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h Ado About Nothing2021.3.12年廿九 今年元月的戏剧挑战月每天看一部戏剧,圆满完成! 最后一天选了一部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轻松开心一下。这是2019年Fre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在纽约中央公园表演,卡司全部黑人的版本。最大的感受是,黑人的口音配合莎士比亚的这个故事更好笑了,特别是女主全程大姐大的风范很搞笑。另外就是音乐、舞蹈、唱歌都超赞的。还有一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原故事里面最无聊的那一对,那个男的道听途说就相信别人然后羞辱自己的爱人,最后爱人还假装死了装亲戚来和他结婚,我就觉得就算是真爱吧这个女的也有点怨,拿到现在来还真的有可能原谅他?这个版本里,是我印象中第一次看到,这个女的和这个男的结婚(剧情莎士比亚写死了改不了),但是抽了他一记大耳光,感觉很符合这个版本的氛围呢。
自从去年看了《重述》,我就被Milo Rau圈粉了。在2月底的时候,由Milo Rau主导的一个组织School of Resistance在网络上推出了一系列的影像播出以及相关的辩论。这些影像都是基于Milo Rau的戏剧作品的类似于制作花絮,拍摄记录的影片,更确切点来说有点像是两者的结合。一方面会有不少戏剧现场的表演的录像,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演出内容;另一方面是参加演出的演员们和导演本人的关于这个戏剧的背景内容的补充,有的是关于戏的内容的,有的是关于拍戏的时候的经历。在看之前我还有一点嫌弃这种形式有点不伦不类的,但是看完之后真的是五体投地啊,完美地解决了光看现场表演没有背景知识看不明白的地方,而且Milo Rau真的是把这种重述的艺术展示到炉火纯青且恰到好处。比起这种形式,Milo Rau所关注的内容、想要传达的想法更是有很大的意义,让人觉得很佩服敬仰,要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他也一点不为过。膜拜这位男神。 The Last Days of the Ceausescus2021.3.8年廿五 讲的是罗马尼亚1989年底的革命,原来的独裁者总统Ceausescus和他的妻子受到新政府法庭的审判。之前的材料留下的并不多,这部戏剧试图重现当时的审判过程。审判的全程,前总统从头到尾几乎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只认原来的法律和政体。最后女演员个人小故事,想到革命第一个想到的是黑暗中尖叫的诉求(虽然未必可行)。 The Moscow Trials2021.3.9年廿六 讲的是有三起关于现代艺术冒犯宗教的案件,独裁政府和宗教相互勾结在一起,在审判的时候直接偏向了宗教那一方,其中的过程和真相并没有被公开。Milo Rau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审判,邀请了不同立场的真实身份的人来到这个舞台上的法庭,也请了真实的人来扮演陪审团的角色。虽然是重新建立的审判,但是参加的人们都是真心地在为艺术和自由辩护,或者是在打着宗教和政治的旗帜攻击。其中有一个人有一个人很赤裸地说这些艺术在诋毁俄罗斯核心价值父权,他在为相信这些核心价值的人发声。他们被指出和法西斯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却也不在意,而是特别骄傲自己的爱国者的身份,觉得自己所骄傲的关键词:god、family、fatherland、honour。最后的审判结果是平票,不能判定被指控的现代艺术是否有罪。陪审团之一的人突然站起来举例斯大林并当场离场。影片中间还有一段讲在排这出戏的时候,导演亲自出现被查护照被中断,然后还有官方的介入试图终止这个演出,在现场连那些保守派的人们也在对此抗议。 It would be superfluous to examine these three incidents individually. For me the matter is quite clear: in our days there is a war against a hostile form of acting and thinking. It is a […]
Weg Met Eddy Bellegueule2021.3.7年廿四 之前在浏览ITA的网站的时候,看到有一则Ivo van Hove导演的改编自Édouard Louis的同名小说的话剧《谁杀了我父亲》在上演很激动,再仔细一看并没有转播。但是再往后面翻一翻,竟然有一部虽然不是那位名导演的作品但是同样是改编自Édouard Louis的同名小说《艾迪的告别》的作品有在线直播。这本书几年前去巴黎的时候我还买了呢,一直在积灰没有读,正好看看话剧的版本。 主人公Eddy Bellegueule生活在一个法国边远小镇,镇上的人们思想落后固守还带有偏见,生活则全部依靠某个在资本主义架构下几乎已经被淘汰的经济体之下。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一位少年Eddy,作为一个同性恋,在这么一个小镇成长发生的事情。 