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Per Petterson

我抗拒

我抗拒 佩尔·帕特森 Per Petterson 张芸(译) 9787532780631 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一个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的系列,装帧什么的都蛮简洁好看的。难得有机会集中读一些挪威作家的作品,从Per Petterson的这一本开始,因为他是这个系列里我认得的且以前读过作品的作者。 故事讲的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家庭环境背景各不相同(但是都不是很幸福),之后分道扬镳。 我觉得这本小说厉害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叙事的手法,它是以其中一个主人公在某一个时间点经历的故事作为每一个章节,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章节的情节有时间上的前后联系,但是在小说中的章节却是跳跃的,前后穿插的。这种片段式地穿插不连贯的时间线和人物,需要读者自己在脑海中把完整的故事拼凑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带了一种情节的熟悉感以及读者自身的(可能是潜意识的)成功感。 还有就是行文的风格和文中人物的味道特别统一,都是那种情绪可能会很浓郁但是写出来只是一点点、人物表达出来也只是一点点。有一种不费力不刻意的感觉,还有更多的很多留空的地方,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理解。有的时候在人物对话的时候,连双引号都没有,不确定这是作者刻意的还是翻译的原因。 回到故事的内容和标题的解读,书里面出现过一个很明显的点题的地方,就是从小被父亲虐待的主人公汤米自立门户长大成人之后拒绝和父亲和好。前面还有一些点题的是讲到这些小孩子从小生长在很不堪的家庭环境里,或者是人生缺失了一些什么,也是说抗拒与这样的人生妥协认命。抗拒的手段不去深究,抗拒的结果也不用去评判,但是我觉得很可贵的是抗拒本身。另一个主人公的吉姆的人生,应该是从小就有点抑郁吧,自杀啊、被病魔缠身啊、失业啊、和汤米断交啊什么的,被我总结得好像有点作,其实是人家很真实的很冷静的对抗人生的方法。 前两天中午我在办公室读这本书,一个同事过来问我在读什么,给他看了小说的封面标题,他说这个标题“so you”。I take it as a compliment : )

外出偷马

外出偷马 佩尔·帕特森 (Per Petterson) 余国芳(译) 9787540448691 先说两本其他的书。在读这本《外出偷马》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江流过水悠悠》,都是那种回忆类的又是在年少记忆中的大自然中寻找答案的故事线索,但是《外出偷马》要远比《一江流过水悠悠》触动人心,至少是更触动我的心。读《外出偷马》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正好在公司里看短经典之一的理查德·福特的《石泉城》。《石泉城》的第二篇《大瀑布》讲的也是父子俩的故事,其实情节很不一样,但是即使是在读《大瀑布》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想起的是《外出偷马》里这一对父子的样子,然后觉得《大瀑布》里的这对父子不够有劲,想要回家继续把《外出偷马》的父子故事看完。 在这本书里面有一种粘着感。文中的主角是以第一人称一边描述进入老年后的现在的生活,一边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还有那些他听来的关于父亲的事情。现在的场景粘着在回忆的感情中,回忆的情节又粘着在历史的背景之下,历史的影响也显然粘着于主人公现在的生活。这其中的切换是如此不着痕迹,同一件事似乎同时发生在三种不同的场景下,说着说着从现在说到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了现在。切入点太丝丝入扣了,整本书的真正主题明明说的是爸爸,但是映入读者眼帘的第一个故事却是关于儿时好友的,也就是第一个所谓“外出偷马”的故事。这第一个故事和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我几乎以为是整本书的主角了呢,原来他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层粘着感,我觉得是跟着读者走的。因为我发觉作为读者的我很容易跟着书中的主角的叙事心情不断游走。试问主人公为何在步入中老年之后想要追求独自一人生活,其源头必然是少年时代不可泯灭的经历。很明显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必然将从此改变,但是奇怪的是这一改变却似乎没有对他壮年结婚生子的那一段有什么影响。难道这种东西也是可以潜伏的,一直要等到真的静下心来去面对听才会体现出它对人的影响?故事发生在北欧,似乎是离开德国不是很近的地方。想象一下挪威的峡湾,如此纯净的地方的人的心灵也如此纯净,但是一旦污染入侵,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都柏林IMPAC文学奖2003年给了帕慕克、2004年给了Tahar Ben Jelloun、2006年给了托宾、2007年给了这位Per Petterson,以后真的可以多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