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mica geniale S4

第四季讲的是第四本的故事,制作还是很精良,但是这一季的情节本身恶心的地方太多了。下面简单记录一下看剧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看到大为震惊的一幕,突然给Elena加了很多分。Elena发现Nino不仅没和老婆离婚老婆还怀孕了,Nino去都令找她,她请Franco把Nino赶走。Franco一边安慰和Elena一起说Nino有多垃圾,又说这或许是Nino唯一会的爱的方式。我以为这里剧要帮Nino洗白,接着Elena说你也滚。这个滚看的我不禁给Elena点赞。但是紧接着Franco就自杀了,Elena又回到了Nino身边。

很鄙视地看这些人,同时也知道他们已经是很厉害了,但是还是有点看不起Elena。看Elena的感情线真的想吐,还去勾引Antonio,大吐。一开始觉得Nino太渣,后来觉得他俩真的是绝配。Lila不跟Elena提前说Nino出轨的事情、也不多谈,在这个事件上也是瞧不起她,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其他方面Lila讲话老是卖关子、故意不讲清楚、还提要求,就算是在情节之外的我也觉得让人不舒服。

有几个感觉情节设计怪怪的地方。比如Elena临产自己一个人,明明邻居主动说要帮忙开车送她到医院,为什么她还要自己开车(为了证明什么),为什么Lila也一样要重蹈覆撤?还有Alfonso和Enzo都在很奇怪的点像Elena吐露心声,一个是在Elena着急去医院看自己垂危的母亲,另一个是在Elena着急去找自己私奔的女儿,而且都是在驾驶座上。

Elena是置身事外地描述/抄袭老城区,Lila是在城区内做出改变。两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很好了,是天赋限制,但是Lila显然更厉害,所以说到底天赋是天花板?中文的“天才”这个词让人想到的是talented,英文翻译用的是brilliant(词根是发光,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天赋),原文似乎是geniale(回过来又和中文的“天才”更接近了)。

之前我在想去意大利去那不勒斯,看看老城区。还有第四季里面Nino在那不勒斯租的可以在窗口眺望海边的房子的景色太美了。看完第四季,我的想法是何必呢。很早以前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不勒斯的老城区和我自己小时候的弄堂邻里很像的。我自己的老城区不更值得我再次回忆、回防、离开或者做些什么吗?

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Private Lives

2025.1.18

茉莉花剧场

故事讲的是两对新婚夫妇去南法度蜜月,订的酒店套房正好隔壁共享一个阳台,而两对各出一男一女正好是之前离异的夫妻关系。先是讲这对离异的欢喜冤家受不了老天爷安排的这个玩笑想要逃离,接着他俩聊着聊着又再续前缘抛下各自的新婚对象私奔去了巴黎。到了巴黎以后他们一会甜甜蜜蜜醉生梦死,一会又是斗嘴又是吵架,简直没法在一起。吵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俩的对象一起来找他们,有的是想要离婚但又想顾及对方的体面、有的是把对方又夺了回来等等。最后两个分别的对象又吵了起来,原配那对和好如初。

这部戏的创作者是赫赫有名的Noël Coward,据说还是他在1930年的时候在上海和平饭店,流感养病的时候创作的这部《Private Lives》。同样是Noël Coward的作品,不免拿来和《Present Laughter》做比较,的确也是关于男女关系的搞笑的的打打闹闹却又不失俗套的作品。我觉得上话的这次中文版的演出,虽然不能和Andrew Scott版本的《Present Laughter》相比(转性改编把整部作品的讽刺和引发思考提上新台阶),但是很难相信这部接近一百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还是如此有生命力。比我上礼拜看的Steven Moffat的《删除好友》好看多了。我几乎以为分别的两位再次出现已经是新的情侣了,结果相互不能忍受吵成这样、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原配夫妻的影子,这样的结局蛮出乎我意外的也蛮特别的。

今天我看的好像是首演,在茉莉花剧场。首演还是有各种问题,比如道具啊、音响杂音啊,最大的事故是主演对着自己的新婚丈夫说话,还把他的名字说成了前夫的名字,然后新婚丈夫也没有临场调侃救回来而是找本演下去(让我想到了《糊涂戏班》里的布鲁克,蛮搞笑的)。剧场是第二次来了,票价便宜,布置也挺用心的(厕所的镜子上都贴上了创意宣传的大型贴纸),但是二楼的座位也太小了,视角也很遮挡,而且太热了!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杨素秋(读)

