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May 2020

云游

云游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于是(译) B085RVZVF7 又是布克奖又是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云游》读下来真的不简单,好看。整本书由很多很多的短篇组成,有的短到只有一页半页的长度;文体也很多样,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或者杂文;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旅行”。书名的英文翻译叫Flights,中文叫“云游”也蛮贴切的,只不过好像“云游”有点太仙了点太虚了,而书中出现的这些人物除了在一个地方待不住之外还都是很接地气的故事。最厉害的地方是形散,却是非常有机的构成。可以说是是群像,但既不是为了捉典型也不是为了全面,心理学不相信数据在此佐证。 拿两个印象比较深的故事来举例子。 有一篇《库尼茨基:水》讲的是男主和老婆孩子一起去一个岛屿小镇度假,而老婆孩子下车后再也没回来,发动全部小镇的人力却也找不到了。这个故事读起来很好看,但是到底想说什么呀没办法一下子理解。紧接着下一篇叫做《处处,无处》好像是在非常形而上地讨论另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在提供前面一个故事的一种解读。 不管为了什么或用什么方式远行,只要我踏上旅途,我就从雷达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在哪里。我从何处出发?前往何处?难道不可以在两点之中吗?我不就像你向东飞行后白白丢掉的一天,或是西飞后多出来的那一晚?我是否符合广受赞誉的量子物理学理论——一颗粒子有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或许还符合另一条尚未被验证、甚至未经思考的法则——你无法重复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故事在书的蛮前面的地方,本以为故事已经结束,读到后半本的时候竟然突然出现了另一篇《库尼茨基:陆》,消失的老婆孩子神奇地回来了,男主更是神经质地追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说“水”的故事有点像电影《消失的爱人》,是在从找寻者的角度向外看、探寻消失的人的意图和背后的原因,那么“陆”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更毛骨悚然,有点像话剧《Cyprus Avenue》里面那个因为执念对婴儿抱有杀意的男主,男主怎么那么自信不是自己的问题了呢。 还有一篇同名的短篇《云游》讲的是饱受家庭压力的女主离家出走流落街头的故事,她在流浪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流浪的妇女把自己裹得层层叠叠的。女主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根本没有讲清楚,却又似乎不言而喻。然后紧接着的一篇叫做《裹得层层叠叠的流浪女说了些什么》,一下子就把主题直接升级了。不仅是女权主义,还为被独裁压迫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的可能性。 他统治世界,但没有权力统领移动中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暴君对游牧民族抱有根深蒂固的仇恨;为什么那些地狱的仆人要那样迫害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为什么要强迫所有自由人定居下来;分配给我们的地址其实就是判给我们的徒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对这本书种草是因为前不久读到《外国文艺》里面的一篇节选,选的是这本书接近结尾的地方的一篇《凯洛斯》。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讲故事的节奏和口吻。然后读整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故事,结合似乎独立又起了各种承接作用的小杂文,整本书有血有肉、层次和结构都非常丰富扎实。这应该归功于作者的软实力加硬实力吧,杂文还透出一种博尔赫斯的韵味,把传说、轶事、科技、趣闻都炖在了一起,莫名其妙的东西也变得很有哲理和启发。

暗黑馆事件

暗黑馆事件 绫辻行人 樱庭(译) 老柯(读) B07G86XTLP 馆系列里面的每一个推理故事都发生在由一个名叫中村青司的建筑师建造的房子里,这一本暗黑馆非常厚,把整个馆系列提及的一系列的馆和灵感都串了起来。故事讲的是江南听说了这个暗黑馆也是由中村青司修建的,便来看看,没想到一下子就晕了,然后体验到了很多和这个暗黑馆里发生的事情。 推理的情节本身也是野心勃勃,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很长、人物众多、状况心态特别猎奇暗黑的家族故事。运用的手法更是体现出作者的厉害,与其说这是一个叙述性诡计/第一人称不可靠叙述者,更多的是整盘大棋是在弱化主人公和人物,而突出文本的作用。理应是第一主人公的推理侦探鹿谷全程没有参与,好像只是在最后一章露一个面刷一下存在感;江南,照道理他是非常相关的人物而且他的确是全程参与,但是参与感被叙述者所弱化,也像是打酱油的。由此突出了作者自己的盘局写作的厉害,还带这样骗人的,双重时空交错的误会,人物的多重交替。 生活在暗黑馆里的这个家族非常神秘甚至怪异,接连发生了两个杀人事件,再搭配上多年前发生的两起杀人事件,变成了这本推理小说推理部分的主体。现在发生的杀人事件,运用的逻辑是知道第一个密室的人的名单和不知道第二个密室的人的名单的重叠,但是不一定是不知道,可能是生理上做不到(连体、眼疾)。最后还是和历史上的杀人事件一样,通过家族内部大乱伦的恩怨情仇来判断凶手的真正面目。最后的反转,在于多重的姓名变化和角色调包。这样一来,便把所有的馆系列的中村青司都串上了。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Cycle Luigi Pirandello

