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Anne Frank

内森•英格兰德

Nathan Englander

李天奇(译)

9787532151653

短经典的这一本我拖了很久才读,主要是因为被这本书的标题给吓住了。我对卡佛的恐惧感太强了,卡佛盛名在外,我却觉得自己既看不懂也无法欣赏它,这本书的标题借用了卡佛的名篇又加上集中营的元素,让我有点却步。读了以后才大呼后悔,我怎么没早点去读它。现在我已经集齐了我自己封的当代犹太作家三大男神:Etgar KeretMichael Chabon以及这本的作者Nathan Englander(原来他也是Etgar Keret的《Suddenly, a Knock on the Door》的英文翻译者之一),这三位的作品我以后都要追看。

记得在去年的以色列之行之前,我读了不少犹太主题的书,出发点是想通过阅读来构建一种对犹太人的认识,说难听点,是在我心目中创建一种犹太人的stereotype(这个词请全当中性的接受)。Nathan Englander笔下的故事的主人公也都是犹太人,我觉得他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不断打破所谓的犹太人的stereotype,从而构造出来一系列新的更丰富的犹太人的stereotype。黑人的笑话只能黑人讲,否则就是种族歧视。犹太人的故事也好像只有犹太人讲出来,才能让读者拨开对犹太人的固有态度来重新审视他们。

这本短篇小说集一共有8篇,几乎每一篇我都很喜欢。虽然说的都是犹太人的故事,但是时代地点的跨度很大,大多数是讲当代美国犹太人的,也有讲以色列建国之初的。每一篇都让我重新认识了犹太人以及历史、宗教对于犹太人的生存意义。简单地记几篇我最喜欢的。

---------------recap分界线(始)---------------

  •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两对夫妇多年不见重逢聚餐,一对是生活在美国,一对是在以色列的哈西德教派(很古板严厉的一宗犹太教)。虽然是在同一个时代之下,两位妻子还是少年时的闺蜜,但是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对宗教的认识、对生活的追求。话题慢慢引向了Anne Frank(就是《安妮日记》的那位),他们各自扪心自问,假设发生第二次大屠杀,如果自己站在不是犹太人的身份,会把对方藏起来吗?

  • 姐妹山

战乱时期,两家犹太人家占据了一座山头,渐渐地发展出来了一座城市。其中的一家创始家族,丈夫和儿子们相继被战争(和意外)夺去了生命,母亲仗着多年前的迷信式的契约把邻家的女儿归到自己家里。这对“母女”用最想不开的方式恪守着传统。

  • 日落营

看开头完全猜不到结尾的养老院夏令营的故事,一对老年犹太人把她们认为的战时集中营看守杀死了。

  • 送给年轻寡妇的免费水果

这是我整本书最喜欢的一篇,为了解释一个事件背后的缘由,好多次的反转叠加。本来只应送给军队遗孀的免费水果,水果店老板会带有关心之情地送给一个曾经大打出手揍过他的战友。

在战争中有真实生活的灰色地带,那里有模糊不清的道德观念,必须在一瞬间做出决定,威胁和反击之间的平衡。上帝保佑人生中不用背负着自己选择的后果过一辈子,无法后悔,无法回头,头脑里永远不得安宁,在对与错之间翻来覆去,翻转往复。(这里好像在说战争中发生的事情,其实也在预示之前发生的事情。)

战友小时候曾经经历过大屠杀,才十三岁的时候,在父母亲人全部丧生后,独自逃了出来。战友逃了出来回到家乡,和奶妈一家重逢,却无意偷听到奶妈一家打算把他杀死来抢占他家的家产。当夜,战友把奶妈一家全杀了,包括襁褓中的奶妈的女婴。

---------------recap分界线(终)---------------

读完这本小说集,我所强烈感受到的是一种作者对于犹太人这个身份的反思。故事中不乏种种悲剧,这些悲剧让人有点分不清楚它的源头,好像是那些仇视犹太人的人造成的,好像又是因为无条件地恪守犹太教义造成的,又好像是因为犹太人对于宗教或者自我认识的执著造成的。而这些悲剧,又让人有一种错觉难以分辨它存在的价值,乍看之下有的悲剧甚至是英雄式的,特别是占领山头的始祖母亲,我自己原本是非常喜欢这种有坚持的人物的呀,但是在这个主角的坚持的背后我看到了更多的愚昧丑陋的东西。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个人把这种愚昧丑陋归结于宗教,我们现代人无神论者似乎可以很轻而易举地攻击它,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脱离了犹太教,犹太人还是犹太人吗?比如第一篇同名小说里提出来的那个假设性的问题,问一个犹太人如果他不是犹太人会不会救犹太人,这个问题成立吗?如果这个问题成立的话,那么犹太人就可以也应该做到放弃自己的根来看待这个世界。放弃自己的根(宗教)以后,是不是就失去了犹太人这个身份了呢,那么是在问谁这个问题呢?

其次,如果把这个问题引申出去,我们以为问题仅仅存在于已经没有了科学意义的宗教上面,那么如果这种根是一种超脱于宗教之外的东西,比如说传统(美德)、古典文化,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勇气或者有能力去在无条件地接受它之前去好好思考一下呢?因为如果你接受了这个根,那么它将成为束缚你、局限你、塑造你的东西;如果你不接受它,那么你将会自以为很厉害地独行。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比另一种更可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