9787532794133

这是一本纪实类的书,却是十足的文不对题。起因是作者从一名大学老师,做了一年的挂职西安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副局长。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一年挂职的经历、体制内的工作体验,其次是作者主管了一个图书馆的建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选书上面,最后是一些由图书馆带来的一些和文化书籍相关的人物小故事。各个部分关系分的有点开,也没有什么有机的组合关系,不管哪个也没有和这本书的书名相关。

第一个部分读的时候各种恶心,作者所描述的都是非常官僚非常反人类的东西,但是她的态度和立场又是很暧昧的,好像有一种很谦卑的态度在学习她之前不了解没接触过的职场。第二部分讲作者对这个图书馆的贡献,很苦很累做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又很享受甚至有点骄傲,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到底是吃上了体制内的红利,做的工作都是previliged事情。第三部分都很水。

书的最后放了一个大招,说有一个大领导通过中间人来组织作者按照花了很所心思和精力设好的书单来招标,因为大领导和中间人要吃书商回扣。然后作者就以自己要出书作为武器,大领导终于退步。非常好奇这本书出版以后,而且我看豆瓣上评分还蛮高的有点社会影响的,有没有组织调查这件事情的真相。

白雪公主和三个谜案

白雪公主和三个谜案

首届新星国际推理文学奖获奖短篇集

李虹辰/范讽/茄子提子

9787513356855

这本是首届新星国际推理文学奖获奖短篇集,包含三部作品。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才6.3,但是我的友邻评分高达8.0,我纠结了好久才下定决定读的,想着还好只是短篇就算很难看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结果的确蛮难看的,排序的话1>3>2。下面简单记录,不做过多评论了。

  • 白雪公主和三个谜案

最外层的设定、谜面、真假解答等等,这些设定还是蛮用心的。本来是很本格风格的推理小说,却没有很让人惊艳信服的本格式的推理解答。这本算是中等吧,可以打6分。

  • 一把雨伞的梦

日常推理,找寻校园里丢失的一把雨伞。真的看不下去,很多恶心的地方。2分,不愿意浪费时间评论这篇。

  • 归属感

感觉是采集了很多比较贴近社会的题材和刑侦流程,但是读起来不是侦探主角的推理小说而是刑侦小说,都感觉在读《刑警803》。再想一下,感觉这个是不是一个剧本杀改编的啊,或者更适合改编成剧本杀,所有的人物都交织在不止一个案子里,所有的凶手其实不是凶手之类的。

逆行的霸主

逆行的霸主:夫差传奇

刘勃

978-7-5133-5142-3

这本讲的是吴国的崛起和灭亡,主人公是吴王夫差,包括吴国对中原国家的进击以及与越国之间的来回。故事讲的很好,是作者在对各本历史研究之后,融会贯通通过不同的本文的穿插解读对比来讲这个霸主夫差的故事。标题“逆行的霸主”,这里的霸主的意思不是什么独裁的作威作福横行霸道,而是有点像英国那样有了权利,但是要服务大众服务各个小国同盟以及各种纠纷的;但是即便是当时的年代,当霸主已经不流行或者说不需要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各个小国正在并道而行,所以夫差是一个过时了还做着霸主梦的国王。

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古代的中国的制衡。

成王败寇没那么简单和绝对,即使是获胜,也不能灭国(而是收服)因为灭国更辛苦名声也不好不利于持续发展(文明的国家的风俗),败国开出来的条件也可以携夹威胁(比如越王勾践没去做奴隶)。

夫差是被华夏价值观洗脑的蛮族的王,行为风格在恪守礼法的浮夸和野蛮人的狂暴之间随时切换,所以反而导致越想融入越被嫌弃的结果。

那个时候的吴国和越国在中原大国的眼中真的是蛮夷之地,里面的人也都是些不懂文明不会规矩的人。所以各个地方瞧不起夫差,也在各种地方玩弄他。

鲁国真的是占着孔子能说会道礼仪之邦的优势,比如派子贡劝说吴国要释放卫国国君,说不释放卫国国君等同于做高了一开始就不让卫国国君过来的人的地位,等于是做高了仇人的地位。再比如吴国和晋国结盟以后,说好两国领导要会面,吴王想拉着鲁国一起。鲁国的子服景伯的逻辑是会面霸主需要国王出面,现在会面晋国还是国王出面的话,就做低了吴国的地位和权益,所以鲁国国王不应邀请是为吴王好。

