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端星国雨

The Kaiju Preservation Society

The Kaiju Preservation Society John Scalzi B0927B1P8L 比较惭愧最近读书读的很少很慢,这本是从国庆节开始读的,到这几天才读完。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本来想着是赶上国庆节读雨果奖的习俗,今年的雨果奖(在成都举行)出的很晚,那个时候还没有出,我就挑了一本我比较感兴趣的入围小说。结果得奖的是另外一本,T. Kingfisher的《Nettle & Bone(荨麻和骨头)》。说实话我也不确定现在每年跟着当年的获奖作品读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如果以后我还延续这个端午星云国庆雨果的传统的话,我计划可以返回去读一些以前的获奖作品补补课。 这一本是雨果奖的老朋友John Scalzi的新作,讲的是有一个裂缝通往的平行世界,那里栖息的是Kaiju也就是类似哥斯拉那样的大型怪兽,他们依赖的是核爆炸的能量食物,所以在二战人类引爆原子弹的时候被吸引过来,所以人们偶有看到,结果就有了哥斯拉之类的传说和影视作品。主人公偶然之间参与到了这个组织,目的就是去到那个平行世界去做研究和保护这些Kaiju。结果就是一个有钱人搞事情,把Kaiju搬到人类世界想要垄断核能源,被主人公和伙伴们制止了。 情节而言,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没有什么天大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绝妙的科幻的点子。更多的是有不少贫嘴斗嘴的笑点,非常符合作者的文风。整体读下来比较轻松,但是轻松之余,觉得也没什么大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虽然情节放到什么年代似乎都适用,但是时代背景很现代。大背景就是讲的COVID-19爆发的疫情时代,有疫情封控的设定,也有tech start-up company与其背后资本运作导致普通员工无故失业只能送外卖的设定。主人公自然就是老爱调侃自己的受剥削的个人,坏人自然就是通过start-up company来运作资本扰乱秩序的大老板/富豪世家的公子。

Babel

Babel R. F. Kuang 978-0-06-302144-0 计划好的端午假期看的星云奖获奖作品,还是一位亚裔的作者,结果一直拖到8月才读完,是因为这本书本身很厚,我读的太慢,而且不怎么好看。 故事讲的是鸦片战争之前,在广州一个幸存病疫的小男孩Robin被一个英国男人(其实是他的生父)收养接到英国,并非常严格地把他培养成一个精通各国语言的学生送到牛津大学的翻译专业。Robin在同专业解释了两个好朋友、觉醒了阶级意识、见到了林则徐、误杀了自己的生父、加入了革命组织、占领了学校等等。科幻的设定在于,语言的翻译存在一种不精确的是势能差异,厉害的翻译家可以通过银条这种介质把微妙的势能差异实体化,作用是比如可以看病救人、驱动能量、爆破杀人之类的。总之整个世界都受益于/依赖于这种能力和能量,牛津大学这个专业的存在也是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一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有一点长成系的感觉,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到加入牛津大学,甚至有一点哈利波特的冒险的味道了。即便如此,主人公小时候和养父的互动,已经埋下了一种很不和谐的影子。然后主人公结识了自己的哥哥,是地下反抗组织的头目,被自己的哥哥洗脑PUA却不被信任。我觉得虽然情节有点奇怪,但是至少还是挺正的,世界没有崩塌。读到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世界里的暴力和傲慢,这本书在讲资本主义和学校的非人性。 然后书的一半的时候,主人公突然误杀了自己的父亲,接下来一连串弃尸、加入本以放弃的地下组织整个就变成悬疑小说了。再下来简直就是鲜红革命历史了,不是去揭露真相和游说去组织战争的爆发,而是占领学校和魔法资源来倒逼。实在不理解占领和罢工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提醒大家银条和魔法的好和不可或缺(那不是更要打仗了),感觉这和组织侵略战争的初衷是相反的。这样的革命似曾相识,是那种摧毁文化文明为代价的土革命,是那种道德绑架的扭曲的正义。胃口都倒掉了。

