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西方哲学史:休谟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学史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9780415325059

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他的著作《人性论》分为理智、情感、道德三卷。 首先,休谟提出了”印象“和”观念“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具有较多的力量和猛烈的知觉,后者是思考和推理中的印象的模糊心像。一切单纯印象都有一个相应的观念,复合观念则未必和印象相似。由此,休谟在心理学中驱走了实体概念,即因为不存在”自我”这种印象,因此也没有”自我”这种观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不存在”并不是普通意义的”不存在”,而是说它的存在与否我们不能知道。 接下来,休谟提出了一个很厉害的观点,关于”盖然性“,就是指靠非论证性推论从经验的资料所得到的那种不确实的知识。休谟说有七种哲学关系,其中

  • 有的仅依存于观念的关系,它们是确实的
    • 类似
    • 量或数的比率
    • 任一性质的程度
    • 相反
  • 有的是观念虽毫无变化而能使其改变的关系,它们是盖然的
    • 同一:心不超越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之外
    • 空间和时间关系:同上
    • 因果:从某个事物/事件推论其他某个事物/事件

使得一个对象产生另一对象的力量,不是从这二对象的观念发现得到的,所以我们只能由经验认识原因和结果,不能凭推理或者内省来认识。也就是说,是经验使人有了关于原因和结果的知识。所谓的”因为A所以B”,其实是指屡次观察到”屡次观察到’A的印象后面跟着有B的印象’的情况”的情况。这里包含两点:1)当我们在说”因A果B”的时候,其实仅仅是在说”在过去的经验里,A、B一向屡次相继或一起出现,一次也没有观察到A后面不跟着B,或者A、B不相伴出现的事例”。2)单纯枚举归纳不是妥实的论证形式。休谟进而主张,这种经验不能成为预料将来会有类似连接的理由。

有了这种毁三观的顿悟后,那么如何面对现实生活呢?休谟觉得是信念/信仰(belief)在支撑着我们。关于原因和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由习惯来的,信念/信仰与其说是我们天性中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比较恰当。因为我们一无所知,所以所谓的信念/信仰也绝不是合理的东西。我们尽可问,是什么促使我们相信物体存在,但是问是不是有物体却徒劳无益。于是便衍生到了了怀疑主义的范畴,不能因为信念/信仰使你舒服,就放弃怀疑。

难得碰到一个理论那么对我胃口的哲学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夸奖休谟了。罗素说休谟的论证没什么地方可以攻击的,但还是觉得他的理论是死胡同,因为沿着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了。我表示不同意,因为即使休谟的这些理论(主要是怀疑主义这部分)或多或少我自己之前也想过,但是这次读下来还是觉得受益匪浅,有很多可以衍生出去讨论的内容。

我最惊讶的地方在于休谟总结的关于belief这一点,我以前从没有意识到belief有如此大的重要性。隐隐中,我觉得belief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并不是外部的什么内容支撑着一个人继续活下去,而是一个人自己内部的想法和判断支撑着一个人继续活下去,这不是很神奇吗?我想到三个好像有那么点关联,我却自己也有点判断模糊的事情。

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电视里的什么类似辩论或者演讲之类的比赛,主持人或者评委老爱在赛前问选手有没有信心赢,我从来没有搞懂过这个问题的意义。首先,选手怎么可能事先知道自己会不会赢,如果他知道的话那这个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其次,选手自己有没有信心,难道会改变接下来他能不能赢的事实?

我所在公司正在经历从未经历过的低谷期,员工们的想法是熬过这个低谷期就好了,公司业绩总归会反弹回去的。有这样的想法,并不说是大家心里有数现在在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公司走出低谷,而是如果不持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现在做的一切事情也没有任何意义了。等于是,为了使得自己觉得有继续存在的意义,才去相信公司会有好转。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靠谱,但是没有他法。同样的逻辑,可以套在社会宣扬正能量这件事情上面。并不是正能量有多好,而是如果没有正能量,面临惨淡的现状会很痛苦。但是用休谟的话说,不能为了舒服就放弃怀疑!

春节的时候看音乐剧《Something Rotten》,里面有一首歌唱”Sure as the day follows the night / Sure as the sky turns to blue / This much I know / This much is true / Above all else, whatever you do“。在剧院里,我就突然意识到之前一直困扰我的那个问题”我们怎么就毫不质疑地相信明天太阳会升起(而不是什么绿色的太阳或者篮球或者苹果会升起)”的答案。那就是其实我们的相信是有程度的,只不过对”明天太阳会升起”这件事情我们相信的程度相当之高而已,还是不存在100%确信这种事情。所谓的相信/确信,只不过是你对一件事情相信的程度x%,这个x超过了你大脑默认的一个置信数值而已。而几乎所有人既不知道自己的相信程度只是x(x<100),也不知道自己大脑中运算了这个x和置信数值比大小的程序。

最后,关于belief本身也很有趣,中文可以翻译成信念、也可以翻译成信仰。当翻译成信仰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对它缺乏善意、把它当作一件很蠢的事情;而翻译成信念的时候,我却能以很轻松地说服自己信念的必要性和枚举种种信念的好处。但是静下来想一想,其实在本质上就和这两个词在英语里的统一用法一样,信念=信仰。也就是说,相信那些宗教奇迹(比如圣母处女生子)和相信抛一枚硬币总会落下来一样的愚蠢(一样的有智慧)。再用一句我来爱讲的话,迷信宗教和迷信科学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