舞台上一共有四位少年,长得各不相同,共同点是都瘦瘦的、全部穿着阿迪达斯的运动套装。然后这四位演员轮流扮演主人公Eddy,另外三个人就扮演故事中的其他的所有人物,爸爸、妈妈、表哥、同学等等。总之表演非常厉害,还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灯光暗下四个人全部脱光,他们在身上涂满反光的颜料。 这部作品和Didier Eribon的《回归故里》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回顾自己成长所处的环境,从自己小时候身边的人们来折射社会的样子。怪不得说Didier Eribon是Édouard Louis的庇护者呢。 主人公在被发现是同性恋之后,反其道行之各种叛逆/投其所好的行为,骂同学、打女友、对着裸女打枪,还不断叫嚣着“today I’ll become a fighter”,所以不是同性恋就是恐同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太作孽了,而且这样看来的话,更作孽的岂不是直男? 但是这部作品正如他的师傅在《回归故里》里讲到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这个社会规则。人们赖以生存以及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内容,以及失去这一切之后唯一会的暴力反应,这些社会规则本身的问题。剧里面有一段主人公的独白讲得很好,我摘录在下面。这么看起来好像没有出路了,好在至少在全剧的结尾,主人公走出来了。那还被困在那里的那些人怎么办呢? I’m now telling you everything, but this is not meant as a catharsis, or as an unlikely coming of age story. I’m telling you all this because I want to show what we […]
Wise Children2021.3.6年廿三 改编自Angela Carter的同名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演艺界的双胞胎,从她们老了的时候的生日开始回忆起过往发生的事情,包括她们的太爷爷奶奶那一辈开始。重点情节是她俩从小被父亲抛弃,被外婆一手带大,然后也和叔叔非常要好;抛弃他们的父亲结婚也生下一对双胞胎,而这对双胞胎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叔叔。爸爸一直执念他的爸爸以及爷爷那一代流传下来的一顶戏剧用的演莎剧用的皇冠,他得知自己被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妻子,那个妻子被自己的双胞胎榨干积蓄不小心残废了,被女主双胞胎好心收留等等。 整部剧到底算是话剧还是音乐剧搞不清楚,说是话剧的话感觉再多一些魔幻和舞台上的多姿多彩,说是音乐剧的话其实里面的歌有点难听的,除了最后结尾的时候那首《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还蛮点睛的。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叙事很宏大的故事,横跨了好几代,但又全部集中在这么一个演艺世家的家庭之中。标题的wise的定义,是一种超越血脉的亲情的关系,真正美好的“not a family of blood but a family of choice”。当然其中也不乏Angela Carter式的精灵古怪和重口的情节,乱伦、复仇、亲情、爱情的交织等等。
42nd Street: The Musical2021.3.5年廿二 非常经典的老音乐剧,设定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百老汇的故事。情节是大佬排演音乐剧,初出茅庐的小朋友有舞台梦想等等,有讲大人物的,也有讲底层舞者很实际的生活需求。可以说情节有一点老套,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这部音乐剧不以情节取胜,胜在歌好听,唱得也好,服装眼花缭乱,镜子舞好看,踢踏舞好看!踢踏舞怎么那么好看,弄的我也有点想学呢。 我看的是2019年的录像版本,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一下现场。
