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马斯特卡雅剧院

大师与玛格丽特(马斯特卡雅剧院)

大师与玛格丽特 2024.10.26 首都剧院 这次北京之行的起因就是俄罗斯的马斯特卡雅剧院到北京演出的时长8小时的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之前在上海看过马斯特卡雅剧院的《静静的顿河》,也是超级长的时间的,中间还放饭了,是很不一样的体验。《静静的顿河》的故事有很多民族的聚焦,本身并没有《大师与玛格丽特》那么丰富和奇幻。 我是在大学的时候读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但是情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去年在网上看了俄罗斯的音乐剧的版本,情节看了个大概。这次的话剧版本,因为下午演4小时、晚上演4小时,情节展现得非常详细具体忠于原著。在此之外,应该还再多了一层原著作者布尔加科夫的个人写书的经历,参杂在和剧中的大师的对话之中。 那么长的剧真的太好睡了,我感觉我下午的时候睡了大概三分之一,晚上的时候精神好一点睡了大概五分之一。但是我的昏睡不能成为这部戏不好的注解,相反我觉得还是相当的好看。不管是角色的演出,还是舞台的设定,感觉用很巧妙的方法和简单的布景演绎出了电影镜头的感觉。 几点简单的关于剧情的小想法 Tag: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马斯特卡雅剧院, 

静静的顿河

2019.9.1 上海文化广场 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巨著《静静的顿河》的话剧,史诗般地讲了在顿河边的一个农场里的哥萨克人经历战争的故事。一共分为四幕,我就按照每一幕分别给我的感受和启发来写。 第一幕包括序章,一开始有很多关于主人公们的家族和个人的铺垫,还有很多民歌大家合唱起来蛮好听的。第一感觉有点像《Fiddler on the Roof》,也是一个能歌善舞却命运多舛的民族。反战的主题几乎看不出来,但是我有注意到农场里的男人们,即使是还没有参军的,只要是稍微正式一点的场合全部是着军装,还有序章里就有排挤外族人的细节,说明民粹/战争的基因已经存在了。这样的状态很难说是狭隘仇恨和民粹战争的关系,到底是先鸡还是先蛋。另外,还让我想到了电影《J’accuse》,也是一个老公们上战场老婆真爱偷情的故事,后面两个男人在战场上和解的情节也中,但看完第一幕的感觉明显是《J’accuse》反战主题立的更高。 第二幕开始有一些战争元素的东西了,但是没看出来反战的点,好像情节展示的战争带来的最多最大的坏处是家里的老婆会和邻居偷情(当然本身战斗民族都很奔放)。但是这并不是可以拿来打战争的点啊,试想一下外出务工也会造成这种结果啊。唯一有一点点沾边的是,爸爸收到格里高利死掉的信,只有打仗会死人,好像终于要把战争的坏处分析出来了,但是很快就又来信说是错的消息,有点奇怪。但是还是可以比较一下爸爸收到死讯的信的反应、邻居们看到格里高利立功的反应、邻居们看到爸爸伤心的反应、爸爸得知死讯是假的还收到邻居的礼物的反应,耐人寻味。 第三幕重磅炸弹,白军红军自卫军革命军,把战争的荒谬揭露得体无完肤。但是紧接着焦点和枪头转向了苏维埃政权的残忍:枪毙是常态、共产主义的不公、老百姓的生活被推翻等等。这里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这部作品能够在苏联时代出版还得奖没被禁太厉害了。这时候另一个问题就来了,面对不公如何反抗?剧中的感觉只能以暴制暴,这是很无奈的选择,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是战争的又一罪状。把这个思路再扩展,如果以暴制暴是唯一可行的合理,那也就没有道理要求普通人有高贵的行为,整个社会变差了也无可厚非了。 最后一幕,所有人都死了。这四幕的层层推进真的很用心。一开始我觉得《静静的顿河》这个标题的意思是顿河见证了整个村子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动一静,世界再怎么动荡,唯有养育人们的顿河不变。看完我觉得这个标题的另一个解读就是发生那么多事情,无话可说,只能沉默以对。 第一次看长达8小时的话剧,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多(还管饭,有点难吃),也算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本来期待不高,结果竟然还蛮惊喜的。惊喜一是抢的380的二楼包厢的票,到现场被告知由于视线遮挡,座位被换到了一楼蛮前面的加座(价值980)。惊喜二是我竟然坚持到了最后,中间只睡了不超过一刻钟,主要还是因为最大的惊喜三是这部话剧一点不催眠,情节有的地方蛮狗血的但是琐碎的感觉也是非常俄罗斯式的,主题又是随着每一幕不变层叠上升。以及惊喜四是虽然布景很简单,几乎没有布景转换,但是多人出现时候的画面还蛮好看的。舞台有两个印象深刻处理很好的地方,一个是婚礼的时候亲新娘的闪影,还有一个是大哥死的时候的回闪。这个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还真挺不错的。 tag: 肖洛霍夫, 科兹洛夫, 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