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24
突然发现今年前缀名字不是中国大戏院了,是不是弱化剧院本身,变成强大的组织了。这个组织经常有公益票的,我还蛮喜欢的。但是今年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剧目真正所谓的国际邀请也太少了吧,后面也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我就看了这两部就直接写了吧。 Les Fourberies de Scapin 司卡班的诡计 2024.9.20 中国大戏院 这次可以把法国喜剧院请来中国演出蛮厉害的,虽然是莫里哀的剧,但是这个剧目真的是一言难尽。我找到我自己在2022年看的也是法喜演出版本的《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的视频的观后感,只有三个字“一般性”。这次看了现场版的,评价不变。 可能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喜剧吧,有很多很夸张幼稚的动作的笑料,还有叫作弄的口技桥段还邀请现场观众一起来,我实在喜欢不起来。从两个角度看都有点像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之类的喜剧。故事讲的是两个公子哥不想受约于家族的相亲安排自己认识了相好的恋人,于是拜托司卡班去从公子哥的封建吝啬的两位父亲那里欺诈一笔现金,最后发现两个公子哥的恋人是对方的妹妹、互相成为亲家了。这个情节真的很俗,但是我看宣传的时候可以拔很高,说是体现底层劳动人民对待资产阶级的智慧什么的。还有一个是语言真的是剧作家创作的语言,都不是日常人讲的话(可能不是现代人讲的话)。另,现场好多老外观众,疫情之后很久没有在上海看到这个密度的外国人了。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玩偶之家2:娜拉归来 A Doll’s House, Part 2 2024.9.25 中国大戏院 很难想象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几百年前的作品,真的很厉害。最近的电影《出走的决心》,我没有看过,但是听朋友说剧情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是蛮好奇主人公Nora离开做了一些什么,这部续集是美国剧作家Lucas Hnath在2017年写的,说的是15年后Nora回来了。我来总结一下剧情,以及故事的讨论点和冲突点。这部话剧先不说观点,这样的讨论还是挺有意思挺有意义的。 首先,Nora在离开的日子里写书,写了一本以自己经历为蓝本的书,宣扬婚姻之恶。不少追随者因此离婚,其中一位的老公很生气,誓言揭穿Nora自己其实没有离婚之事,Nora就是回来想要离婚的。Nora说法律设定是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要证明男方做出的伤害,男方会因此身败名裂,所以她要求老公提离婚,因为男方不需要什么就可以提。 我对《玩偶之家》中的Nora出走的理解,并不是婚姻之恶,而是不平等和不自由之恶。两者都是父权极权的结果,但是婚姻这个制度规则的不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不美好是两件事情。我觉得Nora转为攻击婚姻本身,有一点偏差了。在舞台上Nora发表相关言论和论证的时候,还把台下一位男性观众请上台做道具,有一种mansplaining的感觉。 然后Nora和三个人对话,经历了三种关于她的出走的挑战。 首先是女佣,照顾Nora出走后留下的小孩,牺牲了她自己的健康和自己的家庭小孩。Nora说女佣也可以出走啊,女佣说她没这个条件。 然后是Nora已经成年的女儿,女儿说她从小缺失母亲,现在就特别向往婚姻,想要被牵制被束缚被拥有。虽然我也很难理解和信服《小王子》里的“驯养”的情感,有时觉得这种情感很美好(愿意心甘情愿地放弃自我、和对方的羁绊)、有时觉得这种行为懦弱病态,但我感觉想结婚的人结婚不想结婚的人就不结婚,问题不在是不是相信婚姻,而是是不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也正呼应了Nora遇到的女佣的挑战,需要有一个公平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什么胁迫之下或者某种条件之下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那就不是真正的选择自由了。 