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17

白老虎

白老虎 阿拉文德·阿迪加 路旦俊/仲文明(译) 9787020079469 这本书是以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的形式主人公自述了在印度从穷人家的孩子到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心理历程。故事本身一气呵成,是一个很顺畅的故事,起承转合也设计得比较吸引人。当然在这位作者笔下的印度发生的成功故事远没有我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得那么普通,而是充满了血腥和丑陋甚至变态的成功史,简直有点魔幻现实的感觉。主人公聪明但愚昧,顺从却暴力。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这个主人公从头到尾的奴性,这一方面可能是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也和穷人家对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的幻想和敬畏有关,另一方面又体现在更深层次的整个民族对待国外列强的姿态有多低。 最好的一个例子也是我一直对这本书最放不下的一个设定,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写信给温家宝。用主人公的信的开头的用语来说,是“热爱自由的国度——中国”,因为他觉得印度是几经西方殖民占领的国家,而中国人民崇尚民族解放和个人自由、虽然英国人曾经试图奴役中国也未得逞。 我想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主人公这样的心态。 先是主人公眼中的中国、对中国的定位。我最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主人公要么就是特别做作、要么就是特别傻,否则怎么会把中国和自由两个词放在一个肯定句里面呢?但是我后来越想越觉得恐怖,我觉得中国的所作所为至少在宣传层面是在一直输出这么一种强大的讯号,给大家洗脑。外界的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只有政治宣传,人家人不在本地只能作罢,中国人自己竟然也只有政治宣传,那不是更恐怖吗? 然后是主人公那么多心路历程,他选择中国的领导人来倾诉。他是想把希望寄托在外国强大的第三方?正义的第三方?这让我又一次想到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是很drama+悬疑的剧情也是在诉求一个强国的平台来寻求一种正义。一个国家发生问题了,只能寻求外部的力量来主张正义,这是很可悲的。但是反观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但又能向谁去寻求客观的救助呢? 最后从作者的设计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作者如果是比主人公聪明的人就不会这样写。这样写唯一的好处,只有是吸引伪反沙文主义的青睐,所以我并不服它的布克奖。我记得以前读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是讲的很纯粹的印度的故事,觉得很苦难很真实也很真诚啊,完全不需要加这本书的这个噱头梗啊。

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 S2

心目中的神剧走下神坛。 这一季的故事貌似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而且Dirk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并没有以他为标题第一男主角的感觉。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就有那么多人物很错综复杂的线索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包括不死女和黑暗组织都可以有很多有潜力的东西去挖掘。但是第二季里在增加了更多人物之后,反而一个都没有好好地把人物用起来,太可惜了。 这一季的主题是想象创造了的世界。在这个设定之下,连我都能通过剧情的点滴联想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可能的设定真相,比方说两个世界可以是相互对创造的,再比方说那个可以任意变形的holistic actress,她也可以变成一个世界等等。但是编剧却选择了一个最无聊最童话的设定真相,最后大结局大boss的解决方案也是简单霸道正能量没有道理说不通。 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我都没看明白,也有可能是我看得不够认真。希望下一季,剧情和人物都可以再扎实一点,我不能接受没有内涵实力支撑的单纯的卖萌。(刚看到新闻说此剧已被砍,没有第三季了。那我还是专心去追读DNA的书吧。)

Doctor Who Special “Twice Upon a Time”

这是什么烂故事啊,几乎就没有内容啊。 先说几点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 魔法特想要给Doctor追认什么东西,抛出来一堆世界原本的good打不过evil,全部要靠one bloke才得以平衡。无法接受把Doctor个人崇拜英雄化的价值观,真实的世界没有Doctor就没放弃治疗了? 1和12怎么会牵扯到一战的那个士兵?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会是那个时间点那个地点那个人物?剧里有很牵强的解释,但是说不通。 唱一唱圣诞歌曲,两边就和解一起K歌了?这故事编得也太不负责了吧。 再说我觉得莫名其妙的地方 一战士兵的名字很有意义吗?我去wiki了一下,觉得reference并没有让我很惊喜。 Dalek来露个脸的意义是? 透明人来露个脸的意义是?目的是? 最后说我觉得唯一的闪光点 魔法特终于滚蛋啦! 期待13。