Les Géants de la montagne 高山巨人 2020.5.10 法国Odéon剧院官网的Théâtre et canapé系列,最近推出的是Cycle Luigi Pirandello,也都是Stéphane Braunschweig导演的作品。我的海外版的疫情期间戏剧挑战已经持续了50天出头了,就此结束吧,现在都已经看得有点麻木了。就比如皮兰德娄的这个系列,剧情在前进、声音画面走过,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所以只能特别简单地写一写。 这个故事是一群人,来到一个神奇(奇怪)的国度。最后的意思是情愿身份交换留下来,留下来地依据是主人公领悟“重要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我觉得是什么”。 Tag: Luigi Pirandello, Stéphane Braunschweig, 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 Six personnages en quête d’auteur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2020.5.11 投影屏幕,前面有投屏、最后好像倒回来的世界(从后面的门走出来、最后墙倒塌有个人拿着剧本戴着皮兰德娄的面具出现。 实在不高兴继续分析了,以前看过一版复旦大学学生的演出,虽然道具表演上还是很稚嫩,但是从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觉其实并没有比这部法国正规剧院的差多少。 看完过了几天,我还做另一个有一点点相关的梦。梦里面也是有一群来找主人公的,其中有一个老人和三条狗。这些生物其实都是来自于未来,老人是年老后的主人公,三条狗是主人公的妻子、儿子和孙子。他们之所以以狗的形象出现,是为了不让他们把时间穿越的事情讲出来,而老人还是可以讲话的人是因为他自己不会戳破自己。 Tag: Luigi Pirandello, Stéphane Braunschweig, 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 Vêtir ceux qui sont nus 给赤身裸体者穿上衣服 2020.5.12 看得糊里糊涂的,就像上面那张剧照一样模糊。 好像是女主要死不活的。给我的印象这个女主蛮绿茶的,一开始好像很羸弱可怜,然后其实是心思超多的步步为营,然后对备胎好像是备胎上辈子欠她的。 Tag: Luigi […]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邵宾纳几部

疫情期间线上播放大家各显神通,最突出的就是德国的资源了,真的是数量质量全面碾压其他国家的,不会德语真的吃亏啊。邵宾纳也是,资源每天上,但是都是中国时间半夜三更而且经常没有字幕。好在有好心人,所以还是可以顺利看到一些。 LENIN 列宁 2020.5.1 看了《La Reprise》种草Milo Rau就来看这部,是以列宁为主人公,同样也是有一个现场拍摄投影的大屏幕和现场的表演。这部简直是不用喊卡一步到位的电影镜头了,有的时候还有黑白做旧的效果。在舞台上拍电影,算是戏剧的创新还是堕落? 回到剧作本身,最出挑的当然就是年轻女演员扮演的老弱病残的列宁(虽然后半部分有化老妆),而所有其他的角色都是感觉一眼可以看出来角色身份,对应的年龄性别打扮。 看的过程中我记下来一些点,但是现在有点想不起了。 用列宁自己的话说他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为啥还要偶像化他? 有提到的梗:春之觉醒、朝硬币射、斯大林吻别列宁; the powerful kill for power, why powerless也要kill? 列宁最后还是坚持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的抨击,共产主义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也有没道理的地方,资本主义也是。 最后列宁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的下场都很惨(因为列宁在带来新的理念的同时滋生了斯大林。) tag: Schaubühne, Milo Rau,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玛利亚的婚后生活 2020.5.2 这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话剧,讲的是女主沉浮于人间、和几个男性角色周旋的故事。旁白超多的,在读剧本。 我觉得这部剧是在讲女性的“选择”,或者说女性的(有限的)“选择”。大概一年前,我在纠结“笑贫不笑娼”到底哪个更高贵的事情。现在来看Maria的选择,有的是出自她内心的追求,有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她可以想到的可以改善生存条件的方法,有的是两者之间的妥协。给人们多一点选择和出路的可能性,如果这种选择是不美好的,那是不是也不是好事呢?比如禁止童工反而是降低了某些穷苦地区的生活收入和水平,再比如最近蛮多讨论的代孕合法化是不是在为侵犯女性权益铺路呢?我还没想清楚。 tag: Schaubühne,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Thomas Ostermeier, Orlando 奥兰多 2020.5.8 改编自沃尔夫的同名小说,讲的是主人公一开始是男的得到女性各种青睐,然后突然之间变成了女的,生活到现代。 全程旁白占比很多,也是在拍电影,但是拍的舞台几乎不能看,因为工作人员太多、闲杂的演员在旁边、转场也太明显,还有偶尔的现成的素材(大自然、小狗)。不讲德语的时候,在大屏幕上还会放字幕。印象比较深的一个镜头蛮搞笑的,是画上胡渣的Orlando和戴金色长假发有真胡渣的对象。 故事本身,其实是在讲荒淫无度的生活间隙对诗歌文艺的追求?还是关于性别和女性主义?没看懂。 tag: Schaubühne, Virginia Woolf, Katie Mitchell, An Enemy of […]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2020柏林戏剧节