1月底2月的时候,b站上了一个线上展映,是四部来自英国的当作剧作被翻译成中文然后以读剧本的形式表演的视频录像。其实要比单纯的读剧本再多一点点,包括有基本的妆发、舞台布景灯光什么的,演员也不是真的需要拿着剧本,其实差不多都是背出来的,总之是一个比较简陋的舞台表演。但是这一点也不让我觉得不完整,我更在意的是剧本身的内容。唯一让我在看之前有点犹豫的是这些剧都是蛮新的蛮当代的剧,会不会是那种很装腔作势的不知所云的内容,以及在翻译成中文以后是不是会很出戏。看完以后觉得还好吧,普遍都比较短,四部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可以看的,甚至还有一部我喜欢的。 The Sewing Group缝纫小姐2021.3.1年十八 故事讲的是初来乍到的女主,参加缝纫小组,然后要大家用自己介绍的方式来缝被子,再去分析每个人缝的被子来探案。场景变换以后,原来她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来参加员工日旅行体验,去学习在新的团队中信任别人。 女主太讨人厌了,通过缝纫和被子来分析别人偷窥别人给别人下定义。被子分析学,简直有毛病。果然跳出模拟体验之后,她是一个选择放弃家人,内心还很挣扎设定自己其实心底是爱家人的。成功人士可以这样选择,还能去模拟体验里面寻找自我救赎和自我安慰,那不成功的人怎么办,只能注定不放弃家人了吗? 这次演出还有一个噱头是在阿那亚图书馆,随着演出的进行正好是日落。门外拍照的游客非常抢镜。 Tag: E. V. Crowe, If you don’t let us dream, we won’t let you sleep不给我们梦寐以求,你也休想高枕无忧2021.3.2年十九 我非常喜欢这部戏,感觉挺政治犀利的,针对资本主义和政府的勾结之下的社会。第一幕特别惊艳,由很多个小场景构成。第二幕直接是抵抗组织开会了。下面我想把第一幕的每个小场景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把公共安全做成团结债券,让私募基金免税购买。 上门装什么东西,不受居民同意。 为了利益,减少再犯罪率,逼无辜者顶罪。 为了利益,减少医院等候名单,所以医院不收病人。 歧视移民,因为觉得他们抢了工作,劝朋友放弃梦想。 为了利益,得到奖金,福利院拒收弃婴。 做空、做衍生产品、对冲。下赌注,因为相信社会不会和谐,对投资人负责。 顶罪的人被骗了。 投资委员会开会,货币化更多东西。一个人说产品失败了,没有使世界更好。另一个人把社会问题变成发展的永动机,投资收益。第一个人说,这是把人类的弱点变成金融投机的原材料。另一个人觉得很自豪。第一个人说需要重新审视。第二个人说他已经从政府跳槽去了私企,第一个人说要撤资又犹豫了。大家吃完巧克力,露出来带血的笑容。 两个社会底层的人相互取暖。 这部演出里还有papi团队里的那个川妹子。我在豆瓣上看到页面下2013年在Royal Court Theatre的演出,还是Damien Molony主演的。剧作者还有一部叫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作品,讲的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故事,我也有点想看。 Tag: Anders Lustgarten, X2021.3.3年二十 外太空的宇宙飞船,和地球失联了。时间也开始变得很奇怪,X是时间。所有人都错乱了,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窗外的小女孩。 有点乱七八糟的,时间是混乱的、人物关系是混乱的、人物的对话和逻辑是混乱的,然后呢? 纸质剧本变成了电子阅读器。 Tag: Alistair McDowall, Nanjing南京2021.3.4年廿一 讲的是创作者自己是生长在英国的有中国血统的华裔,得知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便慢慢调查并把所知所想告诉观众。 太煽情了。这个版本的导演和演员是一个人,是一个南京人,她还自己加了不少戏,关于她自己是一个南京人对这部剧和南京大屠杀的想法。 Tag: Jude Christian,
Sunday, February 28, 2021
Typical2021.2.28年十七 这个标题如果翻成中文应该是什么,我觉得“日常”比较贴切。这部单人剧的内容就是这位男主大哥从早到晚在絮絮叨叨地说他的一天,这一天的日常。从早晨起床洗漱听音乐,到上班,到晚上约朋友约不到独自出去玩,在舞厅结识女性朋友,再到在舞厅受到骚扰,最后被无缘无故逮捕殴打。一开始的时候就感觉这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这样那样日常的烦恼,身材走样啊、婚姻家庭破碎啊、工作无聊乏味啊等等。这个普通人也在用一些普通人惯用的手法在调适自己,自我剖析啊、自我调侃啊,很尴尬地处理这些日常。但是从这些普通的日常生活,到因为肤色被歧视被施暴的发展来的竟然那么迅猛,更是让人觉得很震惊。震惊之余,男主还在不断地提醒观众,对他来说这是很典型的遭遇,这是他和众多黑人的日常。总的来说我的感觉是这部戏的初衷和立意都很明确也很必要,但是就算是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长还是略显无聊。 这位男主一个人演,既要演自己遇到的事情,还要演对手戏的部分(包括对话和动作),还要对着观众半吐槽半戏虐地调侃自己。比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镜头的运用。想象一下原本如果是在剧院里现场看这部戏的话,观众的座位是固定的,视野也是固定的。演员想要对着观众讲一些跨越第四堵墙的对话,也就是对着观众说,有时候与在表演的内容分不大清。但是疫情期间的这些线上演出,多了一个镜头的元素。在这部剧中,很明显的是会通过不同位置的镜头的切换来表明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还有当男主突然冲着镜头讲话的时候,此时也会突然切换镜头,说明他是在对着观众说一些什么。
Sunday, February 28, 2021
