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学史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9787100059954 |
在和小伙伴们读完GEB之后,接下来的这个大部头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试图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每一章节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想法,这种卡片式的归纳看似比较机械,横向的比较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但也显天真,但只够我用也就够了。下面大部分摘抄Kate的minutes,多谢。
- 希腊文明的兴起 The Rise of Greek Civilization
四大文明古国都那么辉煌和出名,但是西方现在给大家留下长远影响的哲学思想却只有古希腊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古代文明本身是在不断传播和交流的,所谓的希腊的文明,其实夹杂着各种埃及神学、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印度欧罗巴宗教等等的往来;另一个是希腊最终成为了一块稳定的热土,各种哲学家前赴后继地百花争艳地出现。看这一章的时候,会很自觉地把希腊哲学he中国古代哲学作比较。我很惊异于在地中海四周的这些古文明,当时它们的交流是如此地频繁且有效,这些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碰撞,最后留下了那么多种多样的果实。而中国的确也是一直处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但是真的流传下来的似乎仅有儒家文化这个大头,其他的各种哲学思想犹存但却无法发扬光大。
- 米利都学派 The Milesian School
泰勒斯(Thales),第一位哲学家。预测过日蚀。认为万物都是水构成的。有人攻击说哲学家没用,他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到橄榄丰收,于是以低价租下了所有的榨橄榄油的器具,丰收后以高价租出挣了一笔。这显示出哲学家不是没办法挣钱,只是心思不在挣钱。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认为justice最重要。他认为水不可能是最主要的物质,最主要的物质不可能是我们所知的,因为如果是水、土、火这样的物质,那为什么世界没有被水征服呢?他还认为人类是进化来的,因为第一个人不可能和现在一样,是个婴儿,那样的话他不能存活。他还第一个试图制作地图。他认为地球是个圆柱。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认为地球是圆桌,认为万物由空气构成。
-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这位哲学家其实有两派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看无关的信念。一方面,他的学生/教派有非常奇怪的教规:不能吃豆子之类;他还坚决相信灵魂轮回。另一方面,他认为all things are numbers。他最出名的即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因为这个毕达哥拉斯定理,之后自然就引出了根号2这样的无理数,引发了之后数学的发展。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和神学结合在一起,数学中的纯抽象的东西,就可以和上帝联系在一起。我们画的点、线,永远不可能是理想的。但是理想的这些概念仍然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上帝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记得我们有一番关于感官和结论的争论,但是我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各方的主要观点和冲突点了。
- 赫拉克利斯 Heraclitus
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动。“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句话就是出自他。他还认为火和干是好的,水、潮湿是坏的。他很鄙视别人。好像喜欢战争。认为人都很蠢只有外力才能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认为对立很重要,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条路,没有恶,善就没有意义。
- 巴门尼德 Parmenides
他的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即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而得到答案的问题,中文源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他主张nothing changes。论据是:你思考或说到的东西,如果你的语言或思考不是无意义的话,总是指一个事物。而你无论何时都可以去想任何事情。所以这些事情不会变。
这个结论现在看起来很不堪一击。罗素推倒巴门尼德的过程是他错在了认为语言不会变这一点上。当时的人谈论的乔治华盛顿,和后来的人如我们谈论的乔治华盛顿,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 我觉得其实巴门尼德的推断是走这么一个二段推导的过程:语言没有变化,所以没有事物的产生与消亡,所以世界没有变化。所谓的“语言没有变化”,还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一个词语的语义本身没有变化,另一个是一句句子的整体构成没有变化。罗素的着手点是巴门尼德的第一段推导,那么如果我们假设第一段推导没问题的话,我们可不可以从第二个推导里找出毛病来推翻巴门尼德呢?比如说我们假设猴子的语言系统千百年来未曾改变,那么对于猴子而言是不是世界没有变化呢?因为我觉得得出“没有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从某种角度而言并非天方夜谭,所有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其实并没有产生变化,只不过是组合的方式不同而已了。那么问题就在于,如何定义这个“变化”上面。
- 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
他有各种科学方面的发现:空气是一种物质、离心力、天文学等等;还有关于宇宙学的观点:世界由土、气、火、水四元素构成,中间有love和strife之间的互相抗衡与互相转换地位,而这些是由chance和neccesity掌控的。
-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Athens in Relation to Culture
这一章主要讲了罗素关于如何看待雅典文化的一些想法。
- 阿那克萨哥拉 Anaxagoras
他的观点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无限分小,不管多小都还包含着一部分的所有东西。mind(nous)另当别论,它只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它是一切motion的动力。不同人的智力区别来自于他们身体的区别。他的观点非常mechanical,比较偏科学(而不象后来的柏拉图更偏伦理)。他是把哲学带入雅典的人。
- 原子论者 The Atomists
原子论者主要有2个人,留基波(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者的存在似乎有点存疑。2人谁写的什么也有点界限不清。
原子论者的观点比较机械化。他们不象别的哲学家那样认为宇宙有目的,一切运动都走向那个终极目的。他们是决定论者,认为运动都遵循自然法则。作者说,对于一个现象或运动,当我们问why的时候,有两种意思,第一是问目的(teleological)第二是问什么导致了它(mechanistic)。对于原子论者而言,他们不相信凡是是因机缘促成的,而是有那么一个cause,也就是一种mechanism。作者说,不知什么原因,但看来沿着mechanistic的路走下去会走向科学,而teleological的路不能。然后,两者其实都是有第一因的问题的局限。
然后原子论者也想解决Parmenides的“没有运动”的荒唐结论。原子论者的解释似乎是:有void,所以有运动。(但是其实没有void也可以有运动) 。
首先,古希腊人认为有运动必须要有void。有void才有地方可以运动过去。亚里士多德解释说:void是什么呢,就是有地方却没物质。这个观点推到极限就是牛顿的绝对空间。而之中的哥白尼和教会的争执,也是因为他们提前默认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否则的话,“地球绕着太阳转”与“太阳绕着地球转”只是一件事的两种说法罢了。而莱布尼兹和牛顿持相反的意见,否认绝对空间,认为只有相对关系。莱布尼兹的观点后来得到了相对论的支持。
- 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
说到这位Protagoras,其实罗素想连带介绍“智者”(Sophists)。这里的Sophists是教人诡辩的老师。他们教学要收费,所以有一定的阶级性。当时的社会,底层的人比较“有道德”,而上层的人可以诡辩,比较inpious。Protagoras本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所以并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所以自己是裁判,所以一切都可以通过辩论术来达成。Sophists像现代律师一样,可以为任何观点辩护。这种观点让那些道德的哲学家很震惊,他们怎么可以这么轻浮不道德。从一些记录来看,有些诡辩家的确很不负责任(比如那个说狗宝宝是你的兄弟的对话)。我觉得最能体现Protagoras的是那则别人杜撰的轶事:Protagoras教过一个青年人,规定这个青年人如果在第一次诉讼里获胜才需要交学费。然后这位青年人的第一次诉讼就是Protagoras控告他,要他交学费。
柏拉图非常看不起这样的人,他觉得这些Sophists无底线,先有一个设定好的结论再去找各种论据。而罗素在这里对柏拉图表示了不满了意见。我感觉罗素对于柏拉图的不满的原因,恰恰就是柏拉图对于Sophists的不满的原因。只不过Sophists是无所谓自己所辩护的结论是什么而去寻找论据,他们也知道自己无所谓,他们是“真小人”;而柏拉图是坚定了自以为的一个结论而去寻找论据,是“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