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Ray Bradbury

夏日永别

夏日永别 Farewell Summer 雷·布拉德伯里 Ray Bradbury 由美(译) 9787532781119 我还算是读了不少Ray Bradbury的,他的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在科幻的表面之下有很多深刻的人性的东西。很多年前读《华氏451》的时候我还非常天真地挑战它的设定,现在都是电子时代了,靠焚书来控制思想的传播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是一种轮回,因为越是电子时代越容易控制和篡改书本里的内容,反而是纸质书只要出版了成为了不能修改的经典,于是对于纸质书的出版控制更为严苛。还有《火星纪年》一系列的科幻小说我也特别喜欢,真的是处处有惊喜。 反倒是这本包装相当精美的《夏日永别》,我能理解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内容很有分量,又是小孩的世界又是老人的世界,是对于人类的一生的时间的寓言,而且行文又比较浪漫,从这本书的标题就可见一斑。但是我却感觉非常一般,热爱不起来。书里面的小孩和老人都非常可爱,但是我总觉得对他们任何一方的褒奖(的确值得褒奖),都是一种对人类这种生物的沙文主义。人类受限,会有各种不可能避免的缺陷,比如会无知会老会死。因为人类无法去改变它,这些东西反而变成了人类珍贵的财富了呢,这种想法非常正能量和温情但是我接受不能。

