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魅雷普利 Ripley Under Water Patricia Highsmith 傅玉安(译) 9787532758531 作为雷普利系列的最后一本,这第五本成功地延续了每一个雷普利地一个共有地特性:结局是戛然而止的,好像这个故事都没有讲完似的。与之前不同的是,前几本的故事吊在一半至少还有后面的那本把故事补充完整,而这第五本确实是没有后继了。在这一本的故事里,其实是Ripley在被他的过往纠缠着,好像是现在在还那些旧债一样。这本书出现了一个非常神秘的和他对手的人物,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这个对手如此纠缠Ripley的真实原因。所以Ripley几乎全都是被动地在面对所有的问题,而且最终对手的死其实更多的是一场意外,而非Ripley的主观动作。不过话说回来,着对手死的也太莫名其妙和轻易了吧,好像是作者写了很多却又有点不知如何收尾的感觉。 看完这五本雷普利,我发现我心目中的Tom Ripley这个形象多多少少有点变了。以前我觉得他是一个完美的反面人物,我不仅可以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做的坏事,我甚至多少还愿意站在他的一边。而五本书读完,他却似乎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似乎生来在某些(道德评判)方面比较木讷,而不是一个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挣扎的人。有这样的免疫能力,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个老天对Ripley的眷顾,至少我感觉我自己比较无法去为这样的人物多放心思。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跟踪雷普利 The Boy Who Followed 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方祖芳(译) 9787532758661 Ripley系列里面每一本都有一个和Ripley演对手戏的主角,而且我们可以看到Ripley和这些对手的关系一本一本是在不断进化升级的。第三本里我们看到Ripley开始主动想要培养一个像他一样的人物,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在这第四本《跟踪雷普利》里,直接出现了一位初级版的Ripley,就是那位跟踪Ripley的男孩。好玩的地方在于,这位男孩虽然之前几乎就和少年Ripley的特质一模一样,但是在遇到Ripley之后却没怎么继续往这方面发展;而且更惊人的是这本书里面的Ripley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无私的大英雄,为了这个男孩,算是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了。不再作奸犯科、为一己私欲而大开杀戒的Ripley感觉好像变了一个人,但是再追问一句“这还是不是Ripley啊”,答案却又是肯定的。很难去评判Ripley到底是好人是坏人,他有做好人的能力也有做坏人的能力,他是跟随自己的意志去走的,而他的意志有时恰好跟普世道德价值相违背。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没有被说服故事就这么直白,我一直默默以为还有一个大逆转在后面。要么就是那个男孩其实不是他自称的那位,而是精心布局来骗Ripley的;要么就是Ripley的英雄正义行径背后还藏着别的动机。我脑海中不断显现各种《Hustle》式的骗局招数,没想到后来全部是真的,而且会是这么一样哀伤的结局。上一本的最后Ripley栽培的主角的类似结局,我一点也没啥遗憾,但是这一本里的主角这样的结局我却有点难以释怀。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雷普利游戏 Ripley’s Game Patricia Highsmith 宋伟航(译) 9787532758739 看到第三本,我发觉Ripley系列厉害的一个地方,在于主人公犯事的形式是一种渐进变化的。第一本的故事是Ripley自己因为冲动和私欲杀了人,然后发挥到了极致他自己模仿的才华;第二本里面Ripley继续发挥他的模仿才华,但同时还出现了另一位模仿天才,只不过这位模仿家仅局限于画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模仿天才的互动;到了第三本Ripley的角色又上了一个层次,他成为了一桩阴谋的策划者,他亲手幕后操控造就了一个新的因为冲动和私欲的杀手,只不过这个杀手再怎么也无法达到他自己的水准。 Ripley惹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危险也越来越大,暴露的马脚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写法我估计是为了增加那种Patricia Highsmith最擅长的紧张感。即使是为了那个罪犯,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一直会为了担忧,生怕他被戳穿。但是这一本一直搞到了黑手党的程度,感觉是最难甩掉的麻烦,我却似乎有一点麻木了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我好像有点迷失这位主角的动机了,前两本里他杀人多少好歹是为了自保,但是在这一本里我有点捉摸不出他到底为什么去给Jonathan Trevanny设这个局,然后为什么还去帮他。或许可以很简单地总结说Ripley这么做全部只不过是为了搞基,貌似解决了所有的疑问,但是从书里面Ripley的表现这说不通啊。 还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是会不断把书里面的人物和当年看电影时候的演员的脸挂上钩。Dougray Scott扮演Jonathan其实还是挺搭的,而且最近还看到他在《Doctor Who》闹鬼那一集的演出,还挺巧的。John Malkovich虽然一看就是老戏骨,但是他扮演Ripley是不是年龄不大对啊,书里面写这时候的Ripley最多三十出头啊。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地下雷普利 Ripley Under Ground Patricia Highsmith 尤傅莉(译) 9787532758098 本来我以为雷普利系列一套五本,真正好看的只有第一本《天才雷普利》,正如电影改编的好看程度对比。