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Hanoch Levin

2021阿那亚戏剧节

今年有了阿那亚戏剧节,虽然没有国外的剧团表演,但是整个还是搞的有声有色。整个氛围不比乌镇差,主要还是因为场地比较大吧,不会有小街过桥人挤人的窒息感。活动也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剧目演出之外,还有很多小团体的候鸟300,还有专业导演的剧本朗读,还有一些戏剧高清放映,还有各种戏剧主题的戏剧装置可以打卡。赶上了开幕大戏Lupa的《狂人日记》的世界首演,看了两部剧本朗读感觉都比常规剧目演出好很多,最后临走那天看了李建军的《变形记》竟然成了这次我阿那亚戏剧节之行最喜欢的一部。明年再来。 狂人日记 2021.6.10 A剧场 三场,每场一个半小时,四个半小时可以睡觉的时间。 一上来就悬疑味道十足,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氛围甚至都有一点恐怖和瘆人了,抛出了很多问题,真的让人很想知道主人公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的发狂了,他和他日记里的人发生了什么纠葛,现在人到底到哪里去了等等。配合这个悬疑开头的却是全场超级超级慢的节奏,太想念倍速了。这个慢的节奏,却是迟迟不揭开谜底和真相。我那时的想法是,我可以忍,看它慢慢营造气氛铺垫结局,但是如果结局还不讲清楚的话,就太做作了。 同一本日记,第一场的时候叙事者先读一遍斟酌一遍,哥哥帮忙指指点点;第二场狂人自己思考过程来一遍,把文章想一遍,再超级慢的行文速度写一遍。第二场狂人发狂看到要吃人的人来找他了,要吃人的人表演的太夸张一点也不好。十字架上的人是什么鬼?结果狂人又和小姨子暧昧上了,需要加那么多狗血的剧情吗? 看完第一场和第二场,我还是没明白。狂人到底是害怕无差别吃人,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想法害怕别人爱吃有想法的人?有的地方又好像在说吃人是指对农民的剥削。 好不容易坚持到那么晚,最后一场直接把我看得翻白眼都要抽筋了。穿越到现代在火车里和大学生谈心,还没把道理说清楚吧怎么已经要链接现在把道义传递了?而且他的身份怎么突然变成吃人而不是害怕被人吃了?然后出现妈妈的回忆,变成了原生家庭的秘密和悲哀,还暗示他们交换了妹妹吃?最后十分钟,全盘反转突然变成了在控诉暴力诉求人道,这个道理对但是和前面的连不起来啊。现在是世界首演,没办法像之前售票演出还挂着试演的借口了,这最后一场感觉根本就没想清楚准备好啊。真的救救孩子吧。 tag: 鲁迅, Krystian Lupa, 哈姆雷特 2021.6.11 排练场 烂片不多做记录,改编的烂,演出的烂,强行插入各种歌曲烂,记住这个导演以后千万不能再上当了。 演出地点是原来的销售中心,环境很好的,还有整排落地窗户只面大海。然后导演就玩了很多次把电动窗帘上上下下想要营造气氛,但是电动窗帘移动的机械声音超级响的。最该退票的地方是整个场地全部是一样平的椅子,从第三排开始根本看不到舞台,演员30%的时间是在地面表演,根本什么都看不到,剩下的时间只能看到一个个头。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白尚武,  变形记 2021.6.12 蜂巢剧场 这个版本的《变形记》的主人公设定是一个中国的快递员,他变成虫子了。我没想到这部西方的荒诞的作品在现在的中国会变得如此字面意思都能字字对上。内卷的可怕之处在于相信甚至感激它,觉得它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为它骄傲自豪,仅仅因为生活质量的上升而忘了付出的代价。这样一来,所得到的东西慢慢变成了必需品,付出的代价也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诅咒。 一开始很容易去责怪最直接的人,客人和亲人(客人不开心就要点差评,亲人全家人指望着他出门打工养家糊口),以为是他们在压榨而忘了根本的原因。而后发现如果大家都是这样,其实压榨的人恰恰就是亲人。从快递员到直播,各种压榨,虽然是不得已为生活,但同时父母觉得这样是好的生活,需要把主人公弄死忘记然后就是美好的生活。 最后好多人出来,把主旨说的更明显,控诉观众努力工作,诅咒大家变成甲虫。其实这里的意思和《狂人日记》是一样的,人不是人了,但又在竭力呼唤一种觉醒,连形式都一样上来一大帮素人,只不过这一部的素人站在狂人这一边。 关于快递员,大家都不把快递员当人,是谁送的快递根本无所谓。我虽然不是这么想,但是反而是社恐不希望接触人类快递员。但是不是我这种想法是在为了自己舒服而把快递员异化?