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山羊之歌剧团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波兰四部

Anti-Gone TRIPTYCH” Part II 2020.4.19 山羊之歌在舞台上唱歌加上前面的舞者跳舞,剧的标题是把安提戈涅拆开来成了“I was Anty, so I am gone”。故事理论上讲的就是安提戈涅的故事,但是反正歌词我也听不懂舞蹈我也看不懂,只能默认了。歌和舞不完全是同步的,有的时候歌唱完了舞还没有跳完,然后就是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的干跳,也不知道怎么掌握节奏,所以群舞的话不那么齐。总之,可以说我没看懂吧,所以也不多评论了。 Tag: Grzegorz Bral, Teatr Pieśń Kozła, 山羊之歌剧团, Sophocles, (A)pollonia 2020.4.20 这部剧貌似很厉害的样子,有接近四个小时的长度,其内容也是非常的多,把三个故事融合在了一起。第一个故事是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Oresteia Trilogy,Agamemnon为了战争胜利杀死自己的女儿,他老婆Clytemnestra因此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他儿子Orestes为此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第二个是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阿尔刻提斯》(Alcestis),Admetus要死了但是可以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替死鬼的话就可以继续活下去,他的老婆Alcestis变成了那个替死鬼。第三个故事是波兰作家Hanna Krall的,讲的是在二战迫害犹太人的那个时期,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放弃一个小孩。 把这三个故事连接在一起,主题就很明显了,那就是“牺牲”。我们可以分开的来解读三个故事里的“牺牲”或者是“自我牺牲”,再来比较其中的不同。前两个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最后那个关于集中营的故事,离我们时间上并不遥远但是人们却似乎已经渐渐遗忘了其中的教训。在集中营的股市里面,有一段类似于演讲式的控诉,意思大概是听话作恶的大多数并没有什么事,女主谴责他们关上了心房,不舍身处理地考虑被害者。我觉得不一定是这样,是他们不觉得自己会成为被害者,或者是他们觉得自己不作恶也会成为被害者,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回到关于牺牲的主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牺牲,这和“为什么需要英雄”的逻辑是一样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为了祭天战争胜利,一个是为了和神的交易让自己活下去,一个是小牺牲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只能闷死什么吵闹的小孩、大牺牲是弄死所有犹太人,这些牺牲的目的都不成立啊,这才是问题吧。 舞台的表现方面,很颇具实验性质。在一个很大的舞台上,场景不断地转换,还有在舞台上地摄影师在拍摄一些镜头投影在背景上。因为有种种牺牲的场景,所以会出现很多血的地方,一律是用口红来代替。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个影像记录在拍摄舞台上的表演之外,还会偶尔拍摄观众席上观众的表情动作反应。这些观众简直就像托一样,表情都非常认真严肃,还有一个简直像是已经睡着的样子也可以被解读为在默默深深思索。 Tag: Krzysztof Warlikowski, Euripides, Aeschylus, Oresteia, Hanna Krall, MIĘDZY NAMI DOBRZE JEST We’re All Good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 2020.4.21 是一部改编自话剧的影像记录,把话剧舞台上天马行空的场景变换搬到电影的镜头之下。故事讲的是住在一起的三代人和邻居聊天看电视,电视里的明星啊、制作人接下来又出来和她们互动啥的。画出来的房间和器具,无厘头的话题和逻辑。非常日常生活,甚至是贫穷的生活,微小而无意义的追求。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与嵌套,被丢弃的杂志,电视节目和三代家族和导演。 最后是对波兰的质疑和否定,波兰如何得以保持自我和外界的流失和被侵蚀,这也是点题的地方。英文的翻译是“We’re All Good”,其实反而是这个中文翻译可能更贴近原意。我对这样的卑微的自我审视看得蛮高的,反而想到很多波兰厉害的地方。比如戏剧的实验性前瞻性,可惜这些立意很好执行并非我的菜。 Tag: Grzegorz Jarzyna, Dorota Masłowska, 2007: […]

