下。②杀了大臣以后对着观众说复仇成功了,演出结束了问大家喜不喜欢今晚的演出。③问观众如果哈姆雷特杀死Laertes是不是有错④赢剑的时候向现场观众讨掌声,现场观众的反馈也太友好热烈了吧。

入场的地方给每个观众发了一个黑色的袋子,说是要把手机放里面。戏中戏的地方,叫入座的国王皇后也把手机放进黑色袋袋里,和观众一样。

生存还是死亡讲了三遍,一开场的时候就讲了。我是觉得这段很厉害,今天突然有了新的认识,生存就是苟活、死亡是纯洁的坚持,人类的痛苦归结就是这些。

提问③的时候哈姆雷特自问自答说不是哈姆雷特的问题,是哈姆雷特心中的疯魔。我还在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意思是国王弟弟杀哥哥也是心魔在作恶?没想到哈姆雷特接下来的推论是所以哈姆雷特也是受害者。我有点崩了,之前就觉得他杀大臣一番自我洗白的狡辩很没道理了,现在他还要预先自我赦免,王子的高贵差一点。

tag: Schaubühne, William Shakespeare, Marius von Mayenburg, Thomas Ostermeier,

Everywoman
每一个女人
2024.11.8
YOUNG剧场

今年竟然又有幸在国内现场看了一部Milo Rau的戏,很激动。但是看的过程个人觉得有点迷茫,看完我只能说:看不懂,但不恶心。

用最克制的方法讨论死亡的话题。一开始讲回忆,再讲死亡,再讲理解和reconcile。契机是身患绝症的观众来信,于是真的请她来拍。全剧只有女主一个人,和视频里的老妇人共同完成整部戏。

tag: Schaubühne, Milo Rau, Ursina Lardi,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National Theatre Live

今年也来一次戏剧挑战月,11月每天看一部戏。我还是觉得在家看戏剧影像要比去剧院里好,画面清晰、不用舟车劳顿、环境也好,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暂停。戏剧挑战月可以坚持成功完成挑战,感觉更难的是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真的是只想大概整理一下观看时候的点滴记录,就连时隔差不多一个月连记下来的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有点想不起来了。

从资源最丰富的NT系列开始,我发现很神奇的是这次一天一天连续看的都还和前一天有着某种关联。这次最喜欢的是《People, Places & Things》和《Top Girls》,Duncan Macmillan和Caryl Churchill这两位差不多已经被我放弃的创作者又让我惊艳到了。

King Lear
2024.11.1

Ian McKellen的版本,当时上海还没有禁戏剧影像播放的时候我没有珍惜机会,主要还是对这个主题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我最无感的一部了吧。这次看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子女赡养主题的家庭故事,是不是不仅仅如此呢。李尔王的命运,是他作为父亲作为国王的暴政的结果,民主的好处是多一个选择。家庭的选择是逃离,但是前提是不要家庭、长辈的认可,这是很多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William Shakespeare, Ian McKellen, Johnathan Munby,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

GOOD
2024.11.3

三个演员,超级简单的布景,讲了一个蛮复杂多样的故事。主人公的母亲在养老院想要安乐死,主人公自己是犹太人、心理学家、作家,有婚外情、还有妻子孩子家庭,战争年代加入纳粹党(制服的心态、入党是家庭式的心态)、焚书等等。

the band was real —— 我忘了当时记下来这个是为什么了。

纳粹人的心路历程,一个好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是如此合理(在他的心中)。

主人公的自我肯定看的我很震撼、瞋目结舌:①焚书是关注个人和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集体利益为先和要求别人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在哪里)②大捕杀的好处是提醒警示那些还没有意识到事态严峻的人逃离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Cecil Philip Taylor, David Tennant, 

Leopoldstadt
2024.11.4

连续两天都是犹太人和战争的主题,都讲到了水晶之夜,都提到了犹太人逃离到上海的可能性。这部戏讲的是三代人的经历,在维也纳。

弄得我也想看klimt的壁画。

Leo也是最小的孩子的名字,去了英国改名Leonard。

关于记忆,记不住家里人的名字/样子/照片,最后一段Nathan拥有false memory(别人的),Leo没有记忆。

以前是犹太人身份的思考定义、共同的立场、作为英国人的骄傲(之前大家都非常自豪是奥地利人,现在Leo自豪是犹太人)。

很难以不是犹太人的身份去浸润其中,整体有点太说教了,跳绳子的桥段看的有点要吐了(用小回忆来煽情)。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Tom Stoppard,

