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川荷爾摩 [日]萬城目學 涂愫芸(译) 9789573324829 在连着读了两本比较难懂的书之后,我决定换换口味读一下轻松的读物。于是首选就是萬城目學的《鴨川荷爾摩》,终于开始读从香港辛辛苦苦搬回来书啦。萬城目學的我以前读过《鹿男》,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在地铁里边看《鹿男》会不自觉地笑起来(没开世博的时候地铁就是空呀,可以方便看书)。所以想要轻松好玩的作品,就会想到萬城目學这样的日本新锐作家。 《鴨川荷爾摩》可以说是萬城目學的成名作、出道作品。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本书也是走萬城目學一贯的现代主人公加上日本传统传说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似乎也算是一种穿越吧。区别在于,萬城目學不用真的把主人公硬生生地搬到古代,就可以把古代和现代的冲突所带来的附加值很好地体现出来。《鴨川荷爾摩》讲的故事是大一新生的主人公被召集到一个有点奇怪的社团里,由此展开了一段热血青春的故事。 看这本书,我感觉最深的就是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的青春。因为这也只可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事情,要是试想故事发生在进了社会的职场人身上,恐怕就没这么精彩了。回想萬城目學的《鹿男》,虽然主人公是一个中学老师,但他依旧是研究生身份,而且故事也依旧发生在校园里。所以可能青春同样也是萬城目學作品的一大不变的主题。让人小感动的就是主人公身边的一帮同学对待荷爾摩的一股认真劲,这股认真不是出于任何的“要是加入这个团体就能享受到什么什么”的功利心态,而是出于对于自我的要求以及对于朋友的信任。小说里的主人公直到很后面才道出这一主题,主人公和这本小说本身就此升华了,而非什么普通的快餐小说了。 虽然这本《鴨川荷爾摩》到底还是说了一个让人啧啧称赞的道理,但是我还是更喜欢《鹿男》,觉得这本《鴨川荷爾摩》的叙事节奏还是略显拖沓。另外我还买了他的《豐臣公主》,接下去的八月份我要好好利用老板休假的黄金期多看点书。
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连着把《Stargate Universe》的第一季看完了。同样是Stargate的系列,但是一部不如一部啊。前前后后二十集全部看完,怎么正统剧情才似乎应该刚刚开始。不过有一句说一句,这部还是可以让我有耐心有好奇心一集一集看下去的,还没有到看不下去的程度。最大的缺憾,就是这个新的系列里面的人物我一个都不喜欢,觉得一个也不可爱。想想SG-1的主角们,每一个都很可爱;到了SGA,里面还有好几个我喜欢的;但是SGU,我一个挨着一个思前想后,也就T.J还顺眼点,其他的人物还不是一般的级别,简直到了让我感到讨厌的程度。所以,当剧情种好几次出现有主角死掉的时候,我都交叉手指希望他们是真的死掉了,可惜后面狡猾的编剧还是硬要把他们起死回生。为了表达对Stargate系列的忠实,SGU下一季我应该还是会看啦。不过话说回来,继续看SG-1才是正道啊。
地粮 Les nourritures terrestres [法]André Gide 盛澄华(译) 9787532749690 这本书的语言很美,描写也是天马行空,可是我就是木有看懂啊。把Nathanaël翻译成“奈带奈蔼”就把我雷住了。一看译序才知道,这位译者盛澄华竟然是和纪德同一时代并且和他有过交往的人物。接下来就要看他翻译的《伪币制造者》,半期待半担忧。
玫瑰的名字 [意]Umberto Eco 沈萼梅/刘锡荣(译) 9787532748549 在读这本艾柯(Umberto Eco)的《玫瑰的名字》之前我是做了十足的心理准备的。一来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艾柯的作品了,之前读过他的几本以诙谐幽默见长的随笔,知道这个人很有才。还读过他的《波多里诺》,那本《波多里诺》把我读得死去活来。当初读那本《波多里诺》的时候是两年前的夏天,我带着这本主人公是意大利人的书去意大利旅游。这本同样也是五百多页的(和《玫瑰的名字》装帧风格颇为统一)厚得像本字典的书里面,参杂着艾柯讲也讲不完的故事,让我非常有读完多少撕掉多少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厚太重了,携带极不方便。最后看完那本《波多里诺》,看得一知半解(因为里面牵扯到很多宗教教派、十字军东征的情节),唯一的印象就是那是一本主人公是说谎家的骗子故事。现在面对几乎同样大小同样厚度的《玫瑰的名字》,又看到网上各处评论说这本书也很难懂,让我非常犹豫不前。