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s in America Part One: Millennium Approaches 2019.7.6 Part Two: Perestroika 2019.7.7 |
十几年看过电视剧的版本,但是现在几乎一点也不记得了。话剧版延续了电视剧版本的一人多角的传统,在电视剧中似乎是为了传达人人皆天使的暗喻,但是这个在话剧中似乎不是重点了。现在看话剧觉得自己比以前能看懂很多。这个故事讲的是那个年代被艾滋病重创的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态,每一个主角都很特别,从不同的身世信仰、到对政治态度以及歧视的讨论,现在看来还是让我大开眼界(脑界)。
简单罗列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这是另一种的魔幻现实,但又是很扎实的现实。特别是第二部分开始有很多很魔幻的东西,与天使的对话。天使是一些没有创造力的dull的生物;天使责怪人类变化、moving,把上帝给气跑了;天使对人类的要求是“don’t migrate. don’t mingle.”;天使觉得人类的变化和进步是有限的,甚至是愚蠢可笑的。但是既然这剧中已经表达出来,这里的天使也并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陷的,那么人类也可以是和天使平起平坐的了,是可以讨价还价甚至争辩反抗的。
关于天使对人类的要求,我的想法是矛盾的:从大环境(以前是美国,现在更是中国)来说,人类的确是变化发展的太快,快过于自己的能力,或者说自己的能力觉悟发展没跟得上人类的发展。但是从小环境来说,gay的存在是一种migrate/mingle/moving,它的存在就算太年轻还没准备好,也不能以这个理由来否定它的合理性。
和幻想中的人物对话,但是又好像是高一层次的神安排的(这个神可以说是编剧本人),所以又可以当真。Roy死前对峙叫妈,我还在想这是一个bug,为什么自己所幻想出来的人还会认错,后来果然是他在最后耍一次自己幻想中的人。
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那么多苦难,怎么会有那么多爱呢?和爱比起来,正义和政治简单多了。再回到不同的角色身上,我觉得这部剧超厉害的地方就是这些角色的多样性。每个人的种族、宗教信仰、历史、政治观、价值观都很不一样。但是谁也并不占谁的道德高地之上。这些人都太年轻来面对这一切,每个人都很可怜,包括深柜政客Roy Cohn。
渣男Louis Ironson是最理性最理想主义的;Joe Pitt作为摩门教这样的过来人劝Louis要和平直面世界的不完美。洗白渣男有点狡猾,而且洗白也只是Joe的一己私欲,但是我愿意buy it。最后男主Prior Walter想要活下去,天使说死亡是这个糟糕的世界最好的protector,男主回答对生的执念,生是希望的必要条件。
I live in America, Louis. That’s hard enough. I don’t have to love it. You do that. Everybody’s got to love something.
最有说一下演出本身。讲到幻觉的场景设计,虽然是话剧舞台,但是一点不比电视剧版本的效果差。演员列表更是阵容超级强大,小狼的美音听的有一点出戏,演技的话我觉得Prior (Andrew Garfield)优于Louis (James McArdle)优于Joe (Russell Tovey),还要再给Belize加颗星。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Tony Kushner, Marianne Elliott, Andrew Garfield, Russell Tovey, Denise Gough, James McArdle, Nathan Stewart-Jarrett, Nathan Lane
All My Sons 2019.7.8 |
故事的设计还是挺有用心的。家里的两件历史两个秘密,看似不相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以自己可以支撑着继续活下去的那个“真相”为信仰;一旦把真相戳开了,并不是认错“真相”的人崩溃,却竟然是所有人都无法继续下去。
两个秘密的历史其实是两个矛盾,也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长子的失踪、一个是爸爸的罪行。我试着站在每一个剧中成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对妈妈来说,这两个是一件事情,一旦接受爸爸的罪行(faulty aircraft engines),等于是接受长子的失踪即死亡的事实;所以妈妈死活不愿意承认爸爸的罪行,为的是保有坚信长子还活在世上的可能性,于是死活不肯次子和长子的未婚妻的婚姻。这样的行为,我可以理解她背后的逻辑,但是太令人感到恐怖了。我记得剧中有一句台词说“It takes certain talent to lie.”我觉得对于妈妈而言,这种更像是为了生存下去的自动机制,自动用谎言来维持信仰。
爸爸在自我辩护的时候,口中的说的是为了家族生意、为了自己的儿子们。我无法相信,我真的觉得这只是他事后为了安慰自己找的借口。那爸爸到底错在哪了?仅仅是黑心老板吗?