那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抵制社会主义消费主义资本主义,这样快递员会更开心还是更苦呢? tag: Franz Kafka, 李建军, 公牛 2021.6.11 阿那亚办公室 真的是在阿那亚的办公室里,把一块办公空间中间比较空的地方放了一些椅子,四个角落四个话筒四个读剧本的演员。 故事讲的是办公室里有人要被裁员了,几个职员在相互讨论、吐槽、设置陷阱等等。短短一个小时,剧的内容感觉挺正常的,不会哗众取宠,可以短小精悍的讲一个故事怎么很多人做不到。 tag: Mike Bartlett, 苏小刚, 冬季的葬礼 2021.6.12 阿那亚儿童农庄 刚开始是特别列文的感觉,一个老母亲临死前在和儿子对话,想知道自己第二天的葬礼会不会有人来参加。但是恰巧第二天原本是亲戚嫁女儿的日子,死了母亲的儿子去找亲戚,亲戚为了躲避举家逃亡,竟然变成了一出小品喜剧。直到亲家丈人在逃亡中赶不上了,被死神带走,死神叫丈人像在放屁一样释放自己的灵魂。 因为时间原因,演了40分钟就结束了,好像和完整版本还有很多很多情节。这些演员们虽然说是剧本朗读,但是也有很多表演,服装基本也是到位的,差不多是比较完整的演出了。不知道是因为本来就把期待降低了,还是剧本本身就是很不错的,感觉这两场的剧本朗读都比《狂人日记》和《哈姆雷特》好看呢。 这些剧本朗读是在大麦上免费抢票的,抢不到的话在现场排候补一般也可以排到,真的蛮好的。临走离开阿那亚的时候,在排练场外室外的地方,正好还看到有人在排练《天使在美国》的剧本朗读,那么长那么长的剧,如何截取在一小时内演啊。 tag: Hanoch Levin, 杨婷,

2019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一次在一届国际艺术节看了那么多演出,总的来说非常失望,越看越难看。真的不想再花更多时间把我的想法写完整,比较粗暴地列一下吧。 假扮园丁的姑娘(开门排练)2019.10.15上音歌剧院 看《卡门》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怎么那么通俗接地气,好像和歌剧这件东西不是很协调嘛。但是看了这部《假扮园丁的姑娘》才知道原来还有更狗血的,虽然故事的主人公还是贵族啥的,但是人物的性格脾气简直小丑的感觉,故事也是走低俗搞笑路线的。 一开头就是还蛮新颖的,一下子把故事的小高潮放在最开始的序幕 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字幕 新剧院 开门排练 Tag: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 Mozart, 无名先生MISTERMAN2019.10.23上海大剧院 独角戏,自己演和别人的互动(给每一个人用一个负面的形容词总结)那些脑海中的用宗教来给自己找理由的自然也是自己给自己拍的戏。 一开始我感觉他有点像心理变态,但是杀狗那段我感觉真的变态不会杀狗,后来没想到真的是变态,搞砸晚会和杀女孩。 觉得别人都是人渣看不起自己,觉得人家是人渣了为啥还要人渣的肯定,真想要肯定又没有做出什么努力。对待女孩也是同理,人家愿意搭理了就是天使,拒绝非礼要求了就成了被派来诱惑的魔鬼来杀死。 Tag: Enda Walsh, Elmano Sancho, 记忆碎片2019.10.24上戏实验剧院 字幕太小了!根本看不清,这回亮度对比度还可以但是字体太小了,差不多每次都是5-10行,真的是一目十行百字作文,剧情根本跟不上。 一个演员演所有的角色,老婆、女仆、女儿、妈妈、足疗师等等。是不是同一个人人格分裂自己在演所有呢? 有几段舞蹈,抱着椅子、门,让人想到了奥涅金,但是是躺着死人的椅子还要和死人各种互动有点奇怪。 Tag: Lia Bugnar, 锡比乌国家剧院, 罗密欧与母亲2019.11.1美琪大戏院 不是说好是喜剧的嘛,怎么变成那么煽情的戏了,还真的有观众哭。 太正能量了,感觉是穷人的追求。用Karen的话来说,穷人的梦想最可悲。 家庭式骗局难免要被我拿来和DEH比较。我觉得至少DEH是批判的,这个真的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洗脑自我肯定。 把朱丽叶和母亲等价,感觉有点不舒服。 Tag: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 孩子梦2019.11.8上海文化广场 难看! 拙劣的改编,可以看出来列文的原剧情是很质朴悲剧的,但是改编太烂了:现场演唱卡拉OK、电视节目love boat、现场镜头拍摄但是效果断断续续还对不上焦、老人演小孩。 翻译特别差,哇呜,用词和人物角色差距很大。 上船的除了托还有几个主动被动的观众,太可怜了,看不到字幕,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一脸懵。 看了上半场就回家,虽然知道下半场只有半小时,实在受不了了看不下去了。 关于孩子,人们爱把孩子标榜成美好,其实只是来提醒我们有多肮脏污秽,结果生孩子成了美化世界的途径。因为把自己活坏了,所以要生一个还世界一份干净,结果是在制造未来的垃圾。和宠物的区别,宠物不会变成垃圾。 Tag: Hanoch Levin, 马其顿比托拉国家剧院,