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1-3

非常杂的Ray Bradbury的短篇小说集,一共100篇,分成了四本书。更多的是猎奇的,而不是科幻的,但也包含几篇《火星纪年》里的小说。总的来说,我觉得好看的很好看,难看的很难看。图书馆暂时只借到前三本,还是只选择几篇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觉得看了蛮有感觉的讲一下。 暗夜独行客 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第一卷) Bradbury Stories: 100 of His Most Celebrated Tales 雷·布拉德伯里 Ray Bradbury 夏笳/阿古/曹浏/李懿/吕诗苑/汪杨达(译) 9787513320337 《暗夜独行者》讲的是一个男的晚上在自己家附近散步被带走了。蛮政治的,没想到预测那么准,正好切合现在的社会风气。 《垃圾工》讲的是垃圾工突然被通知去收尸体,本能地抗拒,但是为了家庭生计妻子劝他再考虑一下。我怕,我怕我想想卡车,想想新工作,就习惯了。老天啊,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绝不能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啊。说明很容易习以为常,成为行尸走肉很容易,对工作的定位很容易走到需求方的定义。男主并不是90后式的裸辞,而是真的有多方考虑的。90后式的裸辞说起来也是很勇敢的不愿意妥协习以为常的勇敢,佩服。 《秘门奇谭》讲的是Salem女巫和现代人在一间旧屋的穿越。 《拉菲特,永别了》是讲对战争的反思,美好的年华、敌人的意义(怎么会有敌人呢,是谁的敌人呢)、反思与自责。 《不速之客》讲的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到了流放之地,却被想要独占他的人弄死。唯一有才华有贡献的人,却被争夺奴役,最后反而什么都没有了,不速之客却也因为自己的才华而死。 亲爱的阿道夫 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第二卷) Bradbury Stories: 100 of His Most Celebrated Tales 雷·布拉德伯里 Ray Bradbury 徐黄兆/秦鹏/李懿/曹浏等(译) 9787513320887 《火箭》讲的是穷人一家只有够一个人坐火箭的钱,大家都各自找理由拒绝,最后自己造了个山寨的。穷人的梦想,新一代的麦琪的礼物。 《一叶绿草》,机器人时代的寻求历史真相是被禁止的。 《汤因比暖房器》讲的是一个发明时间旅行的人用未来的光明给现代的人带来希望走出困境,最后他坦诚自己是骗人的。我特别喜欢这篇。人类需要一种谎言来支撑发展,主人公用了善意的,有的人用恶意的。但是现实基于谎言的事实不变。 《弥赛亚》讲的是一个宗教背景的故事。我的感想和情节有点脱节,我在想应该发明一个否认一切宗教和神的宗教,这样大家不会觉得自己被骗同时又能享受到对信仰的需求,但是这不就是GCD吗?这里说的发明的宗教就好像我想象中的九三学社之类的其实就是一个打牌的小社区,但是必须宣誓忠于党的领导的基础规范太恶心了。 《方枘圆凿》很有意思的设定,有不同的诉求就可以去对应的星球,但是万一诉求是结合的或者矛盾的呢?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故事是配送的人全部被留下,少数人成为了疯子被扣押,其实真相是妹妹在遣送他们去疯子星球被囚禁。 读这一篇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Le Guin的《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面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即便可能得益的人也会离开。当时我读到的时候觉得非常震撼,这种“离开”的行径是特别有力量的人才做得出来的,直接是跳出系统了,不跟你们玩了,太帅了。但是对此我又有了三点新的想法:第一,是和Bradbury的这篇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去到理想所指的地方是内涵矛盾的。(如上)第二,是更贴近现实实例的感触:凭什么要离开?豆瓣的管控越来越紧,封号越来越频繁了;微博被团和粉红占领了,并且不时发起很狭隘的攻击。平台和资源是共有的,不管是豆瓣的书影音信息和评论还是微博的信息流量,凭什么反而是无辜的人而不是老鼠屎离开呢?第三, 不离开不代表融入或者同流合污,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对当权不满就考公务员去改变它,这是在说笑话吗? 不离开又不融入,那该怎么做呢?我再一次想到了《Years and Years》最后一集奶奶讲的话,她说世界变坏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一切是从一元T和超市的无人收款柜台开始的。她的结论我认,她的论据和举的例子我思考了很久。关于一元T:一开始我觉得这没什么,有人愿意低价出售,这是市场自由竞争,有什么不合理的呢?然后我想到如果卖家是类似JD或者百度这样的无良商家,本能地想要拒绝它们的服务和产品。如果他们是在亏钱买,作为消费者还可以想着越买它们越亏,是在给无良商家应有的惩罚了,更有道理了。但是实际上,它们更像是在以一元T或者卖了亏钱的商品做为赠品或者说营销的手段,在promote他们的下作的流量生意。在牺牲价格的同时,其实是在贬低商品本来的价值,而依赖于流量带来的是没有底线甚至有害于大众的利益。怎么破?唯有抵制! 我想再进一步拷问一下自己。总有一阵一阵的抵制日货、韩货的舆论,今天上午还看到抵制奶茶店的文章,因为某连锁奶茶店在香港分店的小票上打了“香港人加油”的字样,就被达成支持港独所以要被抵制的商家了。我差点就想把发这个到朋友圈的人全部拉黑了,但是晚上的时候这些朋友圈和文章竟然全部消失了,也回忆不起来是哪些人发的了,真的是魔幻现实到极致了。但是我想拷问自己的问题是:因为非商品的原因去抵制日货、韩货、奶茶店和抵制JD、百度有什么区别呢?抵制JD、百度的我有什么资格去鄙视抵制奶茶店的人呢? 《飞行机》设定在中国古代的故事,皇帝把第一个发明发行器的人杀了,原因是不希望别人效仿他得知飞行的乐趣和视野。我很惊讶这个故事的中国味那么重,这就是禁言愚民的现在啊,这种心思也非常中国而不是欧美的简单直接,但是仔细一想也只有外国人才会编出这么一个故事,中国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有点子的故事。 殡葬人的秘密 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第三卷) Bradbury Stories: 100 […]

