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份的戏剧活动好多,除了重头戏静安现代戏剧谷以外,还有这个仅在黄浦剧场举办的城市戏剧节。毕竟只是在一个剧场里演的,剧目也不是很多,选了几个看,不是很好看。
海达高布乐
Hedda Gabler 2018.5.11 上海黄浦剧场 |
易普生的名作,讲的是傲娇的女主周旋于家庭和情人、梦想与现实之间,最终自尽。
我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么狗血的剧情,不像是经典的很正派的话剧。除此之外,这次日本剧团的演出还增加了很多新的点子。比如说出场的人物从头到尾一直在舞台上,让人有点分不清哪些人是在现行场景之下的哪些人是在场景外候场的。再加上因为是全日文对话,我必须一直盯着字幕,更有点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讲话,于是分不清到底谁在这个场景之中。全部人一直在场上,也没什么布景的变化的另一个问题是,把这部剧的时空转换弄得非常混乱,我花了很久才意识到原来是倒叙来着,第一幕只不过把后面一个小高潮提前演出来。还有就是旁白的转换,有的时候有一个人物会担任旁白,一边描述某个人物的动作,而那个人物一边把这个动作做出来。这还算可以接受,但是有的时候这个旁白的担任者会突然很莫名地变成另一个人,甚至可能是做动作的这个人自己。太奇怪了,也无法理解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女主还在一直反复吟唱一首主题曲,貌似是小林武史给《后会无期》写的主题曲的日文版,我也不懂寓意何为。
关于剧情,我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很高的女主,对人生也很有追求。要求高、有追求本来都是好事,但是有这样的好的意识就自我感觉很良好而对别人很刻薄,我个人蛮讨厌这样的人的。另外,我没看懂的地方是,为什么女主那么在意情人自杀的时候是打在下腹还是胸口,这有什么区别吗?
遇见弗尔德
Meet Fred 2018.5.26 上海黄浦剧场 |
由三个玩偶师操控/配音的玩偶经历自己的故事,有关工作、爱情和各种人生的际遇。很真实,因为这个名叫Fred的玩偶遇到的是各种不如意和困惑,和真实的人类的生活一样。因为这个玩偶和大多数的人类一样,是一个废柴,具有完美的可替代性,他的人生也一样从来不是选择(或者以为人生是选择是太天真)。
这么来看的话,这个剧并不是一个喜剧,但是它有蛮多好笑的地方。首先,在于Fred的性格(讲话口气),太像Arthur Dent了。对于这样的性格的人,好像连他对世界、生活的抱怨都显得并不那么严肃和严重,他可以通过对人生无奈的嘲讽来转移负能量的话,对于观众来说看剧的负担也没那么重了。那么出路是什么的,对于Fred来说,是存在在这个玩偶剧场之外的外面的真实世界?还是只是最后在被放入盒子之前那么一刻可以成为宇航员的幻想?
此剧由来自卡迪夫的玩偶剧团Hijinx演出,2年前在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首演。表演形式,让我想到了之前在乌镇看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堂吉诃德》,但是好玩多了。
雅各比和雷弹头
2018.6.9 上海黄浦剧场 |
一个人自导自演所有角色的讲一个故事,决裂的两个好朋友,一个街头偶遇女人和猫结婚分手,另一个变身成猫去和他的朋友团聚。故事讲了两遍,一遍从雅各比的角度,第二遍从变成猫的雷弹头的角度。
算是有点小心思,舞台灯光的设计也不错,演员一个人也能把整个场子弄得不那么冷清。原著貌似是以色列很厉害的戏剧大师Hanoch Levin,现在的演出是全中文版本的,我有点分不清到底是本土化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我感觉实在太low了。笑话都是很俗的带点颜色的,表达的方式也是很低俗的,而且相当的(中国)北方味。接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