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柳楽優弥

2020日本新片展

北斋HOKUSAI2020.12.11天山电影院 这是一部著名的江户时代的浮世画师葛飾北斎的传记电影,讲的是男主身处一个政治独裁的环境下政府对浮世画以及类似的广泛传播于来百姓之间的通俗的文艺禁止打压,然后男主先是在年少时遇到了提拔他的和当局抗争的书店老板蔦屋重三郎(我回家查了一下和蔦屋书店没有什么关系),老了以后到70岁高龄创作了举世闻名的那副《神奈川沖浪裏》,之后还为身边的身为武士却仍旧坚持写作终遭杀害的好友发声。 作为今年日本新片展的开幕影片,我个人觉得是我今年看的里面最好看的了吧。卡司阵容超级强大的,柳楽優弥太适合演这种不是正统门派出生的性格土土痞痞的角色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整个的节奏感有点不足,虽然主创在预告的时候就打了预防针说时间的转换可能会让观众不习惯,其实是指后半段男主从青年突然变成了老年换了一演员。可以猜想到这位老年演员应该也是一个老戏骨,但是他的表演太用力了,让人觉得反而很不真实甚至不够真挚。 这部的主题是在讲政府审查下的艺术,艺术家们如何反抗和坚持。放在这次的日本新片展里特别讽刺,因为正是有一部本来要上的作品,临开票前被撤档了。这里有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因为举报才撤档,而不是一开始就没过审查。对艺术作品打压的始作俑者发生了变化。但这里也不排除举报人只是某些真正的始作俑者的工具的可能性。其次,是一个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最后,是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我最简单的想法是应该用脚投票,你不能接受的导演创作的电影你自己不看不就好了。但是我不在京东上买东西,这样似乎完全不够啊。这些问题以后有机会再展开吧。 tag: 柳楽優弥, 田中泯, 阿部寛, 永山瑛太, 玉木宏, 橋本一, 葛飾北斎, 周围有婴儿的哭声吗?泣く子はいねぇが2020.12.12大光明电影院 故事讲的是男主很年轻就有了小孩,自己却还没成熟。他会去所在的小镇帮忙生剥鬼节,就是扮成吓人的鬼去到人家里大叫“有没有哭鼻子不听话的小孩啊”来吓唬小孩。又一次他在这个活动中喝多了,成了全镇的耻辱,不得不离家弃子到东京。几年后他听说自己的前妻生活发生了转变,便回来想要看看妻子和孩子。 我是在《宽松世代又如何》里认识的柳楽優弥,在那部剧里面还有一个不满意就辞职还要告公司的小角色但是特别出彩,那位演员仲野太賀那时就给我留下的特别深刻的好印象,他在这部很走心的电影里饰演这位年轻的父亲也演的很好。 生剥鬼节的寓意在电影里的阐述是为了彰显在家里保护孩子的父亲,孩子知道自己被保护,长大了也变成保护自己孩子的家长。这部电影的起点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它没有好高骛远,而是非常平时而精准地讲了一个最现实最普通的点。整部电影不是说如何负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也不是说男主如何成长成熟,而是说男主内在的对小孩的一种感情。很好。我也蛮喜欢最后的结局的,为了看望自己的小孩,以前老外是扮成保姆,现在男主是扮成鬼。 但是我要郑重吐槽一下片名的翻译!我这个不怎么懂日文的人都可以看出来,标题原来是“哭泣的小孩”,怎么翻译就变成了“婴儿的哭声”?小孩和婴儿的区别就不去管它了,整个主语颠倒了。这个翻译的人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啊?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呢。 tag: 佐藤快磨, 仲野太賀, 吉岡里帆, 希望望み2020.12.12大光明电影院 故事讲的是一个四口之家的男孩失踪了,他被牵扯到某个少年谋杀案中。然后一家人为此引发的种种反应。 我是冲着导演加演员的阵容来看这部电影的,结果有点失望。这是小说改编的,我可以想象如果是小说的话可能反而会比较好看。电影的节奏有点奇怪,主要还是因为想要传达的东西太多太满了,每一个人物关系、每一个器物的细节都想要表达出来完整的前后起伏因果啥的,反而让人觉得用力过度看得有点烦。从一开始的这家人的介绍,是从建筑师的男主人自己建的房子带客人参观开始,感觉这不像是一个真实的家庭,而是一个样板房的家庭,就是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不是凶手就是受害者”的预设,用这种预设来考虑问题是一条不归路。 Tag: 雫井脩介, 堤真一, 石田ゆり子, 岡田健史, 清原果耶, 松田翔太, 堤幸彦, 海边的电影院海辺の映画館―キネマの玉手箱2020.12.5广州百丽宫影城(IMAX猎德igc店) 最后插一部不是这次上海的日本新片展,是我上周在广州看的东瀛新风映画季影展里的一部日本电影。有三个小时超长的,前半段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但是后面力道就上来了。 讲的是一个老旧电影院里的一些观众来看电影,看着看着这些观众变成了电影里面的人物,还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很多很多各种时代地点的电影。电影的主题都是一样的,战争。其实最外围这就是一部反战的电影,里面的人物就好像《云图》一样在每一个电影轮回里面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的情感和记忆却是贯通的,正好像战争对于人们的影响是贯通的,老百姓们对于战争的认识也是贯通的。最后讲到这个老旧的电影院就位于原子弹爆炸的所在地,里面的人物包括那个女主小姑娘就是死于原子弹,后来又说电影院的售票员大妈是幸存下来的小姑娘。反正表达手法上相当玄幻,甚至前后矛盾和粗糙,像剪贴画或者学生作品一样。但是仔细一想,这些也都是故意的。 Tag: 大林宣彦, 中原中也,