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

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 Arkady Martine B07QPJHNSM 今年雨果的获奖作品是Arkady Martine的Teixcalaan系列的第二本《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两年前的国庆,我在读该系列的第一本,同时在积极找工作,今年的国庆我在读该系列的第二本,同时也在积极找工作。这两本都得了雨果奖,我找工作的路程怎么那么艰辛。同样艰辛的是我今年读者第二本书,感觉没有第一本好看了呢,真的是看了我整整一个月督促自己在10月最后一天读完,好歹也算是国庆读雨果的习惯达成。 故事是接着第一本和主人公的imago有亲密关系的大帝国的国王驾崩,和主人公的imago有亲密关系的贵族Nineteen Adze继任,国王的克隆小孩Eight Antidote被作为继位者留在朝中。外星人来访,可以杀人于无形。主人公Mahit和帝国联络人Three Seagrass一起到了和外星人打交道的帝国舰队上,共续前缘的同时试图和外星人交流。但是有各方政治势力的胶着,还有想要挑起星际战争的,最后被Eight Antidote成功阻截。一切回归和平。 之所以这本没有上一本让我那么喜欢,可能是它的情节相比之下更多宫斗和言情了吧,虽然还是有名副其实的科幻的元素,但是从太空歌剧的记忆移植到太空歌剧的外星初接触,这个主题的变化也太仓促了吧。上一本还有一个主题是关于帝国和小国之间的博弈,这一本直接加入了外星的元素,好像是把这个主题做了一些升级。但令我不够满意的地方是,关于外星的事情讲的太少太浅了太表面了,感觉还是在为宫斗让路。 昨天我看了一部关于《尤利西斯》出版百年的纪录片,里面讲到James Joyce虽然身为爱尔兰人但是长年在国外居住,还被爱尔兰的爱国人士指责本人和其作品都不够爱国。我看下来的感觉其实是James Joyce和政治不怎么挂钩,但是纪录片后面又说其实James Joyce的这种行为和作品是很政治的,是一种超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由此,我顿悟了两件事情。首先,评论家可以把一个人一部作品翻来覆去地没东西讲出东西来,结果和这个人这个作品本身是什么都没关系了。其次,反政治也是一种政治态度,真善美是可以相互转换的。Joyce在他的作品中描述的是一些他眼中的最普通最典型的都柏林的一天,同时也可以成为预言整个欧洲的导向。 同样的这两点顿悟也可以运用到《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这本书上。帝国对Lsel这个边境小国的统治也好,帝国和外星的外交也好,帝国本身的迂腐的历史,都透着一种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心胸很狭隘的感觉。即便如此,包括第一本和第二本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和平。就算国家不能变得更好,好希望这个能成为某种最低限度的共识。

A Master of Djinn

A Master of Djinn P. Djèlí Clark 9781250267672 今年端午节延续传统读今年星云奖得主,是这本《A Master of Djinn》。以前我读过这位作者的一个短篇,觉得没什么大意思。本来我挺想读Teixcalaan系列的第二本《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的,也是入围了星云奖,看它能不能争取拿下雨果奖让我国庆的时候读吧。 这本小说的故事背景在埃及,是一个人与精灵共存的世界,当然精灵比较有个性,有的会和人类很好,有的会觉得人类很烦。其实是一个警匪故事来着,主人公是一位公务人员,去调查一起很离奇的凶杀案。期间加入这位主人公的还有她的情人,和她的工作搭档。结果发现凶手是一个号称精灵操控者的人,这个人有能力操控一切精灵,想要重新建立社会秩序。然后就是各种寻找线索,找到这个精灵操控者的真面目,最后就是收拾被召唤出来的精灵大boss的残局。 这又是一部非常政治正确的科幻小说,主角是女的,配角是女的,重要人物全部是女的,感情线不仅仅是LGBT,而且是跨种族跨人类的。这可能可以构成得奖的点,但是构不成让我喜欢这部作品的点。相反,这本书里面的俗套设计让我读得提不起劲,包括废话很多情节推进很慢的探案过程,包括女主作为女性却依旧保有的男探员的刻板习惯等等。或者换一个说法,如果把这个女主的性别换成男的,ta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违和,反而是和情人和搭档的互动变得更恶心了。也就是说其实读者对女性的行为更宽容(?我也没懂怎么就得到这个结论了)。另外,从一开始就一直称精灵操控者是imposter,我就很不理解,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定义了呢,不能是真的精灵操控者来捣乱吗?精灵操控者被打败得也太草率了吧,而且最后怎么就变成了一个魔戒的故事了呢。

Piranesi

Piranesi Susanna Clarke Chiwetel Ejiofor (Narrator) B084NVNFBH 国庆读雨果,今年雨果奖颁布延后了结果还没出来,所以选了一本好像呼声蛮高的入围作品。是在2005年以《Jonathan Strange and Mr Norrell》拿到雨果奖的作者Susanna Clarke的新作《Piranesi》。 故事的设定是男主Piranesi生活在一个由超级多个房间构成的世界,男主的名字Piranesi的来源是一个同名的版画家会绘制一些想象的监狱,另一个人也是因此给予男主在这个世界里这个名字。据男主所知,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他和另一个人两个人,他一直把这另一个人当作老友。故事的展开可以总结成两部分,一个是男主当下的经历,一个是男主会去翻阅自己以前写下的日记(很多本)。渐渐地,男主发现自己的记忆好像被重置过,他的日记里的内容好像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一样,并且日记里的内容有一些他自己根本没有概念的世俗世界的新闻。最后他发现自己是被另一个人拐到这个世界的,也终于把世俗世界到来的人营救了。 最近特别流行剧本杀,真的是万物皆可剧本杀。剧本杀的特点是什么,剧本章节每一章节都会揭露渐进的情节,随着剧本阅读的进程定义角色身份的未知性和多重性。这本小说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因为男主是通过阅读自己过往的日记,一点点地发现关于事件和自己的多重真相。而且呈现的方式也并不是直接地推理,而是平实的把原本日记的相关的文本展现出来,有一种读者跟着男主玩剧本杀的感觉。 另外讲一下另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真实身份还没有揭露之前,我就一直觉得这个另一个人一直在pua男主。男主对他讲的话都是百分百真诚不保留的,另一个人讲的话都是只讲结论和指令,不讲理由和背景,弄得好像去问另一个人理由和背景都反而变成了男主不真诚不信任。因为男主在整个世界里只认识另一个人一个人,所以很难不想和他做朋友,很难不去自觉地信任他。