East is East
2024.11.5

巴基斯坦一家人,巴基斯坦式的爹味。前半段还只是让人吐槽觉得好笑,后半段竟然还家暴老婆孩子。

移民英国身份,和昨天的主题又衔接上了。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Ayub Khan Din, Iqbal Khan,

People, Places & Things
2024.11.6

讲的是一个原本是演员的女主的上瘾治疗。

原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通过参加group渐渐了解大家的上瘾的起源(都好合理啊)。起源是人事物不配和自己相关,世界不make sense,但是所谓的戒瘾回归正常是和人事物相关,但是自己又不配和人事物相关。人想要回归正常,是因为某个人事物,但又有另一个某个人事物是在威胁着这个回归。

I can’t base my survival on slogans and abstractions and vagueness. I’m not the type of person who can do Pilates on a beach and mistake relaxation for spirituality.

有蛮多剧院和戏剧的梗的,因为女主是演员。

舞台的样子蛮特别的,摄影的主视角,感觉观众是从后面看。还有的场景设计也是,比如在病房里很多个穿一样衣服一样发色发型的女主Sarah出现,有的是从被窝里钻出来。

女主的逻辑是问题在世界,需要addiction来解决。那么是什么让女主第一次和第二次来?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20年前第一次知道这句话的时候很震撼,最近感觉更为贴切,世界如此不堪,我能怎样面对,但又有不甘,知道没用还是会费力(to make a stand)。

为什么诊所就不是另一种addiction呢?

出院后Sarah和父母的对话,父母的反应比院中排练的真实(又感人又残酷),果然妈妈智商更高。

堂吉诃德式的世界观,拯救了女主。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Duncan Macmillan, Jeremy Herrin, Denise Gough,

Top Girls
2024.11.7

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出色的女性一起吃饭聊天,怎么每一个人都那么多话(除了穿盔甲的),而且讲出来的话一个比一个爹言爹语,每一句话都是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陈述自己多厉害经历多厉害。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炫耀,渐渐暴露女性被压榨的事实,再开始觉醒。一转眼回到了女主人的世界,是一个女强人,逃离传统的生活家庭的负担,和她的被姐姐收养的女儿。

精妙的设计:四幕的安排、时间的排序,最后一幕是一年前真相揭晓(其实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我有点get不到。

女主是追求自由很右,觉得没有什么所谓的阶级、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但她的女儿又蠢又懒怎么办?女儿的设定很巧妙、有说服力、引人思考,女主的姐姐比较左,很政治的一部剧。女性在进步,有时候却又是以父权的视角和标准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就像同性恋是在争取婚姻的权利一样(?)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Caryl Churchill, Lyndsey Turner, 

Nye
2024.11.9

这部戏是关于NHS的建立,讲的是建立者Nye。第一幕是关于成长,第二幕是职场,男主全程没有换衣服。

国有化所有的医院,让医生变成公务员。现在看来好像很普通的一个概念,细想的确蛮出格的。英国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君王制下面的资本主义,却如此的社会主义。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Tim Price, Michael Sheen,

A Small Family Business
2024.11.10

女孩偷东西,保安敲诈,爸爸拒绝。结果家族产业有问题,继续被保安敲诈,最后误杀了保安。这怎么收尾呢?轻喜剧变成犯罪剧了。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Alan Ayckbourn,

信任

信任

Trust

埃尔南·迪亚斯

Hernan Diaz

刘健(译)

9787532795161

这本小说是由四部分文本构成,但是是讲的同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有钱人的夫妇,丈夫是一个商业投资大亨,妻子很有才华却早逝。第一个文本是一篇小说家以这对夫妇为蓝本写的小说,第二个文本是丈夫用自己的语言写的传记,第三个文本是被雇佣的传记作家多年后自己抽丝剥茧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最后一个文本是妻子的日记。总的来说是一个大女主的故事,男主的投资成功全部是因为女主,而女主却感到窒息,是一个关于女主被掩埋的真相被挖掘出来被正名的过程。

很巧妙也用了很多心思的叙事方式,每一个文本的标题用的也都是多义词(一个在日常的意思,一个金融词汇的意思),也是每一个文本作者都试图区分开来用不同的口吻和思路写出来。之前作者来上海推广的时候,我去听了他参加的活动。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各种讨好现场的观众/读者,讨好女性,以及大面积剧透。说到文本的时候,作者说他在写男主自述的那篇的时候,代入太深简直写不下去了,只好快点写到男主自己死掉。但是说实话,我在这个第二个文本的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这种不适感,应该不是因为我和男主契合,是因为我太钝感了,我在阅读别的几个文本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很大的差异。