蜷川幸雄×莎士比亚戏剧影像系列3部

自从去年看了现场的《ムサシ》,我就被深度种草蜷川幸雄,很可惜我知道这么好的一个导演的契机竟然是追悼他去世三周年的巡演。其实蜷川幸雄在日本舞台剧更出名的是他排的莎士比亚的戏,这次X-LIVE一下子引进了三部影像版的蜷川幸雄x莎士比亚的剧,一样是众星云集,肯定不能错过呀。 NINAGAWAマクベス Macbeth 2019.1.29 上海黄浦剧场 关于改编。日化没有一点违和的感觉,好像故事就是发生在古代日本很合理(甚至有点像中国战国时代的味道)。就算是麦克白夫人的大提琴也不冲突,反而觉得好有才华。两个老妇人在舞台的两边吃吃喝喝哭哭,很可怜的样子,在场次转换的时候都是她们的镜头,意义是什么呢? 我脑海中的麦克白的故事其实已经符号化成为sleep no more和洗不干净的手,这次看了发觉其实这个故事除了负罪感(而且是被动的负罪感)之外,外围的悲剧在于停不下来的杀戮,这一点在现在看来是很政治的(vs很个人的负罪感)。 不知为什么越到后面,麦克白反而有一种很悲壮的氛围,我理解不能彻底抹黑麦克白否则就称不上悲剧了,其实悲剧在于麦克白的愚蠢鲁莽和自身局限,导致他误读了世界还有的样子而被权力迷住了上眼上了头运用他唯一擅长的暴力,但是这样一来反而会让人误以为悲剧在于英雄式的人物时运不济了。 这次的改编感觉有一点削弱了麦克白夫人的作用。 ジュリアス・シーザー Julius Caesar 2019.2.23 上海黄浦剧场 一开场的全体演员脱披风漏出全白色的罗马衣服,气势很足,太帅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narrative很重要。杀死凯撒的道理,阿部寛饰演的勃鲁托斯说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很信服;饼哥饰演的安东尼又说了一遍,不矛盾但是完全另一个煽动性超大的角度,大家又觉得更信服,然后做出了180度反转的暴力行动。这个简直就像狼人杀一样,发言顺序之所以重要性是因为无知的平民(因为全程闭眼)而多容易被煽动和诱导。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剧中的老百姓太弱智了、太容易被利用了,但是身在此山中的现实生活的老百姓又有多大差别呢。 从勃鲁托斯这个人物来看,有点像麦克白,但是比麦克白更微妙。勃鲁托斯的设定挺耐人寻味的。一方面,耿直的人玩不不过用手段的,不以暴制暴无法推翻暴政怎么办?另一方面,杀人的理由是正当的也不能够justify,所以他的悲剧和麦克白一样。 除了饼哥,吉田鋼太郎貌似也是蜷川幸雄的爱将,哪儿都有他出演的身影。勃鲁托斯和吉田鋼太郎饰演的凯歇斯的小两口吵嘴戏码是原创的吗?蛮搞笑精彩的。 全部是军人嘴炮,大声的嘶吼有点烦。说实话,我中间睡着几次。中文字幕的“奥克塔XX”我看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就是指“屋大维”,不过屋大维的演员是谁,帅得有点太抢戏了。 有一点想看英国的浸入式的版本,观众是不是演民众?他们会怎么反应? ヴェニスの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a 2019.2.23 上海黄浦剧场 全男版的演出。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因为中村倫也扮演的选盒子娶亲的女主实在太像女的了,就连他演女扮男装的法官的时候还是像真的是女的在女扮男装。 可能因为是喜剧,日化以后反而好多明显日本观众在笑的笑点我作为中国人却没办法get。包括扮演夏洛克的肯定是一个日本名角,他的挤眉弄眼眼睛的戏特别多,应该是他的某种特色吧,但是我看着觉得好别扭啊。 剧情而言,说实话,我有点受不了那么明显和大力地对犹太人的打压、嘲笑、还要逼他转教。后面女主假装法官去解决案子和玩弄丈夫,太机智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可能莎士比亚的意图(至少是蜷川幸雄这次的剧让我想到的莎士比亚的意图),好像是在讥讽定式。因为在莎士比亚其他的作品里,里面的人物经常在说一些贬低女性黑女性的话,所以在这里安排这么一个才华横溢到拯救了所有人的女性角色,就好像是挑战读者/观众对性别和种族的固有观念。(也好像是我想多了) 本来结尾的时候蛮欢乐了,大家都圆满欢乐收尾,但是最后一幕却定格在夏洛克很悲怆地返场,扯下十字架,握到手帐流血。这更说明一种对反歧视的呼唤(?)