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Julian Barnes

唯一的故事

唯一的故事 The Only Story 朱利安·巴恩斯 Julian Barnes 郭国良(译) 978-7-5447-8639-3 这本书的作者感觉真的很厉害,就是既知道怎么讲故事怎么来吸引读者,又非常有分寸。小说的故事其实蛮简单的,就是年轻男主和中年已婚女主相恋,之后一直发展下去的故事。但是作者在最开始的第一页就把我吃住了,就是那种差一点点就会变得很油腻很世俗的直男视角,但核心却还是有所收敛的人生感悟。我感觉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男主在讲故事的时候定的调子是一种反省自审。 虽然故事一直是从男主的视角出发来回顾的,但是这里的人称玩的挺大的,简直有点叙诡了(可能是我想太多)。前面第一部分的时候,全部是以男主第一人称来讲故事的,我读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些都是男主的一面之词啊,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其实不一定的啊,我一直在期待后面的部分会变换视角来还原或者反转这个故事又有新的内容。结果全书的视角从来没变过,但是在某一页开始突然变成了第二人称,在第三部分又变成了第三人称。这种视角不变人称变化,可以让我很直接的联系到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故事中和女主之间关系的变化。第一人称都是初识和蜜月的甜蜜,第二人称还是都是没那么美好了,酗酒的情节、厌恶的情绪都随之而来了,再到第三人称就变成了跳出来的评价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于这段感情的,甚至可以扩展到人生、或者感官、逻辑、发展三者本身之间的哲学关系。直到全书的结尾,男主见女主最后一面,突然之间又变回了第一人称,结束得很干脆又很真实。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我看着她的侧影,脑海里过电影般闪过一些私密的瞬间:苏珊穿着绿色镶边网球服,把球拍放入拍夹中;苏珊在空旷的海滩上微笑;苏珊驾着奥斯丁猛地调挡,哈哈大笑。但几分钟后,我开始天马行空。我的大脑无法专注于爱与缺失,快乐与悲伤。我发现自己在想,我的车里还有多少汽油,我要多久才能找到一家加油站;我在想奶酪的销量怎么会下降,还有那天晚上电视上会播放什么节目。对这一切我没有丝毫内疚。事实上,我觉得我现在已与愧疚一刀两断。但我的一生,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在呼唤我。于是,我起身看了苏珊最后一眼,我的眼里没有泪水。往外走的时候,我在接待处停了下来,问最近的加油站在哪里。那小伙子耐心地做了回答。

The Sense of an Ending

The Sense of an Ending Julian Barnes B005E87GLY 我觉得有kindle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很方便地读到欧美出版业(特别是英文的)新书。今年年初刚拿到kindle的时候,我就读了去年布克奖的得主Howard Jacobson的《The Finkler Question》。今年的布克奖当然也不能错过,还好我的kindle很及时地赶在今年布克奖公布前复活了。今年的获奖者是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小说《终结感》(The Sense of an Ending)。短短的一本书,实体书只有一百五十页,读起来也比较轻松(比起《The Finkler Question》要好读的多)。借用一下Lily写在《上海壹周》上的内容梗概(剧透反白): 它是一个关于友谊、回忆与悔恨的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分成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主人公Tony简单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年少时嬉闹的学校生活到大学期间的恋爱、性的萌芽,然后踏上社会,按部就班地结婚生育,几年后离婚,一个人过日子,直至退休。里面写得最生动的是Tony与两个死党Alex、 Colin在学校的经历,三个调皮的男孩如何在课堂上互使眼色、嘲笑别的同学,如何在课下凑到一块,好奇的探讨周围发生的一切、发表高谈阔论。后来,博学深沉的Adrian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暗中改变了三人的关系。更戏剧化的是,当Tony与大学女友Veronica分手后,Adrian成了Veronica的下一任男友。接着,当Tony从美国旅行回来,得到的是Adrian自杀的消息。 第二部分,退休后的Tony突然收到一封信,内容是他的前女友Veronica的母亲去世,其遗嘱里留下五百英镑和一些东西给他。Tony与 Veronica的母亲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两人谈恋爱时,Tony唯一一次去Veronica家拜访,度过了一个不太愉快的周末。Tony从律师口中知悉Veronica母亲留给他的是一本Adrian的日记,可它被扣在Veronica手中,无法拿到。对Tony与另外两个死党而言,Adrian自杀的原因始终是个谜,为此,Tony迫切的想得到这本日记。他想方设法与Veronica取得联系,试图软化她坚决的态度。但是,除了一页让Tony一头雾水的日记复印件外,Veronica给他的不是Adrian的日记本,而是一封Tony自己已忘记的、他写过寄出的信。信里,他刻薄的诅咒他们的恋情会遭报应。时过境迁,Tony对自己当初冲动的恶毒之语懊悔不已。而且报应的确发生了,当Tony目睹报应的结果、自以为解开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时,结尾却大大出人意外。 至于这个令人超级意外的结局是什么,我还是忍不住要防痴呆反白爆一下料:原来Adrian当初和Veronica的母亲好上了,并且生下一个孩子。这一点我真的是一点也没有想到,我还一度以为书中出现的那个孩子其实是Veronica和主人公Tony当年那一次的结果。但是即使有这么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还是让我无法理解,Veronica的母亲为什么要把Adrian的日记留给Tony,而且这样的结局也没有达成我对已死的Adrian的那份期待程度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好看的点就在于作者借主人公对时间的思考和想法,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主人公在两个部份之间记忆的落差,还表现在主人公不断地抛出的只言片语。用书里面多次引用的Patrick Lagrange的一句话来说:“History is that certainty produced at the point where the imperfections of memory meet the inadequacies of documentation.”这本书似乎也是在用它本身来证明这一点。这些我个人以为还是很有意味的观点在这本书里面层出不穷,几乎就是每两三页就有我想要加highlight的地方。最后随便摘抄几个,就当是回味了,好久没有摘抄了。 We live in time – it holds us and moulds 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