次子的话,他早已从哥哥失踪/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一心只想着和哥哥的未婚妻结婚。而且他还一直坚信爸爸没有罪行,他不是像妈妈那样内心深处是知道真相而自我欺骗的,他是真心天真地把一切都往美好的方向考虑的。就算未婚妻的哥哥过来说,法庭可以不相信,但是亲耳听见并且知道本人就知道真相,次子还是很坚信爸爸的清白的。所以这使得父辈的形象在子辈心中的崩塌这个戏码很有力量。
我最不理解的是未婚妻。她一直以来是唯一确凿知道真相的(爸爸是有罪的,自己的爸爸顶罪坐牢,同时长子是因为爸爸的罪行而去自杀的),那她是如何乐观地活下去并且还愿意走进这个家庭并且要结婚的?她才是真的有talent的吧。
最后说一句卡司。次子是Colin Morgan演的,他怎么长得越来越像Benedict Cumberbatch了呢,以前Merlin的那些灵气怎么都没了。演未婚妻的演员Jenna Coleman为什么还是感觉演什么都很不讨人喜欢呢?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Arthur Miller, Jeremy Herrin, Sally Field, Bill Pullman, Jenna Coleman, Colin Morgan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2019.7.9 |
又是一部比较经典的话剧,但是却感觉表现出来的形式不是很好。舞台是一直在自转,然后镜头老是捕捉不到,因为一直在动,反而好几次想看主角的面部表情或者动作的关键时刻都会被遮挡住。
读剧本的时候觉得妹妹蛮正经的,其实看剧她也蛮野的,果然是亲姐妹。关于欲望的主题,Blanche说Stella愿意和Stanley过只是因为Stella的欲望,但是Blanche的欲望和Stella的区别在哪里呢?Stanley太烂太傻太渣,主要是因为他狭隘,能力智力有限又有攻击性。但是人类就是这样愚蠢无能,说到底Blanche也是,Stella也是。因为无能无力,所以只能向欲望低头,只能depend on kindness of strangers。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Tennessee Williams, Benedict Andrews, Gillian Anderson, Ben Foster, Vanessa Kirby
No Man’s Land 2019.7.10 |
有名的剧作家加上有名的卡司,双重加持,我却看不懂情节也不明白题目的意思。一上来,感觉一直在讲生命中经历过的无意义的一些小事,罗列来追问一些。第二幕撕青年回忆的那段蛮好看的。还有规定不能再改变话题的对话不断在改变话题,是一种limbo的无人之境。这些都有一些荒诞的感觉,有点像《等待戈多》,但是后者我自己觉得还能看出来一点什么名堂,这部剧我真的看得有点懵。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Harold Pinter, Sean Mathias, Ian McKellen, Patrick Stewart, Damien Molony
Antigone 2019.7.11 |
13+9!这个组合太惊喜了。另外还有《Red》里的徒弟演员来客串、《In the Flesh》的僵尸小哥来演未婚夫。
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改编的地方。一个是把故事放到了现代,类似于(政府)办公室的布景。另一个是Antigone的戏份很少,连最后狱中的死都是被转述的,全部重点都在Creon身上。这里的Creon没有任何的对Antigone的包庇优待,直接划清界限,是我看过的版本里面最固执无情的Creon。总是冤枉别人收受贿赂,或者说自己的正直不是用来出售的,只有自己一心想着钱的人或者被资本主义体制深入骨髓的人才会这么想吧。总之,就算是把焦点都放在不是标题主角的身上,但是却对他的挖掘并没有很完整的心路历程让人信服,有一点小小的失望。最好看的《Antigone》的版本的位置,我还是必须为来今年现代戏剧谷的拉脱维亚国家剧院的那个版本保留。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Sophocles, Jodie Whittaker, Christopher Ecclestone, Luke Newberry
Amadeus 2019.7.12 |
说是主角是莫扎特,其实是在从莫扎特的死对头Salieri的视角在讲故事。开场的时候就是第一个出来讲话的就是Salieri,就好像《Hamilton》里面的Burr的角色一样。不管发生在莫扎特身上的什么事情、莫扎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创作,Salieri可以把一切都解读成关于自己的,也真是蛮自我的。隐藏的主题我觉得是天才和中庸,中庸之人如何面对天才,心态如何调整,天才是不用遵守中庸的人的规则的等等。
现代的改编、手机的出境,我感觉意义一般。我觉得很享受的地方是,这部剧是把话剧的智商加上现场管弦乐配乐,加分太多了。Salieri对于莫扎特的音乐的同轨评论也蛮好的,感觉我也能听懂一些了呢。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Peter Shaffer, Mozart, Lucian Msamati, Adam Gillen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2019.7.13 |
两对夫妻间的社交/吵架,感觉有一点像《杀戮之神》。吵架的时候夫妻之间总会拿一些很脆弱的时候沟通的东西来作为吵架的狠心的点。一开始我觉得,女一有钱,对丈夫的刻薄,但似乎又不是空穴来风,总有什么缘由。后来越看越觉得女一脑子有病,又要调戏勾引小鲜肉,丈夫对此忽视又生气,真的是作到极限。最后又怎么像是恐怖片,一对有历史阴影的夫妇,自己制定了游戏规则,骗另一对夫妇来家里,最后自己暴历史崩溃了。
为啥婚姻那么丑陋呢?相互伤害,还要暗示是因为爱,看着很恶心、厌恶、厌烦。把这个和《Angels in America》比一比,真的看不下去。还有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啊,求解。
男一是GOT里的太监,男二是深夜小狗里的小孩,差点没认出来!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Edward Albee, James Macdonald, Imelda Staunton, Conleth Hill, Luke Treadaway, Imogen Poots
Man and Superman 2019.7.14 |
看这个标题和海报的时候,我差点不敢看了,因为看上去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讨论深刻哲学问题的话剧。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很轻松的嘛,轻松的途中重点来一些讲男女,再附带讲一点生活和哲学的东西。说到男女关系,剧中一幕女一说是她妈让她禁止妹妹去,观众一看就感觉她在说谎,怎么可能男主没看出来,还在分析母女反抗关系?
