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May 20th, 2012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WHY I WRITE George Orwell 董乐山(译) 9787532754632 这是一本George Orwell的短篇杂文集,大概有四五篇还有点意思,但是剩下的一半没有上下背景搭配,根本看不出什么所以然。印象最深的是的是《绞刑》和《射象》两篇,前一篇说的是作者旁观一场极刑,后一篇说的是作者非出于自愿地射杀了一头大象。出发点都是一件主人公本人不愿意参与的一件事情,但是终究还是做了。这种事情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这样的悲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件在身边的人或者舆论大众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与自己本身心里的想法相冲突,这种“从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能不能和这种压力抗争,取决于两个因素,也就是抗争的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本身有多强大,能够为坚持自己的信仰付出多大的代价;另一个就是所抗争的对象有多强大,这关系到大环境的自由程度到底有多大,高度集权的制度造就的自然是连再强大的人也很难突破的高墙。但是即使知道事情的缘由是这样了,又能如何呢? 看到这本杂文集的序(Simon Leys作)的最后一段,我觉得总结得超棒的,下面摘抄一下。明明是一篇关于George Orwell的网志,却没有摘抄George Orwell的文本。原因仅仅在于,就算是反复品味George Orwell写的内容,心中留下的还是只有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无力感。伴随着这种无力感,我都没什么心思再去讨论下去。 生活在集权主义的政权下,是奥威尔式的经历,而卡夫卡式的经历则是生活。因此,人类情况既然像今天这样,我们可以预言,在二十一世纪,以及在以后的世纪里(如果还有以后的世纪的话),人们会继续阅读卡夫卡,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政治的发展和其间发生的事情会把奥威尔变成一个完全过时的作家,他的著作只是为了要满足一种特殊的历史好奇心才拿来参考一下。不过,我们还没有到达那里。今天,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对于我们的生存具有更加紧迫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