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Arthur Miller 英若诚/梅绍武/陈良廷(译) B07MH11ZXK |
以前看了一部Arthur Miller的纪录片,里面讲到《The Crucible》和当时美国文化界打击共产主义的隐喻关系,《Death of a Salesman》是多么前瞻地在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于是在我的脑海里,在知道《推销员之死》这个剧本的具体情节之前,我的固有思维是它是一部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作品。读下来才觉得并不完全如此,但是还是让我相当佩服作者。
我原本的设想是,主人公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全情投入如鱼得水,但是几十年来拼尽了全力却吃了同样是资本主义带来的致命的苦头。但是故事里的主人公本来就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他的快乐幸福的来源也与资本主义无关,只不过他悲剧的导火线之一是干了一辈子没有任何积蓄也没有谋生的能力了。
主人公是一个前后很统一的形象,从小他向往的是像本大伯那样挖到金矿、对孩子的教育与期待也是凭借机遇出人投地、还时常偷腥、爱夸耀(到自己都信以为真),他最终的悲剧的目的说到底也还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拿到一笔钱干一番(不那么靠谱的)事业,拿到那笔钱的方法是去骗保险金。这一系列从开始到结束、从内到外、从方法到目标都是很统一的价值模式。
那么主人公的悲剧点到底在哪里呢?是他追求的东西(目标)本身有问题?还是他追求的方法有问题?还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定位有问题?如果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来看的话,只有第一个问题是和资本主义有关的,好吧,第二个问题和资本主义有一半的关系。
第一个角度是目标本身。主人公追求的是什么,那么得到的就是相应的东西,这种想法非常存在主义,却把对错给抹灭了。
第二个角度是方法,我一直思考:脚踏实地比投机取巧高级在哪里?如果说投机取巧是资本主义制度给人带来的价值观的话,那脚踏实地难道不也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一种价值观吗?抛开小时候的环境带来的难以撼动的教育之下的观念,投机取巧的确更适合某种社会生存环境的话,那在谴责和鄙视投机取巧的时候会不会气势弱了下来?
第三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话说回来,他是一个老百姓,普通人。普通人有这样的悲剧更可悲,还是有力量的人、可以看清这一切的人的悲剧更可悲?
看起来主人公的悲剧在于他自己本身,但是也可以说他本身的悲剧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感觉有点赖皮,就好像最近开始读侯世达的《我是个怪圈》里面讲到意识(再进一步自由意志)如果从很低的层次去解读就没有意义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对里面的人物的认识。哥哥和弟弟其实都是对爸爸的形象的复刻,但是哥哥和弟弟又有巨大的区别,这里的设定作者非常厉害。其实我对弟弟这个形象非常感兴趣,他是第三个问题的奇解,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力量正好足够多到有清醒的认识,却不够去做出任何影响性的改变,他选择的是圆滑事故地对待这个世界,这是悲剧还是幸运呢?
One Trackback/Pingback
[…] Miller的《Death of a Salesman》,然后是Tennessee Williams的《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最后是这本Euge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