The Murderbot Diaries Book 1-5

Book 1: All Systems RedBook 2: Artificial ConditionBook 3: Rogue ProtocolBook 4: Exit StrategyBook 5: Network EffectMartha WellsKevin R. Free (narrator) 延续国庆读雨果、端午读星云的传统,今年星云奖的最佳长篇的得主是Martha Wells的《Network Effect》。这本其实是一个叫做Murderbot系列的第五本,前面几本都是中短篇但也获奖很多,特别是第一本是雨果星云双奖。而且恰好喜马拉雅上有前五本全部的有声书,我就一口气把五本有声书依次全部听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安保机器人,它成功地把控制自己的设定给黑掉了,成为了一个“自由的”机器人。它对人类没有敌意,也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有一点社恐,它最大的嗜好是看连续剧。然后它在第一本里面偶遇了一群(特别有一个)对它超级好的人类,在第二本里面偶遇了一个和它志趣相投心有灵犀的系统Art,在后面几本里把自己伪装成人类保安又解决了一些坏人保护了一些好人等等。在第五本里,它终于和第一本里面的超级好的人类重逢,带着她的未成年女儿游晃到了被黑掉的Art控制的地方,当然后来Art又觉醒了继续和它一起看连续剧和解决人类问题。 比较新颖和引人注意的当然就是主人公身为muderbot心系连续剧,又社恐、又在适应自己的自由的路上惶恐骄傲、又刀子嘴豆腐心地和人类和别的机器系统建立起坚韧的友谊等等。反正第一本有声书听的时候还觉得蛮有意思的,挺特别的,但是听到后面除了偶尔讲到安保机器人对连续剧的热忱稍感有趣之外,别的和人类接触/吐槽/挣扎/相互信任的情节都有点无聊。越到后面,就算是最后一本超级长的(有十个小时),照道理情节展开地很丰富了,我听着听着虽然每一词都很清晰,但是就像流水一样听过就忘了,就算这样也没有感觉有把前面的情节忘了影响理解后面的剧情。

