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Isabelle Huppert

樱桃园 La Cerisaie

2025.4.12 上海文化广场 Tiago Rodrigues的2021年Avignon戏剧节版的《樱桃园》,于佩尔本人带着剧组来中国巡演,都到了家门口了总还是要去现场看一下支持一下。记得当年直接在腾讯上可以看官摄的,那个时候还不认识/不知道/没在意导演Tiago Rodrigues,觉得一般般,所以这次看我的预期也并没有很高。但是这次看完觉得比看官摄的印象好多了,我竟然看出来之前没看出来的好。 首先说现场乐队,我喜欢的。现场乐队除了一些剧情背景音乐的烘托,在承担了几个转场。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全员入场,大家还跳起了俄罗斯民族味的舞蹈,那首歌还挺好听的,大家每个人还一遍一遍的重复唱finalement arrivé,效果还不错。但是后面法式韵味变得越来越多,有的歌曲感觉变成chanson了,和俄罗斯的设定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是整体我觉得这是一个加分点。 其次是导演的好,在2021年之后我看了同一位导演的《台词和台词之间的台词》(惊为天人)和他2024年的Avignon戏剧节的作品《Hécube, pas Hécube》,算是多少品出了这位导演的厉害。原汁原味的《樱桃园》也是中规中矩地演,怎么能和这位导演的特色意图相结合呢,在这部《樱桃园》中添加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桥段。一开始的时候说演员在台上说我们要开始了,请大家关闭手机声音什么的,然后没有停顿直接开始了。第四幕的开始演员说原本契诃夫可以停在这里的,但是没有,我们会尽快用20分钟演完的。 最后是关于剧情,我感觉我现在终于可以懂契科夫一点了。以前不管是《万尼亚舅舅》还是《樱桃园》,我总觉得里面的主人公活在旧世界的迂腐和骄傲,很难去共情他们。比如说我就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女主人对商人提出的出租樱桃园的方案视而不见、而且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我感觉这个方案可以如此完美地解决这个窘境、商人还如此无私热心地提供他的建议真的是女主人修来的福气。 在我理解,不同时代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别真的是很难被别的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是我直接代入了商人的立场,所以有了这样的视角判断偏差。新旧世界的区别,在《樱桃园》里包括贵族、奴隶制的废除、努力不努力、工作不工作、有钱人的构成等等。 为什么说我最近突然可以共情了呢,因为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世界(我所在的旧世界)的崩塌,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升级和扩张、各种奇奇怪怪的战争(实体的或关税的)以及对老百姓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原来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都不起作用了。这一切崩塌之后,会有新的世界和新的规则,可能在老人看来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程度就像新世界的人看旧世界一样(像现在的我们看《樱桃园》的女主一样)。一旦可以共情了,就能体会到契科夫的好。因为我觉得新旧世界必然交替,处在交替过度阶段的老人们可以有选择,但也有必要以某种手法某种程度被认可。认可的点是,是的世界变化了,是的新的价值观普世正确,但是旧世界的价值也存在过。我以为这是这部戏的意义之一。 故事中有一条暗线,是关于女主人的儿子溺水身亡于是女主人去法国逃离。这也是一种世界的交替,只不过不是新旧的交替,而是女主从一个家庭世界去到另一个背井离乡的城市生活的世界与世界之间的逃离。 在女主身上,还可以看到了很多在现代人的眼中是巨婴的表现,包括挥霍的行为、蹦蹦跳跳的动作。现在想起来,这些在旧时代的贵族的表现中可能无非是习以为常的花钱、以前不经世事的天真烂漫。这就取决于大家对大家的期待了,是不是需要调整期待,期待是不是足够成立。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Ivo van Hove