越国促进生育的不择手段

勾践认为,自己德行不够,不能像古代的贤君一样,让外国人移民越国,要想增加人口,只能靠越国人自己多生,所以提出一系列增加人口的政策:青壮年男性不许娶老女人,老男人不许勾引小姑娘。姑娘十七岁还不嫁人,她的父母就要论罪;小伙二十岁不娶妻,他的父母也要论罪。准备生孩子要登记,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了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孩,赏两壶酒、一头小猪。生三个孩子的,公家供给乳母;生两个孩子的,公家供给食物。嫡子死了,免除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除三个月徭役。而且官方一定安排人哭着参加葬礼,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勾践还规定,凡是鳏夫、雪妇、有病和贫弱的家庭,由公家供给其子女生活费用。

最后加的范蠡和西施其实也没讲什么,有点画蛇添足了。

Doctor Who Special “Joy to the World”

本来觉得新的一季的Doctor Who挺不错蛮喜欢的,这一集圣诞特辑真的让人很失望,很多不喜欢的地方。

  • 第一个不喜欢是那么随意的循环自己告诉自己密码,这个梗已经被魔法特用得烂透了。关键还不止是要自我循环,还要增加循环的难度。2024圣诞的15熬了一年,还记得Rory熬了多久吗?有必要一定要加苦情戏吗?
  • 第二个不喜欢是一定要用侮辱的方式拯救Joy吗?
  • 第三个不喜欢这些人物不是主动被淘汰被利用还觉得自己很伟大。

这几个不喜欢并不是说剧情不顺,而是非要通过这样的设定来讲故事凸显出来的是编剧的狭隘。

另,被Doctor抛弃的酒店服务员。我以为Doctor放在前台包裹起来的已经是Tardis的小模型来,那么还在房间的窗台前还留一个Tardis小模型是什么意思?

无人逝去

无人逝去

そして誰も死ななかった

白井智之

姚奕崴(译)

9787541166792

又读了一本白井智之的推理小说,他的推理特色是口味比较重、解密的设定也比较特别。这本依旧如此,设定蛮新的(同时还有致敬),但是推理的部分并不是很让人惊艳。

故事讲的是一群推理小说作家被邀请去孤岛参加某个活动,然后被困在孤岛上,所有人都一一死掉。光是看这样的描述,不免让人想到阿加莎的《无人生还》,表面上的这些情节都很类似,包括凶手也的确是孤岛上的其中一人等等。

(以下有剧透)

白井智之创作的不同之处,一个是书中的设定是从某个原始岛屿传出来一种寄生虫,通过性传播,这种寄生虫可以保持宿主在死亡后继续生存,另一个是一如既往地有假解答和真解答。假解答反而比较有意思,就是这群人都是有寄生虫的,他们其实是在去岛上的船上就已经都死了。真解答又多了一些阿加莎式的古早恩怨的驱动。

我觉得有一点奇怪的是,寄生虫保持宿主生存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个书中普遍的共识,而是很后面主人公们推理出来的。但是在这些主人公们刚复活的时候,他们不是第一时间推理为何死而复生,而是通过各种常规的线索比如时间线啊、现场线索啊去推理谁是凶手。连死而复生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合理解释了,还能这种常规的逻辑推理还站得住脚吗?

Wicked: Part 1

2024.12.16

博悦会影城上海环宇城IMAX店

《Wicked》应该算是我的入坑音乐剧吧,2009年看《Glee》里面的《Defying Gravity》然后专辑听到翻来覆去,后面几年四个城市看了四遍音乐剧现场,2024年能看到电影版,真的是老泪纵横了。今天看的电影,心情相当激动,同时也很享受。好看,好听!

还没上映的时候就听了电影版的原声,歌曲只到《Defying Gravity》,开始有点担心后来被证实原来电影真的只演上半部。上映之后,网上的评价也普遍说比较拖沓。但我看了反而觉得拖沓还好,反而觉得是时间翻倍的沉浸享受。

初代的两位演员出演是彩蛋惊喜,两个人在《One Short Day》的地方出现,假装互相抢风头,还有标志性的“啊啊啊”。

音乐还是太好听了!每一个动机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时候,都很熟悉,感动到想哭。

画面好,真的像魔法世界一样。《Dancing Through Life》这段的图书馆的舞蹈场景也好看梦幻。

我差点忘记了还有动物被禁言的情节,为什么这些情节还不过时?