A Memory Called Empire

A Memory Called Empire Arkady Martine Amy Landon (Narrator) 9781250318954 延续国庆读雨果的好习惯,今年雨果奖的得主是这位Arkady Martine的出道作品《A Memory Called Empire》,是Teixcalaan系列的第一本。读之前我挺怕踩雷的,因为看到这个标题和书的封面,感觉是设定很厚重的历史小说一样。读了以后还蛮喜欢的,一方面是它的情节很紧凑,把一个发生时间段很短的一个事情讲的比较完整,另一方面是它的切入点很小,只要跟着女主一点一点推进就好,不用担心不知道很多复杂的设定看不懂。 (下面有防痴呆的剧透,当心。) 故事的背景是Teixcalaan是超级强大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就是一个超级城市,文化悠久灿烂,由年老的帝国国王统治。女主Mahit是来自边远宇航站Lsel(但是是独立的政权国家)的大使,到了帝国她得知前任大使离奇去世,然后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帝国大政治的血雨腥风之中。 本书最重要的科幻的点,除了帝国的设定之外,是一种叫做imago的东西。这是Lsel特有的科技,可以把一个人的记忆植入另一个人脑中,常被用于同一职位继任的过程中。Mahit在赴任时也被植入了前任大使Yskandr的记忆imago,但是因为Yskandr突然去世,imago只被同步到15年前的记忆。 到了帝国,Mahit遇到了很多人,包括被委派给她的联络人Three Seagrass以及她的好友Twelve Azalea,和前任大使关系非同一般的贵族Nineteen Adze以及国王Six Direction。对,这个帝国的居民的名字都是由一个不含意义的数字和一种花草相关的名字组成的。 总结一下发生在帝国的冲突。第一个是帝国要扩张,马上打算侵略女主的祖国Lsel。第二个是国王相当永世皇帝,他已经克隆了一个小孩,但是小孩还很小,国王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于是国王和前任大使Yskandr达成一个潜在的协议,就是为了使Lsel免于被侵略,Yskandr把imago的科技教给国王,让国王把自己的记忆植入克隆小孩脑中。但是这个交易还没来得及实现,Yskandr就被想要阻止的人杀死了。所以还有第三个冲突,有人对国王不满意,内政政变/恐怖袭击。 这一切被Mahit一一洞察,于是她向国王传递了一个信息,希望可以借此机会一下子解决这些冲突。那就是从边远的Lsel得到的信息,有外部的外星人来侵略包括Lsel和帝国的危险。同时,Mahit坚定地拒绝了国王想要imago植入的要求。最后,国王自杀,由此平定了三个冲突。 (剧透结束,以下可以放心。) 先说说这个imago的东西。我本来以为这个imago可以玩出来更多的东西,结果它的戏码倒不是很多。出来没多久就坏掉了,然后到了最后四分之一的时候突然大加码,同时注入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的imago在女主身上,终于可以用了。 我觉得比较好奇的地方是,好像使用imago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很多。Mahit和Yskandar相处非常融洽,两个不同时期的Yskandr相处也非常融洽。那万一继承的imago是坏人怎么办,目的不一样怎么办?继承者可以完全掌握控制权,把imago只是当成一段记忆的信息存储而不是一个有想法的存在吗?如果继承者可以这么玩的话,那记忆的那个人可以说谎吗?我非常期待可以在续集里面,把这些科幻的梗玩起来。 另外,小说里也提到了imago的哲学意义,到底怎样算是一个人。载有一切记忆、思维逻辑、甚至个性的imago是不是一个人的传承,从实务的角度来看似乎问题不大,从情感的角度来看,imago记忆的人的爱人是不是还是继承人的爱人,爱imago记忆的人是不是还爱继承人? 第一次看到帝国国王想要获取imago把自己输入自己克隆人脑中的情节的时候,我也有一种生理上的反感。但是仔细一想,既然连任大使可以使用imago,为啥国王不可以呢?让我觉得反感的点并不是下一代保有上一代的记忆,而是想要一直独裁下去的权力熏心的贪婪。 再结合具体情节来看,前任大使“trade imago machines for station’s freedom”,这种做法是保全自己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是不可避霾呢的,作为无助的被欺负的小国,科技/资源好像迟早是要上交的,为何不主动拿来当作筹码换取更多一些的东西呢?那问题就变成了不对的地方是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使用科技本身。如果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王,如此使用是否就被justified了呢? 说到帝国,小说从女主Mahit只身一人来到帝国的视角出发,不禁让人奇怪,为啥派遣大使只能一个人的,小国入驻大国也太惨了吧。这个帝国有点像雷切帝国了,其实实质是大国小国外交/侵略扩张,连国王的设定也是独裁者分身计划。 强大的帝国还有一个先进的地方就是智能化的管理,有一个叫做sunlit的警察组织在管理着这个帝国,但是却没人知道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大家只知道sunlit存在的意义是为帝国服务,而这个帝国是根据AI来运行的,而AI的规则的设定其实是那些部长。读到这里的时候,为突然意识到,所谓的AI的算法,看似好像是很中立的科技,但是最终还是最底层的算法规则决定了一切,算法规则其实就是法律。区别在于法律的制定似乎还能摸得着一些头绪,制定法律的是实体,而算法规则是隐藏的、可在无形中变化的。 另一个让我觉得惊讶的地方是,都那么先进的文明了,帝国的信件系统超级落后,真的是留存于纸质邮递的感觉。但是作者似乎却是故意这么设计,这可能与她对拜占庭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有关系。帝国的语言、文字、诗歌是最厉害的文化遗产,甚至也是女主一直在强调很向往的。 书里一直强调女主是野人,帝国有多文明,但是做出来的事情却似乎正相反,为什么呢?是不是作者从弱者的角度出发,再赋予弱者主角光环,是一种对弱者的同情补偿? 小说中还有一些类似间谍小说的香艳的情节(前任大使同时勾引/爱上女贵族和男国王什么的),但是没有具体直接写出来,还算比较克制高级。还有就是现在没有就得不了奖的女主lgbt情节,说实话前面为都没有注意到,直到最后四分之一的地方开始慢慢露骨地讲出来我才发现。但是接着我转念一想,如果女主不是女同的设定的话,故事里的派遣的男大使直接和接待方的女联络人好上,反而好像有种恶心的感觉。还有就是最后的结果,男的全部死光了。

