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8

欧里庇得斯五种

欧里庇得斯五种 欧里庇得斯 Euripides 罗念生(译) B01I57SZ7E 阿尔刻提斯 Alcestis 美狄亚 Medea 特洛亚妇女 The Trojan Women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 Iphigenia in Tauris 酒神的伴侣 Bacchae 这本包含了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五部作品。总的来说,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让我很吃惊,各种刷三观。读完三大古希腊悲剧大师的最后一位,我现在心目中的排名是:Sophocles > Aeschylus > Euripides。 《阿尔刻提斯》说的是主人公Admetus被命运女神允许死期到了不死但是要找一个替死鬼,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他的老婆Alcestis主动愿意去死,然后夫妻两一起咒骂Alcestis的父母老不死不愿意替儿子去死,最后受到Admetus热情款待的神为了报答Admetus,把Alcestis救回了人间。第一个故事就把我吓到了,要爸妈替自己死还说的那么理所应当义愤填膺。Admetus自己臆想自己的仇人对评论他“请看他耻辱的活下来,他不敢死,只好懦弱的献上他的妻子,逃避了死亡:他像个男子汉吗?他自己都不愿意死,反而怨恨他的父母。”我觉得这些评论很中肯啊。 《美狄亚》的情节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被背叛的妻子为了向丈夫复仇杀死自己的孩子。美狄亚虽然后很多魔法巫术,但是剧本反而感觉更现代,这种现代感是很琐碎品味下沉的现代感,感觉一点也没有古希腊悲剧那种大气。这个故事继续让我三观被颠覆。先是妻子要报复丈夫的方法竟然是杀死他们两的孩子,这是什么扭曲的情感?!然后美狄亚的丈夫也不是吃素的,他说他背叛妻子的原因,不是看中年轻美貌的情人,而是贪图情人的财富和权势,使得他和新的情人生下来的孩子的高贵顺带给到他原本和美狄亚的孩子。他是真心这么想的吗?如果是真心的,我佩服这样的脑回路。 第一次读Aeschylus的Agamemnon的故事的时候,我把Agamemnon和Odysseus有点搞混了,因为好像都是多年征战未回家的设定,只不过一个是忠诚的妻子在家等着,另一个是完全相反的。现在我才终于理解为什么我会有当初的错觉,原来Agamemnon和Odysseus参加的就是同一场战争嘛。《特洛亚妇女》讲的是特洛亚战败后的皇室纷纷沦为奴隶,任由胜利者指派命运。其中,Cassandra被派给了Agamemnon,Cassandra她妈被派给了Odysseus,Cassandra还预言了Agamemnon和Odysseus所有的苦难,好多故事都连起来了。故事里还出现了Helen本人,一副蛇蝎美人的样子,辩解起来特别厉害。 今年5月份现代戏剧谷的时候看了鈴木忠志改编的《特洛伊女人》,当时看的时候不知道更多的故事背景,完全是当作一个战后奴隶的悲惨故事来看的。现在有了更多的context,以后再看相关的改编作品的时候肯定更有收获。 还有一个我连续被刷三观的地方,我不小心看到一点点书里附带的对这部作品的解读,里面竟然是带着嘲讽的语气在笑话有美国的改编作品把这部当作反战主题。这部不反战吗?!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的故事可以接在Aeschylus的Oresteia Trilogy后面讲,原来设定被Agamemnon献祭杀死的Iphigenia其实被神救下并被指派到某个地方做祭祀,杀死母亲的Orestes虽然赢得了审判但是却被神要求去某个地方偷一个神像,姐弟就这么重逢相认逃亡了。我发觉,好多潜在的悲剧都是因为主人公不说人话,这是很容易产生误会的! 最后一篇《酒神的伴侣》貌似是超级有名的一篇,但是我却现在几乎连情节也记不起来了,觉得没什么意思。