2019现代戏剧谷

今年的静安现代戏剧谷还是很精彩的,我一连看了8部,数量和质量上都和去年持平(但是今年看剧的心情和去年比不可同日而语)。以前有什么戏剧节看个三四部里总有一部甚至更多是莎士比亚或者改编莎士比亚的,今年看的现代戏剧谷八部没有一个是和莎士比亚相关的。反而八部里面有一半以上是战斗民族的作品,其中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契诃夫*3;如果再算上同一时间段在上海文化广场的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话,真的是俄罗斯大年了。今年我最喜欢的三部是:安提戈涅>安魂曲>零祈祷。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019.4.27 上戏实验剧院 这部戏的票子是最早买的,过年的时候就买了。我对这部戏的期待特别高,因为它是去年我最喜欢的那部《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导演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带来的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的作品。去年第四季度我集中读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的作品,所以很有兴趣再看现场的演绎,这次来的又是原汁原味的希腊的剧团。之前我还去听了一个现代戏剧谷办的关于古希腊戏剧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讲到特佐普罗斯去年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正中我的点,说它描述的是一种厌恶却依赖因而循环的恶,和我想的一模一样;老师还举例房价上涨,如此现代和现实我倒是没想到过。 期待之高,失望之深啊。散场的时候,每个人互相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睡了吗”,因为听不懂外语,字幕又很偏很暗看不清,画面动作又不知所云,讲话的语气又相对比较平实,所以太好睡了。 之前讲座盛赞的特佐普罗斯的身体戏剧的演员表演方法,也是扑街啊。整个舞台是一个园圃的圆形,演员们在里面翻滚,身体几乎无法离开地面,真心没看懂想表达什么。间歇播放的防空警报和枪弹雨林的声音什么意思,最后撒纸什么意思,看得太累了也没看出一个所以然来。 Tag: 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 Aeschylus 零祈祷 2019.4.27 大宁剧院 去年现代戏剧谷,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演了两部作品,一部是特佐普罗斯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另一部是福金的《哈姆雷特》。两部都好看,其中《哈姆雷特》改编得非常特殊有意思。今年福金带着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带来的是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赌徒》的作品。 我以前在乌镇看过一个德国柏林人民剧院改编的《赌徒》,超长的四个半小时。这次看觉得好像终于看明白了,比德国柏林人民剧院的版本明白多了,好看多了。这次的男主的存在感好像很低,奶奶和女主比较抢戏。奶奶一开始几乎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赌博来玩弄想要她遗产的人(输光一切),结果情绪也是不受控制地全部由赌博控制。女主太作了,好像很骄傲有尊严其实是作,又要男主去赌拿钱,又觉得拿来男主的钱是在出卖自己。故事好像可以离开赌博讲,但是赌博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人类那么强大,万物之灵,可以掌握那么多知识创造懂得那么多道理生活在那么文明的现代,却发明出来自己无法驾驭的东西:赌博、毒品等等。可以归结为人类太弱,赌博/毒瘾是病,何时可以进化出来免疫抗体呢? 除了故事情节本身之外,舞台效果也超赞的。