A Song for a New Day

A Song for a New Day Sarah Pinsker B07L7TLT9G 现在目标养成国庆读雨果、端午读星云的好习惯,今年的星云奖的短篇啥的之前我都读了,这次端午节读了一下最佳长篇。今年星云奖的一大特点,(或者说是延续最近几年科幻大奖的特点)是政治正确,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都是女性作家或者是女性主角的。这本最佳长篇也不例外,是双女主的故事。今年的最佳中篇《This is How You Lose the Time War》也是双女主,每一章是一个女主的视角,然后交替。这本《A Song for a New Day》也是如此,但是故事上高级好看很多倍。 故事的背景是突然有一天发生了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接着又来了一场传染病,于是公共场所开始关闭,政府发布了宵禁。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渐渐地人们习惯了不出门的生活,包括学习工作娱乐全部都是在家或者小范围进行。与此同时,科技也沿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开发出了可穿戴的电脑/互联网等等。 第一位女主人公Luce是一个歌手,她热爱现场表演,在恐怖袭击的那一天举办了世界上的最后一场现场演唱会。因为这之后所有的现场演出都被禁止了,(甚至是违法的),Luce开始转入地下演出。另一位女主人公Rosemary是一个成长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小就被灌输且习惯了新规则下的生活。出场时她的工作就是大厂的客服,但是每天她都在家上班,除了父母,不与任何人面对面接触。之后,Rosemary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一份工作,为另一家大厂当星探。这家大厂是把演唱会做成数字化的体验卖给歌迷,然后Rosemary就到陌生城市的隐秘的地方寻找现场演出的有潜力的歌手乐队来推荐给大厂。两位女主就这么相遇了。 (下面开始有剧透了) Rosemary在Luce的场子上发现了好几个新星推荐给了大厂,谁知道下一次现场表演的时候竟然被警察查封了。原来是大厂通知的警察,目的就是在签下新星以后减少一个竞争对手。Rosemary非常生气,但是也并没有断然离职,而是继续寻找“报复”的方法。Luce笃信现场表演的魅力,不愿意去大厂作秀,在表演场地被查封后,只好流浪各地寻找地下表演的机会。最后Rosemary说服Luce和大厂合作表演一场,在现场Luce发表了她的宣言,呼吁大家给大厂外的音乐表演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非常惊讶这本书是出版在2019年,如此精准地预言到了2020年爆发疫情后的状态。所有的现场的娱乐设施全部停摆,宵禁也好安检也好越来越严格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所放开,还有就是非常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化科技带来了社交习惯的变化。这种科幻小说,不是什么硬科幻,而是对社会风俗的大胆的想象,有点《一九八四》或者《美丽新世界》的科幻风格了,而且是以小见大。小说中提到的发展的趋势和提出的矛盾所在,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离我们现实生活特别接近,特别是疫情之后。 社会发生了变革,有的东西消亡了淘汰了,新的东西产生了并成为了新一代人的习惯。其实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都是成长在那一代的人经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两位女主因为分别成长于不同的环境,让她们各自觉得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并不是去分辨到底哪种是正确的,(虽然很明显作者有她自己的偏向),而是试图寻找某一种交流。在小说的中间的地方是Rosemary踏足了Luce的世界,尝试去理解它、适应它;再后面则是Rosemary在反过来运用Luce的世界的科技,做一次倔强的妥协。 关于新和旧的淘汰的两种想法。首先旧的东西被淘汰了,是因为大家都需要它的,对于一个没人需要的东西淘汰了也没什么可惜的。但是并不代表被淘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没有价值的,价值低劣的,因为检验的只有淘汰这一个动作,而淘汰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倒是不一定和它本身的价值相挂钩。 Hate was reserved for front-page villains. Abstractions: the pox, the bombers, the bombs, the gunmen, the guns, the chaos they sowed, the politicians who wielded restriction […]

This Is How You Lose the Time War

This Is How You Lose the Time War Amal El-Mohtar, Max Gladstone Cynthia Farrell, Emily Woo Zeller (narrator) B07NF24FS2 故事讲的是两个不同阵营的时空穿越的特工Red和Blue,在不同的时间的长河和地点里给对方写信,相爱相杀。故事的每一章节的构成都是其中的一个人的视角在做一些特工的事情,然后阅读对方给自己留下的信,下一章就对换一个主人公。 这一篇超过Ted Chiang的《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拿到了2019年星云奖最佳中篇,我一百个不服气啊。这个故事顶多也就是一个言情小说了,而且是非常纯爱的自我幻想的言情小说。我在喜马拉雅app上听的有声小说,然后每一章节切换的时候都会自动播放喜马拉雅自己的有声小说的广告,广告是很低俗的甜爱纯恋广播剧。一开始听到这样的广告,我觉得很恶心,后来听多了发现和这本小说的内容也没什么不协调的地方。因为这本小说里的小心思矜持、花样调情和爱情告白,也就是如此的不堪。我承认作者的词汇量很大,可以把很多东西都写得好像很诗意,但是没有solid的科幻的点和故事情节。 小说是由两位作家合著的,有声书也是由两个人来读的,但是令我比较意外的是这两个人并不是各自扮演一个主人公,而是一个人专门读情节描述,另一个人专门读信的内容。不管是Red写的信还是Blue写的信,结果还是同一个人来读的,对我来说非常没有帮助分清两个人,反正到后面两个主人公对我来说还是混着的。

