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觀覽車 [日]湊かなえ 丁世佳(译) 9789571353654 最近我在淘宝上买了两本国内没有引进的台版的凑佳苗的小说,《夜行觀覽車》是台湾新鲜引进出版的最近的一本。可能在看完《告白》之后,再看凑佳苗的别的小说已经没什么新奇的感觉,但我个人却觉得这本《夜行觀覽車》写得有比《告白》还要深入和有突破。 一般凑佳苗的路数总归是一起命案,涉及多方,其中必有学生族群,然后每一方都是看似类似但其实各自有着汹涌的曲折心理动态和渊源,最后凸显了人类很悲剧的一面。《告白》里的人物是这样,《赎罪》里的人物也是这样,《夜行觀覽車》里的人物我却觉得略有所不同。 《夜行觀覽車》的展开同样也是由于一场凶杀案:“在斜坡上的高級住宅區,發生一起命案。高橋家主人弘幸於自宅慘遭殺害,而淳子被控殺夫。看似幸福的家庭,為何驚爆殺人事件?透過鄰宅住戶及事件家庭間,撲朔迷離的交錯觀點,事件背後的真相和動機將一一浮現。”整个故事是因凶杀案而起、也是围绕着凶杀案而展开,但是与之前作品不同的是,但在这本小说里面似乎最最要紧的核心并非是这起凶杀案。也就是说,尽管作者还是花了不少笔墨来铺垫和烘托悬疑的气氛,但是似乎解不解开凶案的真相或者真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住在凶杀案发生地的那群邻居们,凶杀案看似离奇突然却似乎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家人家里。凑佳苗最擅长的就是从不同的人各自的角度来分析看待问题。那些让我看得咬牙切齿或者莫名其妙或惊愕不已的事情,一旦从当事人的那个角度一步一步地分析下来,似乎又变得“合情合理”了。对于这些人自己而言,他们都在做自己认为是再也合理不过的事情。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人没有思考,(事实上他们不但思考了,而且有的还思考得很详尽透彻),而在于这些人有迷思。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正在看另一本日本小说,里面同样有一个学生的人物。那个学生执着勇敢,看得我觉得很佩服很美好。然后马上来看凑佳苗的小说,里面一样是日本学生的形象,但是每一个都让我觉得缺陷非常明显而且非常触气,我忍不住疑问:这还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吗?凑佳苗的小说里不仅仅学生是这种丑恶的形象,其他的所有大人也都是这种形象,看得我觉得人性前景一片黯淡。但是我说这本《夜行觀覽車》之于《告白》有突破,是因为在此书的最后,作者有把线路收回来。最后有温情和感动的地方,但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作者还是坚持表达:的确是有美好的情感,但是这并不能也不会改变人内心丑恶的现状。什么才能改变呢?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