Best of Fujii Kaze 2020-2024 Asia Tour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2024.11.23 & 24

藤井风这次的亚洲巡演,成都和香港的都是工作日,唯有在上海的连续两场是周末,能够给我连续两晚看到藤井风的演唱会,今年真的圆满了。

先说说曲折的购票经历。一开的时候没抢到,朋友帮忙抢到一张周日的二楼看台(位置特别好,又正又近),然后开始看闲鱼。真的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已经强实名了,还有黄牛可以拿到票,而且还说是全价位票。二开又没抢到,于是下单闲鱼,每张票加300元。那个时候我多问了一句是不是确定有票,黄牛说95%-100%有票,实在出不了票还可以加钱换邀请函。演出是周末,周二的时候正规平台都出票了,黄牛迟迟没有消息,直到周四晚上跟我说出不了票了,但是可以再加钱买包厢票(具体哪个包厢随机),好在最后出票包厢位子不是很偏。中间还穿插一个买周边的插曲,不仅演唱会门票要抢,买周边也要抢,而且是抢预约时段,预约时段还不保证一切周边都有货。预约到了买周边的现场,要查预约的小程序不能是截图,还要查必须是买到了演唱会门票,演唱会门票是截图的还要查身份证匹配。种种一切,让人感觉真的是最高要求最难地要求普通消费者(真心想看的人),反而却是处处助长黄牛轻轻松松,因为他们就还是有后门通道。

说开心的。

周六看的是黄牛给的包厢票,人生第一次进梅奔的包厢,感觉再也回不去了。入口人少,包厢里还有沙发休息区,还可以坐到包厢的第一排。

这次的演出和去年看的差别很大,多了很多现场重新编曲和演出的背景音乐,节奏鼓点都很重。我理解是为了大型的演出现场可以带动气氛,但是反而把很多藤井风的歌的原味给破坏了。印象最深的是《Tabiji》,简直面目全非了,所以接着这首歌后面藤井风又坐回了钢琴旁,又唱了一句お元気ですか,然后再絮絮叨叨唱了《Overflowing》,钢琴伴奏版的《Overflowing》就正常多了依旧感人。

另外就是有了更多的才艺的展示,除了一些傲娇的小表情小动作,现场还吹萨克斯、跳舞跳了不少。他身边的那个舞团真的蛮厉害的,四个人不管是伴舞,还是穿插的独舞,又清新又动感。

唱的部分,我感觉这次的瑕疵蛮多的,讲话也有一点失声。但是他的歌都太好听了,一首接着一首,都没有不好听的,每一首都想录下来回家反复回味。

可惜这次竟然没有一点点的安可,短短一个半小时就全部结束了。做的挺绝的。

第二天换到二层看台观看,离舞台离藤井风更近了。歌曲串唱和前一天一模一样,藤井风的发挥更稳定了,唱的明显也比第一天更稳。观察到一些新的细节,比如《Hana》后面接的就是《Garden》,再比如全场最后一首歌《Matsuri》的前奏都混入了中国歌曲的片段,周六是《梁祝》周日是《夜上海》。能够和梅奔那么多人全场跳《Matsuri》,真的好满足太开心了。

早安 晚安 好喜欢

2024.11.6

VasLive

一年内我竟看了两场冰球的现场演出,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这次我站的比较前面,比较中间,可以感受到音响效果好差啊。

不是拼盘,全程都是冰球,一共唱了两个小时不到。安可后唱了《船歌》和《余生》,但是全场没唱我最爱的《在2103公里之间》!

大师与玛格丽特(马斯特卡雅剧院)

大师与玛格丽特

2024.10.26

首都剧院

这次北京之行的起因就是俄罗斯的马斯特卡雅剧院到北京演出的时长8小时的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之前在上海看过马斯特卡雅剧院的《静静的顿河》,也是超级长的时间的,中间还放饭了,是很不一样的体验。《静静的顿河》的故事有很多民族的聚焦,本身并没有《大师与玛格丽特》那么丰富和奇幻。

我是在大学的时候读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但是情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去年在网上看了俄罗斯的音乐剧的版本,情节看了个大概。这次的话剧版本,因为下午演4小时、晚上演4小时,情节展现得非常详细具体忠于原著。在此之外,应该还再多了一层原著作者布尔加科夫的个人写书的经历,参杂在和剧中的大师的对话之中。