最后是和Nora老公的互动,分两段来讲。前半段说老公读了Nora的书,看到自己在书里面不堪的样子,想要重新做人,于是去民政局办了离婚证明来给Nora。Nora说“谢谢你,我不要”,因为老公的行为不是为了她,只是他自己想留一个好名声,而她的书是为她自己而写和老公无关。看到这里我蛮震惊的,这个Nora真的作的有点病,既然一切都是关于你自己,为什么还要一直去批判老公,他怎么做怎么错呢。后半段,男女双方撕扯之后,突然把酒言欢掏心掏肺了,这段太奇怪了。 最后Nora还是出走了,说要面对一切挑战,相信人世会有改变。她老公觉得这辈子不一定看得到,我也这么想。 Tag: Henrik Ibsen, Lucas Hnath, 周可, 卢靖姗,
Monday, December 25, 2023
年底之前清一下剧的观后感,今年的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有兴趣的有三四部。下面是看的第一部《伯格曼小姐》,《闯关一代男》在10月份的戏剧挑战月写掉了,还有两部《卡利古拉》和《血色婚礼中的沉默》因为时间冲突都没看上。整体来说体验差、剧也不咋地,一定要补贴优惠票才勉强去看。 伯格曼小姐 A Bergman Affair 2023.9.8 中国大戏院 临开场一分钟的时候,工作人员叫大家可以往前坐,灯光暗了大家还都在找位子,我懒得动了就在原座位坐着。开场演员开始讲话,我哪里都找不到字幕,但是看到别的观众大家都非常淡定,我以为我自己买到的是无字幕专场。倒是工作人员一直来来回回,大门一会开一会关,老化的门的开关的噪音特别大。后来问坐在阶梯上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字幕在很深的地方,坐在山顶的作为根本看不到。我看到几个一样坐在顶层但是第三排的观众把身体横着弯折90度在看。为什么不是先安排、告知,连换座位的时候也不说明原因?! 神奇的是,这次演出演员们讲话发音异常清晰,用词也比较简单,我竟然听明白了90%+。剧情将的是女方婚外恋鲜肉,特别冷静地告知自己的丈夫,丈夫开始很卑微,后面很生气,最后把自己生病甩锅女方。最后半小时才出现出轨对象,但却也只是一次约会就负罪感爆棚离开了。 故事比较简单,剧本也蛮短的,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蛮好的。不喜欢形式上的“创新”,当主人公很激动或者有内心大戏的时候,有一个黑衣人来像木偶一样地带引演员的肢体动作。再加上女主的丈夫把“中心思想”一句话写在黑板上,做作了。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
Sunday, November 19, 2023
17 Border Crossings闯关一代男2023.10.13上海大戏院 开场前是各地广播播放,像外放的视频很吵令人感到反感。内容是一个老外一个人讲,开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然后讲护照的起源,中间各个过境的小轶事,最后停留在偷渡人大家都是外星人哪来什么外国人。也不是说内容和形式没有用心,但就是觉得这一两个小时我可以有更好的安排。 Tag: Thaddeus Phillips, 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Thursday, August 25, 2022
2022.8.13 中国大戏院 今年中国大戏院竟然还有所谓的国际戏剧邀请展,都已经闭关锁国成这样了,没有一个国外演出机构还真的好意思叫这么名字。没有真正的国际戏剧邀请,最多只有几部国外的剧作品来滥竽充数。鼓楼西一直在演Martin McDonagh的作品,这次带来了一直重复在演的《枕头人》和这部应该是上海首演的《丽南山的美人》。 我觉得还是好看的,难得我之前看过的话剧情节我还没怎么忘记的。这次看下来有两大感想,一个是爱尔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国外打拼的大环境,一个是亲子之间的毒性羁绊、再怎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父母的样子。再回头看看我5年前的观后感,好像自己也没有什么上进和进步,就这样吧。
Saturday, August 10, 2019