Roman Tragedies2021.2.21年初十 近期戏剧圈比较大的福利是ITA Live现场直播Ivo van Hove的《Roman Tragedies》了吧,长达六个小时的剧目全程直播。还好有好心人下载,不用熬夜看六个小时,我们自己组织了一场下午场的六小时马拉松,感觉也很不错。 这部《罗马悲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罗马戏剧把三部曲,分别是《Coriolanus》、《Julius Caesar》和《Antony and Cleopatra》。去年春节戏剧挑战月我也看了,分别是RSC的两个和NT Live合作Bridge Theatre的那个很有名的本喵的版本。这次的版本全部设定在现代,把ITA剧场改造成为了一个类似演播室的感觉,在主舞台的周围可以看到各种幕后的部分。手法很像《Network》,包括后面一位主角跑到剧场外面街上的部分。观众看到的画面就好像是新闻转播在播出那些有名的历史画面,经常还会出现好像新闻一样的在下面滚动的观众通过网络发送的相关时事评论,还有各种大事件的新闻标题。因为像是新闻演播室,背景还有很多大屏幕在播放另外一些新闻片段,会穿插播一些当代的国际新闻,通常是各国首脑的跨国访问或者是发表谈话的新闻画面,其中不乏习、约翰逊、特朗普、金正恩,是不是相关的新闻画面是在映射古罗马的这些历史故事不得而知了。另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每一个幕间休息换场景的时候,会再出现一个算是播报进度的人,大概说一下接下来一幕将要发生的剧情预告,以及现在距离后面每一个人物死亡还有几分钟。而每一个人物死的时候都会躺到一块白色的长条木块上面,最搞笑的是最后一场戏Antony死的时候,他身边还陆陆续续挤进去很多人要一起死。 这部剧想要探讨的话题是政治。我觉得三部曲的故事其实有点割裂,大将军和凯撒之死好像中间隔的有点远,到了第三个埃及艳后的简直变成了纯爱故事好像又和政治拉远了一些。不过主创厉害的地方是把这三个故事全部放到了当下的新闻视角之下,好像一下子都变成了政治的一部分,所涉及的主题也就统一合理了。而且这些政治的问题也全部变得和当下的现状息息相关。在全片的结尾还列出了很多问题,摘录一下可以思考讨论。 Does freedom exist? Can politics change a person’s opinion? Should a politician tell the masses what they want to hear? Are the masses susceptible to reason? Is a politician allowed to be irrational? Is it possible to have politics without a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Adjoa Andoh, Christopher Eccleston, COMÉDIE-FRANÇAISE, David Bowie, Enda Walsh, Enrico Medioli, Euripides, ITA Live, Ivo van Hove, Juliet Stevenson, Lemn Sissay, Luchino Visconti, Michael C. Hall, Michael Morpurgo, MIF, Nicola Badalucco, Oresteia, Walter Tevis, William Shakespeare, Yoeri Albrecht
|
Monday, February 22, 2021
延续去年的挑战,今年元月也要每天看一部戏。从Thalia Theater的Lessingtage 2021 Digital开始,今年一月下旬的时候推出了一系列的线上戏剧的播出,也是每天一部,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阵容相当强大,而且全部有英文字幕。要是在那个时候每天熬夜看播出太辛苦了,而且网络也不一定通畅,在这里特别感谢b站上的好心人patiny的资源分享。一共11部作品,柏林布莱希剧团版本的《高加索灰阑记》2019年我在乌镇戏剧节看过现场,还有一部很短的《Una》我没看,其他九部我都看了。最喜欢皮兰德娄的《Right You Are》和开幕大戏Christopher Rüping的《Paradise》,最难看的是《The Sky is not a Backdrop》和俄罗斯版本的《The Idiot》强烈建议避雷。 Paradise2021.2.12年初一 好像只有这一部是现场直播的,其他都是以前的演出影像播出。直播开头的时候,有导演导言,Christopher Rüping说疫情期间只能通过这样的形式直播,但是这种直播取决于他现场实时的镜头切换,只是“one version of the show”,肯定和观众现场自主选择看戏的方式和角度不同,而且这部戏好像在坐一辆慢轨火车,请观众给予它一定的时间慢慢观看。 车站工作人员好像主持人一样,欢迎看戏的人。有两个演员站在车厢的外面,自言自语不敢进去,然后开始慢慢读火车车厢上的字来讲故事。现场比较特殊的一个表现方式是读文字,把文字打在火车车厢上,或是打到身体上。 第一站河南郑州,讲的是郑州的小村庄已经被外来的资本家剥削到污染很严重了,机缘巧合这对夫妻可以移民到意大利,却发现在意大利他们所面临的是一样的生活。 