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谛听马拉喀什

谛听马拉喀什

Die Stimmen von Marrakesch

埃利亚斯·卡内蒂

Elias Canetti

陈巍(译)

9787533942694

这是一位出生在保加利亚的犹太人作者(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1954年的时候随友人来到马拉喀什展开为期三周的旅行札记。这本书有多篇短篇构成,全都是作者在马拉喀什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种种。

本来我是打算把这本书作为摩洛哥旅游指导来读的,后来发觉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前半本书是在去马拉喀什之前读的,后半本是从马拉喀什回来后读的。不知道多少是因为阅读的前后区别,这本书的前半本和后半本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

读前半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很强的判断感。作者作为一个外来的人在当地看到的一些现象,他观察到的是和他原本的生活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且不说是一次两次的偶然印象还是固有的区别,被作者拿来写进自己的旅行札记里面,好像就成了一个作者对于这些现象的断定和判断。比如开篇的可怜的骆驼、集市的讨价还价、还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达昂一家》里毫无顾忌地讨陌生人的推荐信的当地人等等。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观察和判断不对,但我总感觉这样的判断其实只属于作者自己一个人,这样的判断源自于他看待马拉喀什的时候所站在的角度。

回来读后半本,不知道是我的马拉喀什的旅行印证了我读到的作者的札记、还是作者的札记与我的马拉喀什的旅行相匹配到了,我反而不那么在乎到底一个外来人是否有立场去判断当地人的存在了。在初到马拉喀什的时候我就惊呆了,黄昏时刻的老城的集市竟然有那么多人,我以为是什么节日,后来才发觉原来每天都是如此。但是马拉喀什到底是什么样的却让我很困惑,时间对于马拉喀什老城的影响好像非常非常的小。在去到马拉喀什新城之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老城就好像被封锁在时间里面一样,卖的东西、生活在里面的居民、以及穿梭其中的旅客,这些都好像是被刻意营造维持出来的样子一样,但是却完全看不出来外部营造的痕迹。这本书后面的几篇,与其说是在看当地人的群像,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个唯一独特的小故事,并不是说是生活在马拉喀什的人的故事,而是这些故事的主人公碰巧生活在马拉喀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