2017英伦电影大师展

银翼杀手 Blade Runner 2017.12.8 上海影城 在大屏幕上看4K全新修复的《银翼杀手》感觉真的比在家里的电视屏幕上看好太多了。原来看的时候大家就都在感叹画面的科幻效果根本看不出来是一部1982年的电影,在大屏幕上看的结论更是如此,虽然末世的设定,但是那种宏大的感觉还是超级好的。 其实我以前听过PKD的原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的有声书,虽然情节已经记不清了,甚至在第一次看《银翼杀手》电影的时候情节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但是给我留下来最大的印象是主人公面对屠杀机器人的时候那份内心的混沌不安。这可能是原著和电影改编最大的不同也是最高精神一致统一的地方。面对异人的态度和心态,不该是那么封闭歧视的。电影里面的Decker其实在一路追杀复制人的时候看不出来任何的犹豫,反而通过大boss最后的言行表现出来,为什么他最后去救了Decker,为什么他在临死之前的那段独白(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我觉得都是在唤醒人们心中的一丝同理心,即使对象可能是未知的/不被认可的。 猎人之夜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2017.12.9 上海影城 爸爸抢了一大笔钱藏了起来,只有两个孩子知道在哪。坏人来到这个家庭想要得到这笔钱,妈妈入套被害,孩子们逃了出来,最后被好心又tough的老奶奶所救。 整个故事其实蛮简单的,配乐也不错。有几个地方我没有看懂,比如说有很多自然界动物的镜头,不理解是想表达什么,还有最后圣诞礼物小男孩送苹果,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电影里有很多关于宗教的东西,在我看来这些宗教的正正反反的好坏,我几乎无法判断。刚开始的时候老奶奶对那些孩子们的宗教的教诲,我都以为这个老奶奶是大boss是在给这些小孩洗脑呢。 我觉得看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要现在来看才有意义。小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代留下来的书籍来追溯历史,因为我觉得我们怎么知道文字留下来的是真的呢,比如几千年后的人发现我现在随便留下来的一本科幻小说他们怎么可能就会觉得这本科幻小说里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呢。我现在觉得其实是可行的,过去的东西的内容可能是假的,但是过去的东西发生的动机不能是骗人的,所以可以通过推理来判断真假。 就这部电影而言,可能它的视角是片面的,但是它想要通过它的视角来讲的这个故事和传达的信息必然是真的。跨时代可以看到很多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能看到他们自己看到的点和为此得努力,这是我们现在看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跨时代可以看到很多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这并不可以成为我们可以放任不去试图看到自己的时代的真相的理由。再退一步,就算看不到我们自己时代的全局,我希望至少可以看到自己为自己能看到的点的努力。 捉贼记 To Catch a Thief 2017.12.9 上海影城 我期待的希区柯克的电影,又是很轻松的,故事也挺流畅的,蛮好看的。 可惜我们现在来看悬疑电影的始祖的作品,可能对他有点不公平,因为我们现在的观众已经被各种悬疑因素的脑洞给宠坏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可以想到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比电影原故事更精彩更反转更多层次的真正犯人的可能性。 而且男主的主角光环有点太严重了:被偷的美国老太怎么就那么信任他;他明明已经被女主看透身份却还死鸭子嘴硬;变装跳舞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如果 If…. 2017.12.10 上海影城 精英男校里面有非常严厉的学长制度,被压迫的几个同学起来反抗杀掉全部的老师。 说实话我没看明白。背炸药包上学去炸学校的动机很清楚,而且可以猜到创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但是看不明白其中的逻辑推理。正如电影标题所暗示的,其中有的部分是真实的、有的只是学生们脑海中的那个“如果”,因为更多的情节是学生们很隐忍服从的地方,真的爆炸的情节都是幻想出来的那个“如果”。但是这些情节的堆积和累进,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通顺。我想借用pandakill里的人经常说的台词:不要跟我谈状态,我要听盘逻辑。这部电影的逻辑没有把握说服,就算我感受到了其中的状态和情感,但是我还是不能说我理解了,所以不做更多的评价。 烈火战车 Chariots of Fire […]

