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Mary Robinette Kowal

The Calculating Stars

The Calculating Stars Mary Robinette Kowal B0756JH5R1 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二年在国庆假期期间读雨果奖的作品了,去年读了N. K. Jemisin《破碎的星球》三部曲的前两本,今年读了新鲜出炉的今年雨果奖的获奖作品。虽然小说都没预想的那么好,这个好传统我要延续下去。 这本小说讲的是架空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次巨型陨石改变了地球的生态,人类开始寻求星际殖民的道路,于是航天事业被提上了优先议程。小说以女主第一人称的视角,从陨石的坠落讲起,到自己是航天基地的计算人员,到自己上电视节目被认为是女宇航员的代言人,到自己真正成为第一批女宇航员。另外还有蛮多女主和丈夫打情骂俏床事的情节,感觉蛮像中年妇女的情爱小说的。 标题里的计算,取的是女主在航天事业里扮演的角色,她是一名战时的飞行员也是一名数学家,她最擅长的就是计算各种航天航空的数据。基本来说,女主就好像是一个“计算侠”,用计算来作为数据支持来证明自己的一些想法,来平权。最后女主也是凭借自己超强的计算能力,争取到了上天的一席之位。 小说开头的地方给我的感觉时代感特别鲜明,特别是女主(犹太天才型女性)又对自己的计算展示没有信心又觉得不让自己展示很不公平很生气,然后和黑人小伙伴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把当时的大环境描绘得很写实。 中间开始有点像平权纪实了,一步一步写如果称为一个女宇航员。但是女主平权的心胸和视野非常狭窄、手法也让人很难苟同(比如用性来当筹码操控老公)。我当时的想法是:女性主义本来和凡事都让人佩服崇敬的品德是两码事的,完全可以有马基雅维利的女性主义嘛,本来女性主义就是一种政治运动啊。 再往下读,我只能说又到了挑战我自己偏见的时候了。下面我会列举很多我对小说中的这位女主的观察和判断,我理解女主很多的所作所为甚至思维逻辑都受限于当时的年代,但这并不改变我对她的厌恶。当然下面的内容也暴露了我自己对女性主义的一些可能粗暴无知的认识,先记下来,以后再学习改正吧(if any)。 明明是一个很好的cause,也是女主想要达成的一个 cause,在女主的口中一定要把它描绘成好像是做了一件错事然后滚雪球不得不做下去的样子(上电视节目、嗑药)。 为什么得知女主有自杀的经历,让我更讨厌她了呢?我反省如果是一个男主,说这个男主有自杀的经历,是一个内敛而无法和世界reconcile的可怜的人,我心中的会自杀的人是有compassion的、不可能对人很mean的,不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人是那么有攻击性的,但是换成女性好像就很常见。 女主是一个受害者,是自己妈妈要求之下的受害者,但是谁不是呢?而且越看她的女性主义的追求,越觉得她真的是女性主义的受害者而不是没有女性主义的受害者。因为女主这样的女性主义,不是在挑战规则,而是在挑战现状,想用既有的规则来改变现状,等于是在扭曲女性主义来迎合既有的规则,就好像女主要变得无耻和马基雅维利主义来平权,就好像同性恋一定要结婚一样。 有两段我读到很想摔ipad的地方。 官方不让女性当宇航员的理由是太危险了,而女主去说服官方的理由竟然是既然是殖民需要女性来生孩子,女主的报告内容竟然是“We begin by looking at the budgetary benefits of using women as astronauts, due to our lower mass and oxygen consumption”。 关于隐瞒死对头的病情,当死对头提出offer说可以让女主上飞机的时候,女主的第一反应是要把交易变成可以上火箭。被拒绝后,女主又站到道德高地说死对头隐藏病情其实是危害到了同行人的生命和整个航天事业,然后对方说他也知道女主的秘密嗑药的事情,于是女主对这件事情的定义是自己被blackmail了。

未来的序曲(上)

未来的序曲:21世纪科幻小说杰作选 Future Preloaded: 21st Century Science Fiction 戴维·哈特威尔/帕特里克·海登(编) David G. Hartwell (Editor) Patrick Nielsen Hayden (Editor) 9787513318396 Charles Stross 查尔斯•斯特罗斯 Rogue Farm 无赖殖场 在科技废气经济萧条的未来,农场来了一个生物,它的构成是各种人类的组合,人们如果愿意牺牲自我肉体可以加入它去到别的地方。丈夫很厌烦这个生物老在附近晃悠,想要赶走它,它却一直不离开在附近找寻食物。于是丈夫发怒冲它开了枪,没想到他的妻子已经加入了这个生物,并本想邀请他一起的。 这个故事有点恐怖又有点恶心,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舒服的感觉,读后感有点像是读了《沙王》的样子。 Charles Stross不仅各种科幻奖项提名无数,还拿过三次雨果奖(短篇)。另外,他还和好基友Cory Doctorow一起合作写过一本小说。之前读过他的《Equoid》,都是怪兽系的。 Paolo Bacigalupi 保罗•巴奇加卢皮 The Gambler 赌徒 主人公是一名记者,所在的公司评判新闻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引发了多少关注的流量,而主人公沉溺在自己的老挝移民身份,也从来不在乎点击量。直到有一天他偶尔接触到了同是老挝裔的女明星,因为女明星的转发,他的流量上去了。主人公觉得自己和他的赌鬼父亲一样,赌对了。 我对这种伪反沙文主义的主题文章厌烦透了!而且赌博和写新闻报道有什么关系啊?到最后竟然还是用号称自己鄙视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功,还能再可笑一点吗?Paolo Bacigalupi一直都喜欢写东方背景主题的科幻小说,非常典型的伪反沙文主义。 Neal Asher 尼尔•阿舍 Strood 斯逐 高级智慧外星人来访地球,主人公身患绝症被外星人送到某外星球,受到外星球生物的追捕想要吃他。最后主人公欣然接受被吃,外星球生物其实要吃的是他身上的癌细胞。 这篇文章我记得我明明在读的时候蛮喜欢的呀,有一种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面对的外界是敌是友的兴奋,同时最后也带有逆转。为啥我现在再回味,却觉得逆转的设计有点刻意了呢? Rachel Swirsky 蕾切•斯沃斯基 Eros, Philia, Agape 情爱,友爱,博爱 有钱家的千金爱上机器人,并通过收养小孩建立了家庭。而之后机器人决定独自离开找寻自我。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父亲或者母亲忽然间决定抛弃家庭离开所生活的地方,貌似这几乎是一种human nature了。那么把这样的设定放在高级机器人上会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我们好像更愿意谅解机器人,就好像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会更愿意照顾外国人一样? 这个短篇曾被提名雨果奖、轨迹奖等。而作者Rachel […]