今年的柏林戏剧节线上展开,从10部制作里面挑选了6部作品,在5月初每天放出一部的资源。可以如此免费而且方便地参与到戏剧节之中,真的太好了。 Anatomie eines Suizids Anatomy of a Suicide 自杀剖析 2020.5.3 同一个舞台等分成三个部分,讲的是三个不同时代但其实是传承的一家人的故事。每个部分的门上会标记相应的发生故事的年代,然后场景转换,这些年代继续往后推进,然后三个时代的进度不是一致的。三个部分的人物会用非常紧密穿插的节奏几乎是同时讲话,作为观众而且还是需要看字幕的观众去跟随不同的情节真的有一点累。 三个部分都是从各自的主人公的自杀(未遂)的开始,这些人物的结局也是以自杀结束,或者是整个后代的结束。得到的结论可以是,小孩再怎么天真可爱长大以后还是废掉的人渣,但是废掉的人渣也可以生出天真可爱的小孩,但是小孩还是会长成人渣想要自杀。可以看出来三代有很多传承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遗传基因的地方,比如自杀的念头啊、与人交流的方式啊、对于性的认识啊、同性恋的倾向啊等等。看上去好像是很合理的家庭三代的共性,但是如果简单地归纳为基因我觉得有点辜负了这些特性本身,因为这些特性再深挖的话其实是人性,人性不仅是基因的遗传而是整个人类的命运的基础,所以它不仅仅是共享血脉的三代人的故事,而是整个人类的故事,不管是哪个时代。 Tag: Berliner Theatertreffen, Katie Mitchell, Alice Birch, 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 Die Kränkungen der Menschheit Blows to Humanity 人类的屈辱 2020.5.4 先是一群真人扮演的猴子。然后讲到一幅猴子的画。再过来一群人围观,但都站在一个亭子里,夸夸其谈对艺术的分析和理解,但是更像是在被别人(观众)围观评头论足。突然之间,亭子被移到舞台的一角,来来往往经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她们一直在热烈聊天,偶尔瞥一眼亭子也不多做停留不以为意。最后是这些人朝圣似的拿着猴子的画非常缓慢地推亭子。 什么鬼?! Tag: Berliner Theatertreffen, Anta Helena Recke, Münchner Kammerspiele, Hamlet 2020.5.5 故事还是那个哈姆雷特的故事,结合了莎士比亚原著《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机器》的内容。 这个是6部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最喜欢的点是这个女演员扮演的哈姆雷特太赞了,点名表白这位演员Sandra Hüller,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哈姆雷特的印象。非常温柔的哈姆雷特,感觉她讲话都很耐听,不是意气用事。还有很可爱的Ophelia,真的是天真不造作。哈姆雷特讲著名的生存还是死亡的那段台词的时候是和Ophelia背靠背;弑君戏中戏则是演戏是哈姆雷特和Ophelia两个人一起演的,并没有没那么疯。哈姆雷特和亲人之间是很亲密的关系,生气怒气很容易就转换成为亲密的逗笑,像一个小孩子。这些都是我从没见过的让哈姆雷特变得很温柔同时又不乏真实的地方,这份温柔和真实比血气方刚更让人信服。 舞台方面,有一块超级大的金属制的版悬在四方舞台一边,还有一些金属球滚来滚去,音乐是原生的螺丝在铁板上动等等。 Tag: Berliner Theatertreffen, William Shakespeare, Heiner Müller, Johan […]