悟浄出立

悟浄出立 萬城目學 涂愫芸(译) 9789573332305 在这本里面,萬城目學改编了五个中国历史故事。这样的做法很眼熟不是吗?萬城目學自己在前言就直言自己的这一想法完全来自中島敦,说是自己在考试的时候考到中島敦的《我的西游记》里面的一篇,写得就是沙和尚的角度的故事。我的2017的年度书籍应该就是中島敦的《山月记》无疑了,要把这一本《悟浄出立》拿来和《山月记》有点不公平,因为虽然这一本《悟浄出立》已经很好看很精彩了,但是我心中的《山月记》是神一样的完美的存在。以《山月记》的标准来看萬城目學,缺点一目了然,故事新编很不自然、人物的纠结的点抓得挺准但是略显刻意、故事也是奇幻成分多于朴实等等。但是可贵的地方在于,我在读《悟浄出立》里面的这一系列的五篇故事,还是有读到很多触动到我的地方。 《悟浄出立》题目是沙悟净,其实是借沙悟净的眼光在讲猪八戒,然后再回过头来审视沙悟净自己存在的意义。《趙雲西航》讲的是赵云和张飞/诸葛亮一起坐船往西,短短的时间内赵云经历了一场自己内心的历练。《虞姫寂静》讲的是四面楚歌,虞姬发现自己受宠是因为自己长得和项羽的原配一模一样,接着她在项羽面前表演了最后一支舞蹈。《法家孤憤》说的是一个和荆轲名字声音一样的小官回忆当初考官的时候偶遇荆轲也是因为同音而被录取,没想到没过几年荆轲竟已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父司馬遷》以司马迁的女儿的视角,看父亲受刑出狱后的放弃人生的样子并用自己来鼓励重新燃起了司马迁的写作的灵魂。 后三篇的原创的元素太多了,没有一种很自然的是的的确确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感,我几乎感觉我也可以编得出来的。如果我再一次拿对中島敦的喜爱来要求萬城目學,我最看重的《山月记》的几个元素:不断地自我质问/另外的人作为镜子/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那么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趙雲西航》。 简单地记一下读《趙雲西航》的时候想到的 赵云心里的一丝不安,一开始以为是五十岁的中年危机,后来以为是对战争的意义的疑惑 对战争的意义的疑惑与最终的质问有联系 对故乡的定义,由诸葛亮提出来 对于张飞的嫉妒,是因为张飞的心安(没心思没烦恼),但其实张飞的心安是他对故乡的定已的笃定(家兄即故乡) 嗨,子龙兄 结局的抒发

