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Aliette de Bodard

科幻世界译文版 2015-09

The Quantum Thief Hannu Rajaniemi The Breath of War Aliette de Bodard The Sounds of Old Earth Matthew Kressel The Rydr Express Tobias Buckell Hannu Rajaniemi 哈努·拉贾涅米 The Quantum Thief 量子窃贼 我觉得这篇小说很厉害的一个地方是对其描述的未来的那个世界有着各种奇妙且丰富的设定,这些设定不仅具有想象力而且很符合”科幻”这一概念,即其中的来源往往都和当代的数学或者科学的点子很贴合。比如命表(把时间作为量子化现金存储起来的仪器)、外记忆(把所有关于环境、感知、思维的一切存储在云端)、隔弗罗(用来访问与分享外记忆的密钥)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玄乎的设定,比如轮回转世(默工的设定感觉都有点像印度神话了)或者是各种非人类的存在。我并没有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很畅快淋漓的感觉,虽然在开始读之前我就在amazon上看到一些书评说前几章读得很辛苦但是后面就停不下来之类的评语,但是我在我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找到那一条”读得很辛苦”到”停不下来”的转变分界线。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科幻的设定太多了,作者也丝毫没有想要慢慢解释的意思,结果就是让读者迷失在了茫茫未来世界里面。里面的那么多的设定其实每一条都可以被好好来利用和深挖的,但是作者显然更注重想要让读者不知所云的眼花缭乱感。 回到故事的情节上,给我的感觉也是有很精彩的桥段安排同时相当杂乱。防痴呆剧透:这个未来的世界其实原本是一个监狱,而有人会修改外记忆,使得所有人以为自己生活在另一种状况。当一件事情被陈述出来,那就变成了很主观的一件事情,而作为一个个体可以紧紧抓住的也只有去感知的能力。当连对事物的感知和记忆都变成可以存储在云端的东西的时候,虽然很便利(我现在还是觉得这个点子很厉害),但是与此同时这一感知不再由你独享而变成了与你无关的东西,更不要提被改写的可能性了。当然,现在也不能百分百的否认有即使是我们现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记忆也会被改写的可能性。所以第二层的意思就是,我们靠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记忆作为基准来行事本身是否靠谱。总结到这种程度的情节,在我看来也明明可以写得更好的,因为这是一则非常引人深思的情节,而我总感觉作者放错了重点(而且是故意放错重点的感觉)。 Aliette de Bodard 阿里埃特·德·博达德 The Breath of War 战争的呼吸 新生儿的存活,需要母亲年轻时创造雕刻的生物的一口气。主人公的婴儿即将诞生,她去寻找深山里她创造的生物,原来她在年轻的时候创造的生物是一座飞船(战机),她把自己对现状的不满载入了这座飞船,飞船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战争。最终,主人公放飞飞船到外太空。 我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篇关于育儿的小说。关于生命的延续,在这篇小说的设定里面让人意想不到地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由自己心愿决定样子的生物(甚至是把自己的心愿加载了进去),另一个是人类种族的延续(这一延续还依靠前者的一口气)。然后我发觉这篇更多地是在讲主人公本身的成长与变化,如何对自己年少时的理想的不堪而负责。 Matthew Kressel 马修·克莱索 The Sounds of Old Earth 老地球的声音 地球要被拆迁了,老人家不愿意。 这篇太让我厌恶了。我觉得怀旧和守旧是两码事。一个人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这没什么好指责的,但也没什么好美化的。 […]

科幻世界译文版 2014-12

2014年度雨果奖获奖作品专辑 Charles Stross 查尔斯•斯特罗斯 Equoid 魔魇独角兽 有点像是Torchwood设定的机构中的主人公受命去探究一场关于独角兽的谜案,其中穿插了历史的遗留信息和现代正在发生的事情。被调查的独角兽,也非人们想象中的虚拟的温顺美丽的动物,而是一种通过控制人类来寻求更多食物资源和繁衍的很恶心的生物。 这个故事的开头我读了两三遍才终于读进去,因为一开始的信息量好大,又要交待主人公的身份性格以及他的工作的内容背景,而且这些交待都不是一本正经地平铺直叙,而是以一种刻意很不经意之间随口流露的方式。我也能感受到作者写作的风格,是想以自嘲和幽默取胜,但是不确定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我并没有很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相反,我有点迷茫于这个独角兽的来龙去脉,特别是独角兽和蜗牛的关系我至今没看懂。然后到了中后半段故事,越来越恐怖,独角兽的设定不仅邪恶而且很血腥,让我想到了Torchwood里面对小精灵的描写。里面的授权卡的设定(默认谁看到的都是他的上级官员)也和Doctor的psychic paper很类似。果然是从幽默语气到幻想内容设定都是很英式的。 同一主角的系列叫做The Laundry Files,H. P. Lovecraft此人不仅真实存在,作者Charles Stross笔下的风格也属于Lovecraftian horror。同系列中的《The Concrete Jungle》以及这篇《Equoid》都拿下了雨果奖。 Dan Wells 丹•威尔斯 The Butcher of Khardov 卡铎的屠夫 身形巨大的主人公擅长打斗愚钝一根筋,丧妻后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杀戮。 为什么这样烂俗的作品会入围雨果奖?所有的梗都非常老套,愚蠢的男人仅有肉体力量上的优势和对妻子的爱,同时他还背着妻子继续打打杀杀为的是让妻子过上好生活。看得我都要吐了。硬要说哪里比较特别的,就是叙事结构非常散乱,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和时间排序。 Brad R. Torgerse 布拉德•R•托格森 The Chaplain’s Assistant 星舰牧师的助手 The Chaplain’s Legacy 星舰牧师的遗产 这期《科幻世界译文版》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The Chaplain’s Legacy》是雨果奖最佳长中篇的候选,可能是为了说明故事的背景情况,所以还加了一篇较短的《The Chaplain’s Assistant》。故事的设定是,人类星球被外貌类似螳螂的外星人攻击,显然螳螂在军事方面都比人类要发达,打算直接把人类灭掉。但它们却很惊异地发现人类的宗教信仰,而开始止步想要对人类有进一步的了解。主人公身处一座教堂中,这座教堂接纳各种不同信仰的教徒,而主人公却并非某个教的信徒,只不过是这座教堂曾经的牧师的一个助手,在牧师去世后接手管理这座教堂。 我虽然没什么信仰,但一直觉得信仰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的作用并不是在改变什么,光光因为宗教的存在并不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更多的知识或者是更广阔的了解,但是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处理外部事物的眼光和方法。等于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工具,我觉得这是很值得咀嚼的。 而文中的螳螂自己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它们停止对人类灭绝性的屠杀,是因为它们觉得人类这种有宗教的生物太低级了(人类至今还要靠莫明的宗教来支撑自己的生活),还是因为它们只是想进一步探究对于它们来说某种无法理解、也从未经历过的事物?这篇作品文本里对信仰的解释为感受加顿悟,这又是两样很玄的东西,特别是顿悟。正因为螳螂没有顿悟的能力,所以它们也无法感受到神的存在。 另一个此文有揭示的地方,在于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一种残酷而低级化的。如果没有那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比如第一个故事里的教授、第二个故事里女王的被困,历史大河是会很顺利地朝着文明灭亡的方向行进的。这是一个让我很惊讶却又觉得惋惜的世界的设定,略感无力。 Mary Robinette Kowal 玛丽•R•科瓦尔 The Lady Astrona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