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2019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今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票价全线上涨,我差点就不想看了。基于前两年的经验,最后我还是选了几场不是大陆制作的。和以前的相比,看下来感觉还可以。这次看的,恰巧都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改编的。 赛貂蝉 2019.3.16 上海文化广场 改编的三国故事,有一点恶搞,把貂蝉设置成一个带霉运的流落乱世的主人公。情节也有用心、歌也不难听、词也很有功力、女主唱的超级好,但是总的来说感觉有点off是为啥呢?难道是因为舞美服装有点山寨? 歌曲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的貂蝉唱的那首,主旋律后面的长大后的貂蝉也有在唱,可能飘柳絮的季节又快到了,这几天还经常附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题材是否适合音乐剧?Hamilton可以为啥三国不可以呢?但是这部的改编主题太弱了,可以解读成是爱情或是自我的突破,但是最后貂蝉自杀的结局全部破功啊。固然可以说这个结局很中国,有一种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很看重的自我牺牲的傲娇,但是不够现代不够进步啊。 这次演出是台湾最大党综艺节目的群组,好多都是认识的综艺挂的明星。女主是卓文萱,她唱的真的太好听了。我记得很早很早以前看过她上ASOS的《娱乐百分百》唱王菲的歌,我就觉得超级好听。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她后来出过专辑,也是不温不火,还好音乐剧还有她的一席之地。 梁祝的继承者们 2019.3.23 上海文化广场 第一次看林奕华的作品,有点惊艳到了。故事是借梁祝的这个框架,然后放到现代,对很多原著不曾涉及到的点提出了各种实验性的思考。涉及到的点太多了,而且都是比较大胆的,需要很多思考和沉淀的,反而有一点失去了焦点。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梁山伯的主题是性别、祝英台的主题是自我(家庭),之后又反转相互变化。剧中的有好多个梁山伯,也有好多个祝英台,各种男女性别高矮胖瘦地方口音都有,每个人都是梁山伯,每个人也都是祝英台。这样的设计有一点令人费解,我是指当舞台上有演员在讲话的时候,我都分不清楚在讲话的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但是我又觉得很厉害,这是一种对性别、身份的固有思维的反思和冲击。 原著有一个经典桥段,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这部剧里的情节时,现代的祝英台也没有女扮男装,梁山伯却不肯接受祝英台的追求,祝英台觉得梁山伯是给,于是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 看着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拒绝,我在想这部音乐剧的主题(之一)是想要扩展观众对性向的认知,它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再仔细想一想的话,同性恋和异性恋本身一样狭隘,他们只是需要别人对他们的狭隘的容忍。这么说来可以做到泛性恋的话才比较高级?但是异性、同性、泛性也都只是天生的啊,如果都是无法改变的天生的,哪来高级低级呢? 不喜欢的地方 有点几米的矫情感。歌蛮好听的,词有一点太文艺了。 抨击和歌颂,有时好像讽刺得过了(商科),有时分不清褒贬(阴阳词性)。 祝英台的死很蹊跷我还能原谅,老师的死就是为了再唱一次主题歌吗? 最后的美术馆哭的事情,我也觉得特别矫情,虽然后面把情感表达出来唱歌之后我原谅了10%吧。 主题很混乱,如果说第一幕是关于性别、自我;第二幕的很突兀地好像变成了圆满的爱情了;最后临谢幕的那场戏,感觉主题又变成艺术了。 