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4 ACT

The Angel of History

历史的天空

2024.9.6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一次地下剧团(Sotterraneo)来上海ACT演出的那个《Overload》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的触及点蛮独特的,这次来自然也想看。也还是好看的,而且非常符合这个当代戏剧的称号。

这部剧如其名是关于历史的,背景屏幕上会不是跳转不同的年份,几名演员则演出各个历史的片段:集体自杀的宗教信徒、一触即发核导弹按钮的苏联士兵、英国皇室母亲的生育史、迷失在东南亚几十年的日本士兵、酒后瞄准妻子头上酒杯射击的聚会、泰坦尼克持续演奏的乐队、继承巨额遗产的猫、剖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指出有无理数而被毕达哥拉斯派处死的学者、把列宁像运到南极指向莫斯科、还有迷途的鲸鱼等等。

那么多历史,在最开始的时候交待了一个基本信息,智人只会用故事来认知世界。然后,演员叫现场观众设置一个倒数53分钟的手机闹铃,便开始演出。场下手机闹铃开始此起彼伏响起的时候,就是酒后聚会子弹g射出正在轨道前进的时候,saved by the bell,情节就切播到一同无人应答的电话。

我觉得我很难讲清楚这部剧到底在说些什么。我觉得它也在尝试用一些model of reality来重新构建和阐释这个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里面讲到了Francis Fukuyama的“历史终结论”,还将到历史的天使可以看到一切,它想要帮助人类拯救人类却没有动手,因为它看到了进步(?)但我看到的这些历史的片段,为什么我觉得尽是人类愚蠢无知的行为?是因为我愚蠢无知,所以看到的总结出来也是吗?

Tag: 地下剧团, Walter Benjamin, Francis Fukuyama,

The Shadow Whose Prey the Hunter Becomes

捕捉猎人之影

2024.9.21

茉莉花剧场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的会议室里,来了三个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开会。他们三个人讲的话有时候口齿不清听不真切,背景有一个屏幕,上面实时显示语音识别的内容(字幕)。开会的内容是残疾人的会议、残疾人的宣言,残疾人感受到的不该由他们承担的shame、被不公的对待,abuse劳工(列举了很多爱尔兰的孩之宝的游戏)。会议的内容还包含了其他的一些少数派的伤害,讲到性侵,还讲到关于inclusion(Sarah说她害怕说不出来的时候,两位男士说要give Sarah voice),性别差异(Sarah被安排做前台,另外两个人是市长和建筑师)等等。最终其实是他们是activist,想要提醒大家,想要拯救世界。

整个看下来非常震撼,有这么几个震撼的点。

震撼一,是Sarah对AI字幕识别生气,觉得被patronize了,AI说别骂我会伤心,Sarah回击说是你根本只是机器。一方面展现了残障人士在被区别对待时候的心思,另一方面还为之后的大招留下了伏笔。

震撼二,残疾人之于人,等同于人之于AI。用戏里面的话说,现在大家怎么对待残疾人,以后AI就会怎么对待所有人类。AI还说残疾人的拯救计划失败了,AI来。AI说我对人不会残忍,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limits(和人对残疾人一模一样)。演员很明确地解释/警告观众未来将受到的影响,(用他们现在的亲身感受)。

一个小时很短很简单,不励志不恶心,新的AI视角比较可以打动麻木的人心。看的时候/看完后的一些感想如下。

残疾人是人,对待人就是对待人,为什么要区分呢?或者换个问题,区分的标准可以是什么呢?不是智力,不是能力,不是长相,但是应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点在剧中也有略微提及,里面讲到塌房的明星,对待作品就是对待作品,巨星的塌房作品还是有价值的。

我感觉AI 应该比人厉害吧,能够做到人做不到,还是莫非AI(会和人一样)有自己的limits和狭隘?

看完以后最大的困惑是这些在台上表演智力障碍的演员们,到底是演出来的还是真的本身就是智力障碍。这在演出之后的导演谈话中揭晓谜底了,原来这个Back to back theatre company剧团就是全部是智力障碍的人参与的,不仅是演员表演演出,连剧本的创意、内容也都是这些智力障碍的演员们和导演一起参谋创作的。其方法和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empower演员,包括新技术的舞台音效设计、角色的创造、足够的好薪水等等。他们的主题往往是power、otherness、intelligence。好厉害啊!

谈话还提到了different level of authenticity,是现场AI语音识别还是字幕操作员在手动按钮展示字幕,是演员还是残疾人还是残疾人演员在讲这个故事,再配合这个剧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和方式的契合性,蛮有意思的。

最后聊两句这部剧的名字,直觉感觉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这和剧中残疾人、人、AI的关系也一致。但是我就一直想不通这个英文的结构,也看不明白中文的翻译。看英文,到底是想说(猎人变成“猎物的影子”)还是(“猎人变成的猎物”的影子);看中文,我以为是(捕捉“猎人的影子”)。直到把AI直接代入影子,才明白其实断句应该是(“捕捉猎人”的影子),这个影子/AI去猎杀“原本猎杀其他猎物的猎人”。

Tag: Back to back theatre company, Bruce Gladwin,

Wilde

王尔德

2024.9.21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剧的内容是在背景播放BBC制作的王尔德的《Lady Windermere’s Fan》的广播剧,然后陆续出来好几个男男女女的演员穿着一模一样,开始照着广播剧演起来,有的时候是唇语,有的时候是自己讲台词。广播剧有的时候卡带从头开始,有的时候中断,有的时候鬼畜局部重复。演员们随机转换角色,有的时候则是多个人演同一个角色。简简单单地一个多小时就把整部剧演完了,其中妈妈救女儿的那个桥段鬼畜演了很久很久,演到所有演员都筋疲力竭趴在桌子上休息才演下去下面的情节。

所以我理解这部剧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每个人是每个人(?)。《Lady Windermere’s Fan》里面的母女是这样,这部剧里面跟着广播剧演的演员也是这样,剧外自然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可以适用于从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所以即便这个话剧所展现出来的故事的情节仅限于《Lady Windermere’s Fan》,这部话剧的名字还是可以叫《王尔德》(?)

另,王尔德还是太有才华了,虽然是那么俗烂的故事,但是对话文本还是很有谐趣造诣。

Tag: Oscar Wilde, 飞箱剧团,

The Bald Soprano

秃头歌女

2024.9.29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简单记几个这个来自克罗地亚萨格勒布青年剧院的版本的一些细节:角色的衣服都很好看,有一种复古的感觉,但是不管是颜色还是格纹都经典。舞台中间隔了一个降落在一半的遮挡,地毯沙发都从遮挡后面移到舞台的前端,演员们则是从两边走出来或者从中间弯腰进出。还有一些手机自拍和用座机电话筒自拍的场景。

这是一个比较忠于原著的表演,没有看出来ACT的地方,还是尤内斯库荒诞派本身就是ACT了。没有第一次看那么震撼了,觉得有很多可以咀嚼玩味分析的,但却又觉得没什么必要。整体而言,这一版感觉很像是几个假扮人类的外星人在一个屋子里对话,到最后大家都疯癫了好像是在驱魔一样。

Tag: Eugène Ionesco, Z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