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July 5th, 2015

莱比锡之旅

莱比锡之旅 Le Voyage à Leipzig 米歇尔•莫拉 Michel Mollard 张雪(译) 9787549524280 这本书是虚构了一场发生在18世纪末的两位法国青年前往莱比锡拜师来讨论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的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读者,平均律是什么、赋格是什么、主题和对题是什么等等。它还专门采摘了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相对应的几首来特别说明。最贴心的是书还附带了一册所提及到的乐曲的曲谱。 即使对于我这个音乐白痴,我却也深深被巴赫的作品所吸引。我的问题所在是,我能够感受到它的好,但我却无法在乐理上解构它以此来寻求它的好的源泉。但是巴赫的作品的厉害之处就是在于它有着数学般的美,也就是说一旦把巴赫的音乐,特别是平均律,转化成纸上的音符,即使是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用肉眼看出来它的形式上的美。这些是我在初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是继续读下去到后半本的时候,我发觉这些写于纸上的美还是必须要转化成音符才能透彻的理解它,于是我再一次遇到了瓶颈。我只能默默接受这是我与生俱来的遗憾了。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最后结局的时候定的调子,就算是用那么详尽的解释和理论来分析了巴赫的这些作品,它所带来的意义其实在于得知它形式上的美、理念上的美之后,作品的意义在于作品本身。

吉屋出租

吉屋出租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2015届毕业公演 2015.7.3 兰心大戏院 久负盛名的音乐剧,终于有机会看现场,虽然只是学生的毕业公演。在兰心,舞台布景啥的也还都算过得去。半本土化的翻译,台词对白的部分都是说中文,唱歌的时候都是唱英文,旁边中文字幕。其实这样的方式挺好的,看懂剧情听中文比较容易,欣赏歌曲还是原版的比较有味道。但是我并不觉得这场音乐剧的表演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它犯了音乐剧最大的忌:根本听不清歌词!现场伴奏直接在舞台上,伴奏音乐(特别是鼓)的声音实在是太响了,演员唱的词要听清难度超级大。而且真的确定这些是专业学生吗?为啥我感觉各种走音无处不在啊?我后来有稍微帮忙找理由,可能是这些演员都很努力地想要接近原版音乐剧里面的演员的嗓音特征(这一点真的做得不错),但是在模仿嗓音特征的同时却失掉了最基本的音准和清晰度。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在脑补这首歌要是现场是Idina Menzel来唱该会是多赞。不可否认的是,唱得再烂,这部音乐剧里面的好多首旋律本身还是很好听的。看完剧回家路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原版的原声曲,来洗一洗自己的耳朵,果然人家都是唱得又清楚又好听的呀。 最有名的那首应该就是第二幕的开场曲《Seasons of Love》了。我还喜欢第一幕里的《Another Day》和《Will I?》,第二幕里我喜欢《Take Me or Leave Me》和《Without You》。 剧情讲的是525600分钟里面,住在同一幢大楼里面的朋友们拒付房租(没钱付房租)而发生的故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称之为波希米亚式的,在社会最边缘的人们的生活中参杂着各种不稳定、病痛和爱恋。他们排斥也看不起主流的生活状态,同时他们为自己不那么舒适的生活所骄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活的真实、生活中有爱。男主女主的关系滥俗得让人看着厌烦,男二一对典范式的真爱却是琼瑶式的结局也很烦,反倒是女二一对吵来吵去很真实。正如主题歌所唱的,用来衡量人生时间的东西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过着波希米亚式生活的人们愿意用爱来衡量,那所有人应该都能找到一样属于自己的能使自己心里得以平衡的衡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