黑猫馆事件

黑猫馆事件 绫辻行人 樱庭车吉(译) 塔纳塔斯(读) B07G86XTLP 重拾馆系列,还要是多谢喜马拉雅有声书的资源,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听通俗类小说的地方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失忆老人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一本手记,来寻找鹿谷的帮助寻找真相。手记中记载的是老人作为看门人,看守一栋同样是中村青司建造的黑猫馆。黑猫馆的原主人是一个很高冷的教授,教授带着他的养女住在黑猫馆里,之后两人都消失了。现在的黑猫馆迎来了一帮年轻人毕业旅行,他们都是同一个乐队的,其中有黑猫馆的新主人的孩子,还有他的表兄是一个很冷静理智的人。有一天他们在路上偶遇一个轻浮的女子,把她带来黑猫馆,一起吸食毒品进行了一场狂乱的性爱派对。第二天发现该女子死了,大家回忆应该是昨晚有一些掐脖子导致窒息的行为,但是也不确定究竟是四个年轻人中的谁干的。看门老人决定帮助这些年轻人隐藏真相,把女尸藏在黑猫馆的地下室里。在地下室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女童的尸体,旁边还有只猫的尸体,推断之下应该就是黑猫馆前主人的养女。第二天,年轻人的另一位被发现死在浴室的密室里,也找到了坦白的遗书。但是鹿谷总觉得收集里的内容怪怪的,就带着江南和失忆看门老人一起到北海道的黑猫馆,却发现书中很多描写和实体的黑猫馆很不一样。 真相反白 黑猫馆的主人是一个心脏长在左边的人,中村青司借用爱丽丝的镜子世界的梗,在赤道的两边北海道和澳大利亚建了两栋对称的建筑。手记里的内容全部发生在澳大利亚的黑猫馆,在北海道的是什么都没发生的白兔馆。教授迷恋养女把她杀死之后,便成为了看门人看守养女的尸体。最后他也在手记里记录下来他侦破的浴室密室,用的是冰块的手法,凶手是唯一理智的年轻人,他通过杀死栽赃一个人来解除自己是1/4的可能的杀人凶手的嫌疑。 这本的结构还蛮简单的,最后的解答其实并不在黑猫馆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正如手记一开始所声明的手记的内容皆为真相,而是在黑猫馆本人。手记本身的内容没有什么推理的成分,更多的是在制造恐怖和猎奇的气氛。至于密室的解答,手法也并不让人觉得有多高明,而是凶手的动机蛮奇葩的,真的感觉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逻辑。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aiww: The Arrest of Ai Weiwei