今年的中国大戏院还有国际戏剧邀请展,水平和数量也和去年的差不多持平,蛮好的。可惜今年看的没有去年多,两场买了票没看成,《手提箱里的死狗》因为旅游计划冲突了,《伊利亚特》因为台风。以后中国大戏院的票一定不能早买,临近演出总会有打折票卖的。 秃头歌女 La Cantatrice Chauve 2019.6.14 中国大戏院 这是一部比较著名的尤涅斯库的荒诞派的作品,我本来以为自己看不懂,但是后来发现其实荒诞不等于装逼的没道理,好看的地方就是可以在这里看似荒诞简单的故事中看出来一些有道理的逻辑。 故事讲的是一对夫妇在家里接待另一对夫妇。我来总结一下我认下来的荒诞的点: 同名的一家人 夫妇相认。观众一开始就默认他俩是夫妇了;但是夫妇他们自己的基础是同一个地方同一班火车同一个车厢来的伦敦、住在同一个地址同一套公寓同一张床、同样拥有一个一只眼白一只眼红女儿,非常curious/coincident/bizarre。但是结果是女儿左右眼不一样做了反证。 三次门铃没人。“铃响就是有人”和“铃响就是没人”都是经验主义。 其他各种奇怪的意象很好玩却没怎么懂但也没关系,比如电子屏变换的时钟、水杯、美声音乐、火、各种小故事和短句。不自觉会拿来和最近看的《龙的犹豫》做比较,都是运用很简单的词汇,但是一个是荒诞剧不那么荒诞,让人看得到自含逻辑的荒诞,另一个人贫乏却想要试图涵盖很多而失败的荒诞可笑。 Tag: Eugène Ionesco 奥德赛 Die Odyssee 德国塔利亚剧院 2019.6.23 中国大戏院 故事是奥德修斯的两个儿子在他的葬礼上相遇,一起幻想式的讲了一遍奥德修斯的故事(对战独眼怪兽、Circe、冥界等等)。很像青春期时的白日梦幻想,也很像兄弟之间的打闹。是幻想出来的故事,和真实故事、和讲故事的人在葬礼上发生的故事的混合。 比预料的不无聊很多。很拼命的两个演员的表演,哑剧、口技、魔术、甚至到最后的类似行为艺术的现场锯棺材、往脸上堆泥画颜料。变成海底鲸鱼游过的场景赞。表演的时候,两位主角用的号称是自己创造的语言,但又似乎是基于原本的德语进行的一些变化。同时也没有任何字幕,对于中国人来说反正不管是德语还是创造的语言都听不懂,有没有字幕也没差了。 Tag: Homer, 德国塔利亚剧院 奥赛罗 Othello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2019.7.21 中国大戏院 见戏剧挑战月:莎士比亚悲剧多版本对看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等待果陀 Waiting For Godot 当代传奇剧场 2019.8.4 中国大戏院 用接近京剧的方法(唱段、口气、妆容、动作)演绎《等待戈多》的故事。 在看剧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改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是用京剧来讲同一个故事,讲不出新的意思还是没意义的;但是如果是用中文外语腔来讲一个外国故事也很违和。两者结合的度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要是可以做到完全的本土化故事,还能讲出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最厉害了。我第一个想到的标杆是拉脱维亚国家剧院的《安提戈涅》和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伪君子》。这部《等待果陀》做到哪一步了呢?另外,到底是比较有故事性的还是没有故事性的比较适合本土化改编呢? 关于本土化改编的地方。两个主角的名字,一个叫哭哭,一个叫啼啼。唱段的中文词有的写得蛮好的,也都是放开写,没有顾及原文,但是有的太白话文,口语化,失去了京剧歌词/文言文的浓缩精准。现场观众的反应不大,倒总是有小孩在笑,说明笑点是低龄化的,这是主创想要的吗?观众中还有托在cue台上唱歌。Lucky(垃圾)的武功用了京剧的基础,蛮厉害的。 看了这版感觉很突出明显两位主角是最底层的穷苦人,回想一下其实之前在乌镇看的锡比乌国家剧院演出的版本设定也是这样,但是没有给人感觉有强调这是最底层人的苦恼和困境。其实我觉得原作想要表达的这个困境肯定也不是限指的吧。而且这样把苦难表面化了,真的只是没钱吃不饱啥的,其实应该是更精神层面的困苦。 第二幕啼啼摒不住了,爆发了,他也有诉求,诉求就是怎么没人记得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每天等一直等可以,但是没人记得他们在等(小孩不记得,破梭也叫他们不要在意时间)。对于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注意到哭哭啼啼的反抗和诉求。 Tag: Samuel […]