这一版的Glinda的缺陷似乎被放大了一点,交互时候的善意和反思感觉没有很重笔墨,可能会在下半部发力吧。同时Glinda被伤害的地方也似乎被放大了一点,被魔法老师、大巫师忽视小瞧的情节,以前我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次看也很戳,几乎可以和Elphaba的互为映射了。

Glinda/Belinda,Boq/Bik

当年听A妹和MIKA的《Popular Song》的时候,怎么想得到A妹真的会演到电影。听电影原声的时候觉得A妹的声音、甚至讲台词的地方好像初代。

如果一样要说缺陷的话,这些演员年纪都有点太大了。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就是不要预设吗,还是年轻才有资格不预设?

电影的制作人是Ben Platt他爸!

就像一部作品/一个艺术家可以托尼奖、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大满贯,这篇网志也给它三个类别都标上哈哈哈。

Tag: Stephen Schwartz, Winnie Holzman, Idina Menzel, Kristin Chenoweth, Jon M. Chu, Cynthia Erivo, Ariana Grande, Jonathan Bailey,

太白金星有点烦

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

张科学(读)

9787572610912

微信读书上听的有声书,从太白金星的角度叙述西游记的故事。原来以为是轻轻松松的搞笑设定故事,结果是非常国企事业单位风格的老干部日记,把西游记的人物变成完成政治任务的棋子,全部都是预设的,而且还自洽自己本质是善的。太恶心了,越发显得西游记好。

幸福账单

幸福账单

约纳斯·卡尔松

Jonas Karlsson

9787020175963

这篇中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主人公,没有家庭、没有事业、没有友情、有点简单爱好、几乎没有什么人生追求,收到一份超级高额的账单,要求他为他的幸福买单。但是他勾搭上一个客服人员,每天和她聊天聊经历,爆出来自己的初恋,然后账单又更高了,高得离谱。

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一开始看好像比较有梗,看到后面觉得有点受到侮辱。这个幸福账单,这到底在惩罚幸福的人、还是惩罚幸福不自知的人、还是惩罚和主人公一样loser却还要被惩罚的读者?

读的过程中记下的几点随机的想法:

如果焦虑可以抵扣账单的话,那不是死循环了吗?幸福的时候不知道有代价,就要发账单了,看到高额账单的焦虑可以抵扣账单,就不那么焦虑了,但就又要账单付钱了。

我以前对西方人/外地人的culture shock是他们在做某个决定或者选择的时候,并不考虑价钱(成本/账单)。

欠的钱就像思想实验分数一样,被人知道就等于也知道了一切。

和接线员的沟通有点恶心,好感和骚扰一线之隔。

龙冬戏剧挑战月 海上钢琴师(音乐剧)

海上钢琴师
2024.11.30
上海大剧院

染空间新出的中文原创音乐剧,主演自然少不了刘令飞/白举纲。看之前听说风评比较差,下半场情节魔改,但是我本来对1900这个故事就比较无感,所以魔改也没看出来,也没觉得哪里不妥。

音乐剧里面的歌的作曲是写《太阳王》、《法扎》和最近的《都市莫里哀》的Dove Attia。歌挺好听的,觉得刘令飞唱的不完美,翟李朔天唱的更稳。作词是《人间失格》的EZ-Ven和黄雅洁,歌词有点太大太空了。

原来我比较抗拒小孩的角色,但小孩的声音蛮好听的,小孩变大人的场景也蛮好看的。

舞台舞美感觉大制作又上了一个台阶,舞台本身是船头甲板,背景投影海浪、舞台还可以上下悬浮,可以有下甲板,搭上背景的装置就变成宴会厅。一群小吊灯上上下下,蓝蓝的或者别的颜色。全部是以蓝色为主色调。

1900的特性是音乐很厉害、并且可以很敏锐的察觉到每个人的特质、不计较规则和输赢,是一个很独立的价值观。这个也决定了他最后的选择,上半场就有唱,不是因为世界不够精彩颜色不够多,是蓝色很好。下半场纠结要不要下船的时候,说是因为对世界的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不满/对小船的完全满意。1900和船一起死,也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茶馆主人和茶馆一起死的情节,有点类似的,除此之外活不下去了也死不下去了。