House of Names

House of Names Colm Tóibín 978-0-241-26493-5 又到了怎么写读后感都觉得在把我超喜欢的东西拉low的时候了。所以以下的内容仅供我自己记录,千万不要因为我的这篇而决定不去读这本书,因为这本托宾最新的小说延续男神的水准。 故事取材于古希腊悲剧,三大古希腊悲剧家都写过这个故事或者这个故事的片段。一句话剧透的话就是Agamemnon为了替自己的兄弟复仇杀死自己的女儿;Clytemnestra为了替自己的女儿复仇杀死自己的丈夫;Orestes为了替自己的父亲报仇杀死自己的母亲。换句话说,Orestes杀死了[杀死了(杀死了自己女儿的Agamemnon)的Clytemnestra]。 托宾要是去玩狼人杀,肯定没人玩得过他,因为他把人物的心路历程写得太好了。我前不久第一次读埃斯库罗斯写的完整的三部曲的时候,觉得自己在看科幻片,虽然主人公已经不是神,但也像是外星球异文明的故事。在这样的设定下,我也不会去细究主人公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只是默默地被剧情推动而已。而托宾写的给读者感觉真的就是人类的故事,他可以把事情的发展写得润物细无声但是一步一步累积把心路历程写得完整、饱满、合理。 Clytemnestra决定杀阿伽门农的心路历程写得超好。Electra的也是,完美合理化了她的想要杀人的心路历程,包括前期的被限制种下的种子、被脑海里的父亲和姐姐的鬼魂伴随、到后来剩女求爱不成,使得她的奇特的性格变得讲得通(而不是我之前理解的她就是这个性格那么简单无脑)。 回到剧情的话,托宾多交待了Agamemnon杀女儿的部分。我发觉Agamemnon做的不对的地方有很多层次: 杀人 杀女儿 把女儿性命的重要性放在所有军队之下 相信军队里所有人都觉得把女儿性命的重要性放在军队之下即使赢得胜利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信神 相信献祭女儿可以改变风向。 到底哪一层是他真实的想法,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到底因为那一层他罪该万死,倒是可以讨论一下。 除了脑补,托宾也有蛮多改编的地方的,比如故事里没有了Electra的妹妹,Electra也没有那么无助苦情地等待Orestes回来报仇,Aegisthus也没有被Orestes杀死等等,但是改编最大的地方还是Orestes。 先是讲Orestes被绑架、逃跑、到海边屋子里的那段,这段不仅点题(在老奶奶的房子里,老奶奶临死前whisper听不清楚的名字),还成就了Orestes这个全新的人物。Orestes陪伴狗死掉然后帮狗下葬的地方写得太托宾了,叙事很慢但很有味道(也有Alistair MacLeod的味道)。好像时间随时可以静止,因为美好的似乎永远在历史,未来是未知的甚至是令人惧怕的,唯有过往和现在的状态可以慰藉。 然后是Orestes杀母的桥段,感觉他更像是被波浪带着杀人的而没有那么主动。最后的悲剧感觉是Orestes一个人在承受,杀死众人鄙弃痛恨的Clytemnestra的人是他,结果承受Clytemnestra的罪孽的人也是他。他被所有人抛弃,还被戴帽子,还被各种下套操控。那个Leander的妹妹感觉一直在说谎、操控Orestes,她说她的孩子要比预期的早出生的事情告诉了Electra,孩子不是Orestes的事情却没告诉Electra,这怎么可能呢?

