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蒲松龄

2019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今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票价全线上涨,我差点就不想看了。基于前两年的经验,最后我还是选了几场不是大陆制作的。和以前的相比,看下来感觉还可以。这次看的,恰巧都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改编的。 赛貂蝉 2019.3.16 上海文化广场 改编的三国故事,有一点恶搞,把貂蝉设置成一个带霉运的流落乱世的主人公。情节也有用心、歌也不难听、词也很有功力、女主唱的超级好,但是总的来说感觉有点off是为啥呢?难道是因为舞美服装有点山寨? 歌曲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的貂蝉唱的那首,主旋律后面的长大后的貂蝉也有在唱,可能飘柳絮的季节又快到了,这几天还经常附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题材是否适合音乐剧?Hamilton可以为啥三国不可以呢?但是这部的改编主题太弱了,可以解读成是爱情或是自我的突破,但是最后貂蝉自杀的结局全部破功啊。固然可以说这个结局很中国,有一种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很看重的自我牺牲的傲娇,但是不够现代不够进步啊。 这次演出是台湾最大党综艺节目的群组,好多都是认识的综艺挂的明星。女主是卓文萱,她唱的真的太好听了。我记得很早很早以前看过她上ASOS的《娱乐百分百》唱王菲的歌,我就觉得超级好听。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她后来出过专辑,也是不温不火,还好音乐剧还有她的一席之地。 梁祝的继承者们 2019.3.23 上海文化广场 第一次看林奕华的作品,有点惊艳到了。故事是借梁祝的这个框架,然后放到现代,对很多原著不曾涉及到的点提出了各种实验性的思考。涉及到的点太多了,而且都是比较大胆的,需要很多思考和沉淀的,反而有一点失去了焦点。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梁山伯的主题是性别、祝英台的主题是自我(家庭),之后又反转相互变化。剧中的有好多个梁山伯,也有好多个祝英台,各种男女性别高矮胖瘦地方口音都有,每个人都是梁山伯,每个人也都是祝英台。这样的设计有一点令人费解,我是指当舞台上有演员在讲话的时候,我都分不清楚在讲话的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但是我又觉得很厉害,这是一种对性别、身份的固有思维的反思和冲击。 原著有一个经典桥段,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这部剧里的情节时,现代的祝英台也没有女扮男装,梁山伯却不肯接受祝英台的追求,祝英台觉得梁山伯是给,于是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 看着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拒绝,我在想这部音乐剧的主题(之一)是想要扩展观众对性向的认知,它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再仔细想一想的话,同性恋和异性恋本身一样狭隘,他们只是需要别人对他们的狭隘的容忍。这么说来可以做到泛性恋的话才比较高级?但是异性、同性、泛性也都只是天生的啊,如果都是无法改变的天生的,哪来高级低级呢? 不喜欢的地方 有点几米的矫情感。歌蛮好听的,词有一点太文艺了。 抨击和歌颂,有时好像讽刺得过了(商科),有时分不清褒贬(阴阳词性)。 祝英台的死很蹊跷我还能原谅,老师的死就是为了再唱一次主题歌吗? 最后的美术馆哭的事情,我也觉得特别矫情,虽然后面把情感表达出来唱歌之后我原谅了10%吧。 主题很混乱,如果说第一幕是关于性别、自我;第二幕的很突兀地好像变成了圆满的爱情了;最后临谢幕的那场戏,感觉主题又变成艺术了。 还是可以感觉到总体而言主创还是很乐观的,可以把这些主题一一呈现,就好像梁祝的结局虽然是双死但是还有美好念像永存的希望。可惜现实并不如此。 聊斋 2019.3.30 上海文化广场 把《聊斋》的几个故事拼凑起来的,有狐妖婴宁、还有水莽草的。上半场还是差不多分开讲的故事,下半场连在一起以后男主的人设就崩塌了,他变成一个又喜欢婴宁又喜欢封三娘的渣男了。于是下半场的风格变成了有点搞笑的了,倒也是一种风格。最后的结局溃不成军,一会阳寿六十年,一会返老还童,一会阎罗感动流泪。 作为音乐剧,男主唱的有点难听,舞台效果也很山寨。婴宁的主题曲用了《两栖动物》的旋律,其他的歌不怎么好听。

水生

水生 三拓旗剧团 2014.12.5 上海浦东兰馨・悦立方 周五的时候去看了一场肢体剧,没有任何的对话,只有一些背景音乐和近乎舞蹈的肢体表演。故事取自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王六郎”的故事,讲的是在河里的一个水鬼必须靠害死路人来顶替他才能投胎转世,在这过程中他和一个老渔夫结成了好朋友,没有害成功人的水鬼则受到鬼大王的折磨。这部剧的表演有意思的一个所有的演员都是在头顶戴着一个面具出演,连穿的衣服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简单的道具加上灯光,就能够展现出明显的情感色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用两条绳子来做船、或者是做枷锁等等。不过话说回来,要纯粹地从这些舞蹈肢体画面来还原故事情节还是有点困难的,好多地方还是基本靠脑补。剧情部分,我不是很想去多想它,人和鬼之间的友情,在中国的传统故事里似乎都是那么悲情。一来一回水鬼因为没有成功害人而被折磨的两三次、以及之后老渔夫来抚慰它,简直有点看不下去,因为实在是太作孽了。 最后的结局,同行的Aileen之前看过,她说有好几种并不是每一场都一样的。而我连这一场的结局都没有看懂,老渔夫带着酒壶去营救水鬼的时候,出现各种红色的彩带飘扬,我还以为是指因为他之前向河水用酒水祭拜,现在水里面的能量体被召唤出来来打败鬼大王了呢。多亏Aileen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老渔夫自杀的鲜血在河里流,最后是老渔夫代替了水鬼成了新的水鬼。结局是老渔夫水鬼继续在河里害人,找人替代它。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消极的结局,我很自觉地从制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样的“想要超生,就找个垫背”的制度决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我想到小学的时候,老师对付上课做小动作或者讲话的同学的方法,就是叫他站起来,然后让他找到另一个做小动作或者讲话的同学才能坐下来,以此类推。现在想起来,简直恐怖。 在看剧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本身的吸引人,《聊斋志异》到底是经典啊,还蛮想去读一读的。后来,我找到了蒲松龄的原文故事,故事的结尾完全不一样,非常正面。说是水鬼王六郎自己本来就善良不愿意害人,他的行径感动了玉皇大帝,然后被派去当土地神,而且他和渔夫的友谊常存。原来还是把信念寄托在了玉皇大帝头上,没有玉皇大帝的时候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