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朱生豪(译) 9787544733168 叶沙的读书小组这一季度的主题是莎士比亚,我这一次深深感到了和十几个人一起读一本书的好处。因为我刚读完《麦克白》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也根本想不出来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在真的讨论的时候,有问题的引导,会发觉原来看似基本的问题,大家每个人的解读都会相差这么多。特别是毛毛一直不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最后一个重磅炸弹把所有人都说得哑口无言了。好多问题的答案我也都是当场想的,我知道可能还是比较幼稚的,仅仅记录一下,以供以后比较。毛毛总结的时候说,每个人对麦克白的解读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局限,我想看看我自己以后若是再读《麦克白》的时候,会是怎样不用的局限。 1.麦克白何时产生弑君的念头? 我记得读到麦克白有杀人的念头的时候我是十分惊讶的。变成国王有很多种可能的道路和或许的因缘巧合,但是至少作为读者的我而言,我是一点点也没有想到“杀人”会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可能对我而言,“杀人”是自然而然地、早已在大前提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存在的。但是为什么在麦克白的、甚至是莎士比亚的那个年代,“杀人”还会是个比较普遍的念头呢?我觉得是因为时代的局限,那时候的人们的确没有现在那么开化。就好像在我心目中不存在丝毫的杀人选项一样,在麦克白的心目中,其实是认为“杀人是件正常事”的。在这个前提下,麦克白真正的弑君的念头,我觉得是在和他老婆碰头后产生的。因为有“杀人是件正常事”的心里基础,所以他接受了他老婆的“指示”。 2.麦克白弑君前为什么迟疑? 就算“杀人是件正常事”,并不代表是件连脑子都不需要动一动的事情。我说“吃饭是件正常事”,但是一个已经吃饱的人在诱人的大餐面前还是会迟疑啊。 3.麦克白杀害邓肯和班柯后出现了极度的恐惧,是否代表他有悔意?如果是的话,他为何不停手? 从“杀人是件正常事”的时代到“杀人不是件正常事”的现在,这其中的进化是那么多世纪人类的进程,是人类通过不断的思考、教训、历史得出的道理。而发生在麦克白身上的表现,其实是他在用一个人个人的衡量去反思这件事情。我们现在的优势,只是比麦克白多处那么几百年的衡量得出的结果罢了。 4.为何麦克白在大军逼近、妻子死后反而不再恐惧?在战场上临死前拒不投降? 我对麦克白的印象,到了最后的结局的地方,还是很好的。特别是他临死前的英勇和坦然,我还有点敬佩。我觉得这是他真正开始用人的姿态去挑战命运。(这里大家讨论到东西方人对命运的不同的看法,西方人往往会把自己和命运对立起来看,而东方人的哲学更多的是天人合一。) 5.如果麦克白和邓肯或剧中其他人物互换位置,悲剧是否仍会发生? 肯定会。莎士比亚的悲剧,不可能是只适用于那么一个特定的麦克白的,人类的悲剧的意义不就在于它会是不断重复的嘛。但是我在想,麦克白的悲剧到底是人类的悲剧呢,还只是时代的悲剧。要是把麦克白的场景放在现在,或者放到未来,他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呢?说到这里,又牵涉到另一个核心问题,麦克白的悲剧到底指什么呢?是他弑君这一动作,还是他弑君后的反思,还是他最终战死?我觉得我需要看一下《麦克白》的现代改编,看看James McAvoy的麦克白,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6.女巫代表什么?在麦克白悲剧中的有何作用?两次预言的本质是否相同? 我觉得《麦克白》中的女巫百分百地对应“命运”。但是我发现其实麦克白对待女巫/命运的态度,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是改变了的的。一开始,他等于是在顺从命运,而到最后他才真正反抗命运。那么换一种方法来问之前那个关于悲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麦克贝的悲剧在于他对命运的抗争,还是在于他对命运的顺从呢? 7.麦克白夫人在麦的悲剧中扮演什么角色?和女巫的作用是否一样? 其实麦克白的悲剧,我50%要把它怪在麦克白夫人头上诶。 8.如果没有女巫和/或夫人的诱惑和怂恿,麦克白是否仍会弑君? 我觉得不一定,很不一定。如果完全不存在诱惑和怂恿,很有可能麦克白就不弑君。但是就算没有这几个女巫,没有这一个麦克白夫人的这次怂恿,却很有可能接下来有别次别样的诱惑和怂恿,还是会导致弑君。 9.麦克白悲剧的主要原因(提示角度:性格论、命运论、自由意志、原罪论、现世论等等) 我接着是人类的悲剧还是时代的悲剧来谈。其实我觉得如果从一个非常非常宏观的时间角度来看,所有的人类的悲剧其实都是时代的悲剧,这样就不用纠结了。 最后一定要转一下毛毛的总结帖。 麦克白总结稿 写在前面的话: 之前一直有点忙,时隔一周才写总结,难免挂一漏万,不到之处请诸位见谅。所幸我从来也没有打算过把诸位的所有观点一一罗列,我一直觉得,领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讨论的方式也如是。