下半场的战争情节,凸显了不仅是战争、更是沉迷战争的人(英雄/军人)导致的苦难(船长的死),他们在战时享受了特权感受到了自己所谓的价值。这个立意蛮好蛮特别的,很值得我们现在了解。

很多地方穿越《人间失格》:群舞的手势舞蹈、1900哭丧着对着船长、船长责骂1900(船长是大哥演的)、女主对1900的艺术上的肯定和赞美说是音乐/画作照亮了世间等等,还比如叠餐巾和拖尸体是一个旋律。

Tag: 刘令飞, 翟李朔天, Dove Attia, EZ-Ven, 黄雅洁,

龙冬戏剧挑战月 Old Vic两部

A Monster Calls
2024.11.28

Monster也是许愿树,家人健康问题,面对bully的反击。

极简的舞台,通过复杂的灯光配乐和简单的道具和舞蹈来转变场景。

没觉得好看,感觉是给小朋友看的。

Tag: Old Vic, Patrick Ness,

Endgame / Rough For Theatre II
2024.11.29

两个大明星主演的,Alan Cumming和Daniel Radcliffe。

You’d be the death of me if I was sufficiently alive.

第一幕是Rough For Theatre II,有点看不明白,好像是两个人在讨论一个正在窗台上要自杀的人的种种功德、经历、和别人的交集。

第二幕是Endgame。一开始,Daniel像哑剧一样没有台词,驾着梯子往来两扇窗户、看垃圾桶,哈哈大笑大声喘气。Alan坐在沙发上,下半身像假肢一样,自白。Daniel的角色是狗(?)好像是两夫妻?或是主仆?另外有一对各自在垃圾桶里的老年夫妇,絮絮叨叨。

最后的一段独白蛮好的,多少还是有些《等待戈多》的感觉。有羁绊的两个人,生活得窘迫想求变化却只有口头抱怨一下胡乱聊天,被困住的感觉。

They said to me that’s love. Yes, yes, not a doubt. Now you see how easy it is. They said to me that’s friendship. Yes, yes, no question, you’ve found it. They said to me, here’s the place. Stop, raise your head and look at all that beauty, that order. They said to me, come now, you’re not a brute beast. Think upon these things and soon you’ll see how all becomes clear and simple. They said to me what skilled attention they get, all these dying of their wounds. I said to myself, sometimes Clov you must learn to suffer better than that, if you want them to weary of punishing you one day. I say to myself, sometimes, Clov, you must be there better than that if you want them to let you go one day. But I feel too old and too far to form new habits. Good. It’ll never end, I’ll never go. Then one day suddenly it ends, it changes. I don’t understand. It does, or it’s me, I don’t understand that either. I ask the words that remain, sleeping, waking, morning, evening. They have nothing to say. I open the door of the cell and go. I am so bowed I only see my feet, if I open my eyes, and between my legs a little trail of black dust. I say to myself that the earth is extinguished though I never saw it lit. It’s easy going. When I fall, I’ll weep for happiness.

Tag: Old Vic, Samuel Beckett, Alan Cumming, Daniel Radcliffe,

龙冬戏剧挑战月 北京人艺三部

哗变
The Caine Mutiny Court-Martial
2024.11.25

感觉以前人艺好紧跟时代好先进啊,很早以前就引进演出了《哥本哈根》,这部《哗变》也是1988年就在中国演出了。回头看现在,真的在开倒车。

故事讲的是发生哗变舰长被罢免了,于是又了法庭戏,大家都来阐述哗变的前因后果。

对海军有要求的话,海军就不存在了。

舰长真的好麦麦,自己要用特权、还要掌权的感觉,要等他到才能开始放电影,总是觉得大家不够尊重长官。我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舰长平时在review的时候给后来罢免他的被告好评。