直到后来我想,叶沙推荐的我肯定要看的,而且虽然很多人说看不懂但是豆瓣上的评分还是超高的,再加上Deedlit的大力推荐,于是我就一鼓作气把这本书给读了。 说是一鼓作气,其实我还是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才把这本书看完。这么厚的书实在不适合上下班和平时出门的时候带着身边读。大部分的页数我是因为一次飞机晚点在等待的时候看的。所以这肯定不能算是快餐文学。那这本小说又算是什么小说呢?如果光从故事构架来看的话,这是一本侦探小说。那么厚的一本书,其实里面所有的故事情节只发生在七天里面。书也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一天一天地讲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讲故事。书中按照修道院从早到晚念不同经文的时间来分段,就是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七天之内发生在修道院里的血案。故事从修道院里的第一宗离奇死亡事件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断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相继死去。再加上一大段一大段对于宗教各派别的介绍和主人公对各教派宗旨的理解和认识,后面把各教派的明争暗斗也牵扯进来。可谓情节相当丰富,里面的主线也就是对杀人事件的侦探工作,还是一环扣一环,相当有正统悬疑小说的风范的。所以在读杀人事件相关情节的时候还是非常可以吸引人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对于各教派的分析理解,就让人有点头痛。就是一字一句一点不漏的读下来了,但是一配合超复杂又超多的奇奇怪怪各种人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些什么。但是似乎这又是在主线之外特别有阅读意义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叹不能领会艾柯的苦心。 主线搭配副线,艾柯这么长的一篇小说,肯定不只是侦探小说而已。按照刘先生在做节目推荐的时候的说法,这本书最浅显的一个道理,我听写摘抄如下: 我们辨析了很多很难辨析的事情,似乎是说相同之中又有相疑的东西,这个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宇宙组成的一部分。宇宙就是这样的,平衡的、和谐的。它是各种各样的成分都包容在一起、都容纳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宇宙。藏书馆里藏着各种各样的书:有阿拉伯文的书、有拉丁文、有希腊文,甚至还有别的国家的文字的书。有些书,它们被鉴定为巫书,或者说是异教徒的书,但是还是放在藏书馆里。我们看到有一个神秘的守护者,这个守护者他把其中认为是异教徒的书藏起来了,而看到有人窥视的时候,他就使用毒药。我们可以从他的做法和他的动机来进行辨析。这个做法就是他把他所谓的知识、他认为是有害的知识给禁锢起来。这个禁锢,是不让别人做选择、代替别人做选择。“你肯定会受到伤害,我是为你好,然后我把这个有害的东西拿掉。”他把别人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拿掉了。动机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动机里面是一个出于纯洁真理的目的反而去损害了真理。因为这个“藏书馆”、“宇宙”,它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东西。你应该让别人有权自己去辨析自己去选择。他把它禁锢起来,本身就是出于一种害怕的心理。害怕别人去选择,所以把这个东西禁锢起来。一旦这些被禁锢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整个藏书馆里面,应该是让所有热爱知识的人走进去自由选择的时候,却把这个权利剥夺了。从浅层的意义来说,所谓的藏书馆徒有其名,“玫瑰”真正实质的东西已经丧失了。我还看到另外一层东西:所谓的玫瑰,它是一朵花。我们真正拿到玫瑰的时候,立刻就能闻到它的芳香。它的芳香来自于(玫瑰)它天然本身所持有的东西。在艾柯,“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就是这朵花已经没有了。许许多多的人都这样说着“我要去追求……”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要追求的真正的东西是什么,而是被这个名字所替代了。在我看来,在古代,好奇心和真正想要获得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不一样的。