SIFF 2017日本新片展

全部是日本的新片,貌似有的还早于日本上映。但是好多片子我却也找不到很多我想看的,匆忙中选了四部看,都是在大光明。我要吐嘈一下,都已经是上海电影节的一部分了,为什么大光明的电影票不能像电影节那样正常点?我的意思是,大光明的电影票不但正正好好放不进豆瓣收藏夹,连电影片名都显示不出来,全部是“2017上海日本新片…”就结束了。 海边的李尔 海辺のリア 2017.12.2 大光明电影院 借用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基本设定,把背景放在了当代的日本,男主也变成了患了老年痴呆的已退休的原国宝级演员。 演员都是老戏骨,但是很多独白式的表演尴尬到极点。借用了很多舞台剧话剧的表演形式,里面穿插了很多莎士比亚原著的台词来应证这部电影里的内容,但是和电影的气场不是很搭。如果这样的演技放在话剧舞台上,会让人觉得很厉害,但是在电影里面看到就会觉得很不真实不自然。我猜,把男主的身份设定为退休的演员,可能也是为了弱化这种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吧,可惜还是不怎么成功。很多时候,我实在无法分清男主到底是在演戏、说真话、还是说胡话。 如果把这部电影拿来和原著对比的话。我有一点记不清原著的李尔王的结局了,最后的结局和莎士比亚一样吗?为什么结局的电影画面时一顿一顿的呢,这又寓意着什么没看懂。不大接受全部抹黑大女儿,有点奇怪。读莎士比亚的悲剧,我感觉所谓的悲剧的来源是无法改变无法避免的。在《李尔王》里,我的解读是人类对亲情的依赖和信任。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吗? 美丽之星 美しい星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改编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说,一家人都各自以为是外星人,太好玩了。这是我这次日本新片展看得最喜欢的一部。 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感觉异化,以为自己是外星人。但是可能原因不一样,这部作品以为自己是外星人的都是成年人,可能就是因为异化。 这些大人们以为自己是外星人的执着太可爱太搞笑了,而且还各自不同。爸爸是从浑浑噩噩觉醒热情,女儿是肯定并追求自己内心原有的想法,儿子是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想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家里面唯一不自以为是外星人的妈妈执迷于传销,这种对比也太讽刺了。一样是被骗,是不是情愿被骗是外星人? 两个星球的人的对决,火星人是想代表太阳系联盟呼吁人类要重视自然环境,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水星人的逻辑是“美本来就是人的概念,但是人又往往觉得没有人的大自然最美,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还不如全部结束重生人类。”双方观点还都挺有道理的:P 对待真相的逻辑。女儿说自己是异于人类的坚强,所以可以承受男方不是外星人的真相,这也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最后她执着地坚持。爸爸也是这样,就算知道自己要死了,还是不改变心意。最后带着爸爸临死前的偷偷出行,好像我最近看的什么片子阿,但是死活想不起来了。 总之好看! 不能犯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不能犯的概念,就是用不可能达成犯罪的手段导致他人的死亡不受到法律的约束。比如说你咒骂一个人被雷劈死,他马上被雷劈死了,那你是无罪的。这部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用的就是这个概念,男主就是一个不能犯,他作为都市传说一样为他人满足杀人的愿望,但同时要求他人的杀人愿望是纯粹的。 中二的台词/动作/镜头把悬疑惊悚片变成了搞笑片。到现在我还是没搞明白,男主的设定是基于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还是超自然的能力,电影似乎也没有讲清楚。 女主(我觉得她长得好像大野智啊)作为警察站在男主的对立面,想要用希望来杀死坏人。讲到这里的时候,观众们都笑了。这个逻辑行得通吗?女主的说辞是不能用坏人的逻辑来对付坏人,不用坏人的逻辑是不是正中坏人的逻辑? 摇摆的心 ユリゴコロ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从一本杀人自白引发出来的悬念故事。 连着看了两部松坂桃李主演的电影,但是其实这部我是冲着松山ケンイチ买票的,结果他一直到电影演了一半才出场。看脸他看上去还是微胖,但是床戏身体又很瘦。 电影画面构图都很好看。一开始感觉很阳光的(郊外的自然田园美景美食),后来变得那么扭曲阴暗挣扎我个人有一点喜欢不起来。这个故事的巧合也太多了,但是也很好猜。故事交待得太慢了,所有都一个个演出来,很多其实都可以一笔带过的。

West Side Story

West Side Story 2017.11.29 上海文化广场 啊,一周过去了一直没时间写,现在懒得认真写了,简单罗列几点观感。 舞美很好看,又有点像现代芭蕾 好多耳熟能详的歌 女主声音太高假音太多不自然不好听 社会问题,但是觉得很不舒服的是剧情方太多重点在男女主的爱情上,弄得好像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方法是爱。但是剧中的男女主的爱也不够令我觉得信服,而且女主有点绿茶婊(说到底悲剧的死亡还不是她引起的),男主也很奇怪,杀了人没什么罪恶感,只要有女主的理解就可以照样谈情说爱远走他乡。但是我也不知道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可能是智慧、也可能是欢乐。一开始看到两个帮派虽然敌对但是都是年轻人而且个个能歌善舞非常欢乐反而觉得事情一点也不严重而且大家都很可爱,好像是爱唱歌的孩子不会变坏的感觉。 难得看到音乐剧那么悲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