我看到的是父权在军队的无限制展现。控方律师的观点是,如果要舰长每个决定都自证、屈服于下属的喜好之下,那等于给所有哗变开了通道、彻底摧毁指挥系统。

最后也还有一个反转,就是被告律师赢了官司为啥一直不开心。最后的解答是,因为他崇尚极权的安全保护,他觉得军队父权特权保护到了他和他的家庭,他揭露小说家是罪魁祸首。

Tag: 北京人艺, Herman Wouk,

茶馆
2024.11.26

一样是战乱,感觉中国老百姓更倒霉更可怜,而且只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和老外战时的矛盾还不一样,卷的是自己(要么变成恶霸参军、要么正直被攻击死,要么老百姓累死累活还不一定能维生)。每个时代都一样的,都是在剥削底层的,三个主角都是悲剧(顺民、实业救国、自食其力打抱不平),但是变得太快了,每20年就一个朝代了。

这部话剧最后感觉还有希望(?),因为革命派逃了出去。还好老舍没有活到再后面。

Tag: 北京人艺, 老舍,

洋麻将
The Gin Game
2024.11.27

看这部剧主要是因为标题,看了才知道原来扑克牌也可以玩麻将,原来经常看到电视里老外玩的gin就是所谓的洋麻将。

男主以前一直打洋麻将消遣,年纪大了被人说却不高兴了。为啥年纪那么大,牌品还那么差呢?明明是两个相处并不那么愉快的人,为什么还要一起打洋麻将呢,是自虐型人格、还是没有别的选择、还是别选择只会更差(洋麻将的魅力),老年人的选择更为有限。

最开始的问题最后揭晓了答案,真的是牌品=人品了,牌品差真的是因为人品差。打牌输,不是运气就是实力,人生输也是一样。人生输,然后只怪罪运气和打牌输只怪罪运气一样。人生的局限决定了打牌的局限,但其实人生和牌局远不止于此啊。

Tag: 北京人艺, Donald L. Coburn,

龙冬戏剧挑战月 吉本喜剧专场

2024.11.24

兰心大戏院

还是同一个接待同学的周末,看了这场现场的表演,勉强来凑戏剧挑战吧。

有点类似拼盘表演,很多组演员,每组表演一段,有漫才、短剧、魔术(?)。下半场是一个比较长的小品,短剧小品水平蛮普通的、很俗、情节也很老套和低龄,表演形式也是,是所有演员都会人肉表演晕的那种很俗套的。

表演者来自日本,现场超级多的日本人,反应相当热情。

龙冬戏剧挑战月 Original Theatre两部

Jekyll & Hyde
2024.11.22(11.26补)

很重的苏格兰口音,单人讲述表演《化身博士》的故事,中间还有一段盖尔语。一个人演所有的角色蛮难的,但是看着也没有什么很有意思。

Tag: Original Theatre, Forbes Masson, Gary McNair, Robert Louis Stevenson, Michael Fentiman,

Stumped
2024.11.23(11.26补)

噱头很足的一部戏,贝克特和品特一起讨论板球。可能是我对他俩本人了解不多,所以也没看出来个什么。

这个周末正好招待来上海玩的外地同学,后面专门请了一天假在家休息顺便补上的。好在Original Theatre的这两部戏都很短。

Tag: Original Theatre, Stephen Tompkinson, Samuel Beckett, Andrew Lancel, Harold Pinter, Shomit Dutta,

牛冬戏剧挑战月 阿维尼翁戏剧节两部

Cour d’honneur
2024.11.20

Jérôme Bel在2013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的演出。素人一个一个描述自己在阿维尼翁戏剧节里的cour d’honneur光荣庭院看戏的经历,中间穿插一些戏剧片段的表演,这部戏本身也是在光荣庭院演的。

