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May 11th, 2010

鸟鸣

鸟鸣 Birdsong [英]Sebastian Faulks 郑冉然(译) 9787305064746 《鸟鸣》(Birdsong)是英国作家Sebastian Faulks的法国三部曲其中的一部。整本书洋洋洒洒500多页厚得像砖头一样,内容非常丰富,但同时又很容易读,没有一点艰涩的感觉。故事的内容是主要以一战为背景,大致来说分三天线走。三条线可以各自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也互相交错。一条线是爱情线,讲的是一战前夕年轻的男主人公斯蒂芬作为英国工厂代表到法国亚眠访问学习,邂逅了当地接待他的工厂主的妻子伊莎贝尔,然后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第二条线是专门讲一战时候的事情,斯蒂芬作为军官在法国作战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前线。这条线其实是这本书篇幅最多的一条线,也是使得这本书升华的一条线。第三条线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斯蒂芬的孙辈后代已经是社会上的中青年人了,她在面对自己的生活的同时想要追寻自己祖父辈所经历的一战的故事。 要是一条一条故事线分析的话,重点应该还是在前两条──爱情与战争。如果把爱情线独立出来讲的话,我觉得本质上只是一个很普通很俗的爱情故事。要是没有后面背景那么沉重而导致人物如此复杂的因素的话,这个爱情故事真的不值一提。所以,我在看一开始的几章的时候都怀疑自己看错书了。明明是冲着一战题材来的,怎么变成了田园式的“为爱走天涯”的故事?但是如果配上了其中人物的内心戏,这条爱情线还是有点看头的。关于这条爱情线,也有我没怎么想通的地方(此处小心剧透雷):伊莎贝尔为什么就跟斯蒂芬不辞而别了,还不告诉他关于孩子的事情?伊莎贝尔为什么在后来和斯蒂芬重逢的时候还继续向他隐瞒孩子的真相?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伊莎贝尔离开斯蒂芬之后还选择了那个德国军官。这个问题叶沙在节目中也有讨论,结果大家的回答推测都不让我满意,还是只有叶沙的观点让我觉得有点靠谱。但是其实我还是有点搞不懂伊莎贝尔这个女主人公,看来女人的心思真的很难捉摸。 说完爱情线说战争线,虽然故事推荐肯定是爱情线要比战争线来得爽快,但是事实上我是一直把爱情线当副线看的,战争线才是正道。讲述二战的作品很多,但关于一战的我印象中看得实在不多,所以我也特别珍惜这个关于一战的故事。一战和二战不同,二战的时候人们似乎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战,所以有所心理调适,面对什么好像也比较有经验。但是面对一战的不管是平民还是士兵,不管是英国的法国的还是德国的,都是第一次直面如此强烈的违背人性善良的东西。在这本书里,除了主角斯蒂芬,作者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斯蒂芬身边的和他一起参军战斗的同伴。但是这笔墨的痕迹不是很集中,经常是写一两章关于斯蒂芬某个同伴的事情,再回头说斯蒂芬的故事,然后再一两章关于斯蒂芬另一个同伴的故事,然后再回到先前讲的那个同伴的身上。所以作为一个读者,对斯蒂芬的同伴们的认识是一步一步的。有几个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无关紧要的配角,连他的名字我都懒得记住,但是后面描述他的笔墨越来越多,这个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可是每当一个人的形象似乎已经很清晰,而且让我开始有想要更多关注他的故事的时候,这个战士就牺牲了。里面好几个人物都是这样,等到我刚刚开始对他开始了解,他就遭遇不幸了,然后笔墨转向下一个斯蒂芬的同伴,是完全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物,但是也逃不过战争残酷的催命。 所以,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的书,是让人感觉沉重的书。面对书中直白的残酷战争场面,我经常不得不放下书来,慢慢回一回神。但是与此同时又是一本让人有点放不下的书,因为我很想知道书中那几个可爱的小配角接下来的命运会是如何。有一天下午我带着这本书和一些学习的东西到一家咖啡馆。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就觉得:当初人们的生活多么残酷呀?我哪里还有理由一天到晚很懒地连学习都不愿意?然后我就放下小说开始好好看书学习。然后学习了半个小时,心里又痒痒地想要继续看小说看看里面的人物后来怎么样了。于是那个下午我就是在看小说和学习交替进行中度过的。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本书的标题叫做“鸟鸣”,似乎鸟鸣和战争和爱情都没什么大的关系。在书中,除了战士士兵,作者有一半的篇幅花在同战士们一样在前线的以群人──挖地道的。这些挖地道的人不算是战士的编制,但是干的活比士兵还要辛苦还要危险。主人公斯蒂芬的多次关键遭遇也和地道有关,和挖地道的人有关。挖地道的人下地道的时候会带上一只金丝雀,按照书里的注释,金丝雀作为一种“报警装置”被广泛用于矿井和地道。有毒气会先使它们窒息,然后才影响到矿工,由于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鸣叫,人们可以根据视觉和听觉做出判断。当然这肯定不是唯一的点题的地方。作者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各种伏笔,感觉到处都很有情节可挖。我在豆瓣上看到《鸟鸣》这本书的中文译者本身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通俗小说:只给它打三颗星,但还是觉得它是本值得看的书”。光看爱情线的话,我同意;要是把战争线也算上的话,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有升级。不知道这位英国作家Sebastian Faulks的法国三部曲其他两本有没有被翻译引进中国,要是有的话,我很愿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