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去看了话剧《哥本哈根》,实在是太棒了!回家的路上我的情绪还蛮复杂的,一方面总是觉得看了这样题材的作品心情总是非常低沉,另一方面又觉得可以接触到这样的作品欣喜和兴奋。这部话剧的信息量真的很大,真的有必要看不止一遍。本来已经不高兴写感后感了,怕是自己写下来的只是很初级很片面的观感。但是后来觉得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我的思绪,就算是存档,等到以后有机会读剧本或者重看话剧之后再看看有什么新的领悟。 话剧的剧本是由英国作家Michael Frayn写的,内容基于历史真实事件。三位主角的灵魂在天堂会面,通过对话和追忆的表现方式,讲诉了1941年9月,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前往已被纳粹德国占领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与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会面的故事。历史背景是当时的德国和美国都在试图研制原子弹,带领德国团队的便是这位在专业领域首屈一指的海森堡。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美国领先造出并且使用了原子弹,而这就发生在海森堡和玻尔会面之后。自那次会面,海森堡和玻尔两人彻底决裂,玻尔前往美国帮助实现建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那么海森堡和玻尔在哥本哈根的这场会面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在看话剧之前,我对故事的背景有一点点知道,我心想:这个么应该就是海森堡见到自己多年的导师之后被其教诲,然后自己默默在德国故意不把原子弹造出来。这部话剧看了一半,就很明显地发觉我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再看下去,便发觉作者的思考有多深层次和多层次,而且思考的方式还是和主人公研究的内容相符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利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讲述海森堡的故事的一部话剧。(GEB的同构理论到处都存在啊!) 话剧花了大概一半的时间讲述了第一种两人会晤可能的解释,也就是海森堡去见玻尔其实是想要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因为当时的裂变还都在纯粹的理论阶段,想要把核裂变运用到二战的武器上面的可行性,这个还是只有顶尖的物理学家才能回答。海森堡也猜到可能德国和美国都想要实现核武器化,但是只有两边的负责人都向当局否认其可行性,原子弹也就不可能被造出来了。而他向他的倒是玻尔提出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物理学家,是否可以从事将原子能应用于爆炸的研究呢?”(具体措辞我有点记不清了。)玻尔一听到这句话,便认定海森堡是想要一心一意地帮希特勒造原子弹了,于是匆匆把海森堡赶走了。 今天的话剧其实最震撼到我的是关于原子弹的解读。虽然说二战的结果是美国比德国先造出了原子弹,这才使得纳粹失败下台,看上去好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这也改变不了原子弹作为超强大的大面积杀伤武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一事实。这一点我之前有想过,但是并没有深入地思考过。用错误的方法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这还是错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物理学家,是否可以从事将原子能应用于爆炸的研究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是否定的话,我觉得那肯定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海森堡。为了正义造原子弹,并不比为希特勒造原子弹更理直气壮说得过去。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对方开始研究制造原子弹了,唯一使我方减小危险的方式似乎就是也投入研究并且试图比对方更早成功。这样不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了吗?我想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是觉得非常受挫的。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从博弈的逻辑角度,这个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就是那迈出的第一步恶行。所以毋以恶小而为之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恶也会裂变。但是我觉得要是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话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你无法去控制或者提防别人的那第一步恶。所以我想到的第二个角度是一种很无奈而极端的面对方式──为什么一定要以恶制恶呢?为什么不能竭尽全力以善来面对这个世界呢?就算是用尽全部的善也无法战胜恶,那就这样灭亡了牺牲了,这样不好吗?说什么人类的首要需求是生存,这样的认识我觉得还能再高尚一点。 我隐约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很梦幻理想,因为要是按照我这样的逻辑的话,都帮着“宁为玉碎死就死吧”的态度面对世界的话,要是真的都“玉碎”了,那这个世界不就是纯粹的恶行当道了吗?这就好像剧中的海森堡的选择,我忍不住要对他生出同情来。有这么一个被正义之士看来不耻的一份工作,为希特勒的科学队伍领头服务。看上去好像是只要有点志气的科学家都不会愿意的,但是要是海森堡不担当下来的话,只有可能让道德更为败坏的人得权势为所欲为。海森堡在为希特勒服务的同时,其实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事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这样的行为该如何评价我还要再想想。 话题说回话剧的剧情,就好像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一样,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同一件事情既可能是这样的也可能是那样的。接下来作者就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解释,开始从不同的方面来试图重新解读这一样会面。海森堡到底为什么要去哥本哈根找玻尔?这后面的一些解读我有点记不清了,大概记得一些。比如,从玻尔的妻子的角度来看海森堡,可能他是纯粹为了炫耀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盲点就是这个人自己本身;光通过双缝实验的时候可能是走任意一缝,而人来走的话可能是二十几条中的任意一缝;海森堡没有造出原子弹可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根本不想造……看来真的有必要重看或者去细读剧本。 最后感谢小冷!
Archives
Categories
-
Recent Posts
Tags
ARASHI Bertrand Russell Broadway2016 Broadway2019 Colm Tóibín David Tennant Doctor Who Douglas Adams Elena Ferrante Euripides GARNET CROW Henrik Ibsen John Scalzi Jorge Luis Borges Michael Frayn Molière MONKEY MAJIK Musical National Theatre Live Oresteia Perfume Philip K. Dick Russell Tovey Samuel Beckett SIFF Sophocles TC2020 TC2020s TC2023 TC2024 The Good Wife WestEnd2019 William Shakespeare YUI 倖田來未 加藤ミリヤ 大橋卓弥 戸田恵梨香 清水翔太 石黑一雄 端星国雨 萬城目學 西澤保彦 贺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Me
Blogroll
Site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