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子 Midnight’s Children 萨曼·鲁西迪 Salman Rushdie 刘凯芳(译) 9787540237523 这个月我打算主打读英国文坛移民三杰的第三位鲁西迪(Salman Rushdie)的作品。这一位的名气一点也不比另外两位石黑一雄和奈保尔差,说起他被官方追杀甚至还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这种神秘的色彩来自于出乎我理解的宗教,我对这一宗教的无知,正如我对作者笔下的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无知。 很意外的是我读的第一本Rushdie的小说是他去年的新作《Quichotte》,我还蛮喜欢那本小说的,一是赞叹作者人物的刻画有一种看上去不费吹灰之力但句句精准有力道的笔法,二是觉得这种好像很传统的故事框架嫁接让人眼花缭乱又极具异国风情的想象力。读了这本作者比较早期的成名作《午夜之子》之后,我发觉原来一切都有迹象,Rushdie的文风很早就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在《Quichotte》里更显得举重若轻。《午夜之子》还多次获得布克奖,它的厉害也可见一斑。 这个故事正如书名所说的,讲的是主人公是一个生于午夜的和新国家共同诞生的印度人,他在缓缓道来他的一生和他的家庭,从他的外公到外婆,到父母一辈,再到妹妹和各种亲戚。而说是家庭,他其实是一个在出生之际便被和另一个家境完全不同的午夜之子调包的孩子。他和那些和新国家同一天共同诞生的那些小孩,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神奇的能力,特别是最靠近零点的主人公(鼻子)和被调包的另一个午夜之子(膝盖)。但是他的能力并没有被保存下来,也正如他的一生也并没有新国家建立的时候来自总理的祝福那样被幸福围绕。相反地,他的家庭和他的一生都被国家政治的瞬息万变所牵引和影响,那些午夜之子则是整体被团灭。最后他收养了另一个午夜之子的孩子,那个孩子也是在政权交替的新的一个午夜诞生,是新一批的午夜之子,似乎拥有另一种新的能力。 我最直观的读后感是,这是一部压抑很深却有很外露的反战小说,或者说反政治小说。主人公和他所描绘的人物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千奇百怪,各有各的精彩,但是都无法逃脱被国家的政变的灾难所裹挟的命运。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宗教,以及这些复数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但同样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可怜。主人公在叙事的时候,经常还会反思自己的写法,还常会立尽量不说国家大事只说个人的事之类的flag,结果还是不得不具体列举出来自己“没有说”哪些历史上发生的国家大事。如果沉溺于此,真的很难继续下去,所以小说的情节走向了奇幻。主人公拥有的超能力,可以隔空知道别人的想法,还可以在空中建立多人心灵交流的通道;再配上各种古印度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人物,这个大杂烩把每一个人的现实和奇幻都似真似假地融合在一起了。读到主人公参军的情节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在读《湮灭》,奇幻+怪谭了。 最后一些摘录。 新闻和现实脱节。一方面报纸引用外国经济学家的话 ——“ 巴基斯坦成为新兴国家的榜样”,另一方面(未予报道),农民对所谓的“绿色革命”痛加诅咒,他们声称大多数新打的水井完全无用、有毒,反正是打错了地方。一方面社论称赞国家领导人清正廉洁,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谣言提到了总统儿子的瑞士银行账户和崭新的美国轿车。卡拉奇《黎明报》提到另一个黎明 ——“ 良好的印巴关系即将出现?”,但是在卡奇沼泽地,另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要明白无误地说明的是,我坚决相信,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的内在目的不为其他,它只是要把我这个陷入到茫茫黑夜之中的家族从地球上消灭掉。 近来把我压垮了的可怕的宿命有了一个更为可怕的形式。我的家四分五裂了,我先后所属的两个国家也垮掉了,能够被正常人称为真实的所有一切都完蛋了,还沉浸在无耻的单相思中。在这种情况下,我试图能够忘却 —— 我这种口气显得太高尚了,绝不要用什么夸夸其谈的词语。那么,直截了当地说,我夜里骑车在城里街道上游荡,寻找死亡。 这会儿,在活动台灯灯光下,我弓着身子伏在纸上,只想成为现在的我,不想成为其他别的东西。那么我是谁是干什么的呢?我的回答是:我是在我之前发生的所有一切事件的总和,是我所见所为的一切的总和,是别人对我所做的一切的总和。我是所有一切影响我也受到我的影响的人和事。正因为世上有我这个人,有些事情在我身后才会发生,我便是这些事情。在这件事上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一个“我”,如今六亿多人口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多重性。我最后再说一遍,要理解我,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 孩子们,政治,就连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件肮脏丑陋的勾当。我们本应该避之不及的,我本不应该梦想什么人生的目标,我如今得出了结论,那就是私人生活、个人的小小的私人生活要比所有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社会整体活动更加可取得多。但已经太晚了。没有办法了。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只好忍耐下去。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