我的第一想法是,能移民已经是蛋糕上的奶油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点老式。好看的地方是,主人公夫妻两个人,两个人的态度还不一样,一个时觉得有希望一步一步来但同时又困惑迟疑似乎自己也不能说服自己,另一个一直抱怨否定。还有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从哪个角度反思,这部欧洲人制作欧洲人演出的戏肯定是从资本家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而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人来看就很容易代入被剥削者,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值得我们的获得。 第二站被困巴格达酒店的战地记者,发飙到底是因为不能报道,还是对想看战地报道猎奇的读者生气?还是导致战争的就是这些猎奇的人? 第三站巴西,对着空白的ppt讲土著、自然在被开发时候的样子,最后停在了一张真正有画面的一页,是土著被当奴隶的照片,讲述者仓皇而逃,另外有一个好像堂吉诃德的宇航员来。 第四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矛盾,普通家庭也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绝望自焚。最后的故事首尾呼应,不敢进去。 Tag: Thomas Köck, Christopher Rüping, Antigone in Molenbeek / Tiresias2021.2.13年初二 买一送一,一台戏两个故事,都是改编自传说故事。一部蛮好看的,一部非常难看。 第一个是安提戈涅,故事的设定变成了生活在比利时Molenbeek小镇的女主Nouria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她的一个哥哥参加了ISIS死在了恐怖袭击的行动,然后国家不让她去认领尸体,Nouria不得不非法闯入停尸房偷尸体。 我觉得这一部的改编超好的。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安提戈涅的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这样的情节只存在古代,现在不会发生。看古典的作品就好像是在看外星科幻,是和我们现代完全不同的设定而已。而这个Nouria的故事竟然可以如此和安提戈涅的相似,改编到现在还合理,意义是我们人类有一些恒定的价值吧。舅舅Creon的角色变成了代表国家意志处处拒绝安提戈涅的警察,再加入了脸书上的骚扰辱骂的信息,女主带进停尸房的自拍杆的现代的元素。女主在讲故事的时候,手势很多,像在跳孔雀舞一样。 第二个Tiresias改编自神话故事,少年上学路上看到两条蛇搞,就变成女人了。又做男人又做女人,后面的这些故事和现代改编有什么关系? Tag: Sophocles, Stefan Hertmans, Kate Tempest, Guy Cassiers, The IdiotIdioten2021.2.14年初三 这次有两个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的演出,这个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剧院的,另一个是俄罗斯本土的。 这个瑞典版本的比后面俄罗斯的好看太多了,最主要的就是胜在把故事讲的比较清楚。多年前我曾经尝试读过《白痴》的小说,读了大概三分之一就放弃了,现在什么情节也想不起来了。现在再看,至少多少看明白一些情节,白痴掺乎到了一个有比较复杂的关系的家庭中,和一个关键女性结婚了。白痴的各种老实付出,结果却被人欺负。 记下一些比较印象深刻的地方:拿着塑料袋走来走去的白痴;轮流说自己做的最糟糕的事情,白痴来说了一个感人的事情;女主循环好几遍说了自己被家暴的事情,我以为视频卡带了;白痴送钱给一个人,旁边所有人来问他讨钱,他把衣服都脱光了,最后癫痫了;最后突然由移民的口吻讲了很多关于现代的政治化的问题,原卡家族人员除了白痴全都隐去了,这样的现代化改编的意义凸显有点突然和粗糙。 Tag: 陀思妥耶夫斯基,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Anne Lenk, Antonio Tagliarini, Christopher Rüping, Daria Deflorian, 陀思妥耶夫斯基, Filippo Dini, Friedrich Schiller, Guy Cassiers, Henrik Ibsen, Kate Tempest, Kriszta Székely,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Lessingtage, Lothar Kittstein, Luigi Pirandello, Mattias Andersson, Maxim Didenko, Sophocles, Stefan Hertmans, Thomas Köck, Volker Lös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