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Georges Bizet

鼠春戏剧挑战月 The Car Man

The Car Man 2020.2.3 年初十 连续看了三天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今天想看点不费脑子的,于是选了Matthew Bourne改编《卡门》的舞剧,全程没有台词没有字幕,只有音乐和舞蹈。 一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修车厂的老板、老板娘、老板娘的妹妹、老板娘的妹妹的男友、外来者五个主要人物,我就在想那改编之后的卡门究竟是谁呢。后来外来者在卡门的主题曲的时候跳起来,我才确信原来他就是主角。然后情节急转直下,剧情有点惊人,因为主角去勾引了老板娘,差点被老板发现后的下一个场景是他和老板娘的妹妹的男友在车里面缠绵。看到这里,我想卡门的精髓不就是无限制的爱、自由的爱嘛,这里倒也是得了真传,讲的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来者不拒。紧接着也和卡门原来的故事有一点类似,男主和老板娘把老板弄死了,老板娘嫁祸给她妹妹的男友,男主和老板娘远走高飞大肆挥霍;被嫁祸的小哥从监狱里逃出来找到他们两人对峙,和男主对打了起来,男主掏枪要射杀小哥的时候被老板娘杀死了。 Matthew Bourne的转性版本在《天鹅湖》里已经展现的凌厉尽致了,不禁让人深思在卡门这个故事里的一部分的转性和情节的改编,是在想说明一些什么呢?渣男不是直男的专利?等一下,明明是差不多的情节,卡门是女的时候她就说在追求真爱追求自由,为什么卡门是男的时候他就直接被定义为渣男了呢? 音乐还是用的是比才的,有所变化的地方是,在同一支舞蹈中会有不同情绪和支线的故事发展,这时候就会把音乐也做穿插的处理,好像是换了一个镜头讲故事一样。说到镜头,我发现这种舞剧的影像版的导演很重要诶,ta要知道整个舞台的设计,知道什么时候特写特写哪里、什么时候用全景来拍摄。我看的这版貌似这方面还可以再加强点。 tag: Matthew Bourne, Georges Bizet,

西游百老汇 Carmen

Carmen 2019.2.8 The Metropolitan Opera 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看歌剧有一种莫名的庄严感,穿得很正式的人也蛮多的,后来看了剧我发觉我误会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在上海文化广场看了音乐剧版的《卡门·古巴》,所以想看看比才的歌剧原始版本。在看《卡门·古巴》的时候我觉得它的一大软肋是剧情比较弱,看了歌剧便发觉原来情节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一些大环境的变化,但是主要人物的一些情感纠葛都是一样的。我就不在这里吐槽它的情节了。我很难想象这是一百多年前上演的属于贵族的歌剧,因为现在看来它和音乐剧没什么两样:故事情节也蛮俗的、音乐也是平易近人,感觉不需要穿得衣冠楚楚来欣赏它。 歌剧的原版是法语的,演员唱的也全部是法语的。歌剧院蛮贴心设计的一个地方是,每一个座位的前方座椅背后有一个小小的字幕显示屏幕,可以选择开关,英语翻译就显示在这里。而且还专门设计成为只有坐着的特定角度才能看得到,也就是说不会被旁边人开着的字幕影响到。唱的是法语,但是我还是是要字幕还带猜才能听得懂他们唱的法语,有的人唱的我全程看着字幕绞尽脑汁也没对上一句他唱的内容。可以很轻易地看到字幕,但是剧场本身座位的设计很平缓,后排有比较严重的视线遮挡。 来看歌剧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非常好奇他们是如何精神奕奕一直看一直看熬到晚上11点的。说实话,我是有一半时间在昏昏欲睡。我觉得比才的音乐很好听,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间奏也听得出来蛮多心思的,但是一旦有人声唱歌词了就有一种催眠的效果。

卡门·古巴

卡门·古巴 Carmen la Cubana 2018.12.23 上海文化广场 看了宣传单才明白原来这部作品的改编经历那么曲折:现实1845年法国作家的一部短篇小说;然后是1875年比才(Bizet)改编的歌剧;接着1943年美国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设定在美国北卡);后面是好莱坞电影《Carmen Jones》;最近2016年这部音乐剧《Carmen la Cubana》首演于巴黎,把故事背景放到了古巴革命战争。 音乐剧保留了很多比才原作的主旋律,很经典。我觉得最好看的地方是里面的群舞,真的有动感激动,蛮有感染力的。还有就是老妈妈的角色也很厉害,里面换装换得比卡门还多,上帝视角把调子提的很高。至于剧情本身,实在是很没意思。卡门太耀眼,男主太弱了吧。我觉得那么热闹那么宏大,是带着喜悦之情在唱一些真实美好但是很傻的东西。显然故事在抬高爱情和自由贬低战争和狭隘,但是剧中通过diss战争而想要宣扬的是爱情,为什么我只看到了爱情的副产品呢?怎么反而感觉有点在黑爱情的效果呢? 买了VIP的特价票,坐在第二排正中间,有点后悔。看表演看演员真的近在咫尺,但是这种西语的剧目台词有很多,要看翻译字幕头要不间断地转90度来回,真的有点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