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之谜 The Enigma of Arrival V.S. 奈保尔 V.S. Naipaul 蔡安洁(译) 9787544259897 最近中国电影取名的时候经常会用外国小说的名字,然后对应的同名的外国小说的情节完全没有关系,可能是觉得那些外国小说的名字有异域风情又有点不明觉厉反正就是很装。其中之一,就是《抵达之谜》。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觉原来奈保尔的这本书名也不是原创,而是他借用了以为超现实主义画家Giorgio De Chirico的一幅画作的名字。现在在中文必应上搜索“抵达之谜”关键字的图片,90%是那部中国的电影,10%是奈保尔的书的封面,我把原画作的图片贴在这里平衡一下。 回来说这个月我打算沉浸式阅读奈保尔的,第一本读的《米格尔街》不难看,但也并没有让我觉得惊艳。第二本我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英文的有声书《A House for Mr. Biswas》,超级长的一本书,我打算每天上下班通勤路上听的,听了五分之一竟然突然下架了。正在听的有声书还没听完就突然下架,而且也不是什么近期上架的热门的有声书,怎么就这样中招了呢。尽凭我听了的那几章,我不得不说我喜欢不起来。特别是朗读的人还会经常模仿里面的人物用口音来讲话,我听着觉得很不舒服,可能主要是因为我那个口音我经常听不懂吧。不知道是我潜意识里在种族歧视还是朗读者在种族歧视,要么就是奈保尔根本就不是我的菜。 我决定再给奈保尔最后一次机会,隐约回想起刘先生以前一直很推崇奈保尔的这本《抵达之谜》,于是决定这个月再最后看一本就看这本。这本应该算不上是一本虚构的,更多的是作者絮絮叨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在英国某地的生活经历,讲讲这个小镇上的人和事,再结合自己的回忆。整本书是作者第一人称口吻,是那种淡淡的很平实的,好像是在用有距离的新参者的角度在观察和交互。照道理我是很喜欢这种写作方式的,非戏剧化的、很谦卑的、不介入的表达方式,好几个我超爱的作家都是这样的。但是奈保尔真的是我欣赏不来啊,我读这本书感觉到更多的是一种作者的得意,一种仗着自己聪明有眼光还会写作的能力来用老百姓读者可能喜欢的写法来写这本书。是只有我从这位作者的书里面读出了作者本人的人渣属性吗?还是是我让作者人渣的设定影响了我对他的作品的判断呢?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