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 2024
我记得是学生时代的杨浦的某个电影院,现在变成了YOUNG剧场,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是经常会上演一些还不错的剧目。今年的秋是国际戏剧0季竟然邀请到了邵宾纳剧院的出演,而且一演就是两部,而且还是米洛劳和奥斯特玛雅,这个再远也要看啊。 HAMLET哈姆雷特2024.11.2YOUNG剧场 别的版本的普通版本里面,哈姆雷特有几段是装疯卖傻是想要来试探别人的,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是真疯癫啊。因为哈姆雷特太疯太傻,别的角色还在因为他的疯言疯语发呆的时候哈姆雷特还会指一下字幕的地方,意思说我刚刚已经说了。 一个只有6个演员,国王演两个、皇后还演Ophelia、两个好伙伴还演Horatio和Laertes。 有所改编和删减,总体蛮好看的,紧凑了一些、很多地方没有那么沉重,也更让人觉得合理relatable。 舞台设计有一个帘子,有时候会有现场摄像投影上去(中途还有一个技术问题),有一盘很大的散沙散泥、和冲水管。 不喜欢的地方,虽然不那么沉重可以调动现场气氛不是坏事情,但是互动让我有点受不了。①台次讲到心有愧疚的人看戏会不舒服,点一个现场观众要他展示一下。②杀了大臣以后对着观众说复仇成功了,演出结束了问大家喜不喜欢今晚的演出。③问观众如果哈姆雷特杀死Laertes是不是有错④赢剑的时候向现场观众讨掌声,现场观众的反馈也太友好热烈了吧。 入场的地方给每个观众发了一个黑色的袋子,说是要把手机放里面。戏中戏的地方,叫入座的国王皇后也把手机放进黑色袋袋里,和观众一样。 生存还是死亡讲了三遍,一开场的时候就讲了。我是觉得这段很厉害,今天突然有了新的认识,生存就是苟活、死亡是纯洁的坚持,人类的痛苦归结就是这些。 提问③的时候哈姆雷特自问自答说不是哈姆雷特的问题,是哈姆雷特心中的疯魔。我还在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意思是国王弟弟杀哥哥也是心魔在作恶?没想到哈姆雷特接下来的推论是所以哈姆雷特也是受害者。我有点崩了,之前就觉得他杀大臣一番自我洗白的狡辩很没道理了,现在他还要预先自我赦免,王子的高贵差一点。 tag: Schaubühne, William Shakespeare, Marius von Mayenburg, Thomas Ostermeier, Everywoman每一个女人2024.11.8YOUNG剧场 今年竟然又有幸在国内现场看了一部Milo Rau的戏,很激动。但是看的过程个人觉得有点迷茫,看完我只能说:看不懂,但不恶心。 用最克制的方法讨论死亡的话题。一开始讲回忆,再讲死亡,再讲理解和reconcile。契机是身患绝症的观众来信,于是真的请她来拍。全剧只有女主一个人,和视频里的老妇人共同完成整部戏。 tag: Schaubühne, Milo Rau, Ursina Lardi,
Tuesday, December 3, 2024
今年也来一次戏剧挑战月,11月每天看一部戏。我还是觉得在家看戏剧影像要比去剧院里好,画面清晰、不用舟车劳顿、环境也好,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暂停。戏剧挑战月可以坚持成功完成挑战,感觉更难的是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真的是只想大概整理一下观看时候的点滴记录,就连时隔差不多一个月连记下来的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有点想不起来了。 从资源最丰富的NT系列开始,我发现很神奇的是这次一天一天连续看的都还和前一天有着某种关联。这次最喜欢的是《People, Places & Things》和《Top Girls》,Duncan Macmillan和Caryl Churchill这两位差不多已经被我放弃的创作者又让我惊艳到了。 King Lear2024.11.1 Ian McKellen的版本,当时上海还没有禁戏剧影像播放的时候我没有珍惜机会,主要还是对这个主题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我最无感的一部了吧。这次看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子女赡养主题的家庭故事,是不是不仅仅如此呢。李尔王的命运,是他作为父亲作为国王的暴政的结果,民主的好处是多一个选择。家庭的选择是逃离,但是前提是不要家庭、长辈的认可,这是很多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William Shakespeare, Ian McKellen, Johnathan Munby,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 GOOD2024.11.3 三个演员,超级简单的布景,讲了一个蛮复杂多样的故事。主人公的母亲在养老院想要安乐死,主人公自己是犹太人、心理学家、作家,有婚外情、还有妻子孩子家庭,战争年代加入纳粹党(制服的心态、入党是家庭式的心态)、焚书等等。 the band was real —— 我忘了当时记下来这个是为什么了。 纳粹人的心路历程,一个好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是如此合理(在他的心中)。 主人公的自我肯定看的我很震撼、瞋目结舌:①焚书是关注个人和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集体利益为先和要求别人集体利益为先的矛盾在哪里)②大捕杀的好处是提醒警示那些还没有意识到事态严峻的人逃离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Cecil Philip Taylor, David Tennant, Leopoldstadt2024.11.4 连续两天都是犹太人和战争的主题,都讲到了水晶之夜,都提到了犹太人逃离到上海的可能性。这部戏讲的是三代人的经历,在维也纳。 弄得我也想看klimt的壁画。 Leo也是最小的孩子的名字,去了英国改名Leonard。 关于记忆,记不住家里人的名字/样子/照片,最后一段Nathan拥有false memory(别人的),Leo没有记忆。 以前是犹太人身份的思考定义、共同的立场、作为英国人的骄傲(之前大家都非常自豪是奥地利人,现在Leo自豪是犹太人)。 很难以不是犹太人的身份去浸润其中,整体有点太说教了,跳绳子的桥段看的有点要吐了(用小回忆来煽情)。 Tag: National Theatre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Tagged Alan Ayckbourn, Ayub Khan Din, Caryl Churchill, Cecil Philip Taylor,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 David Tennant, Denise Gough, Duncan Macmillan, Ian McKellen, Iqbal Khan, Jeremy Herrin, Johnathan Munby, Lyndsey Turner, Michael Sheen, National Theatre Live, TC2024, Tim Price, Tom Stoppard, William Shakespeare
|
信任 Trust 埃尔南·迪亚斯 Hernan Diaz 刘健(译) 9787532795161 这本小说是由四部分文本构成,但是是讲的同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有钱人的夫妇,丈夫是一个商业投资大亨,妻子很有才华却早逝。第一个文本是一篇小说家以这对夫妇为蓝本写的小说,第二个文本是丈夫用自己的语言写的传记,第三个文本是被雇佣的传记作家多年后自己抽丝剥茧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最后一个文本是妻子的日记。总的来说是一个大女主的故事,男主的投资成功全部是因为女主,而女主却感到窒息,是一个关于女主被掩埋的真相被挖掘出来被正名的过程。 很巧妙也用了很多心思的叙事方式,每一个文本的标题用的也都是多义词(一个在日常的意思,一个金融词汇的意思),也是每一个文本作者都试图区分开来用不同的口吻和思路写出来。之前作者来上海推广的时候,我去听了他参加的活动。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各种讨好现场的观众/读者,讨好女性,以及大面积剧透。说到文本的时候,作者说他在写男主自述的那篇的时候,代入太深简直写不下去了,只好快点写到男主自己死掉。但是说实话,我在这个第二个文本的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这种不适感,应该不是因为我和男主契合,是因为我太钝感了,我在阅读别的几个文本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