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February 4th, 2019

存在

存在 Presence: Collected Stories 阿瑟·米勒 Arthur Miller 林斌(译) 9787020126804 Arthur Miller的短篇小说虽然写的不多,也没什么有名,但是我感觉一点也不比他的戏剧差。这本很薄的短篇小说集里,一共有六篇,都是他比较晚期的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的集合。我个人喜欢的顺序是:演出>松脂蒸馏器>斗牛犬>海狸>存在>裸体手稿。总的感觉都有一种在成熟甚至年老之后回顾人生,看待人生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对那些好像没办法一下子参透的东西重新思考,试图寻求某一种解答。故事可以是编出来的,故事本身是什么样的很重要,但是讲故事的切入点也很重要。我觉得作者很厉害的地方是他特别会挑选讲故事的切入点,从他的横切面来看故事,就可以看出来他想要讲的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好几篇都值得拿来细细品味分析,我简单地讲讲我最喜欢的三篇。 斗牛犬 Bulldog 全书第一篇就是讲狗的故事,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卖奶狗的广告,想要养一条斗牛犬。在买狗的过程中,懵懵懂懂和狗的女主人发生了关系。把狗带回家后,慢慢养起来,不小心一天斗牛犬偷吃了巧克力蛋糕生亡,小男孩脑子里想的还是斗牛犬的女主人。 基本上就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从买狗到养狗到狗死掉,一条狗生生死死的时间里小男孩的成长蜕变描写得非常到位。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如果把故事里的小男孩变成小女孩的话,重点马上就变味成了性侵的故事了。读完这个故事,我多少是为了小男孩的成长欣慰的,但是如果说小女孩的话,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而是完全另一种很黑暗的顿悟。换了性别概念重新读这个故事,虽然不合时宜,但是是一种反思。 演出 The Performance 一个犹太踢踏舞者为希特勒表演并死里逃生。 这个故事太精彩了。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个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有两个讲故事的人,一个是踢踏舞者,另一个是第一人称把故事写下来的作家。不管是踢踏舞者在给作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作家在写下他与踢踏舞者相遇的故事的时候,他俩都会不时地从故事里偶尔跳出,来评论一下或者感慨一下。评论感慨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故事本身的时间线了:踢踏舞者的故事在战时,评论感慨在两人对话时;作家的故事描写在两人对话时,评论感慨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所以评论感慨就多了一层对当时故事的信息的补充,以及当时没有想到的时间累积下来酝酿出来的信息。这样的设计太棒了,让人不断地抽离出来可以从更高一层来思考、对内一层更为理性看得更真切。 正因为这样的设计,故事结尾的地方关于梦的解读太到位太震撼了。踢踏舞者的梦、德国人的梦、作家一厢情愿的梦都是梦,一些共享的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有安全感有动力有盼头,但是它造成的悲剧也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做德国人的梦就是不好的、作家的梦就是好的之类的判定,因为梦的内容本身无关紧要,而是无脑做梦这个群体行为有着致命的缺陷。 松脂蒸馏器 The Turpentine Still 这个这本书里面最长的一篇,讲的是第一人称主人公年轻时在海地偶遇了一个一心想要提炼松脂的人,然后主人公一直念念不忘,年老后又旧地重访。 海地的设定,一来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心》,白人对于未开化的黑人的影响(有一种魔幻现实的感觉,甚至依旧可以对比现在中国人对来到中国的老外的态度);二来让人想到了毛姆笔下的高更,只不过一个是纯粹为了个人的追求,而故事里的建造松脂蒸馏器的人似乎更多是为了别人。 如果说《演出》是在讲梦想的话,我觉得这一篇是在讲信仰/信念,这里并不是特指宗教上的,而是泛指人生中的支撑着一个人前行的东西。故事有很多层次,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