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柏林戏剧节,有5部作品线上播出。直播的是开幕剧作卢平的《新生活》和闭幕剧作《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两个都有英文字幕,另外几部录播的因为只找到一部有字幕,所以一共只看了三部。一句话点评,《新生活》一般好看但不惊喜,《他那个阶层的人》太苦看到不想看,《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内容很多很新,引人思考有启发,是我的菜。
新生活 我们将何去何从
Das neue Leben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四个演员口述同一个故事,关于主人公超甜的单恋暗恋Beatrice。舞台上还有一座自动演奏的钢琴,主人公更是一言不合就写诗歌,有几个是流行歌曲。到后面其中几个人人亲成一团,寓意是自我人格的亲密(?)上半场以Beatrice的死结束。下半场一开始是长达十几分钟全程蹦迪模式,灯光效果非常不错,歌还蛮好听的。最后年老版的Beatrice出现,主人公告白,B无感且无欲无求。最后一首歌也挺好听,但是一直在传递有点鸡汤的信息,那就是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一切终有终结,世界终将毁灭,好消息是至少不是今天,今天还有你和我,你我可以共度。
tag: Christopher Rüping,
他那个阶层的人
Ein Mann seiner Klasse
形式上有点像昨天看的有一点像,演员们在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还喜欢引用流行歌曲。现场布景同步从无到有搭建起来一个屋子。
故事讲的是生活在底层的一家人,家暴男、早孕流产、全程看电视的孩子等等,以及大家的麻木。故事的最后,爸爸出现,已经失去霸道的力量,说自己的爸爸死了。主人公并没有和爸爸和解,我觉得蛮好的,但同时主人公却又羡慕弟弟有和爸爸临终道别,这种纠结很可怜也很可恨,为什么要让受害者去合理化施害者、去无条件原谅,就算是亲子又怎么了。我大道理是这么说,自己却也无法摆脱从小被洗脑的亲情的要求和准则。
Tag: Christian Baron, Lukas Holzhausen,
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
Der Tartuffe oder Kapital und Ideologie
光是听这部话剧的名字,我就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又是改编莫里哀的《伪君子》,又是结合《21世纪资本论》作者Thmoas Piketty的理论。
先讲故事,故事的中心当然是Tartuffe和他想要侵占的大房子。这不过这里大房子的住家是一群像是嬉皮士的人们,甚至有一种《Rent》的即视感,这群嬉皮士一开始是想要白白住在大房子里面。后来慢慢情节发展,才看出来原来是在讲东西德柏林墙倒塌时候的故事。再后面经济开始腾飞,资本主义独占鳌头,Tartuffe就开始骗所有人把这座大房子负债买下来,并且骗大家各种投资。同样有一家之主躲起来,由女主人揭穿伪君子的戏码。投资结果当然就是失败了,大家比赛谁deserve the room,都陷入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种设定中。结尾是Tartuffe的女儿来讨债,他从电梯里掉下去了。
上半场的时候,偶尔会穿插一些类似演讲的部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大词,让人感觉有点太多了。下半场Tartuffe从电梯里掉下去以后,索性是原来所有的演员穿回正常的衣服,一个一个地上台,超级一长段地开始复述Thmoas Piketty的相关理论。我觉得这里的优点是把这些理论讲的蛮清楚的,我也想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每个人说的内容。
- We have to justify inequality, or the foundation of society will collapse. 有这么几种论点,“Trickle-down argument”: inequality is good. “Blame argument”: differences in ability create inequality. “Nature argument”: inequality is inherent. Piketty不这么认为,他觉得inequality是意识形态上的、政治上的,也就是说可以从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去改变它。
- 有private property就会有财富不平均,这种贫富差距相当厉害,差阶高税率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赚的多少到手都差不多,也没必要卷了)
- 全球化让大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起重新卷了起来,为了驱动卷,降低了差阶高税率。贫富差异更大了。
- 因为贫富阶级固化和差异之大,现在反而不能通过努力改变财富命运了。
-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重新分配,资本主义依赖的源头需要被公有化,解决方案是social property and progressive tax systems
- social property,比如发钱给年轻人让大家创业,高税率可以来资助它
- 只要有有的国家低税率,就会有公司全都享受到。国家不该去用低税率来竞争,而是基础设施、大学、人力资源,这才是有效有益的竞争。
- 最近的变化和例子。
这样的表达方式的确是有一些教条和割裂了,照道理如果可以通过一部把《伪君子》的改编来传达信息的话会比较完美,但可能主创者想传达的Piketty的理论过于复杂,如此演讲式的表达会更清晰一点?总之,优点是至少人家有思考有讨论有表达。像我这样没读过Piketty作品的人,这么一看脑子一下子就被洗到了,觉得这套理论蛮有道理的。但是这么想来,Piketty的结局方案岂不是和我国近期想要推行的财富再分配的主张很类似?但是让人很放不下的是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中国。
最后回到Tartuffe本人,这部剧最后演讲的部分里说Tartuffe的存在是来源于inequality,也就是说这就是这部剧改编融合的点。改编融合的点,是可以这样直接说出口的吗?
我想到的是,原作的Tartuffe是用虚伪的道德,这里的Tartuffe以资本主义的本质方法(虚伪的经济制度)来欺诈。为什么大家都会上当呢,是因为人们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完善,道德也好、经济社会制度也好,一种希望。伪君子的存在,是因为世界的美好需要虚假来支撑。下一个问题是,伪君子是自知的吗?还是很多人成为了伪君子自己还不知道,还觉得自己在弘扬正能量。
Tag: Molière, Thomas Piketty, Volker Lö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