那么长的剧真的太好睡了,我感觉我下午的时候睡了大概三分之一,晚上的时候精神好一点睡了大概五分之一。但是我的昏睡不能成为这部戏不好的注解,相反我觉得还是相当的好看。不管是角色的演出,还是舞台的设定,感觉用很巧妙的方法和简单的布景演绎出了电影镜头的感觉。

几点简单的关于剧情的小想法

  • 书名剧名是大师与玛格丽特,但其实他俩的戏份并不多。
  • 他们的结尾不是很让我满意,从撒旦那里回来还是各种腻歪。最后加入撒旦一行,感觉是神仙的entourage,好像是天生命中注定其实是被眷顾(暗中已经注定要受撒旦的庇护)。
  • 不是很喜欢撒旦表演魔术的桥段里面现场和观众的的互动,给现场观众撒假钱大家还纷纷去抓去抢。
  • 是玛格丽特拯救大师,好像反过来的希腊神话Orpheus和Eurydice的故事。
  • 懦弱是人类最大的弱点,这句话说出来感觉是耶稣在背刺总督,如果真的是原谅的话,还说什么让总督内疚的话?对比一下,玛格丽特拯救把自己孩子闷死的女人,是让她再也不用看到闷死孩子的手帕。

Tag: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马斯特卡雅剧院, 

哥本哈根(三刷)

2024.10.25

国家话剧院

Michael Fryan的戏真的是像他的戏本身一样,一个戏来回可以演好几遍,他的戏也是来回可以看很多遍。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版本也是已经看的第三遍了,这次是来到了大本营老家在国家话剧院本院看。

白天的时候我正好在听《天龙八部》的有声书,里面讲到辽国的皇上要萧峰当平南大将军去攻打宋国,萧峰不想参与战争于是选择逃离辽国。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这种选择题萧峰做起来大义凛然,很有勇气,但是如果反过来选择留下来做可以控制大局的人是不是反而可以更实质性地减少战争的伤害。而且看似很不常见的问题,也可以变成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出走环境很不好的地方结果让更垃圾的人掌权使得大家更苦、还是留下来违心作为(但是可能留有改变的可能性?)。我当时想到的就是晚上要看的话剧《哥本哈根》。

故事不断被重述,其中的一遍里海森堡说他留在德国给纳粹造原子弹,真实的目的就是减缓/控制原子弹不被造出来,海森堡去哥本哈根找玻尔的目的就是说服玻尔说服美国原子弹是造不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萧峰做的更对,还是海森堡做的更对呢?

大家都不想造原子弹,但是一旦让对方率先造出来的,自己就要遭殃了。这等于是最典型的囚徒困境,明明是大家都不造原子弹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单方面决定的话总归是造原子弹是最佳解,结果就是大家都拼命造原子弹,人类的命运由此变得更加惨。两方阵营互卷,就是囚徒困境的结果。现在工作那么卷,其实也是。破解囚徒困境的方法是更加坦诚地沟通,海森堡努力了,但是还是没有做到破解囚徒困境。

下一次的故事的重述,运用到了自指。这些科学家的测不准原理、薛定谔的猫等等的量子物理的一起共同点是把人/观测者这个概念提到了哲学的层次。人是观察的主角,也是真相的盲点。人们害怕原子弹,为原子弹而受难而痛苦。原子弹造出来,人都死光了,痛苦也没有了。

在下一次的故事的重述,讲了一个我之前都没有注意到的点,也是《天龙八部》没有给我的一个答案,也是我觉得醍醐灌顶的一个答案,同时还是自指的。因为是人,人的角色是多重的,人的责任也是多重的。有量子物理,就有量子伦理,量子伦理这个概念太牛了。

最后浅说一下第一次在北京看剧的体验。北京的票价太友好了,我花了100块就买到了虽然是在最旁边的位置也不怎么影响视角、有足够多的腿部空间的一楼的座位。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感觉我周边好多人是送的票子来的,后面几个小学生样子的人全程在吃零食、还会站着凑到前排来看;再后排的老阿姨口中一直念念有词,还会问那几个小学生有没有看懂并且表示自己看不懂。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金庸

王殷康(读)