素人的经历我记下来一些,穿插的戏剧表演用斜体

  • 看到庭院的外墙的空调外机
  • 看安提戈涅并在之后的人生一直在和安提戈涅对话从中汲取能量继续人生
  • 小时候妈妈带来看契诃夫的戏看不懂中场不看在门外等妈妈等到戏结束,之后把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又爱上戏剧
  • 演了一段俄罗斯人说俄语的戏(看介绍好像也不是俄语,也不知道是什么)
  • 14岁的时候参加少年组织来,戏里有一个人徒手爬墙,看的时候只觉得害怕,后面和别人讨论才知道背后的意义(逃离地狱)
  • 真的有一个人徒手攀岩,从地面一直爬到屋顶,超级厉害
  • 11岁的小女孩来描述看的戏,一群大人一群小孩的戏
  • 10小时的戏,22h-8h,结束鼓掌鼓了半小时(?)
  • 演了一段《太太学堂》
  • 很厉害的一段独舞,好像是四肢不协调的人在跳舞,但很厉害
  • 一对来自布鲁塞尔的couple看很厉害的演出,出现一个小插曲,他们离开了,不满的时候可不可以离开。
  • 当时的演员来说明当时情况,有观众大叫骂人觉得不满 vive la tele,其他观众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这个演员心里演了一段“和那个观众对骂”。
  • 戏剧节的医生,说大于1500观众的现场必须有一个现场的医生
  • 连线于佩尔演一段戏(应该是录像)
  • 一个没在光荣庭院看过戏的人
  • 一个每年都来戏剧节看很多很多戏的人,一年看超过100部,还在阿维尼翁买了房子。易普生的《培尔金特》从小到老寻找爱情的戏。很老的观众,很喜欢的很早以前的一次演出。

Tag: Festival d’Avignon, Jérôme Bel,

Hécube, pas Hécube
2024.11.21

自从在阿那亚戏剧看了《台词和台词之间的台词》,觉得Tiago Rodrigues超厉害的。后来才意识到原来在2021年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的于佩尔版的《樱桃园》也是他导演的。Tiago Rodrigues在2024年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作品《Hécube, pas Hécube》是法喜演的,最近在电视台播出了,也有高清资源可以看了。

Hécube是特洛伊战争故事里面的(Cassandra的妈),她的孩子们也在战争中以各种角色被牺牲。本身是一部欧里庇得斯的话剧。这部Tiago Rodrigues的剧讲的是一群人在彩排演《Hécube》这部戏,有彩排的戏里的情节,也有这些演员的情节。因为要赶时间,演员们讲话像开了倍速一样。歌队不仅讲剧中剧里的歌,还讲剧里的描述。扮演Hécube的女主Nadia回味Hécube,同时也反射Nadia自己的人生(对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女主流眼泪,是谁的眼泪?是Hécube的还是Nadia的,已经有点难以分辨了。

再后面主要讲的是女主Nadia描述自己的经历,儿子在国有机构治疗被虐待的调查。寻找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源,教育方法、施暴的工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孩子平时只说“xx, pas xx”,呼应这部剧叫做《Hécube, pas Hécube》。Nadia后来Hécube上身。国家代表穿越眼瞎的角色。

Tiago真厉害,又变出来一个字里行间可以跳出来穿越到meta上一层的例子。

Tag: Festival d’Avignon, Tiago Rodrigues, Comédie-Française, Euripides,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Odéon

Kliniken
诊所
2024.11.17

讲的是在一个精神病诊所/养护机构里,休息区域有一些病人和几个护工,然后他们就不断地讲话。真的又是法式的话痨剧,怎么病人和护工都是话痨,有点受不了。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ars Norén, Julie Duclos,

Iphigénie
伊菲革涅
2024.11.18

这个家族的故事被讲述的无数遍,这部的主角是被阿伽门农送去献祭的女儿伊菲革涅。

非常极简的舞台布景,又是大段端得很正的对话,没有品出来什么特别的。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Jean Racin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oresteia,

Comme tu me veux
想你希望我的那样
2024.11.19

这部剧的眼熟的演员出现了,法语也好懂很多,比较日常的言语对话,听明白更多,也觉得故事更有意思。

故事的设定是战争期间,女主被人认出来是一个走失的女主人Lucia/Cia,女主一开始说自己不是、后来说自己可能就是,就说要跟着回去,女主的老公受不了了当场自杀未遂。女主到了Cia的家里,大家都认她,她自己却不认,但又对Cia老公说我可以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个人到底是谁,重点是什么呢?胎记没有了,就是消失了,证明什么了吗?一个人是谁,这是需要科学来证明的吗?

然后女主的老公带来一个神智不清的病人,说她才是真的Cia,女主也说她才是Cia,大家还是不相信。女主说了几句只有Cia知道的小秘密,大家更相信她是了。女主说这些只是我在我找到的小本本上写下来的,我不是Cia,但这本本子是我的,我就这样走了。

Fais-moi, fais-moi comme tu me veux! Etre n’est rien! Ce qu‘on est, c’est ce qu’on fait de soi!