但是方式方法,总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鉴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性和受关注程度,我们不希望依然选择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读他的作品,用现代的眼光去解构旧时代的人的所思所想。比较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更为系统,更为有理论性的梳理,无奈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背景知识也不够。因此,我希望我们能着眼和讨论的是,超越时代和国别之后,千百年来人类共通的人性。这也是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而不是人物分析和大主题讨论的原因。 主题: 《麦克白》的悲剧成因及悲剧的价值 问题: 1.麦克白何时产生弑君的念头? 2.麦克白弑君前为什么迟疑? 3.麦克白杀害邓肯和班柯后出现了极度的恐惧,是否代表他有悔意?如果是的话,他为何不停手? 4.为何麦克白在大军逼近、妻子死后反而不再恐惧?在战场上临死前拒不投降? 5.如果麦克白和邓肯或剧中其他人物互换位置,悲剧是否仍会发生? 6.女巫代表什么?在麦克白悲剧中的有何作用?两次预言的本质是否相同? 7.麦克白夫人在麦的悲剧中扮演什么角色?和女巫的作用是否一样? 8.如果没有女巫和/或夫人的诱惑和怂恿,麦克白是否仍会弑君? 9.麦克白悲剧的主要原因(提示角度:性格论、命运论、自由意志、原罪论、现世论等等) 10.麦克白作为负面人物最终自食其果,他的悲剧的价值或意义在哪里? 11.同为负面人物的克劳迪奥(《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区别是什么?(备选题) 12.《俄狄浦斯王》和《麦克白》主人公悲剧的区别是什么?反映了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悲剧观怎样的差异?(备选题) 我们选择了这十二个问题,当中的联系是很明确的。 首先,关于麦克白悲剧的成因,历来的解释有很多种。有观点认为,《麦克白》中超自然的力量代表了命运的力量,因而具有命运悲剧的审美特质;有观点认为,《麦克白》虽然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但麦克白所有的行动都可以从其性格中找出根源,因而是性格悲剧。有观点认为,麦克白是被“挟持”的罪人,女巫的预言和麦克白夫人的怂恿才是罪恶之源,将其悲剧的主因归结为外界的力量的影响。在讨论中,大家的回答也基本上cover到了这些方面。有意思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的观点也会随着他人论点的阐述而进行修正和改变,最终选定的那个答案也许会一开始的并不完全一致,各有倾向性。 我在最后总结答案的时候说的话,或许有offend到大家,说大家的观点是各自的局限,这句话有错有对。大家不妨好好的想想自己的答案,无论我们选择怎么样的立场去理解麦克白,甚至是哈姆雷特,都显示了我们在心中认定的某些标准的主次顺序。而为什么会有先后之分,也许是我们各自需要去解答的答案。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写出了普遍的共通的高贵的人性,难以想象一个人要有如何的经历,才能如此全面的审视人类本身。而我们阅读莎士比亚,同样也是在和我们自己对话,而绝非和他人的性格弱点、和道德标准、和他人的欲望角力。这也是我不愿意透露我自己的答案的原因,毕竟看透别人容易,自知最难,在解答完斯芬克斯之谜之后,俄狄浦斯王还是无法得知自己的命运。 其次再给大家补充一下西方悲剧精神的一些历史线索。(以下大部分是摘录。) 狄克逊说过。“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并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在接近于产生悲剧。”这样的悲剧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了尼采的酒神与日神的理论后,又被总结为“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之中,并且没有任何归结点,由此而构成一种命运。人虽然解不开命运之谜,却又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这在古希腊诸多思想文化中都有体现,而有两大部分值得引起关注,其一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以《俄狄浦斯王》为代表),其二是哲学两重世界的分裂。(以柏拉图为代表)。之后,基督教悲剧精神又集中在耶稣身上体现出来。耶稣传道的过程无时不表现出自然感性生命的有限性和神的力量的无限性这两重特征的尖锐冲突。漫长的中世纪过后,人的问题再次凸显,欧洲思想文化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文化史,进入了最辉煌也最令人神往的历程。 历史背景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从此罪就降临到了世界。”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社会影响 […]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