#aiww: The Arrest of Ai Weiwei 2020.4.30 Hampstead Theatre At Home这次推出的一系列话剧主题都挺政治的,这部剧是《Drawing the Line》的编剧加上《Wild》的导演,讲的又是艾未未的故事,可以想见一二其内容走向。此剧根据艾未未2011年被捕一事改编,讲艾未未在机场突然被捕,然后在不同的地方被监禁审问,最后被定罪经济犯罪。这一逮捕背后,是因为艾未未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以及政治视角和当局的相左。 乍看之下,艾未未被捕和斯诺登的逃亡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都是因为和国家利益冲突而被追捕。这部话剧和《Wild》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从机场这么一个浮动性的地点开始故事,但是接下来这两位主人公受到的对待却大相径庭。艾未未受到的审问,我不确定真实性有多少,但是是很典型的西方人归纳总结的中国式的审问。逻辑前提是有罪假设,而且是欲加之罪的有罪假设,艺术诈骗犯、色情犯都是可以随便来的。 让我特别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剧中的那些“反面角色”,他们的合理性在哪里。第一个审问场景里,两个审问的人最后怎么就变得温和了还掏心掏肺了?第二个审问场景里得两个年轻警卫,艾未未说他们只是一无所有的农村小孩,他们怎么就愿意不动嘴巴和艾未未说话聊天了呢?本以为一切没那么简单,其实就那么简单,这就是制度的厉害之处。 我很粗暴地总结,作恶的人要么是真心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是“坏”,要么是被洗脑了所以就乖乖执行上面的指令那是“蠢”,要么是自己其实也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怀疑但是却身处底层必须低头那是“弱”。这个英国人笔下的故事显然是把大多数人作恶归结于“弱”,我觉得有点太乐观了。 两个政客之间的对话解释了为什么要逮捕和释放艾未未。释放的原因是因为官方不相信这么一小撮人可以搞得出来什么有影响的事情,就算是放任其自由所带来的伤害也没有逮捕他使得国际关注升级带来的压力大。 我想到的是那是接近10年前了,现在中国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而且已经没有国际压力了,所谓的国际压力直接转变成为煽动民族情绪的催化剂了。(所以?)管的的更紧了。并不是因为这一小撮人的力量变大了,而是不怕国际压力了。 最后一段艾未未看着花瓶、拿着花瓶、砸碎花瓶的独白非常直白,总结得很好,但是对于西方来说理所当然、对于东方来说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性不够。 每一幕开场前有一群老外在看展,好像很fancy的样子,其实都是在摆拍和夸夸其谈。这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标志,对于艾未未来说,艺术之美并不在艺术品本身,而是在观赏艺术品的人身上。那对于欣赏艺术的人来说,欣赏艺术本身只是一种价值,更该做到的是去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诉求,并用行动来帮助艺术家来解决这一诉求。 另外,虽然是一个完全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为什么扮演故事里的角色的演员全部是亚洲面孔呢?而且是中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中国人的亚洲演员?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话说回来,Benedict Wong真的挺神似艾未未的呢。 Tag: Howard Brenton, James Macdonald, Benedict Wong, Ai Weiwei, Hampstead Theatre,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Die Physiker

Die Physiker 物理学家 2020.4.29 迪伦马特著名的话剧《物理学家》,这个苏黎世国家剧院的版本在2015年的时候来过乌镇戏剧节,当时我还没怎么入戏剧的坑。后来网上出来了录制的版本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字幕看不懂,最近终于有好心人在b站上上传了英语字幕版本的,感恩。 故事的开始是警察来到一座疗养院调查一起凶杀案。这个疗养院里面一共只有三名病人,这三名病人都坚信自己是物理学家,分别是爱因斯坦、牛顿和莫比乌斯。之前已经发生了爱因斯坦杀死自己的护士的事件了,现在是牛顿杀死了自己的护士。疗养院的院长出来讲这座疗养院的情况,由于这三位病人都是疯子,凶杀案只好不了了之,唯一的举措就是接下来要把护士全部换成男的。然后莫比乌斯出来,他的家人过来和他见最后一面,莫比乌斯说自己是所罗门国王向他显灵,疯疯癫癫地把自己的家人全都赶走了。接着莫比乌斯沉陷在和自己的护士的对话中,最后他也把自己的护士也杀死了。 第二幕警察又来了,又是因为病人杀死了自己的护士,但还是没有办法。三个物理学家都跳出来,都说自己其实没有疯,其实自己是特工,通过隐藏身份来做科学研究。最后的反转是,院长跳出来说自己才是得到了所罗门的显灵,给三位病人灌输了物理学家的念头。然后莫比乌斯马上回说,哈哈其实我只是装疯,我根本没有得到所罗门的显灵。然后院长又说,哈哈,你们的反应也都是我事先就设计好的。 这些如此疯狂的情节,看似相当荒谬,但又相当有逻辑。始于荒谬,便要从打破日常的设定开始,比如觉得要换成男护士就能防止凶杀,殊不知原来这些女护士都是厉害的运动员;只有疯子病人可以抽烟,那疯子怎么知道这一规则并去实践和推广这一规则呢;病人觉得自己不是牛顿而是爱因斯坦,但是院长觉得病人觉得自己是牛顿,这个院长说了算,结果病人其实是隐藏身份的基尔顿;当疯子是要花钱的,说是当疯子是有收益的而且是主动的等等。还有,第二幕讲三个都是带特工身份的物理学家,把思想的自由、科学的疯狂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了一起。 这场演出最特殊的地方是它的表演形式,也是相当夸张和疯狂,包括舞台上的绿色、演员的妆容、动作都非常不正常,看上去有点低俗,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用正常的方法来演绎不正常的内容,是不是把这种不正常变得没有道理没有意义了。故事本身是把不正常不合理外化,这样的舞台上的处理方法反而也合理了。 Tag: Friedrich Dürrenmatt, Herbert Fritsch,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Stage Russia HD 契诃夫三部