The Illustrated Man

The Illustrated Man Ray Bradbury 9780553274493 Ray Bradbury的这本短篇小说集,以一篇同名的短篇开头与收尾,讲的是一个全身都是纹身的人,身体上的纹身不仅会动,还在讲故事,讲的还都是真实的预言故事,然后书中收录的就是这个纹身人身上的诸多故事。这些虚幻的故事涉及各种时间空间背景,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恐怖。这本书里收录的这些短篇科幻小说,在科幻的元素之外,真的可以说是恐怖小说了,一开始悬疑气氛很重,结果知道真相或者不知道真相也都让人觉得后怕,有点庆幸自己不在故事中。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着这一定是要打五颗星的,全部读完后想打五星的体验还在,但是再想到《The Martian Chronicles》的话,又觉得《The Martian Chronicles》能够在一个基本设定下讲出那么多丰富的故事还是比《The Illustrated Man》在一个简单框架下讲出各不搭界的故事要强一点,所以勉强给《The Illustrated Man》打个四星半吧。以下简短地对我印象较深的几篇做个小记录。 《The Veldt》高科技的居家系统,可以把小孩的玩乐屋的背景投射成任何想要的样子,父母不想让孩子太沉溺于脱离现实的人造场景,最终却被孩子关在玩乐屋的非洲野生草原中。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直白的解释,非洲草原的场景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却由此把重点转到了家庭与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The Exiles》讲恐怖小说的作品在地球被禁后,作者们的灵魂存活在一火星上,其中的一些灵魂想要迫害来访的人类。这个故事好玄乎,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有理清楚这些灵魂的来龙去脉和目的,如果他们想要存留的话,为什么要迫害那些宇航员使得他们想要把书烧光呢,因果关系好混乱。但正是这种混乱,让我觉得这个故事好适合Doctor Who啊。 《No Particular Night or Morning》是一个”哲学家”主人公的故事,他不相信任何没有确凿存在证据的东西。这种哲学叫做solipsism,唯我论,和我们近期在读的关于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东西好搭。 《The Concrete Mixer》一个不愿意来侵略地球的火星人被迫参站,在地球迎接火星人的却是欢迎的面孔。我觉得试着去揣测别人的心理这件事情太有趣/太不靠谱了,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种种理论和导向更是会我们引向未知的惊喜/惊吓。

The Martian Chronicles

The Martian Chronicles Ray Bradbury Peter Marinker (narrator)   这本小说太精彩了,从头到尾全部五星,随便摘一篇出来也是五星!书名是纪年,我本以为会是很无聊的一篇篇的连续的故事,没想到是如此的宏大、有想象力。其实这本书里有很多篇本来就是在别的地方发表过了,然后再因为火星这个主题再拿到这本里面一起成书的,所以有时会让读者感觉到自己在看一些很独立的短篇故事,整体的连贯性没那么强烈。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不那么强烈的连贯性,显得整本书的视角更高了,牵涉的范围更为广阔。也正是因为这种不那么强烈的连贯性,整本书的情节有一种虚实交错的感觉:火星人一会儿是这样的一会儿又是那样的;火星人在这里出现了,又在那里出现了,又好像从来也没有出现过。 我对火星人的理解是,他们每一次的出现其实都是人类最真实的想法的反应。他们可能是没有真身的,你对火星人潜意识里的认识是什么,那么他们就用哪一种形式在你面前现身。就算是前几个探险队,看文本似乎有很明显的人类与火星人的互动,但是火星人的遥不可及、火星人的精神分裂、火星人的失去的爱的填补其实都是人类对火星人的一种想法的映射,即便是第一第二个探险队的故事里是站在火星人的视角来讲故事也是如此。在后面那些火星人并没有真正出现的故事里更是如此,火星人成为了一种概念的存在,当他真的来到你身边的时候其实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同样的,作为作者的我们如何去理解火星人,也正暴露了我们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这本小说里,我也看到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觉得他太善良了。在这么一个万千变化的世界,很容易就可以把故事写得更为残酷、更接近现实,但是我在作者笔下的故事里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认清残酷之后犹存的善良的温暖。每每我觉得可以轻而易举让人想象到心寒的结局,作者都可以把它写得温情,这点我很佩服作者。 之前在《大师的盛宴》里读到过Ray Bradbury的另一篇《Dark They Were, and Golden-Eyed》,虽然是同样的火星人外貌设定,但却很出人意料地并没有被收录在这本《The Martian Chronicles》里面。我觉得那篇完全可以作为一篇番外的注解,说是火星人的祖宗其实是人类,而在《The Martian Chronicles》的结尾写道人类将成为新的火星人。生物/文化的演化真的是很神奇的。 殖民火星,最容易类比到发现新大陆之后殖民美国的过程。的确在后半段的故事中,有好多有很强的政治意味。但是我依然很喜欢,能够在科幻故事里讽刺时政,那不是科幻小说最基本的功能吗?