科幻世界译文版 2014-12

2014年度雨果奖获奖作品专辑 Charles Stross 查尔斯•斯特罗斯 Equoid 魔魇独角兽 有点像是Torchwood设定的机构中的主人公受命去探究一场关于独角兽的谜案,其中穿插了历史的遗留信息和现代正在发生的事情。被调查的独角兽,也非人们想象中的虚拟的温顺美丽的动物,而是一种通过控制人类来寻求更多食物资源和繁衍的很恶心的生物。 这个故事的开头我读了两三遍才终于读进去,因为一开始的信息量好大,又要交待主人公的身份性格以及他的工作的内容背景,而且这些交待都不是一本正经地平铺直叙,而是以一种刻意很不经意之间随口流露的方式。我也能感受到作者写作的风格,是想以自嘲和幽默取胜,但是不确定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我并没有很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相反,我有点迷茫于这个独角兽的来龙去脉,特别是独角兽和蜗牛的关系我至今没看懂。然后到了中后半段故事,越来越恐怖,独角兽的设定不仅邪恶而且很血腥,让我想到了Torchwood里面对小精灵的描写。里面的授权卡的设定(默认谁看到的都是他的上级官员)也和Doctor的psychic paper很类似。果然是从幽默语气到幻想内容设定都是很英式的。 同一主角的系列叫做The Laundry Files,H. P. Lovecraft此人不仅真实存在,作者Charles Stross笔下的风格也属于Lovecraftian horror。同系列中的《The Concrete Jungle》以及这篇《Equoid》都拿下了雨果奖。 Dan Wells 丹•威尔斯 The Butcher of Khardov 卡铎的屠夫 身形巨大的主人公擅长打斗愚钝一根筋,丧妻后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杀戮。 为什么这样烂俗的作品会入围雨果奖?所有的梗都非常老套,愚蠢的男人仅有肉体力量上的优势和对妻子的爱,同时他还背着妻子继续打打杀杀为的是让妻子过上好生活。看得我都要吐了。硬要说哪里比较特别的,就是叙事结构非常散乱,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和时间排序。 Brad R. Torgerse 布拉德•R•托格森 The Chaplain’s Assistant 星舰牧师的助手 The Chaplain’s Legacy 星舰牧师的遗产 这期《科幻世界译文版》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The Chaplain’s Legacy》是雨果奖最佳长中篇的候选,可能是为了说明故事的背景情况,所以还加了一篇较短的《The Chaplain’s Assistant》。故事的设定是,人类星球被外貌类似螳螂的外星人攻击,显然螳螂在军事方面都比人类要发达,打算直接把人类灭掉。但它们却很惊异地发现人类的宗教信仰,而开始止步想要对人类有进一步的了解。主人公身处一座教堂中,这座教堂接纳各种不同信仰的教徒,而主人公却并非某个教的信徒,只不过是这座教堂曾经的牧师的一个助手,在牧师去世后接手管理这座教堂。 我虽然没什么信仰,但一直觉得信仰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的作用并不是在改变什么,光光因为宗教的存在并不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更多的知识或者是更广阔的了解,但是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处理外部事物的眼光和方法。等于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工具,我觉得这是很值得咀嚼的。 而文中的螳螂自己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它们停止对人类灭绝性的屠杀,是因为它们觉得人类这种有宗教的生物太低级了(人类至今还要靠莫明的宗教来支撑自己的生活),还是因为它们只是想进一步探究对于它们来说某种无法理解、也从未经历过的事物?这篇作品文本里对信仰的解释为感受加顿悟,这又是两样很玄的东西,特别是顿悟。正因为螳螂没有顿悟的能力,所以它们也无法感受到神的存在。 另一个此文有揭示的地方,在于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一种残酷而低级化的。如果没有那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比如第一个故事里的教授、第二个故事里女王的被困,历史大河是会很顺利地朝着文明灭亡的方向行进的。这是一个让我很惊讶却又觉得惋惜的世界的设定,略感无力。 Mary Robinette Kowal 玛丽•R•科瓦尔 The Lady Astrona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