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于是(译) B085RVZVF7 |
又是布克奖又是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云游》读下来真的不简单,好看。整本书由很多很多的短篇组成,有的短到只有一页半页的长度;文体也很多样,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或者杂文;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旅行”。书名的英文翻译叫Flights,中文叫“云游”也蛮贴切的,只不过好像“云游”有点太仙了点太虚了,而书中出现的这些人物除了在一个地方待不住之外还都是很接地气的故事。最厉害的地方是形散,却是非常有机的构成。可以说是是群像,但既不是为了捉典型也不是为了全面,心理学不相信数据在此佐证。
拿两个印象比较深的故事来举例子。
有一篇《库尼茨基:水》讲的是男主和老婆孩子一起去一个岛屿小镇度假,而老婆孩子下车后再也没回来,发动全部小镇的人力却也找不到了。这个故事读起来很好看,但是到底想说什么呀没办法一下子理解。紧接着下一篇叫做《处处,无处》好像是在非常形而上地讨论另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在提供前面一个故事的一种解读。
不管为了什么或用什么方式远行,只要我踏上旅途,我就从雷达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在哪里。我从何处出发?前往何处?难道不可以在两点之中吗?我不就像你向东飞行后白白丢掉的一天,或是西飞后多出来的那一晚?我是否符合广受赞誉的量子物理学理论——一颗粒子有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或许还符合另一条尚未被验证、甚至未经思考的法则——你无法重复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故事在书的蛮前面的地方,本以为故事已经结束,读到后半本的时候竟然突然出现了另一篇《库尼茨基:陆》,消失的老婆孩子神奇地回来了,男主更是神经质地追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说“水”的故事有点像电影《消失的爱人》,是在从找寻者的角度向外看、探寻消失的人的意图和背后的原因,那么“陆”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更毛骨悚然,有点像话剧《Cyprus Avenue》里面那个因为执念对婴儿抱有杀意的男主,男主怎么那么自信不是自己的问题了呢。
还有一篇同名的短篇《云游》讲的是饱受家庭压力的女主离家出走流落街头的故事,她在流浪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流浪的妇女把自己裹得层层叠叠的。女主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根本没有讲清楚,却又似乎不言而喻。然后紧接着的一篇叫做《裹得层层叠叠的流浪女说了些什么》,一下子就把主题直接升级了。不仅是女权主义,还为被独裁压迫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的可能性。
他统治世界,但没有权力统领移动中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暴君对游牧民族抱有根深蒂固的仇恨;为什么那些地狱的仆人要那样迫害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为什么要强迫所有自由人定居下来;分配给我们的地址其实就是判给我们的徒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对这本书种草是因为前不久读到《外国文艺》里面的一篇节选,选的是这本书接近结尾的地方的一篇《凯洛斯》。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讲故事的节奏和口吻。然后读整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故事,结合似乎独立又起了各种承接作用的小杂文,整本书有血有肉、层次和结构都非常丰富扎实。这应该归功于作者的软实力加硬实力吧,杂文还透出一种博尔赫斯的韵味,把传说、轶事、科技、趣闻都炖在了一起,莫名其妙的东西也变得很有哲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