轮盘状的舞台很厉害,人物在转盘上分不用的轨道来回,创意度和去年《哈姆雷特》背面的舞台有的一拼。中间有一段光影印在周边的舞台墙上,特别好看。还有现场的乐队,总之完成度很高。 Tag: 福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 “龙”的忧郁 La Mélancolie des Dragons 2019.5.4 大宁剧院 抛锚在路边的一组年轻人,搭起了一个演出游乐园。演员们现场讲话的方式真的像是在法语教学,动作也很慢,反应也很慢,语言都是很教科书式的正面。没见过正常的法国人这么讲话的,我几乎以为女主是直接从观众席现场抓来的了,也可以解读为开公园的一帮年轻人和女主都是有智力缺陷的。 最后讲的到底是什么?忧郁没看出来,反倒是有一点像是女主的老年人生的尽头,大家像是要哄着他,最后的parade是到了终点的感觉。 那么难看,结果散场的时候还有豆瓣上的评论,还有人在硬掰各种给它脑补出来的好。果然艺术评论与艺术本身无关啊,戏剧能不能不要皇帝的新衣啊。 安魂曲 2019.5.4 美琪大戏院 以色列戏剧大师Hanoch Levin的遗作,用了三个契诃夫的短篇故事串起来一部戏。分别是一个死了老婆的老翁、一个死了婴儿孩子的少女和一个死了儿子的车夫。 三个故事有三重意义,等于是有九个地方引人思考。三重意义正好对应三个人物各有侧重,一是反思自己的过去(老翁),一是十字路口的选择(少女)(她为什么不哭是因为不要别人觉得有出口有解脱),一是倾诉的对象(车夫)。要是光是讲他们的亲人死去,病死穷死等等都还好并没有那么苦,但是讲到死去以后他们三个人的行径反而觉得更苦了。而且前者的苦是可以通过社会的发展物资的完善来解决的,现在就好像很少有这样饿死穷死累死的案例了,但是后者死者的亲人的痛苦是就算温饱问题解决也是无法解决的。痛苦的不仅仅是死去的人,而是周边的人,不一样的痛苦。所以安魂曲这个标题用的特别好,是对三个死去的人,也是对三个在世的人的安魂。可以把三个零散的故事,用“安魂曲”这样的主题一下子有机地串在了一起,很厉害。 这部戏用的是战斗民族的故事,但是现场看来其也很有以色列的特色。比如老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直是以金钱为出发点的,这就很犹太人的感觉。还有音乐也特别动人好,从最开始的那一幕拉开幕布的音乐,就直接牵引心弦。后来我在b站上看到开头的片段,光是那简单的旋律,就把我带回了现场的感觉。 最后那样东西是什么?奶油蘑菇意面?什么意思? Tag: 契诃夫, Hanoch Levin 安提戈涅 2019.5.7 上戏端钧剧场 拉脱维亚国家剧院首次来华演出,据说这是在拉脱维亚拿过奖的《安提戈涅》。真的太惊喜了,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安提戈涅》!如此成功,源于它对原作的改编,讲出了一个忠于原著但是又有新的解读侧重的内容。 舞台是极简的,连桌子椅子也没有,只有两面墙和灯光的明暗变化。一开始就很醒目的最大的特色是一人饰保姆/歌队/旁白三角的一个老阿姨,她一直在用非常非常冷淡甚至有点点厌世嘲讽的口气读剧本/台词/解说。她讲话没有一点情绪,但是效果却意外地非常不错,因为她的口气如此若即若离可近可远,瞬间让人对那么古代的剧本的包袱荡然无存。她还穿插各种效果,比如用普通话说的“中场休息”,还有第二场开幕的时候对悲剧和情景剧的解读(悲剧是注定的,所以里面的凶手和被害者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间离,反正我很喜欢。 故事内容上,改编的地方有好几处,也是每一处都讲出了新的导演想要传达的内容。首先就是把故事人物搬到了现代,大家穿的都是现代的服饰衣着。还把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的姐妹年长身份倒换了,还特意说伊斯墨涅长的很好看,安提戈涅并没有。把现代对于外貌的评判和现代社交的活力注入了这么古老的一部剧中。所以,这是我看到最不“怨”的安提戈涅,也是我最有好感的安提戈涅。 其次,克瑞翁的戏特别多,第二幕几乎都是他和安提戈涅的对峙。克瑞翁和安提戈涅的对话虽然有点长,但也算是你来我往层层叠进蛮精彩的,有点累人还能接受。有很多是克瑞翁在寻求安提戈涅对他的决定的理解和肯定,这是剧本里没那么突出的部分。这样的处理我觉得很好,因为如果单纯的把克瑞翁作为安提戈涅的对立面直接打倒就没意思了。就好像保姆在第二幕开头说的那样,如果悲剧之伟大大家都只是演员而已,那唯有对立的双方都相当程度的有理有据才合理。 第三,添加了克瑞翁对安提戈涅哥哥的爆料。照理说爆不爆料本该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安提戈涅去安葬哥哥并不是因为她的亲人有多好,但是这里的安提戈涅却受到了很大很大的影响,整个人崩溃了。