知识是一种工具:我有这个用途,我去探究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是对我有用的。在古代,知识都是拿来以通往某一个真知的顶峰的。然而到了现在,这条路已经断了。许许多多人说“我要学一门知识”,其实只拿了这个名字,而不知道这个知识是干嘛的,或者只是为了眼前一个短暂的目地或利益。艾柯想说的就是,我们拿了这个名字,不要忘了它的实质。 听写打字好辛苦啊,最后就虎头蛇尾地总结吧:这个道理就是这么浅,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懂、或者不愿意实践。拿个最贴切的例子,就是网络的过滤。什么时候让管事的人看看这本小说就好了。
虽然美剧我没以前追得那么多了,但是看剧的速度却反而越来越拖沓了,直到今天我才看完这一季的《Criminal Minds》。最后一集,一点也不好看。一般来说,我总是偏爱聪明的罪犯或是很人性的罪犯的剧情。所以,这拖着不把故事讲完还要弄到下一季的这个finale大boss却是粗鲁来硬招的连环杀手的事实,我有点接受不了。 因为战线拖得过长,我现在回想起来。几乎想不起什么第五季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情。偶尔我看到比较好看的时候,我会记上一笔。本季,我记上的除了第一集非常精彩(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大夸Hotch),还有第16集和第18集。巧的是,这两集还都是关于孩子的剧情。比较值得一说的,就是S05E18《The Fight》,这集还是和《Criminal Minds》将来的衍生剧《Criminal Minds: Suspect Behavior》的交叉剧情。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系列杀手专门绑架一对父女,然后让父亲和他随便找来的人对决。还要把对方活生生打死,否则孩子就会死。毫无疑问,一旦牵涉到自己孩子的生死,那个父亲肯定不顾自己生命赴汤蹈火。我在看的时候,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这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道路吗?看上去,这位父亲有足够的理由去杀人,但是这就能为他的杀人行为开脱吗?我知道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是这位父亲能不能就拒绝决斗?拒绝决斗后,系列杀手的反应和父女的结局则是另一回事了。 说那么多,我的意思其实就是,我觉得“为孩子牺牲自我(做恶)”过于overrated了。之前看到过新闻还是小说片段,说日本有一个家庭主妇,把自己孩子的同学杀死了,就是因为那个同学占了自己孩子的升学名额。再比如,《Doctor Who》S05E09里面那个妈妈“为了孩子”去把那个挑衅的外星人质给杀了。好像我本来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但是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向恶魔出卖我自己。我想说:父母们,可不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 说的好像和原本的剧情有点偏离了,最后还是来展望一下以后的《Criminal Minds》。听说由于资金问题,下一季BAU里面的一些女性角色的戏份会锐减。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很可惜,怎么不去减减那个自以为是又讨人厌的老头子的戏份呢?Reid的新发型的确是一个亮点,同意他继续以主角身份出现。至于衍生剧,到时候看看他们开头的几个案子再决定追不追。
专辑类 川嶋あい – 24/24 这个月让我最惊喜的就是这张川嶋あい的专辑《24/24》。我是第一次接触川嶋あい这位歌 手,也不知道她具体是什么风格就听了。听了以后,发觉这位歌手总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觉得她的唱腔有点像YUI,但又要比YUI的柔软温柔,所以就是随 性率真中带有温暖的歌声。这张专辑我打高分,而且很多首都很耐听。我个人非常喜欢《ばんそーこ》、《Eggheart》、《博多純恋歌》、《WHITE》、《Color》、《歯車》……诶,怎么有点写不完的迹象,就是因为这张 专辑里的90%的歌曲我都喜欢都想要推荐呀。 平原綾香 – my Classics 2 我是带着万分的期待听这张专辑的,当年听平原綾香的《そら》的时候给我留下 了很好的印象。但是这张翻唱经典老歌的专辑却让我提不起很大的兴致。