大师的盛宴:黄金时代

大师的盛宴:二十世纪最佳科幻小说选 Masterpieces: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奥森•斯科特•卡德(编) Orson Scott Card 9787513307109 Poul Anderson 波尔•安德森 Call Me Joe 叫我乔 讲的是用心电感应来操控外星上的人造新物种,最后操控的人类的精神和新物种合二为一。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阿凡达”的故事,怪不得后来我一搜索,网上都是说卡梅隆是在抄袭Poul Anderson的这篇。 Poul Anderson曾7次获得雨果奖、3次获得星云奖,他的双奖作品有《The Saturn Game》、《Goat Song》和《The Queen of Air and Darkness》。 Robert A. Heinlein 罗伯特•海因莱因 “All You Zombies–” “你们这些还魂尸——” 时间旅行,最有名的一个悖论就是回到过去把自己的爷爷杀死。而这篇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回到过去把自己生出来。故事的内容是老年的我作为时空旅行工作人员去招募年轻时候的自己,年轻时候的自己自小是孤儿并在很年轻的时候邂逅了一个男子并生下一小孩,生下这个小孩后被医生告知原来自己有两套性征器官被医生改造成男人了,而孩子也被陌生人拐走了。年老的自己把年轻的男子带回某个特定年代,这之后的事情便清楚了,原来不管是生下孩子的母亲还是邂逅的男子,还是生下的孩子,还有年老的我都是同一个人。这篇是我在这一部分中最喜欢的一篇,因为它用最简单的人物构造了一个最完整而且没有悖论的完美时空旅行。 这篇里面运用了一个把自己尾巴吃在嘴里的蛇作为意向,表明一种无限的循环。非常有意思的是,其实在科幻作品中运用这种循环的不在少数,而且这种循环还会有微妙的不同。比如在《恐怖邮轮》里,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处于循环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她把她杀掉的人的尸体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那里有很高一堆同一个人的尸体。在这里,有循环,但是循环的结果是累积的。又比如,年轻人遇到一名老妇交给他一块手表,当他穿越到过去遇到这位少女时期的老妇再把这块手表交给她。这块手表在无限的循环中,但是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而在这篇短篇里的循环又是不一样的,看似是无限的循环,但是如果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其实所有事情只发生了一遍,他的人生有开端也有结尾。简单的循环能弄出那么多花样,真的很有意思。 如果真的发生悖论了会怎样?是会马上分立出一个平行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整个瞬间灰飞烟灭?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没有悖论,是不是因为所有有悖论的世界全部消失了,而我们存在的正好是那个没有悖论的世界?而且当我们去思考去理解这个悖论的时候,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逻辑高度。如果是站在比较微观的角度,比如说一颗子弹射进胸膛,心脏的器官组织会因为可能造成悖论而把子弹弹出去吗?再微观一点,组成子弹和人体的各种原子,它们所遵循的只是最基础的物理规律,它们会因为意识到悖论的可能性而改变其性质吗? Robert A. Heinlein和Isaac Asimov、Arthur C. Clarke合称为科幻小说三巨头,他曾7次获得雨果奖、5次获得星云奖,他最出名的作品有《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和《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