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因为现在对我而言读雷普利有一种guilty pleasure的感觉。明明清楚地意识到主人公Ripley是头号罪犯,并且此罪犯已经从冲动因为情感杀人升级到了冷静理性杀人,冷眼旁观的话,这位Ripley没什么好同情的地方,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仍然会站在Ripley的立场惊心动魄地看他每一步的应对。这种惊险的阅读感觉,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调剂吧。 在这一本《地下雷普利》里,Ripley已经成功傍上一个法国富商的千金,但却依然活在投机倒把以至于惹出新的命案的模式下。这个故事里好玩的一个点是贝纳德这个人物,他与Ripley构成了一种新的映照。Ripley最大的才华是模仿别人、假冒别人;贝纳德做的则是伪造别人的画,他伪造画的心路历程几乎就和Ripley当年假冒Dick一模一样。书中有一段说到贝纳德画的伪作比自己的画作更多,那么伪作不是应该变得更自然、更真实,甚至比他自己的画更算是真迹吗?这样看来的话,似乎贝纳德的造价要比Ripley的假冒层次纯洁那么一点点啊。是不是因此贝纳德之后的转变则和Ripley的完全不一样了,以致于他的结局也与Ripley的相差很多呢?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惊呆了。讲到Ripley即将带着警察去事发现场,后面怎么继续和警察周璇和说服警察是关键啊,怎么就这样结束了呢?我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这样结束呢,然后我赶快去翻另外还没看的三本,里面一本也没有一点紧接着这本讲下去的样子。这个悬念也设计得太大了吧?我隐约记得电影改编的版本里,Ripley的老婆起着重大的作用的呀。是漏印了吗,还是被删减了?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傅玉安(译) 9787532758722 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在第一时间把这本小说的原著和电影版作比较。因为以前看过Matt Damon饰演Ripley的那部电影,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小说中里的每一个主角我都自动搭配上了电影中演员的那张脸。我个人觉得,那部电影拍的特别棒,整个比这本原著小说要高一个档次。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Tom Ripley在一开始的时候的设定,在电影中的Ripley是很普通平常的人,然而在书里面的Ripley从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黑暗面被挖掘出来的混迹社会的小骗子了。所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能感受到在读小说的时候无法体会到的一种看主人公人格渐渐发展成型的过程,也正因如此我发觉电影中的Ripley有很大的可以做人物代入的潜力。看似稀松平常的人生,可能就差这个一个念头,整个生命的轨迹就全部交替了。而这种变化不但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关键在于它是永远不可逆转的,是要一辈子背着这种轨迹往下走的。另一个电影和书的重大区别在于,我觉得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改编之处之一,那就是由Jack Davenport扮演的那个角色的存在。在书里面,我几乎看不到Ripley对任何人物抱有任何真挚的感情,感觉就是这个人物似乎从本质上就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但是在电影里通过Jack Davenport的那个角色很容易看出来Ripley内心拥有的追求美好的一面,同时通过角色的死更反衬出来Ripley腹黑之深。 虽说我不觉得这部小说比电影改编好,但是在电影是五颗星的前提下,这本书还是可以有四颗星。我还是喜欢这本小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Tom Ripley这个人物的创造实在是太绝妙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读者得知他的诸多恶行和各种龌龊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行为背后根本没有正义伦理支撑)之后,并不会那么地在意呢?我的意思是,至少我从读者的角度看完这个故事,心里心心念念的不会是从道德伦理的层面去批判他,至少这不会是我第一个想做的事情。这肯定不是因为Ripley是talented有才华的人,他擅于模仿、脑子转的快等等是优点,但有才华的人得到的同情也没有这么多。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很容在Ripley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Ripley的种种想法,还有他碰到挫折和打击时候的思路,往往是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如果是我碰到这样的事情,我很可能不会那么做,但却很有可能也会这么想。”读这本书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一种阅读体验。每一次都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要穿帮了,每一次都好像面前的人已经把我看透,每一次都好像是引我上钩的陷阱。这种心惊胆颤的阅读体验,我是第一次这样明显地感受到。我有一次做了一个非常莫名的梦,梦里面我杀人毁尸,接下来的感觉就和读这本书差不多。 Patricia Highsmith笔下这系列小说的另一个厉害之处,就是里面的主角都是Tom Ripley,Tom Ripley作为犯罪小说中的那个罪犯,确是永远可以幸运逃过一切的。这个纯反面角色是永胜的。我好像还没有接触到过这样的作品。 手工做相关链接,是我过去看电影时的一点想法 Ripliad (09/01/2009) 两个天才,两个杀手 (20/12/2007)
Filed in 叶沙读书社
|
Also tagg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