还是可以感觉到总体而言主创还是很乐观的,可以把这些主题一一呈现,就好像梁祝的结局虽然是双死但是还有美好念像永存的希望。可惜现实并不如此。 聊斋 2019.3.30 上海文化广场 把《聊斋》的几个故事拼凑起来的,有狐妖婴宁、还有水莽草的。上半场还是差不多分开讲的故事,下半场连在一起以后男主的人设就崩塌了,他变成一个又喜欢婴宁又喜欢封三娘的渣男了。于是下半场的风格变成了有点搞笑的了,倒也是一种风格。最后的结局溃不成军,一会阳寿六十年,一会返老还童,一会阎罗感动流泪。 作为音乐剧,男主唱的有点难听,舞台效果也很山寨。婴宁的主题曲用了《两栖动物》的旋律,其他的歌不怎么好听。

2018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秋裤 2018.3.1 上海文化广场 故事讲的是有舞蹈梦想的女主去北京打拼,遭遇了大都市的现实和来自妈妈的双重压力。这是一个很“北方”的故事,剧中人物的北方口音加上音响效果,反而让人觉得唱歌的时候能比正常讲话听得更清楚明白。另外就是对南方人有一种默认的既定印象,可以安稳赚钱有投资理念但是没有人生梦想,还专门用一种口音,让人觉得有点反感。 从歌曲的编排来看,有一种杂乱的感觉,歌曲风格不统一,但是回想一下我在看欧美音乐剧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杂乱的感觉,有一种所有人物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一首特制的唯一属于ta的主题歌,所以觉得还算合理。 演员们唱的很好,舞蹈也很好,对于经历了去年的华语音乐剧展演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但是两层感觉是一致的,很好的人才却用在了很烂很初级的地方,一个是骗人的野人谷、一个是剧情道理很浅却不合理的环境内容(那个妈妈就是有病啊,不能因为普遍而变得合理化啊)。这和我感受到的现在国内的大环境是一样的,中国从来不乏聪明的人有才华的人,但是却没有可以配得上他们的聪明和才华的工作内容,就好像买了一台性能很高的电脑只是玩玩五子棋一样。 最后的大圆满太不合理了,那样思考的妈妈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关于擀面杖的回忆而变化?如果真的是因为擀面杖,那就太假;如果是因为本来已经帮忙找到的“稳定”的工作落空了,那也人设不统一。这样的妈妈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承受所有的罪恶也要让孩子呆在家里”。作者自己也觉得有欠缺,所以取这个名字为的是强调两者的联系和重要性。但是这样的标题又很奇怪,标题暗示女主是妈妈了,但真的讲的是这个吗?女主的观感才是第一主题不是吗?认真讨论这种关于家庭、亲情、两代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的结论,只有悲剧才是合理的,请见所有话剧音乐剧作品。 高手 2018.3.10 上海文化广场 第一次看到那么不要脸的华语音乐剧,全程全部都是抄的。抄的最大的就是《Book of Mormon》,人物设定、剧情发展、甚至起承转合的点全部都是抄的。唯一没抄的,是那些歌曲(也可能是我见识不够广听不出来)。但是有一首抄的特别明显,就是唱起来中医的发展历史的那首的时候,简直就是直接把《All American Prophet》的主旋律照搬过来嘛。另外没抄的就是词,毕竟语言不一样,词好歹应该是原创的吧,但是这个原创的词怎么书面化怎么拗口怎么来,根本达不到作为音乐剧的词的最基本的水准。 来看看怎么抄法。摩门教变成中医,摩门的开宗人物变成神农李时珍啥的,男主梦想的去处奥兰多变成香港,乌干达变成郊区小中医院,非洲苦难咒骂上帝变成大妈跳广场舞,baptize别人变成当医生给人看病,所对抗的warlord和艾滋病变成SARS等等。有那么一秒,我还在想这个抄法还挺妙的,两者都是一部分死忠相信、一部分人认为是骗人的,两者又都有一段历史,却没什么科学逻辑可以支持。但是因为是纯抄袭的,所以后面的故事根本讲不下去了,而且完全走歪了。 原来对摩门教的嘲讽和怀疑,变成了对中医的无脑支持和宣传;原来让人感动的点,包括对信仰的质疑和追求、对友情的忠诚和珍惜,全都变味了;最后变成了对反SARS的一首赞歌。太恶心了!而且还是三层恶心前赴后继汹涌而来,第一层是儿女情长舍不得家里人和爱人去追求梦想,第二层是自以为是的献身和伟大,第三层是这些行为全是缘由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推理世界和得出药方。