2019年星云奖入围几篇短的

前不久颁布了2019年的星云奖,感谢“不存在”微信号,读了一些短篇和中短篇的入围和获奖作品。总体感觉是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短中篇要比短篇好看一些,多点长度还是多点分量的,随便用一句话防痴呆总结吧。 Best Short Story Give the Family My Love替我向家人问好A. T. GreenblattA.T.格林布拉特周雨旸(译) 故事讲的是女主去到外太空造访智能生物,然后写信回家。 这篇是获奖最佳短篇。 Ten Excerpts from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n the Cannibal Women of Ratnabar Island关于拉特纳巴尔岛食人族女性的参考书目注解之摘录十则Nibedita Sen妮贝迪塔·森罗妍莉(译) 模拟注解的形式,讲食人族的后代到文明社会生活繁衍。 The Dead, In Their Uncontrollable Power亡者不驯之力Karen Osborne凯伦·奥斯本何锐(译) 一个在宇宙飞船上的社会环境,突然遭遇了某种恐怖攻击,生存下来的人迎接秩序的重组和信仰的延续。 Best Novelette Carpe Glitter抓住闪光Cat Rambo凯特·兰博孙薇(译) 女主回到死去的外婆的房子收拾,在外婆的师傅的灵魂的帮助下,发现了一具外婆收藏且肢解的机器人。女主的妈妈假借来帮忙的名义,想要争夺这具机器人,因为她坚信这个机器人是她的爸爸。最后女主的妈妈丧心病狂以家族友人(或许是她真正的生父)的生命来威胁,却惨遭霸占机器人躯体的外婆师傅的灵魂杀死。 这篇是获奖最佳短中篇,最后的反转蛮有冲突性的,适合改编成为影视作品。 For He Can Creep因为它能匍匐前行Siobhan Carroll西沃恩·卡罗尔罗妍莉(译) 以一个诗人的作品为引子,讲一只猫和他的诗人对抗魔鬼。 比较可惜的是,这篇里面的猫还是人类的猫,还是人类视角里面的猫,还是人类强硬给猫赋予人类的特征,而不是真的是猫是主人公,没有逃脱人类沙文主义。 The Archronology of Love爱的溯时考古学Caroline M. […]

The Calculating Stars

The Calculating Stars Mary Robinette Kowal B0756JH5R1 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二年在国庆假期期间读雨果奖的作品了,去年读了N. K. Jemisin《破碎的星球》三部曲的前两本,今年读了新鲜出炉的今年雨果奖的获奖作品。虽然小说都没预想的那么好,这个好传统我要延续下去。 这本小说讲的是架空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次巨型陨石改变了地球的生态,人类开始寻求星际殖民的道路,于是航天事业被提上了优先议程。小说以女主第一人称的视角,从陨石的坠落讲起,到自己是航天基地的计算人员,到自己上电视节目被认为是女宇航员的代言人,到自己真正成为第一批女宇航员。另外还有蛮多女主和丈夫打情骂俏床事的情节,感觉蛮像中年妇女的情爱小说的。 标题里的计算,取的是女主在航天事业里扮演的角色,她是一名战时的飞行员也是一名数学家,她最擅长的就是计算各种航天航空的数据。基本来说,女主就好像是一个“计算侠”,用计算来作为数据支持来证明自己的一些想法,来平权。最后女主也是凭借自己超强的计算能力,争取到了上天的一席之位。 小说开头的地方给我的感觉时代感特别鲜明,特别是女主(犹太天才型女性)又对自己的计算展示没有信心又觉得不让自己展示很不公平很生气,然后和黑人小伙伴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把当时的大环境描绘得很写实。 中间开始有点像平权纪实了,一步一步写如果称为一个女宇航员。但是女主平权的心胸和视野非常狭窄、手法也让人很难苟同(比如用性来当筹码操控老公)。我当时的想法是:女性主义本来和凡事都让人佩服崇敬的品德是两码事的,完全可以有马基雅维利的女性主义嘛,本来女性主义就是一种政治运动啊。 再往下读,我只能说又到了挑战我自己偏见的时候了。下面我会列举很多我对小说中的这位女主的观察和判断,我理解女主很多的所作所为甚至思维逻辑都受限于当时的年代,但这并不改变我对她的厌恶。当然下面的内容也暴露了我自己对女性主义的一些可能粗暴无知的认识,先记下来,以后再学习改正吧(if any)。 明明是一个很好的cause,也是女主想要达成的一个 cause,在女主的口中一定要把它描绘成好像是做了一件错事然后滚雪球不得不做下去的样子(上电视节目、嗑药)。 为什么得知女主有自杀的经历,让我更讨厌她了呢?我反省如果是一个男主,说这个男主有自杀的经历,是一个内敛而无法和世界reconcile的可怜的人,我心中的会自杀的人是有compassion的、不可能对人很mean的,不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人是那么有攻击性的,但是换成女性好像就很常见。 女主是一个受害者,是自己妈妈要求之下的受害者,但是谁不是呢?而且越看她的女性主义的追求,越觉得她真的是女性主义的受害者而不是没有女性主义的受害者。因为女主这样的女性主义,不是在挑战规则,而是在挑战现状,想用既有的规则来改变现状,等于是在扭曲女性主义来迎合既有的规则,就好像女主要变得无耻和马基雅维利主义来平权,就好像同性恋一定要结婚一样。 有两段我读到很想摔ipad的地方。 官方不让女性当宇航员的理由是太危险了,而女主去说服官方的理由竟然是既然是殖民需要女性来生孩子,女主的报告内容竟然是“We begin by looking at the budgetary benefits of using women as astronauts, due to our lower mass and oxygen consumption”。 关于隐瞒死对头的病情,当死对头提出offer说可以让女主上飞机的时候,女主的第一反应是要把交易变成可以上火箭。被拒绝后,女主又站到道德高地说死对头隐藏病情其实是危害到了同行人的生命和整个航天事业,然后对方说他也知道女主的秘密嗑药的事情,于是女主对这件事情的定义是自己被blackmail了。