2018欧盟电影展

大浴场 Le Grand Bain 2018.11.8 百美汇影城(嘉里中心店) 故事讲的是一群中年loser参加了一个业余花样游泳队,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故事(抑郁、失业、商业危机、脾气管理问题、家庭危机等等),最后他们一起去参加全球的男子花样泳比赛。我自己也没有料到我会那么喜欢一堆中年男人的苦逼人生的故事。我觉得可能我对这种loser从某一个不被看好的兴趣爱好里面汲取生活继续的能量的点子无法抗拒,以前看《Glee》是这样,现在年纪再大点看《大浴场》也是这样。 电影开场就有一种古灵精怪的感觉(像《天使爱美丽》),后面也添加了各种古怪的点子人物的发展有点跳tone不连贯,但是蛮有意思的。剧情的话,导演好像是刻意不把每一个人的故事讲完整,但是这样少一点我觉得倒是恰到好处。BGM用了很多老歌,也是真的都很好听,最开始的那首《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真的太洗脑了,回家我还在无限循环播放。 看电影的时候好多地方我感觉我自己都在泪点的边缘,因为很真实很感动。他们都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里,否则人生无法延续下去。但是转念想一想,losers是这样,人生赢家也是这样,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能让自己延续下去的东西,只不过有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合理、有的东西看起来比较不堪一击而已。所以这些losers更让人觉得可爱/心疼,但是这又是凭什么的呢?我无法回答,却也不想改变答案。本来真的打算给满分五颗星,但是最后大胜利的结局太假了,是幻想出来的吧?! 开战 En Guerre 2018.11.17 百美汇影城(嘉里中心店) 故事很简单,一家德国企业在法的一个工厂宣布要关闭,所有1100个工人即将面临失业。但是在此之前两年,工厂曾要求工人加班以此为代价承诺继续经营至少五年。工人和工会为了自己的权益,罢工、封锁工厂、一路上访、要求和德国企业总部老大直接对话。结果却因暴力事件失去了一切支持,不但即将下岗而且还是失去了拿高额补偿金的机会。工会主席最终不惜自焚,换来了继续谈判的可能性。 想看这一部,是因为两年多前看的同一个导演同一个主演的电影《市场法律》,这部《开战》最终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讲的更接地气,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利益冲突最显著反应也最激烈的底层工人以及工人工会。 先讲几个我个人觉得感受到的shock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从小被洗脑,所以觉得很惊讶。 工会的诉求是什么呢,是一个一辈子的工作,他们反而想要一辈子受制于这样的公司(制度)之下。 公司提出可以换地方工作,大家全都很震惊并且立即愤怒地拒绝了。 工会怎么可以找到那么多支持他们的?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有各种政府机构、组织、媒体的支持,在中国不可能想象。 我觉得工会很天真,就算继续工作到了5年,然后呢? 怎么会有接盘侠突然出现?德国公司怎么会不要接受接盘侠? 把公司设定为德国也蛮有意味的,这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设想这是一个法国公司会怎么样呢?设想这是一个中国公司? 然后我想从工会的奋战的论据上来分析一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工会的论据第一点是公司关闭工厂的动机是因为该工厂的盈利能力不行,而且这里的不行并不是指不盈利,只不过是达不到股东投资回报的标准。 我觉得这表面上说的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抨击,也就是资本家对于工人们的剥削。但是我想到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在追求市场自由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一开始某一市场上的利益很高,所以更多的竞争对手会进入,以至于各种压价出让红利来吸引顾客,导致市场趋向平衡且在市场里的每一个公司的盈利趋向于统一盈亏平衡;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肯定了原始资本的价值,也就是土地/资金本身是有增值能力的。这么一来的话,公司的股东们期待的是他们投资的资金要带来一定水准的盈利,但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这样的标准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最近我也在思考负盈利的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还是有那么多的投资者愿意去大笔投资某些负盈利的企业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那个矛盾,愿意把对资本投资回报的期望下降到负数,比起回报他们更看重企业本身能够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还是他们在炒概念,暗地里默默在期待另一个接盘侠? 把这个论据第一点做一个变形,就是工会的法务诉求的点。市场经济的默认前提是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对于利润的期望和要求(是否要求、要多要少)从原本的道德问题直接称为了一个默认的没有对错的智商问题。所以工会的法务的要求就是,在讨论劳资问题的时候,不能用经济甚至法律判决的那一套。我觉得她的想法很厉害,可以跳出这个系统来思考这个系统造成的问题。很可惜老板身在系统之中,他没有动力跳出这系统来思考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啊。 工会的论据第二点是保守承诺,并且是无论如何要保守承诺。 这一点,乍看之下好像是市场经济也认同的最基本的规则,但是其实对于工会和对于企业,他们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对于工会来说,说好的就是说好的,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打破,工会的工人们遵从的是守信的道德标准。而对于企业来说,因为企业只是一个经济体,不能打破承诺,其实等同于打破承诺并付出金钱上的代价,他们遵从的是经济上的金钱的准则。就好像闯红灯,对于普通人应该是一种不能逾越的约束,而对于有钱人来说,可能只是对闯红灯定一个费用而已。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人不仅活在市场经济还活在生活之中,两者在现有的体制下就好像不同的维度,不能用一个维度的规则来reason另一个维度,所以工会注定不会赢。除非像男主一样牺牲了两个维度唯一的连接,也就是自己的生命。 另外,男主演的真好,开车去医院看外孙路上落泪的那段太厉害了。以后这个男演员Vincent Lindon加这个导演Stéphane Brizé的组合,我还是继续追。 幸福的拉扎罗 Lazzaro Felice 2018.11.18 百美汇影城(嘉里中心店) 这是一个有点奇幻的故事。封闭的村庄里的拉扎罗任劳任怨,结实了有钱人家的公子交上了朋友。因为意外,拉扎罗跌入悬崖,而转眼间村庄的人全都离开了村庄。拉扎罗醒来后,他依旧年轻,世界却已经过去几十年,他来到城市找到村庄里的朋友和公子,他们却过着落寞贫苦的生活。拉扎罗试图为公子讨回奢华的生活,结果被人活活打死。 这个主旨好像《小偷家族》,但是比《小偷家族》再差一点的就是这个奇幻的点,因为这个拉扎罗太奇特了,这么好的人只有这么一个,他的经历也就这么独特,而不像《小偷家族》有了多数的普遍性。 拉扎罗的演员找的太好了,完美的好人脸,我感觉像是魔戒第一集里面Frodo和Sam演员的气质合体。只不过这里的好人气质更接近憨厚的感觉,而不像《小偷家族》里面的好人更立体更真实。 看了电影感觉心情不是很好,因为觉得拉扎罗太好了,太可爱了,不禁觉得他太可怜了。但是又想到标题是讲拉扎罗是幸福的,那像我这样想到他可怜而不是幸福的人其实内心太狭隘了呢,还是这是好人唯有聊以自慰的宣传呢?