2017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海上音 2017.3.4 上海文化广场 小故事爱情、中故事上海音学学院初期的历史、大故事犹太人来到租界和日据时代的上海。 有种正派武功出身的感觉,因为很明显音乐是服务于情节的。但是音乐太正经(老套),歌词太不口语化太书面化,而且有种故意为之的感觉。有几首慢歌情歌还蛮好听。女音太高,不够音乐剧。 下半场变成了抗日剧,太难看!歌也难听!我可以想象可能自己在那个年代也会被同样的气氛感染甚至投身于此,但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事后现在的我们还要为这样的愚蠢错误的行为正名或者鼓励!一点也不想看这样的戏码。 最后谢幕又变成了音乐学院的政治赞歌。 狂奔的拖鞋 2017.3.11 上海文化广场 主题太散乱混乱,不知道到底是在讲什么。创造者试图什么都讲讲,包括20年前的老掉牙的分手、和现代90后的校园生活和职场梦想、以及我以为会很煽情但还好还算一笔带过的认亲戏码。这些情节融合在一起非常混乱,没有重点。 看简介,好像是在讲在北京的梦想,但是和情节完全碰不上。 能看出来加了一些非常现实的场景,比如北京的生活、空气、工作等等,算是比较贴近真实的生活。 可怜演员,能唱能跳,但本子太差了。 一个不成立的烂本子和一个完整的政治宣传本子,哪个更让人接受? 律﹒诗——雷经天 2017.3.18 上海文化广场 看简介的时候我是很期待的,因为律政主题的音乐剧真的是第一次见到,看了觉得太失望了。剧情是华政的学生在进行法律援助的时候遇到种种不顺,穿越到了1937年延安,亲眼目睹了雷经天(之后的华政校长)审判革命老将情杀少女的案件。光听听这些点子,律政+庭审+穿越+音乐剧,好像是一部很好看的戏,但是根本不是这样的。 我没有看出来女主是如何通过1937年的老案子重拾对现在法律的信心的,反而隐隐地又是一部致敬创作者母校、母校原领导的政治任务。作为想要成为律师身份的女主从一个司法者的角度学到了一些什么呢? 我喜欢法律主题,是因为喜欢看对立的双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做出相反的却同样有力的说辞。但是这部庭审戏的双方没一方让我喜欢的,一边是连事实真相都不那么在乎一心只想以命偿命的女学生,一边是觉得革命功绩大过天的军队,没一方让我有任何好感。宣传词里面说到双男主的对峰,戏里面其实是审判长和被告的关系,而且没有任何精彩的对决,让我再次失望。 最让我觉得难看的地方是里面的歌真的太难听了,背景的多媒体效果也很拙劣业余还不如不用,现场的话筒不止一次出现问题,灯光聚焦经常正好不打在主角身上。最后主创出来一再强调是原创的很稚嫩的音乐剧团队,但是真的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紫石街 2017.3.25 上海文化广场 毕竟是改编的《水浒》里的潘金莲的故事,应该还是有点故事底子,没想到这部是这次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中最难看的一部,难看到了可笑的地步。 曲子太难听了,有一种很尴尬的时代感,既不是古典的也不是现代的,配乐有浓烈的90年代的痕迹,有一种很落伍的想赶流行的心酸感。 歌词太烂了,偶尔穿插现代的流行语的违和感,经常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硬要把情节总结拔高到很高的主题却不合理),而且一个劲地在重复。 背景的动画太搞笑了,武打的镜头把在场的观众都笑惨了。最搞笑的是,当最后谢幕结束大家都觉得好不容易终于解脱了的时候,字幕的地方突然出现“encore”的字样,然后全场再唱了一次remix版的主题曲,还带这种“被encore”的,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