Othello 奥赛罗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2019.7.21 中国大戏院 本来我就觉得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悲剧里最难看的,所以期待很低。然后看了英国巡回剧团在上海的这次演出,果然还是蛮难看的。 舞台布景很简单普通,也没什么优点好说的。观众都还蛮投入的,但是明明是悲剧有点地方就是感觉搞笑。Othello和Desdemona都特别讨厌,感觉他们很vulgar,双腿缠身上太多次,太low了。 Aileen说《Othello》的演出好不好看要说清楚两个点,为什么Iago要害Othello、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相信Iago。正好前一天看的《伪君子》,太好看印象太深,觉得这里也有一点像,也是伪君子+专政的组合,只不过这里大家每个人都被伪君子忽悠着。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Othello National Theatre Live 2019.7.22 感觉这个版本的Othello和Desdemona正常多了,不是垃圾还被嫉妒所迷惑才算悲剧嘛。Rory Kinnear太适合演Iago这种高智商思考很全面但是心机很重的角色了。 Othello被Iago花言巧语诱骗,这怪诈骗犯还是怪没有判断力的被骗的人,还是怪被骗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武力?Othello自己本来就很渣,杀人还想掩藏,临死前还要说一段给自己钉棺盖论的墓志铭。改编成为现代战地军队的设定,是不是暗指士兵的蠢low? 仔细想一下,Iago到底说了哪些谎言呢,他每次开始发功的时候还都会很理性地加一句“这些只是站不住脚的推断”,他更像是洗脑植入暗示催眠。他给Cassio灌酒,Cassio酒后失礼的锅全给Iago背也说不过去啊;Iago建议Cassio 去找Desdemona说情也于情于理都和合理啊;Iago骗Othello说Desdemona和Cassio有外遇的时候,他说他自己听到Cassio说的是梦话啊,也是坦言自己从没给过十足的证据啊。Iago在过去,真相大白可能就直接要死了;但是如果是现代的话,按照法律他可能还没啥事呢,他的目的都达成了,自己却没什么事,是最大的赢家。为什么Iago这样的人在现代反而是赢家呢?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National Theatre Live, Rory Kinnear, Adrian Lester, Jonathan Bailey Hamlet RSC 2019.7.23 《Hamlet》的现场演出版本实在很多,其实蛮想看Rory Kinnear的版本的,但是一直找不到资源,所以先从10的开始看。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更像一部电视电影。一直有一个监控镜头的视角,Hamlet会对着镜头或者监控镜头讲独白。 虽然10那么厉害,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版本。我觉得《Hamlet》好看在于他自身的质问和矛盾,这版Hamlet装疯的时候很像调皮的真我正常人,对外界的反应、对别人的质问太多、对Ophelia的爸爸太无情、对妈妈和Guildenstern/ Rosencrantz太凶。10在演内心戏、对叔叔的戏、装疯卖傻的戏的时候差别超大,很厉害,但是反而感觉缺乏连贯性。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RSC, Gregory Doran, David Tennant, Patrick […]
Filed in 普雷缪色扣
|
Also tagged Adrian Lester, Alex Kingston, Alexander Vlahos, Andrew Scott, Anne-Marie Duff, Benedict Cumberbatch, Bob Dylan, David Tennant, Edward Bennett,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蜷川幸雄, 藤原竜也, Gregory Doran, Jessica Brown Findlay, Jonathan Bailey, Kenneth Branagh, Kobna Holdbrook-Smith, Luke Thompson, Mariah Gale, National Theatre Live, Patrick Stewart, Rob Ashford, Robert Icke, Robin Lough, Rory Kinnear, RSC, Rufus Norris, Sian Brooke, TC2019, The Almeida Theatre, William Shakespeare, 満島ひかり, 満島真之介