谈及的主题和剧情的安排很厉害,人的身份确认、内涵的定义方法,战争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还有大女主,感觉全程只有她是觉醒的,看清一切的,在不断挑战世人、分析世人,像是在讲一部很深奥的哲学论文。

Tag: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uigi Pirandello, Stéphane Braunschweig,

龙冬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The Little Big Things
2024.11.11

这个也是NT Live的,原来他们家也有音乐剧的。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出了事故残疾的少年用嘴巴控制画笔画画。主角有两个分身,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一个是事故前健康的,另一个是事故后坐在轮椅上的,好像扮演事故后的演员自己本身也是残疾人。另外还有男主的暧昧对象、别的护士也是残疾人演员扮演的。事故前健康的那位,在故事讲到事故后依然在舞台上,作为男主自己意识中构建的自己,还会自己和自己对话一起跳舞等等。

地上的灯光效果很炫酷,讲到不同的地方,都会用一种颜色来描述,同时地面上也变成那种颜色。

主人公像是DEH一样的少年,音乐像DEH,也像DEH一样催泪,但又觉得这种催泪一点煽情,要是全部情节像医生那样骄傲就好了。

大家写卡片期待男主回归,男主很感动,有一个同学跳出来说觉得你很勇敢,男主和女主觉得很烦。

几首歌好听,舞蹈也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Things We Shouldn’t Do》, 三兄弟欢迎男主回家的舞蹈。

主人公的世界真美好。整部剧宣扬的是如果重来还会同样选择,和DEH的侧重“你是你”有点不一样。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k Butcher, Tom Ling, Henry Fraser, Ed Larkin, Jonny Amies,

Merrily We Roll Along
2024.11.12

看的2023年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画面里有一个很高的人头,声音本来觉得还好,用耳机听只有右声道。这个版本的卡司很厉害,Jonathan Groff和Daniel Radcliffe。

之前看的故事觉得倒叙设计蛮巧妙的,这个世界这份友谊真美好。这次看也是同样的感受。歌还是好听的,这次比较喜欢的,除了之前就单曲循环好久的《Old Friends》和在派对上连唱两遍的成名作,比较上瘾的是《Not a Day Goes By》。

Tag: Stephen Sondheim, George Furth, Jonathan Groff, Daniel Radcliffe, Lindsay Mendez, Maria Friedman, 

Funny Girl
2024.11.13

也是看的revival的盗摄的版本,和昨天的呼应了,因为是Lea Michele主演的版本。

看到Lea Michele就想到多年前的《Glee》,真的是我的音乐剧的启蒙了。她那时候唱的《Defying Gravity》,马上电影版的《Wicked》都要上映了;她那时候唱的《Don’t Rain on My Parade》也是让我惊艳到了,一直在猜测Mr. Arnstein究竟是谁。这次在本剧的表演,唱法略有不同,但还是觉得这首歌就是为她定制的。

剧情本身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个爱情的情节是奇葩还是深情还是狗血,也有点说不清了。最近《再见爱人》第4季太火了,有后遗症了。People who need people are the luckiest in the world这种价值观有点欣赏不来,但是歌还是好听的。

Tag: Jule Styne, Bob Merrill, Isabel Lennart, Fanny Brice, Ramin Karimloo, Lea Michele,

Bonnie & Clyde
2024.11.14

很重的南方口音,南方口音好玩。其他的从情节到歌曲,没啥亮点。

Tag: Frank Wildhorn, Don Black, Laura Osnes, Jeremy Jordan,

Rocky Horror Show Live
2024.11.15

又是一部很经典的音乐剧,这个版本像是大型粉丝重聚一样。场下观众打扮都是cos,还会一直异口同声地接词。

Tag: Christopher Luscombe, Richard O’Brien, Stephen Fry, Chris Katanga,

Molière
2024.11.16

整体来说,法国的《哈密尔顿》吧,从各个维度而言,也很好看。讲的是莫里哀的生平,颠沛流离全法国戏团演戏,开始喜欢戏团的女一号后来和女一号的女儿结婚,又适逢太阳王和他的搞怪王弟的年代(王弟还在剧里面说英文)。

舞台布景师PPT的背景蛮简陋的,但是歌好听啊,原声我循环了很多很多遍,真的好听啊。

最后还有一点像音乐剧《人间失格》的地方,就是列举莫里哀笔下的种种角色表达莫里哀的伟大。

看的是盗摄的版本,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看现场。

Tag: Dove Attia, Moliè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