《天龙八部》是我读的第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最喜欢的一本,我还清楚的记得初读的时候的场景,在初中的时候在我爷爷奶奶家里。之后在法国的的时候读了第二遍,那个时候的结局已经有所改变了。最近总觉得读不进书,只想听有声书,有声书也听不进,选来选去选了这本《天龙八部》每天慢节奏地推进听一些。我才意识到原来这套书五本其实那么长,以前感觉一下子就读完了,现在就算是听有声书进度也越发缓慢。

我以前喜欢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很丰富,两个主人公各有特色竟然变成了结拜兄弟每一个都是绝世第一等的武功。段誉的少年出道,遇到的每个人女孩都是自己的妹妹;萧峰的契丹人身份和思想的转变,拿到现在来看还是很超前;虚竹比较无感。正如这本书的标题一样,是一种很宏大的故事线叙事。

现在再看还是好看,一个是这些故事线环环相扣、悬念冲突接连不断,很精彩,另一个是读到了更多我以现在的我的眼光看出来的“不合理”。《天龙八部》一大厉害的地方,就是突破了民族主义,从人的角度来审视武侠世界。这已经是很大很大的进步了,但是还能再进一步吗?因为现在读起来,民族主义化解之后,人们崇尚和依赖的却也尽是父权的产物。说到底,讲的是人的各种痴嗔贪,关于女色、权力、江湖义气、门规、孝道,这些种种到哪里是可笑愚昧的分割线呢?

这一版本的最后结尾和我之前读的好像又已经不一样了,段誉为了保全父母的名声没有和王语嫣或任意一个“妹妹”结婚,王语嫣一会着迷长春不老之术、一会又和阿碧一起去陪慕容复了。说实话我挺难接受的,如果说王语嫣结尾的变化是打破了传统的完美泡沫,算是一种趋向真实的变革,段誉的孝义我实在难以苟同。萧峰的结尾也很让人唏嘘,成功维持了和平,却背负不忠不义的名分以死谢罪,这究竟是伟大还是可悲呢?这些英雄好汉做了这些很委屈的事情,所以跟让人觉得他们是英雄好汉,但又觉得他们是自己赖以生存的理想/理念的奴隶,这些理想/理念配吗?

阅读的过程很有意思,看完觉得有点没意思,这不是小说的问题,我觉得是我最近的心态的问题。和最近看韩国的综艺《思想验证区域》一样,看的时候很喜欢甚至为之兴奋,看完却是更多的无力感和想厌烦想逃离的感觉;和《思想验证区域》里面的一些参赛者的感觉也一样,那么费心想要辨清明白这个的世界,同时还是很大程度上的受制于它,有什么意思呢。这种心态,和我现在的现实生活工作所处的状态也一样。

兰斯莫斯六部

十月份集中看了好几部兰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看的第一部是《善良的种类》特别喜欢,于是就一下子看了他的六部作品。观看顺序随机,只是特别把《可怜的东西》留到了最后。按照喜欢程度排序:善良的种类>龙虾> 圣鹿之死> 可怜的东西> 宠儿>狗牙。

从某种程度来说,兰斯莫斯的这些作品的共同性挺大的,好多主题都是相通共用的,可以说看了六部电影其实看了一部电影,但其实每一部也略有不同。兰斯莫斯御用的演员也是比较固定的那几位,感觉Emma Stone很喜欢和这种脑回路比较特别的人(Nathan Fielder)合作。

三人相拥的镜头,几乎可以直接互通切换了

兰斯莫斯每一部电影的设定都有一种软科幻的味道。《善良的种类》按照老板指定的一切安排人生、失踪归来的妻子是外星人、邪教寻找救世主;《龙虾》找不到真爱就会变成动物,爱人必须有一项共同点;《圣鹿之死》医死人的失职医生的家人孩子会一个个地生病而亡,除非医生主动先杀死其中一个;《可怜的东西》通过脑部手术移植在自己母亲身体长大的孩子;《狗牙》从小到大被父母圈养在家里从未外出一步的三个孩子。

看科幻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设定的微小不同,看出来很多应有的道理。但是兰斯莫斯的电影似乎又不止于此。我在看他的电影的时候,经常看了很久也不知道这个不同的设定是什么。什么正常和什么不正常取决于设定,花好久都不知道设定是什么,都无法从这些角色的反应情绪来判断是什么意思。如果在设定下反应A是正常的,那反过来,在还不知道设定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怎么就能判断B不可能是正常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平时用来通过观察情绪和反应来判断,是以为自己掌握了世界的设定,这件事情不成立。前段和后段都不成立,前段不成立是因为这个推理被证明经不起推敲,后段不成立是因为我们无法穷尽知道世界的设定。

最后简单记几个看电影的时候记下来的想法。

  • 善良的种类

英文标题更好,叫做kinds of kindness,我感觉翻译成“各种善良”更容易理解。标题不禁让人想到《欲望号街车》里的名言,依赖陌生人的善良,所以我理解这里不是指那种心地善良的善良,而是某种善心善行。三个故事,可以理解为顺从安排的善良、外星人的善良和邪教的善良(?)邪教的善良是什么我有点没想明白,是向自己的小孩揭露控告老公,还把特异功能的救世主弄死了?

