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Cerisaie2021.8.13 今年的Avignon戏剧节的重头戏是于佩尔主演的这部话剧,非常令人惊喜的是还可以在腾讯视频上限时免费观看还有中文字幕。我看到网上评论普遍比较差,怎么天花乱坠的好我是没看出来,怎么那么差我也没看出来,我感觉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樱桃园》的故事吧。于佩尔出演的这位主角,我脑海中是典型的俄罗斯贵妇的样子,有一种作为观众拼命想为她的财富命运担心和着想结果她却是我行我素地肆意挥霍。应该是我们这种穷人想多了吧,有钱人没有钱也可以继续骄傲。 Tag: Anton Tchekhov, Tiago Rodrigues, Isabelle Huppert, Festival d’Avignon, Pale Sister2021.8.14 这个是2019年下半年托宾的话剧,是站在安提戈涅的妹妹的视角的对故事的重述。去年我读了它的剧本,觉得超级好看,托宾的重述的技能无人能挑战吧。但是这次看话剧的时候却觉得有点看不下去,我想应该也不是演员的问题,作为一个独人演出这个演员已经表演得非常有张弛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可以按照我的节奏去理解这个故事去体会这个故事,按照我的情绪的摆动来感受这个故事,当然这全部感恩于作者可以留出这样那样的可能性使得读者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看话剧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必须完全跟随演员现场既定的节奏,我反而觉得重点未必和我想要的一样,所以看话剧的时候并没有那样的满足感。 关于安提戈涅这个故事本身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所谓的安提戈涅所遵循的law,在她口中是神的law,所以大义凌然地去对抗她舅舅。我觉得可能有神的law,但它肯定不等于人眼中的神的law,所以永远难分高下。 Tag: Colm Tóibín, Trevor Nunn, Lisa Dwan, Boland: Journey of a Poet2021.8.15 连续两天看了托宾的两部话剧作品。这个是托宾参与改编的,可以说也是一个独人演出,全程是一个女主角在讲一个爱尔兰女诗人的诗和一生。 我有点分不清楚,到底这个女主角就是那个女诗人还是女诗人的女儿。比如有一段是说她看到自己的母亲的画作被她母亲的师傅签字了,感到很不能接受,这里到底是想表现她母亲(作为女诗人这个主角)的经历,还是想表现她(作为一个有现代视角的女诗人的主角)对于上一代女性经历的反思呢? 女主角真的太美的,有点像Saoirse Ronan。 Words are agents, rather than extensions of reality. They made my life happen, rather than just recorded they are happening. But what life?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Abigail McGibbon, Anton Tchekhov, Colm Tóibín, David Ireland, Eavan Boland, Festival d’Avignon, Garry Hynes, Isabelle Huppert, Lisa Dwan, Siobhán Cullen, TC2021s, Tiago Rodrigues, Trevor Nunn
|
Angels in America Part One: Millennium Approaches 2019.7.6 Part Two: Perestroika 2019.7.7 十几年看过电视剧的版本,但是现在几乎一点也不记得了。话剧版延续了电视剧版本的一人多角的传统,在电视剧中似乎是为了传达人人皆天使的暗喻,但是这个在话剧中似乎不是重点了。现在看话剧觉得自己比以前能看懂很多。这个故事讲的是那个年代被艾滋病重创的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态,每一个主角都很特别,从不同的身世信仰、到对政治态度以及歧视的讨论,现在看来还是让我大开眼界(脑界)。 简单罗列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这是另一种的魔幻现实,但又是很扎实的现实。特别是第二部分开始有很多很魔幻的东西,与天使的对话。天使是一些没有创造力的dull的生物;天使责怪人类变化、moving,把上帝给气跑了;天使对人类的要求是“don’t migrate. don’t mingle.”;天使觉得人类的变化和进步是有限的,甚至是愚蠢可笑的。但是既然这剧中已经表达出来,这里的天使也并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陷的,那么人类也可以是和天使平起平坐的了,是可以讨价还价甚至争辩反抗的。 关于天使对人类的要求,我的想法是矛盾的:从大环境(以前是美国,现在更是中国)来说,人类的确是变化发展的太快,快过于自己的能力,或者说自己的能力觉悟发展没跟得上人类的发展。但是从小环境来说,gay的存在是一种migrate/mingle/moving,它的存在就算太年轻还没准备好,也不能以这个理由来否定它的合理性。 和幻想中的人物对话,但是又好像是高一层次的神安排的(这个神可以说是编剧本人),所以又可以当真。Roy死前对峙叫妈,我还在想这是一个bug,为什么自己所幻想出来的人还会认错,后来果然是他在最后耍一次自己幻想中的人。 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那么多苦难,怎么会有那么多爱呢?和爱比起来,正义和政治简单多了。再回到不同的角色身上,我觉得这部剧超厉害的地方就是这些角色的多样性。每个人的种族、宗教信仰、历史、政治观、价值观都很不一样。但是谁也并不占谁的道德高地之上。这些人都太年轻来面对这一切,每个人都很可怜,包括深柜政客Roy Cohn。 渣男Louis Ironson是最理性最理想主义的;Joe Pitt作为摩门教这样的过来人劝Louis要和平直面世界的不完美。洗白渣男有点狡猾,而且洗白也只是Joe的一己私欲,但是我愿意buy it。最后男主Prior Walter想要活下去,天使说死亡是这个糟糕的世界最好的protector,男主回答对生的执念,生是希望的必要条件。 I live in America, Louis. That’s hard enough. I don’t have to love it. You do that. Everybody’s got to love something. 最有说一下演出本身。讲到幻觉的场景设计,虽然是话剧舞台,但是一点不比电视剧版本的效果差。演员列表更是阵容超级强大,小狼的美音听的有一点出戏,演技的话我觉得Prior (Andrew Garfield)优于Louis (James McArdle)优于Joe (Russell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Adam Gillen, Andrew Garfield, Arthur Miller, Ben Foster, Benedict Andrews, Bernard Shaw, Bill Pullman, Christopher Ecclestone, Colin Morgan, Damien Molony, Denise Gough, Edward Albee, Gillian Anderson, Harold Pinter, Helen Mirren, Ian McKellen, Imelda Staunton, Imogen Poots, Indira Varma, James Macdonald, James McArdle, Jenna Coleman, Jeremy Herrin, Jodie Whittaker, Lucian Msamati, Luke Newberry, Luke Treadaway, Marianne Elliott, Mozart, Nathan Lane, Nathan Stewart-Jarrett, National Theatre Live, Nicholas Hytner, Olivia Vinall, Patrick Stewart, Peter Morgan, Peter Shaffer, Ralph Fiennes, Russell Tovey, Sally Field, Sean Mathias, Simon Godwin, Sophocles, Stephen Daldry, TC2019, Tennessee Williams, Tom Stoppard, Tony Kushner, Vanessa Kir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