睡魔

睡魔 Der Sandmann 2018.11.16 上海大剧院 歌是真的好听!妈妈和男主都唱得超好,我最喜欢的是《Sunday Light》和安可的那首(不确定叫什么名字,可能是《True Lies》)。这场演出的好看,我觉得90%要归功于歌。 除了歌曲,最大的卖点是布景舞台设计等等。我感觉并没有被之前安利的那么美,可能最近看了蛮多试验性的演出,现在来看这些虽然用心但都挺普通的。但是我还是蛮喜欢那个舞会镜子旋转的场景的。 另外,故事本身是取材于E.T.A. Hoffmann的同名小说,讲的是主人公童年关于睡魔的恐怖印象以及他之后爱上的木偶等等。我看出来是大概这个情节,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正确。不过说实话,在这场演出里其实故事没有什么花头。我倒是觉得最后可以来一个大反转,比如大家都是木偶之类的。因为每个人的表演都真的太像木偶了,主要是动作但也包括情绪,我猜想Robert Wilson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才让大家来这么演的吧。要是真是全木偶这样的结局我也不会觉得唐突,反而不是这样的结局,就觉得里面的人物这样的表演方式加上各种像机器卡壳一样的台词的重复有点刻意不自然。

厄勒克特拉(上话版)

厄勒克特拉 Electra 2018.11.14 美琪大戏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的编排,真的有点难看。原著明明是节奏很明快的,这个话剧怎么还分上下场演了那么久。我比较讨厌的是自以为是耍小聪明故弄玄虚的地方,原著已经是那么经典那么圆满的故事了,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好好演? 剧中人物70%是在用whisper的方法讲台词,本来倒也不是不可以,至少台词还算讲得清楚,但是这个再配上走路的方式,有点像抽筋舞蹈又有点像马儿原地跑步,真的太诡异了。 歌队原来在我心目中应该是有carry作用并且蛮可爱的样子,但是这部里面的歌队太creepy了,全场只有一些murmur很背景的重复的回声,走路也是原地羊癫疯。 下半场感觉画风几乎转变成搞笑片了,而且还不是故意的。比如Orestes跟Electra的对手戏,一惊一乍的叫唤“啊”,再配上手势,真的很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夸张表演。还有Aegisthus唱着向日葵的歌,还有最后一幕的电风扇,是不是弱智疯了? 我一直觉得Sophocles超厉害的,所以我完全不怪文本本身。我心目中的古希腊悲剧的好看,在于不可调和的两个高贵而均衡的势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结果。现在的这场演呈现出来的是一面倒说Clytemnestra是纯粹的坏人来歌颂Electra,但是下半场的Electra又变得失神近乎可笑。这样一来,对抗的人物倒是有平衡了,但是是通过把两方都拉low。这样就不好看了,就不是悲剧了。 另,看话剧台上的人发声音,我才意识到Agamemnon原来是“阿ga门农”,又是一个类似堂吉he德的名字翻译的误区。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 索福克勒斯 Sophocles 罗念生(译) B01I57SZ6U 俄狄浦斯王 Oedipus Rex 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Oedipus at Colonus 安提戈涅 Antigone 厄勒克特拉 Electra 特勒喀斯少女 Women of Trachis 这本包含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五部作品。 关于俄狄浦斯的三部曲(Theban plays),包括《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和《安提戈涅》。