2019年雨果奖入围几篇短的

最近读了几篇今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和短中篇的入围作品,虽然有点晚,但是还算是挺有收获的,好看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吧。最后得奖的,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换个角度思考的话,还有比得奖的更好看的我也读到了,蛮好的。 Best Short Story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Nine Negro Teeth of 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的九颗黑人牙的不为人知的生涯P. Djèlí Clark樊德森·贾里·克拉克Mahat(译) 内容和标题一模一样,给华盛顿的假牙编了九个不同的黑奴来源,每个黑奴有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华盛顿的这每一颗牙齿也都有相应的功效。 这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我并没有看懂,其实是一个没什么故事性的短篇。 A Witch’s Guide to Escape: A Practical Compendium of Portal Fantasies女巫的遁逃世界实用纲要指南Alix E. Harrow阿利克斯·E·哈罗许子颖(译) 孤僻抑郁的小孩来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是女巫,她一开始想了各种科幻小说借给小孩,最后留给了小孩这本同名书来帮助小孩从这个世界消失。 里面讲到各种科幻小说和人物,并且用很熟悉的语气来分类这些书适合怎样的读者,感觉更像是一篇在科幻小说读者群内部流传的消遣的文章,作者也只不过是一个喜欢读科幻的又有一些文采的业余科幻爱好者。但是最后的一段,讲到主人公把小孩晚上独自留在图书馆让他去读到“遁逃世界指南”,第二天一早小孩就消失了,一下子把这篇小说的主题拔得很高。本来很多读科幻的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或者他们是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果现实世界对于一个人真的那么残忍和难以生存下去的话,那么有一本真真正正可以带他遁逃这个现实世界的书存在的话,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这篇是今年雨果奖得主,这么小打小闹就能拿雨果奖,也是取巧了。 The Court Magician 宫廷魔术师Sarah Pinsker莎拉·平斯克郭笑林(译) 穷人家小孩爱上了街头魔术,并且天赋异禀,被召入宫廷做宫廷魔术师。宫廷魔术师的级别已经不是街头的骗人的魔术,而是有真的魔法可以帮助国王实现愿望,但是代价是他每一次施完魔法后都会失去一样他心爱的东西(手指、牙齿、爱人等等)。最后宫廷魔术师几乎失去了一切,离开宫廷,想要找到破解的窍门找回失去的东西。 这篇是我读的入围短篇里面最喜欢的一篇。它非常巧妙地模糊了魔术与魔法的界限,而且很有铺垫地把这个宫廷魔术师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这样一来,使得这个主人公的得与失更有份量了。科幻的设定,让我想到了今年重启的《The Twilight Zone》的第一集,讲的是脱口秀艺人事业开始成功,但是每一次他脱口秀里讲到的人物都凭空消失了。这个故事里也很类似,而且宫廷魔术师也有测试,比如他会故意喜欢一些他本来不喜欢的东西,结果这些消失了他还是很伤心,还有比如宫廷魔法师还试着故意去喜欢国王想让国王消失。还有一个重点是,也是和脱口秀艺人的区别是,宫廷魔法师每一次帮助国王实现愿望,并不知道这个愿望背后究竟是什么缘由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愿望实现。宫廷魔法师,纯粹地满足了国王的愿望,但是他不知道除了自己的牺牲,还有什么被牺牲了。所以他最后的出走和决定才更显得珍贵,因为他需要找回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更需要去找到其中的窍门和背后的真相。 Best Novelette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Try, Try Again倘若初战未捷,何妨再接再厉Zen […]