中国大戏院2018国际戏剧邀请展

新开的中国大戏院,2018开幕演出季包含了一个国际戏剧邀请展,剧目都不错,战线也拉的比较长。从开幕首演到现在三个月,我也看了好几场了。总体而言,剧院的硬件设计得不咋地,但是还是希望它能生存下去,继续多演点好看又不贵的剧。这三个月也正好和我近期不顺的工作挂钩,所以下面也仅仅复制粘贴我在看完每部当下记下来的几点感想,不展开了,有的连我自己也记不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以后还是要勤记。 雪,覆盖下的真相 2018.6.22 中国大戏院 超长210min,实际有四个小时,半夜11:40结束。下半场又困又冷又饿,再好的内容也救不了对肉体的煎熬啊。 开场戏第一场我看到了,人不多。剧院太窄又陡,楼上栏杆影响视野。 字幕跳过超过1/3的内容。 有很多人物、很多情感(苦难、贫穷、无知、愤怒、幸福等等)、很多思维的角度和方式,这些大多是负面的痛苦的,层次很丰富但又好像全部是一个来源(如果能搞清楚这一个问题一切可以迎刃而解)。 非常忠于原著,看着看着就想起来看的书了。但是还是觉得书更好,我更愿意在晚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控制来读进度,书也有更多可以细嚼慢咽咀嚼的。 女孩自杀是因为想要有自主、自杀成了唯一可以自主的机会。 舞台的构成,有一块大屏幕,偶尔有摄影直播。 真正的正面人物是科幻小说家吗,他是唯一最sincere、innocent、honest的。 耻 2018.6.30 中国大戏院 超级好看,正对我胃口,对于各种身份的思辨:一个“背叛”的伊斯兰人,一个“爱”伊斯兰文化的白女,一个搞艺术的犹太人,一个黑女,一个先改名后相信根源宗教的伊斯兰侄子。 宪法vs圣经、宗教文化vs政治 最终还是打了女人,说明了文化的根基(?)群体意识(?)不可更改撤销(?) 肖像画的意义,原本的意义,女主对它的解读,副本的意义。美国梦的破灭?虽然也说得通,是一个平台,但总觉得不是重点。 不可自理的生活 2018.7.20 中国大戏院 生活的无奈,为人父为人子的无奈 没有常识,不是该先上厕所再换尿布嘛 背景的大幅耶稣画像,感觉一直在细微的变化,我一开始以为是因为灯光,后来觉得真的在很subtle的在变 让中国小孩向耶稣像投手榴弹很违和,我可以理解初衷是年幼的人类开始反抗耶稣,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放在中国小孩的身上根本不存在啊。小孩扔手榴弹的样子明显是被统一教过的,左手伸很前面,一个小胖墩左手伸但是又不收回来很搞笑 最后从背后突破耶稣像好像异形的虫子出来(应该也是有寓意的故意的),有点像邪教仪式 you are not my shepherd 这种挑战宗教的觉悟深度,对中国人震撼不大。 但是又有文章说扔手榴弹是在致敬耶稣(黑人问号?) 变形记 2018.7.28 中国大戏院 想读一下原著到底变虫的意义是什么?剧开始的时候提了一下下关于工作的压力,后面却没有任何缘由的追究,只是变化后的影响。 日本人演的版本。中文的添加、搞笑的桥段很无聊、没不出来必要性。 舞蹈和舞台设计蛮用心的,但是意义在哪感觉也不大。 又是叙述者、表演者的多重演员、又是叙述者和表演者的串。 原著有两个妹妹、画里的女人、三个房客的剧情吗?在现代的社会设定下,人变成非人的坏处是什么? 西方社会 2018.8.19 中国大戏院 Gob Squad 从最简单甚至可能没什么意义的一张照片,邀请观众上台成为剧中的布偶,来服务于每一个演员的故事线。 说到底是西方社会下人们的一些情感与烦恼(父亲情结、恋爱等等)。 有很多的关于好与坏的问题,A与B的选择,这些问题很无厘头,但又感觉是现代西方社会会关注的,视野比较广也有很多偏政治的,感觉现代西方人在关注很宏观很广泛的社会问题之外,还非常擅长剖析自己个人的心里深处的情感问题。 不喜欢的地方是邀请观众上台蛮干的,吹的很好,但是我不喜欢。 好像每一场应该都不一样,每一场的录像都会上传到网上,感觉满社会实验的。 评论哈姆雷特 2018.9.29 中国大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