  • 狗牙

这部感觉是导演比较早期的作品,看的时候看着同样有邪教的感觉,有点生硬。在豆瓣上看到一个短评,类似的意思是“人口普查和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看到这个比看电影的时候还觉得可怕,毛骨悚然。这个电影讲的是一家之主专政霸权的恐怖,义务教育不也是吗?不更是吗?

  • 可怜的东西

我年初的时候读了小说《Poor Things》,喜欢的不可收拾,都不敢看/不舍得看改编的电影。电影看下来的感觉是两个天才有点撞了,两个人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细节的点,初看起来好像兰斯莫斯来改编Alasdair Gray是最完美的人选,但其实有点两边步讨好。改编的地方蛮多的,比较明显的是多了好几个脑移植,包括Bella 2.0和Bella的原配老公,这些倒还算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觉得我比较失望的是这个故事的确切性加强了,解读Bella的可能性变少了,多样性变少了是最大的败笔遗憾。

错位的复仇

错位的复仇:伍子胥传奇

刘勃

978-7-5133-5141-6

本书的副标题是“伍子胥传奇”,讲的自然就是伍子胥的故事。作者从《史记》、《左传》等等不同的典籍中摘取同一个时间段的不同侧重的情节,重新梳理讲述了一遍伍子胥复仇的前因后果。虽然不是虚构类的作品,但是作者却是讲故事的口吻,用的是深入浅出的语句、以及尽量当当代人能明白和共情的角度。

原本的一句话的情节是:楚国的楚平王听了大臣费无忌的话,娶了自己的太子原本要娶的老婆,费无忌在其中挑拨离间,太子逃去宋国,太子的太傅伍奢被楚平王抓来还要抓伍奢的儿子杀死。伍奢其中一个儿子便是伍子胥,他逃到了吴国,带着吴国重新又打回楚国复仇。

我理解所谓的错位有这么几层意思。首先,伍子胥在这场复仇的战争中的作用好像是训练士兵之类的,(有一说《孙子兵法》的孙子其实就是伍子胥)但是真正打起来历史记载里又怎么看得到他的身影。其次,当吴国来打楚国的时候,伍子胥的复仇对象包括楚平王和费无忌都已经死了,他的复仇对象从施害于他和他家人的仇人本人,变成了仇人官位所在这个国家。最后,是对于这场复仇的价值判断。

对于这同一个事件的判断,价值观原来可以那么多元。对于作者用到“多元”这个词我看到的时候还挺惊讶的,在细想一下也对。我最近在重读《天龙八部》(听有声书),可以很强调地感受到中原武林根深蒂固的忠义的情结,总觉得哪里不大对,但又很难去批评一个我们自己也是从小到大被教育崇仰的一种道德规范。但是在更久以前的中国,存在着更多元的、允许反转的价值观。

  • 伍子胥的复仇故事,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励志故事。
  • 怨毒对于人来说太厉害了。伍子胥放弃小义,洗雪耻辱,很悲壮。
  • 《左传》里的斗辛:皇上就是天,天让你死,你还能和天较劲吗?
  • 《左传》里的申包胥: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覆)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 伍子胥复仇楚平王,随之而来的代价是吴军在楚国的枪杀抢掠国民受害遭殃。但是记载和讲述伍子胥的复仇故事的多少是有身份有资源的人。

记录几个我看到觉得以前从没想过古代人会这样的点,原来真的历史是一直在重复自己的。

吴国人来了,谁去迎敌?我去,万一我打输了,你们这帮孙子肯定要借题发挥整死;你去,万一打赢了,你就成了功臣,我才不干呢!所以,要去一块儿去!

虽然我们打不过它,但那个野蛮的国家是学(或偷)了我们的技术才强大起来的。自诩文明的地方很乐于这么自我安慰,这可能是史书强调巫臣传授吴国车战技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