是,平原綾香唱功了得,像这种很大气的歌也可以很成功的掌握和诠释,但是我实在是没有 听出来让我觉得欣喜的歌曲。这个经典翻唱系列已经进行到第二集了,我还是比较希望听到平原綾香的新歌。 单曲类 YUI – to Mother 我一直觉得YUI的长相和她的歌声很不搭,没办法很自觉地看到她的样子马上联系到她的 音乐。但是这并不阻碍我觉得YUI的歌好听、而且耐听,完全不是那种光凭年轻美貌出专辑的女歌手可以企及的。这张单曲碟里的两首《to Mother》和《Tonight》都好听,而且封面也好看。 MONKEY MAJIK – Fast Forward 我前一阵还在想MONKEY MAJIK怎么不出新歌了呢,就看到他们的这张新单曲了。兴致勃勃地打开收听,却很失望地发现单曲碟里的三首歌,竟然有两首都是老歌,只有那一首同名的是 新歌。这唯一的新歌也就及格水准吧。
我其实对儿童片或者以小孩为主角的电影没有一点兴趣或者好感,要么就是小孩不懂事让我觉得没办法交流,要么就是小孩装大人让我觉得很假很触气。但是我最近连续看了两部小孩的电影,一部比一部好看,一部比一部让我心动交口称赞。先是上礼拜看的《Toy Story 3》,本来仅仅是当作怀念我小时候看第一集随便看看的,但是看完后觉得是我在我看的为数不多的3D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很少有这样有正义感而不让人觉得讨厌的主角,凭这点就把很多片子打败了。后来昨天我看了《Le petit Nicolas》(小淘气尼古拉),实在是太喜欢了。如果说我给《Toy Story 3》打五颗星的话,我要给《Le petit Nicolas》打五颗星加! 《Le petit Nicolas》本来是法国很有名的儿童读物,是由René Goscinny创作、Jean-Jacques Sempé配以漫画形象的作品。有好几本各种各样的以小尼古拉为线索人物的故事。这部电影Laurent Tirard在2009年改编的作品,故事也非常有意思。虽然故事的背景并不是设置在21世纪的当下,但是里面小主人公的心情亦如我们自己小时候一样。而且里面不仅仅小尼古拉一个人,还有他的一帮好朋友,还有他的爸爸妈妈,太有意思了。这部电影最好看的点,就在于“纯真”。真的只有这样的小孩子才是真的最可爱的:他们对世界和大人的观察角度加上对待一件事情坚持不懈的认真。 卡司也是超棒的,妈妈Valérie Lemercier和爸爸Kad Merad都够到位,最出色的就是那群小男孩们。Nicolas、Alceste、Rufus、Clotaire、Eudes、Geoffroy、Joachim、Agnan,一个个不仅好玩到不行,而且超Q。里面还有一个桥段,讲到为了迎接教育部长的来访,尼古拉的班级要组织表演一个节目。但是老师一想到要帮这群那么皮的孩子组织节目就头痛的不行,因为她已经试过各种节目,都没有办法成功。包括演舞台剧,走队列,合唱,没一个可以让这群小孩乖乖听话表演好的。在回想排练合唱的镜头,还请来了《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里演那个老师的Gérard Jugnot来客串。 知道现在我还在不断津津有味地回想《Le petit Nicolas》里从头到尾都充满着的好玩的情节。比如说Nicolas最好的朋友Alceste,他最喜欢吃,吃的东西从不离手。他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做一名部长,理由就是因为部长会参加各种各样有着源源不断的美食的宴会。还有一个桥段,是教育部长来访,让Clotaire回答问题。这一段我之后拖回去看了好几回,实在是把我笑趴下了。个人觉得这是这部片子最好笑的一段。 最后,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还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竟然用了Renan Luce的《On N’est Pas A Une Bétise Près》作为电影的片尾曲。这首歌是我在Renan Luce的第二张专辑里面最喜欢的一首了。Renan Luce平实而逗趣的声音配这部电影,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2010.7.3 上海大舞台 据陈绮贞说,这是一场特别安排的演唱会,一场关于夏天的演唱会。这回老师唱的大多不是那么经典的歌曲,而是更多从她比较早期的作品里抽出一些相关的作品。最有意思的要属每首歌大屏幕后面风格迥异又很有意境的影响片段和重新编曲的用心,上了以前从没有过的鼓和一整套的弦乐。安可了很久,可惜还是有好几首我喜欢的没有唱上,但是依然是超好的夏天的一个开始。 另,实践又一次证明老人在看演唱会前不能安排其他活动,我这次又是肩酸到爆回到家。还要谢谢Zoe!(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