大众印象中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仅仅停留在他杀父娶母戳瞎双眼的第一部,我在学生时代读《俄狄浦斯王》的时候也真的以为就这么结束了,我觉得这个悲剧如此巨大,多思考一秒俄狄浦斯失明后的日子就是煎熬,怎么可能还有延续下去的故事呢。没想到就是还有第二部和第三部,而且是环环相扣。 第二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讲的是俄狄浦斯被驱逐出境,好在还有他的女儿安提戈涅的陪伴和照顾。在他原来的国家里,他的两个儿子开始对打互相争夺权位。(这里又串到了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的故事)他的儿子波吕涅克斯因为某个获胜的预言想把父亲接回去,遭到了拒绝。也就是在这里立下了下一部的flag,即安提戈涅答应给波吕涅克斯下葬。 这一个故事里的俄狄浦斯简直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至少在第一部结束的时候我对他抱有满分的同情,也觉得他很英雄气概。但是这一部里面他的抱怨也太多了吧。不是他自己想要流放的嘛,为什么又说是被驱逐的。特别不喜欢俄狄浦斯为自己辩护,说自己是不知道而犯下的罪,就算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的弑父娶母的罪不算,杀死一个国王的罪也要承担呀,不是他自己立下的flag要严惩杀死国王的罪人的嘛? 第三部《安提戈涅》讲的是俄狄浦斯死后,安提戈涅回到忒拜。她的两兄弟自相残杀都战死了,而他们的舅舅克瑞翁觉得其中一个是来攻打忒拜的不正义的,不允许任何人埋葬他。安提戈涅不听他的话,坚持埋葬了她的哥哥,于是被抓到牢里。然后所有人来劝克瑞翁,还说他这样做是违背神的预言,等到他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所有悲剧报应发生在了他和他的亲人身上。 我之前看过一次全女版的话剧,感觉怎么好像和原著重点不一样。话剧里安提戈涅倒就是她爸亲生的,叽叽喳喳垂死挣扎废话超多。确定原著的名字叫做安提戈涅吗?我怎么感觉说的明明是是讲克瑞翁的悲剧嘛。克瑞翁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不与命运预言抗争的人,别人都还不相信(至少是一开始),克一下子就接受了,却来不及改。这到底是在说明什么呢,要早点知道预言?顺从改过也没用啊?克怎么可以事先知道他的决定是不是谨慎不冒犯神的呢? 索福克勒斯写的《厄勒克特拉》,取材和埃斯库罗斯Oresteia Trilogy里的《奠酒人》是一样的,讲的是Agamemnon被杀好多年后,Electra苦等Orestes回来报仇的故事。同样的情节,不同的作家来写,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个人还是偏好索福克勒斯更多。 故事里的Electra感觉和Antigone是双胞胎嘛,都是非常坚持、刚烈、苦大仇深的女子,还都特别能说。我觉得相当精彩的一段是Electra和她妈Clytemnestra的对话,等于是把矛盾摆在台面上来说了,就和普通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一样,其实逻辑并不一定顺,是拼能从多少个角度来把自己的观点说得通。我来试图总结归纳一下她们之间的对峙,焦点是Agamemnon之死。 C:(我杀人是有理由的)杀Agamemnon是因为他杀死了我们的女儿来献祭。 A:(你的理由不成立角度1)Agamemnon杀女儿是因为神的诅咒,他无能为力。 A:(你的理由不成立角度2)你凭什么杀人偿命?如果你认定杀人偿命的话,你也得偿命。 A:(你的理由不成立角度3)你的借口是虚伪了,你真正是为了你的姘头。 C:(你的反驳不成立)女儿不能辱骂母亲。 A:(你的道德教条不成立)我就是你教出来的。 《特勒喀斯少女》基本上讲的就是嫉妒的老婆迷信害死了自己的老公,这种故事能够追溯的源头倒也挺久远的。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S3