三姐妹 2020.4.26 手语版,全程没有一句台词(除了好像有一个讨债的角色支吾了几句)。陀螺转起来,大家把头侧过来耳朵贴在桌子上听。 还有不少运用当代器物的改编,比如电视里播放的《Wrecking Ball 》、卷发器、用自拍杆拍合影等等。 总之主题就是“我要去莫斯科”。最后的觉悟来的好突然,听到了音乐,顿悟人生要靠自己努力工作。反而有点像是疯了。 有没有声音哪个更好睡? 万尼亚舅舅 2020.4.27 有一些舞台舞蹈式的定格动作,比如弹钢琴的时候,然后音乐骤停,只有万尼亚一个人在打板。 万尼亚献身后的顿悟与悔恨。只有索尼亚一个人知道、认可而且看重舅舅的付出,如果没有索尼亚会怎样?就好像瞬间这部作品的标题就不复存在了,整个故事也就垮掉了。也就是说维持整个故事不垮掉的,并不是万尼亚自己,而是索尼亚。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观众还会去认可索尼亚对万尼亚的同情,以后说不定我们对索尼亚的认可都不复存在了,那是谁的问题呢? 黑修士 2020.4.28 没看懂,好像是全程围绕黑修士的传说(有宗教意味?) 有时候在扮演角色,有时候跳出来在描述剧情,是我理解错了吗? Tag: Stage Russia HD, 契诃夫,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Department of Dreams

Department of Dreams 2020.4.25 这是一个非常奥威尔式的故事,有这么一个官方机构,大家都把自己的梦存储在那边,然后当局的日常就是获取和分析大家的梦。主人公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他看到的周边的同事各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接着竟然让自己的老板感到了工作上实力的威胁,被排挤被批斗,最后却意外被升职成为了地位更高权势更大的uncle。 真的蛮像《1984》的,就算撇开这个“梦部”本身的涵义不谈,还有不少可以好好咀嚼的地方。比如里面有一个工作狂,他发奋工作,遇到瓶颈就用鞭子自虐;老板觉得男主新人好像要串上来了,就要工作狂去做男主的梦,回馈工作狂的方法是多给他几天假期。 关于“梦部”,老板经常会讲到dreamocracy,用一些很漂亮的大词,吊打democracy和community,到底在讲什么根本没有逻辑也让人觉得摸不到头脑,但是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就是有一种洗脑的作用,好像他们在追求各种正义美好的东西、在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做至关重要的事情。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义不也是如此站不住脚和荒谬,还不是继续着。 很不错的点子,但是表达上面一方面不够丰富,主旨流于表面。设定是这个梦部大厦有好几层,每一层都用来储存和研究不同类别的梦。但是我觉得每一层的设计不应该是猎奇的,应该是有道理的,甚至是可以从这种分类里面顿悟出来规律和问题所在的,但是情节里并没有。另一方面制作比较粗糙,而且鼓的配乐间奏太难听了。 tag: Jeton Naziraj, Frédérique Michel, City Garage Theatre,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Tiger Country

Tiger Country 2020.4.24 故事讲的是一个医院里面的医生的故事,有比较资深的也有初来乍到的实习医生。和医疗剧不同的地方是,它并不会花太多笔墨在奇形怪状的病理或者病人身上,主要还是在讲这些医生自己以及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情绪。但是在这些西方关于医生的描述,相通的一点是,几乎所有医生身上都带有一种戾气乖张。 不可否认医生很厉害,是通过了那么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才能达成如此厉害的能力,但是厉害的人就有权利自持高人一等了吗?我能理解的是,因为医生这个行业或者现有的医疗行业制度之下,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很高。压力之大,造成了某种职业伤害,类似于医疗行业的996,对从业者带来的伤害是可以同比想象的,但是他们整个行业如此也没有其他的出路。 就这部话剧本身,虽然明星很多,但是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一方面是医生各种脾气很大的场景一点也不讨人喜欢,另一方面是情节也没有很抓人,怎么正好是医疗剧可以弥补的地方? Tag: Nina Raine, Indira Varma, Luke Thompson, Hampstead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