|
Wednesday, October 3, 2018
新开的中国大戏院,2018开幕演出季包含了一个国际戏剧邀请展,剧目都不错,战线也拉的比较长。从开幕首演到现在三个月,我也看了好几场了。总体而言,剧院的硬件设计得不咋地,但是还是希望它能生存下去,继续多演点好看又不贵的剧。这三个月也正好和我近期不顺的工作挂钩,所以下面也仅仅复制粘贴我在看完每部当下记下来的几点感想,不展开了,有的连我自己也记不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以后还是要勤记。 雪,覆盖下的真相 2018.6.22 中国大戏院 超长210min,实际有四个小时,半夜11:40结束。下半场又困又冷又饿,再好的内容也救不了对肉体的煎熬啊。 开场戏第一场我看到了,人不多。剧院太窄又陡,楼上栏杆影响视野。 字幕跳过超过1/3的内容。 有很多人物、很多情感(苦难、贫穷、无知、愤怒、幸福等等)、很多思维的角度和方式,这些大多是负面的痛苦的,层次很丰富但又好像全部是一个来源(如果能搞清楚这一个问题一切可以迎刃而解)。 非常忠于原著,看着看着就想起来看的书了。但是还是觉得书更好,我更愿意在晚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控制来读进度,书也有更多可以细嚼慢咽咀嚼的。 女孩自杀是因为想要有自主、自杀成了唯一可以自主的机会。 舞台的构成,有一块大屏幕,偶尔有摄影直播。 真正的正面人物是科幻小说家吗,他是唯一最sincere、innocent、honest的。 耻 2018.6.30 中国大戏院 超级好看,正对我胃口,对于各种身份的思辨:一个“背叛”的伊斯兰人,一个“爱”伊斯兰文化的白女,一个搞艺术的犹太人,一个黑女,一个先改名后相信根源宗教的伊斯兰侄子。 宪法vs圣经、宗教文化vs政治 最终还是打了女人,说明了文化的根基(?)群体意识(?)不可更改撤销(?) 肖像画的意义,原本的意义,女主对它的解读,副本的意义。美国梦的破灭?虽然也说得通,是一个平台,但总觉得不是重点。 不可自理的生活 2018.7.20 中国大戏院 生活的无奈,为人父为人子的无奈 没有常识,不是该先上厕所再换尿布嘛 背景的大幅耶稣画像,感觉一直在细微的变化,我一开始以为是因为灯光,后来觉得真的在很subtle的在变 让中国小孩向耶稣像投手榴弹很违和,我可以理解初衷是年幼的人类开始反抗耶稣,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放在中国小孩的身上根本不存在啊。小孩扔手榴弹的样子明显是被统一教过的,左手伸很前面,一个小胖墩左手伸但是又不收回来很搞笑 最后从背后突破耶稣像好像异形的虫子出来(应该也是有寓意的故意的),有点像邪教仪式 you are not my shepherd 这种挑战宗教的觉悟深度,对中国人震撼不大。 但是又有文章说扔手榴弹是在致敬耶稣(黑人问号?) 变形记 2018.7.28 中国大戏院 想读一下原著到底变虫的意义是什么?剧开始的时候提了一下下关于工作的压力,后面却没有任何缘由的追究,只是变化后的影响。 日本人演的版本。中文的添加、搞笑的桥段很无聊、没不出来必要性。 舞蹈和舞台设计蛮用心的,但是意义在哪感觉也不大。 又是叙述者、表演者的多重演员、又是叙述者和表演者的串。 原著有两个妹妹、画里的女人、三个房客的剧情吗?在现代的社会设定下,人变成非人的坏处是什么? 西方社会 2018.8.19 中国大戏院 Gob Squad 从最简单甚至可能没什么意义的一张照片,邀请观众上台成为剧中的布偶,来服务于每一个演员的故事线。 说到底是西方社会下人们的一些情感与烦恼(父亲情结、恋爱等等)。 有很多的关于好与坏的问题,A与B的选择,这些问题很无厘头,但又感觉是现代西方社会会关注的,视野比较广也有很多偏政治的,感觉现代西方人在关注很宏观很广泛的社会问题之外,还非常擅长剖析自己个人的心里深处的情感问题。 不喜欢的地方是邀请观众上台蛮干的,吹的很好,但是我不喜欢。 好像每一场应该都不一样,每一场的录像都会上传到网上,感觉满社会实验的。 评论哈姆雷特 2018.9.29 中国大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