故事已经完全脱离了PKD的原著,这一季的剧情衔接了之前的关于战争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发展之外,还新引进了一个科幻的概念,即有人是可以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之间穿行的,而且这个穿越的动作也可以通过某种科技的手段实现。由此还附带了一个科幻点,即主人公虽然没有穿越,但是可以闪回平行世界的回忆。虽然不知道接下来的坑会怎么填,但是还是觉得蛮好看的。 因为各方面的势力有很多,我感觉这一季还是延续了上一季的着重点,即对当局的纳粹和日本宪兵的挖掘。每一个当局的大boss编剧都洗白,把他们身上的痛苦显露出来,同时也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不是说为了给他们开脱,而是真的体现出来了他们也是人类也有人性的一面。 再反观抵抗势力,这些平行世界来的视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以至于给出了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是看到这样的视频,意味着正义胜利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激励大家去抵抗;二是平行世界的存在是美好的,不能让现有世界的邪恶去玷污那美好的平行世界。第一条出路多少有一点自欺欺人,就算有这样的平行世界的存在,我们所生活的已经是最好的一个了(因为我们只可能生活在一个世界里),那凭什么说还有改进的空间呢?最多只有意志上的乐观,没有任何可以由视频的存在推出的证明啊。第二条出路,反而给了观众一些启迪,我们现在现实生活的已经是那个纳粹战败的世界了,那必然还有无数个纳粹胜利的世界,这些世界都很悲惨,我们又能怎样?跨平行世界的救助哪有什么尽头呢? 再回过头来说大家看到这个视频的反应,反应都不一样的,有的觉得看到了希望和曙光,有的看了很解气,有的看了觉得只是无关的遥远的梦而已等等。我觉得这里描写的稍微有一点点匮乏,还可以再深挖一点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RPG模式找到几个关键的可以推进冒险征程的同伴就可以了,弄得好像别人都是不重要的配角。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一季很突兀的一个地方是女主换了新的感情对象,这个新的感情对象刚出来的时候我还觉得很奇怪,怎么女主变心那么快。然后接下来没几集,之前和女主情深谊长纠结羁绊的两个男主都相继死去,我也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发展。是这两个演员集体惹怒编剧被领盒饭了吗?明明是德国优生小伙陪女主去炸隧道、犹太小哥去做地下党宣传的发展更为合理啊。

樱树抽芽时,想你

樱树抽芽时,想你 葉桜の季節に君を想うということ 歌野晶午 赵建勋(译) 9787539982885 一个晚上读完了这本推理小说。难看的地方蛮多的,我等下一一列举;好看的地方必须得反白,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想到这个叙述性诡计,也是这个大反转使得整本书有了存在的价值。 简单来说,讲的是主人公探案诈骗集团的故事,然后穿插了一个他过往的参与黑帮卧底的探案故事。说实话,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主人公的印象不怎么好,感觉他就是一个直男癌加中二的典型。包括他对爱情的幼稚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揽下抗压力贷款啥的、废话之多还带有很多具体细节的数据事实的罗列感觉非常老派无聊。好在整本书分成一章章的小故事,各个案件之间的衔接做的也蛮好,不会读不下去。 一直到80%的时候,这本书也就是随便打发时间的推理小说,然后说说我没想到的。主人公们都是老人,包括男主、男主的妹妹、委托探案的人、男主的学弟和女主。因此,我必然也没有想到女主就是作为支线平行故事很早就出现的大boss,我此前一直以为她们可能是隔代的亲戚关系。我在思考我到底是什么时候被迷惑的,因为最后倒过去回想的话书里面的确也从来没有明确讲过这些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这里那里有暗示他们的年纪并不大(比如性生活活跃、无业、追星什么的),后来我意识到让我铁定上当的还是小男主7岁的那个学弟还在上高中的设定(后面硬扯这个老年人圆梦高中我也没办法)。然后知道了主人公们都是老人再去回想前面的情节倒也合理,比如讲话的语气就是很老人。前面有一段让我读的时候就很在意的男主和他的妹妹假冒夫妻潜入诈骗集团销售大会,现在也说通了。 书写到最后,感觉主题也变得让人惊喜,这本表面是推理小说打着爱情的旗号原来是在宣扬一种对老年的关怀(最后文本直接点出老有所为,然后这个叙述性诡计其实也是在挑战读者对于年龄歧视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