这样的反应更像是应证了她的另一种特性:原本看上去明明可以被作为强韧的女人强人的典范供世人瞻仰的,其实她可能只是一个被男性主导社会洗脑的受害者。 第四,安提戈涅听到爆料三观崩塌以后,才顿悟出如果对世界妥协才是她最不能接受的。这样一来,好像把她的决心做实延后了,而不是我一直以为的她一直是很清醒地站在道德高地的。她的决心有了更合理的心路历程。 最后安提戈涅和守卫的戏,好像也是加出来的?记不太清了,但我倒觉得这段可以减掉。前面的节奏已经控制得不错了,第一幕也很紧凑中间穿插业余的乐器演奏调节也不错,第二幕有很多东西要讲对话特别多特别长也能接受,但是最后的守卫戏真的可以删掉。 另,字幕延迟太严重。 Tag: 拉脱维亚国家剧院, […]

2018城市戏剧节

今年五月份的戏剧活动好多,除了重头戏静安现代戏剧谷以外,还有这个仅在黄浦剧场举办的城市戏剧节。毕竟只是在一个剧场里演的,剧目也不是很多,选了几个看,不是很好看。 海达高布乐 Hedda Gabler 2018.5.11 上海黄浦剧场 易普生的名作,讲的是傲娇的女主周旋于家庭和情人、梦想与现实之间,最终自尽。 我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么狗血的剧情,不像是经典的很正派的话剧。除此之外,这次日本剧团的演出还增加了很多新的点子。比如说出场的人物从头到尾一直在舞台上,让人有点分不清哪些人是在现行场景之下的哪些人是在场景外候场的。再加上因为是全日文对话,我必须一直盯着字幕,更有点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讲话,于是分不清到底谁在这个场景之中。全部人一直在场上,也没什么布景的变化的另一个问题是,把这部剧的时空转换弄得非常混乱,我花了很久才意识到原来是倒叙来着,第一幕只不过把后面一个小高潮提前演出来。还有就是旁白的转换,有的时候有一个人物会担任旁白,一边描述某个人物的动作,而那个人物一边把这个动作做出来。这还算可以接受,但是有的时候这个旁白的担任者会突然很莫名地变成另一个人,甚至可能是做动作的这个人自己。太奇怪了,也无法理解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女主还在一直反复吟唱一首主题曲,貌似是小林武史给《后会无期》写的主题曲的日文版,我也不懂寓意何为。 关于剧情,我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很高的女主,对人生也很有追求。要求高、有追求本来都是好事,但是有这样的好的意识就自我感觉很良好而对别人很刻薄,我个人蛮讨厌这样的人的。另外,我没看懂的地方是,为什么女主那么在意情人自杀的时候是打在下腹还是胸口,这有什么区别吗? 遇见弗尔德 Meet Fred 2018.5.26 上海黄浦剧场 由三个玩偶师操控/配音的玩偶经历自己的故事,有关工作、爱情和各种人生的际遇。很真实,因为这个名叫Fred的玩偶遇到的是各种不如意和困惑,和真实的人类的生活一样。因为这个玩偶和大多数的人类一样,是一个废柴,具有完美的可替代性,他的人生也一样从来不是选择(或者以为人生是选择是太天真)。 这么来看的话,这个剧并不是一个喜剧,但是它有蛮多好笑的地方。首先,在于Fred的性格(讲话口气),太像Arthur Dent了。对于这样的性格的人,好像连他对世界、生活的抱怨都显得并不那么严肃和严重,他可以通过对人生无奈的嘲讽来转移负能量的话,对于观众来说看剧的负担也没那么重了。那么出路是什么的,对于Fred来说,是存在在这个玩偶剧场之外的外面的真实世界?还是只是最后在被放入盒子之前那么一刻可以成为宇航员的幻想? 此剧由来自卡迪夫的玩偶剧团Hijinx演出,2年前在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首演。表演形式,让我想到了之前在乌镇看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堂吉诃德》,但是好玩多了。 雅各比和雷弹头 2018.6.9 上海黄浦剧场 一个人自导自演所有角色的讲一个故事,决裂的两个好朋友,一个街头偶遇女人和猫结婚分手,另一个变身成猫去和他的朋友团聚。故事讲了两遍,一遍从雅各比的角度,第二遍从变成猫的雷弹头的角度。 算是有点小心思,舞台灯光的设计也不错,演员一个人也能把整个场子弄得不那么冷清。原著貌似是以色列很厉害的戏剧大师Hanoch Levin,现在的演出是全中文版本的,我有点分不清到底是本土化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我感觉实在太low了。笑话都是很俗的带点颜色的,表达的方式也是很低俗的,而且相当的(中国)北方味。接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