La Ménagerie de verre2023.10.14 Ivo van Hove + Isabelle Huppert 重磅组合,还有男主是波斯语课的主演,一直觉得眼熟。 感觉我比第一次看的时候明白了一些,感受到我自己的理解的差异,可以有更多的同理心理解剧中的人,都好可怜啊。 Jim O’Connor很正能量、有野心,愿意交朋友、给Laura建议。这样的人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不知道该觉得他很inspiring还是manexplaining。说那么多,结果Laura理解她的人生意义就是玻璃动物园,Jim惊呆了哑口无言。妈妈实在让人受不了,无法呼吸,但又特别可怜。感觉两个孩子都已经接受了,但是妈妈是最受不了的,她最要强、最要孩子们好。最后的结局是儿子的离开。 Tag: Tennessee Williams, Ivo van Hove,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Isabelle Huppert, Justine Bachelet, Cyril Guei,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ITA Live, A Little Life2023.10.15 主题倒是和动物园一样的,如何直面悲惨的人生。可以花三个半小时讲完一整本书的故事也蛮厉害的,演员也厉害,都是熟脸,一开始我还会稍微在外观上judge一下觉得这个不像jude那个不像wilem,后面也不会觉得。这不是一场愉悦的体验,我也知道自己将经历几个小时的不适,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 依旧是Ivo最擅长的开放式舞台、不用换场景。 明明这些人可以比动物园里的那些人更不在乎传统、世事,其实也是,为什么更痛苦呢?jude苦难时自虐,幸福时自虐,我们好像不懂,应该是有原因的合理的吧?是因为热爱生活相信人性?  即使他自己那么痛苦,他留给别人的、他的工作还是那么优秀,这个怎么解?给别人以幸福,别人还不如他,怎么幸福? It isn’t only that he died, or how he died; it is what he died […]

牛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话剧

Le Cerisaie2021.8.13 今年的Avignon戏剧节的重头戏是于佩尔主演的这部话剧,非常令人惊喜的是还可以在腾讯视频上限时免费观看还有中文字幕。我看到网上评论普遍比较差,怎么天花乱坠的好我是没看出来,怎么那么差我也没看出来,我感觉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樱桃园》的故事吧。于佩尔出演的这位主角,我脑海中是典型的俄罗斯贵妇的样子,有一种作为观众拼命想为她的财富命运担心和着想结果她却是我行我素地肆意挥霍。应该是我们这种穷人想多了吧,有钱人没有钱也可以继续骄傲。 Tag: Anton Tchekhov, Tiago Rodrigues, Isabelle Huppert, Festival d’Avignon, Pale Sister2021.8.14 这个是2019年下半年托宾的话剧,是站在安提戈涅的妹妹的视角的对故事的重述。去年我读了它的剧本,觉得超级好看,托宾的重述的技能无人能挑战吧。但是这次看话剧的时候却觉得有点看不下去,我想应该也不是演员的问题,作为一个独人演出这个演员已经表演得非常有张弛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可以按照我的节奏去理解这个故事去体会这个故事,按照我的情绪的摆动来感受这个故事,当然这全部感恩于作者可以留出这样那样的可能性使得读者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看话剧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必须完全跟随演员现场既定的节奏,我反而觉得重点未必和我想要的一样,所以看话剧的时候并没有那样的满足感。 关于安提戈涅这个故事本身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所谓的安提戈涅所遵循的law,在她口中是神的law,所以大义凌然地去对抗她舅舅。我觉得可能有神的law,但它肯定不等于人眼中的神的law,所以永远难分高下。 Tag: Colm Tóibín, Trevor Nunn, Lisa Dwan, Boland: Journey of a Poet2021.8.15 连续两天看了托宾的两部话剧作品。这个是托宾参与改编的,可以说也是一个独人演出,全程是一个女主角在讲一个爱尔兰女诗人的诗和一生。 我有点分不清楚,到底这个女主角就是那个女诗人还是女诗人的女儿。比如有一段是说她看到自己的母亲的画作被她母亲的师傅签字了,感到很不能接受,这里到底是想表现她母亲(作为女诗人这个主角)的经历,还是想表现她(作为一个有现代视角的女诗人的主角)对于上一代女性经历的反思呢? 女主角真的太美的,有点像Saoirse Ronan。 Words are agents, rather than extensions of reality. They made my life happen, rather than just recorded they are happening. But what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