破碎的星球2:方尖碑之门

方尖碑之门 The Obelisk Gate N.K.杰米辛 N. K. Jemisin 雒城(译) B07B9T6QCR 第二本接着第一本的故事往下讲,第一本的三条故事线汇聚成了一条,第二本里又多加了一条女主走失的女儿的故事线。故事背景设定也更为清晰宏大,从混乱愚昧到更有目的性和民族纷争,这一本的主旨是要召唤方尖碑运用方尖碑的力量重新把月亮找回来,以此恢复生态的平衡。看点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类族群,每个族群对这么一件看上去没有争议是最佳也是最完善的解决方案的意见还不一样,他们各自有觉得值得存活下去的人的名单。 简单地记录几点读后感,要不我就先只读这两本吧,暂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动力让我把三部曲的第三本也看完。 沙法好像法海啊,可能和名字也有关系(误) 女主变得非常强大,却依旧没感觉到觉醒,只是隐隐地反抗 为什么能力特别厉害的人反而成了二等公民呢 临近结尾的时候有一段女主劝说族人不要投奔别的族群的话,大义凌然,矛盾到搞笑。 不必投票。想走就走。可以去加入雷纳尼斯,如果他们愿意接受你们。但如果你们留下,这个社群的任何部分都无权决定让另外一部分人去死。也不能投票决定哪些成员算是人。 不必投票。这是一个社群。你们必须同心协力。你们要为彼此战斗。否则,我他妈的就杀死你们每一个人。

破碎的星球1:第五季

第五季 The Fifth Season N.K.杰米辛 N. K. Jemisin 雒城(译) B07B9VFXGH 今年国庆假期我的阅读计划是马拉松读完《破碎的星球》三部曲,三部曲连续三年拿下雨果奖的殊荣,这太令人好奇这是怎样一部巨作了。现在第一本读下来,觉得略微失望。 科幻的背景设定是有一种有原基力的人(原基人),他们可以通过和大自然的沟通来运用力量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们却被视为二等公民,只能成立某种学院限制性地发展为其他人类服务。故事则分为三条线讲,一条是母亲发现自己的小孩被自己的丈夫杀死,因为小孩被发觉有原基力,于是她去寻找她被带走的另一个孩子并且想要去杀死丈夫复仇;一条是小时候被发觉有原基力而被带走送去学院的小姑娘;一条是原基少女被指派要和很高级的十戒原基大师生孩子和出任务。 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其中那条母亲的故事线,一直用的是第二人称的描述,看得我很不舒服很难进入情节。因为老是说“你、你、你”,但是作为读者的我既不了解这个人物的身份历史,也不知道这个人物做的所有事情的意义和目的。同样的莫名的感觉,我在读另外两条故事线的时候也有,因为作者常常会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露一件事情,但是揭露得特别隐晦。经常是A说话说到一半,B使了一个眼神,A就恍然大悟,接下来也没有任何一个书中的人物或者作者跳出来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说完整了。 当然这和作为那么大的一个三部曲的科幻系统有关,毕竟这个系统的设定特别宏大,读者也很难一下子去理解设定背后的内容。不仅仅是内容,连价值观也可能不同,所以我持有很大的开放的包容心去慢慢理解这本书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比如说,在比较开头的地方,小女孩的那条故事线和原基少女的那条故事线里面,她们分别遭遇了两个比她们年长、更有权威的男性的形象。但是我实在受不了这两个男性形象(沙法和十戒)对两个女主的态度和说教。起初的时候,我几乎以为他们是在认真讲道理了,本来在一个全新甚至不清晰的科幻设定世界里,的确有某种观点和价值观合理的可能性,所以我一度以为这是正解。但越到后面越觉得,其实这些都只是在用很浅很弱的直男观家长式的压制,所以我一直在期待两位女主的觉醒。结果根本没等到,反而等到了原基少女对这个世界的融合以及和十戒的和解。比如讲到原基少女和十戒去访问某个任务城市的时候,他们的立场看似是二等公民想要不卑不亢追求尊严,但是他们的交流的外交手段真正体现出来的是极度自卑想要硬撑而做得很aggressive,令人厌恶。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感觉里面的三位女主都好粗糙啊,没有我想象中的非洲裔女作家笔下女主人公的样子。要么就是我太刻板印象了,谁说少数裔女作家写出来的女主角不能是白人直男癌的样子? 要说好看的地方,应该是后半部分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反转吧(剧透反白):三条线是同一个人,十戒是gay,比诺夫是变性人+测量者。还有原基少女那条线一直是很正常地在用第三人称讲故事,到临近结尾突然出现第一人称“我”来评论了,并且揭露“我”就是母亲故事线里的霍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