场景的变化很棒。黑英国人的点很多。人类文化的基石是胆怯,人类的进步是因为各种欲望。怎么感觉都是进步=负面的完成?第二幕天使魔鬼男主女主之间的哲学的讨论很精彩,每一段都超长,Ralph Fiennes很厉害。有点想读剧本细细解读。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Bernard Shaw, Simon Godwin, Ralph Fiennes, Indira Varma
The Hard Problem 2019.7.15 |
又是一个很玄的题目,搭配上鼎鼎大名的Tom Stoppard。《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读了一遍剧本看了一遍电影,我还是没看懂,所以对这一部话剧我也有点犯怵。但是真的看下来,觉得好像主题还蛮容易理解的,这是不是说明我没有抓住Tom Stoppard的好?
剧情上提出的问题,最表面是关于一个少女妈妈把婴儿送养,少女长大以后寻找/偶遇自己的女儿。明明就很好猜那个小女孩是女主的娃,这一层面的故事我感觉相对来说蛮无聊的。
女主长大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是通过实验来做一些对人类的研究,当初竞争上岗的时候,她凭借自己心理学的背景打败了计算机/生物学/科学界的学霸。这里就是the hard problem的起点,科学的界限是什么,生物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对决?讨论这样的话题,几乎有点像是GEB的内容了,所以这部话剧的开场和幕间都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倒也是很应景。
The hard problem的内核,我觉得是女主和男友之间一直以来在争论的内容。对于altruism还是egoism的偏向问题,男友从一开始就铁站边人性的囚徒困境;女主可能是受到了幼时弃婴的经历影响,是比较理想主义地相信人类是“start off nice and learn to be nasty”。所以女主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要要证伪自私是天生的/不自私是后天文化教育的,她不想让自私被天生所justified。结果实验结果出来,果然是年纪比较小的一组样本要比年纪稍大的要更善良、更利他。可是后来她发现这个实验的样本是被人为调整过的,正好是她的女儿作为年纪稍大组的一员却是更善良更利他的被从样本里人为筛掉了。
主题虽然有点生涩,但是正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讨论的主题和表面上的剧情的对仗,有点生硬,但我也可以接受。
我的想法从两个层面来讲。
第一个层面关于这个心理学实验。首先我觉得心理学实验,本身的定义太重要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自私,什么是善良的表现什么是自私的表现,从本质来说都不可能清楚界定的。或者说,去研究是否可以清楚界定,这本身是一个需要大量样本来看结果的问题。所以,心理学实验都不仅仅是数据样本的问题了吧。其次,当我看到样本被认为调整最后得出令实验者满意的结果的时候,我觉得蛮讽刺了,光是这一点不就证明了女主想法的反面了嘛。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不就是永远而且是主动调整为了说明一些什么结论的嘛,更别提那些用来测算盈利的模型了。这些实验科学其实和工作中的模型一样,是人为的。这是一种针对人性的实验的结果,人是为了欲望不理性对待理性的。
第二个层面关于the hard problem。人类的文明不是天生的,但是能够发展出来这样的文明的基础是内嵌在我们的DNA里的。和动物比起来,我们不再是那么弱肉强食,换句话说我们在远离那些看上去残酷无情的丛林规则(我们也没有立场去评判动物性的不好,子非鱼)。这么看来,我们建立起来的文明是为了一些温柔(一些好)。为什么会建立起来,说到底还是先天的种子,后天的孵化。这个主题其实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的问题,我以前一直觉得是为了那份对人类的信心要坚持性本善,但是现在想来如果像女主那样觉得性本善的话,其实是在说人类长大在走下坡路,反而是对人类的不信任。从大的层面来看,人类这个生物应该是越来越善的,就是和动物的区别。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人类个体来看,后天的影响有用吗?有用的话,女主的实验之间没有意义啦,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都是后天的影响的锅,和本质无关啊。
虽然男主戏份不多,又见男主Damien Molony还是蛮欣慰的,不混电视剧圈至少在话剧舞台还有作品。不知道为啥,我老是觉得女主有点像Carey Mulligan。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Tom Stoppard, Nicholas Hytner, Damien Molony, Olivia Vinall
The Audience 2019.7.16 |
讲的是英国女王每周有那么一个时间段会召见首相。故事时间穿越,女王从小演到老,还不是顺序的。各个时期的首相出场,女王衣服换很多套,换得也超快,还会穿插女王儿时回忆,还有柯基上台,很厉害。台下现场观众反应特别强烈且频繁,但是我历史太差,没有get到很多东西,也就不能多加评论了。很难讲清楚为什么一个英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延续那么久,我以前总觉得依法治国的下一个阶段是以人为本,英国女王的作用或许就是那个作为一个人的那一点点影响吧。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Peter Morgan, Stephen Daldry, Helen Mir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